【单元练】上海普陀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经典练习卷(提高培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某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已知它在前14路程的平均速度为1m/s ,后34
路程的平均速度2m/s ,那么它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A .1m/s
B .1.5m/s
C .1.6m/s
D .2m/s C 解析:C
可以设总路程为s ,算出前
14路程用的时间t 1,后34路程用的时间t 2,则总时间为t =t 1+t 2,用公式s v t =
计算出平均速度。

【详解】
设总路程为s ,则前14的路程为4s ,后34的路程为34s ,前14
路程用的时间为 11141m/s 4m/s
s s s t v ===⨯ 后34
路程所用的时间为 2223342m/s 8m/s
s s s t v ===⨯ 物体全程时间为
12354m/s 8m/s 8m/s
s s s t t t =+=
+= 则全程平均速度为 1.6m/s 58m/s
s s v s t
=== 故选C 。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测量需要达到的准确度,跟测量的要求有关,跟测量的人和工具无关
B .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只写数字不写单位是毫无意义的
C .在记录测量结果时,数值的大小与所用的单位有关系
D .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小数点后面数字的位数越多,说明测量结果越准确D 解析:D
本题需掌握:怎样正确的记录测量结果,以及测量需要达到的准确度,跟测量的要求有关。

【详解】
A .测量需要达到的准确度,跟测量的要求有关,跟测量的人和工具无关,故A 正确,A 不符合题意;
B .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应该记录数据和单位,只写数字毫无意义,故B 正确,B 不符合题意;
C .在记录测量结果时,数值的大小与所用的单位有关系,单位越小,数值越大,故C 正确,C 不符合题意;
D .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小数点后面数字的位数应根据所用刻度尺的精确程度来确定,不是位数越多越准确。

位数越多是精确度高,但测量结果不一定准确,故D 错误,D 符合题意。

故选D 。

3.小明一次50m 短跑过程训练中,测得从起点到达不同位置所经历的时间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小明通过第2个10m 所用的时间为4.00s
B .前20m 小明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C .小明通过距离0点20m 处的速度一定为5m/s
D .小明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6.25m/s D
解析:D
(1)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还是变速直线运动,关键就在于分析物体的速度是否变化。

(2)平均速度等于路程除以在这段路程上所用的时间,和某时刻的速度无关。

【详解】
A .由图可知,小明通过第2个10m 所用的时间为2.00s ,故A 错误;
B .小明每1秒内通过的路程是相等的才是匀速直线运动,因此前20m 小明不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 错误;
C .小明通过距离0点20m 处的平均速度为 ''
'205s 4s m m/s v t === 故C 错误;
D .由题意可知,路程s =50m ,所用时间t =8s ,所以平均速度
6.25s 8s
50m m/s v t =
== 故D 正确。

故选D 。

4.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我国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

阅兵方队正步通过检阅场地的要求是:96m 的距离,必须只走128步正步,一步不能差;而且步速均匀,每分钟走112步。

如图所示,关于正步行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参阅军人的步幅为75cm (步幅:一步的距离)
B .参阅女军人每分钟走84m
C .每个参阅军人通过检阅场地的时间为75s
D .参阅军人走正步的行进速度为1.4m/s C
解析:C
【详解】
A .军人步幅为
96=0.75128米米步步
即75cm 一步,故A 正确,不符合题意;
B .每分钟走的路程
0.75米/步×112步=84m
故B 正确,不符合题意;
C .通过检阅地的时间
128=68.6s 112t =
步步分钟
故C 错误,符合题意;
D .阅兵速度 84m ==1.4m 60s
s v t = 故D 正确,不符合题。

故选C 。

5.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共运动了14s ,它在前2s 的平均速度是6m/s ,后12s 内的平均速度是3m/s ,则该物体在整个路程内的平均速度是( )
A .3.4m/s
B .3.75m/s
C .4m/s
D .4.5m/s A
解析:A
【详解】
物体前2s 运动的路程 1116m /s 2s 12m s v t ==⨯=
物体后12s 运动的时间
1113m /s 12s 36m s v t ==⨯=
物体运动的总路程
1212m 36m 48m s s s =+=+=
物体运动全程的平均速度 48m 3.4m /s 14s
s v t === 6.2019年10月18日﹣27日,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会在武汉举行。

甲、乙两名运动员在长为25m 的泳池里训练,甲的速率为v 1=1.25m/s ,乙离开出发点的距离﹣时间图像如图所示。

若不计转向的时间,两人的运动均可视为直线运动,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乙的速率为v 2=1.0m/s
B .若两人同时从泳池的两端出友,经过lmin 共相遇了3次
C .若两人同时从泳池的同一端出发,经过2min 共相遇5次
D .两人一定不会在泳池的两端相遇D
解析:D
【详解】
A .位置-时间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故乙的速率为
225m 25s
s v t ∆=
=∆=1.0m/s 故A 正确,不符合题意; B .两人从两端同时出发,其图象如图所示:
图象的交点代表两运动员相遇,根据图象可知,1min 相遇三次,故B 正确,不符合题意; CD .在同一位移时间图象中做出两运动员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
而两图线的交点代表两运动员相遇,根据图形可知从开始到1min ,两图线有三个交点,所以相遇的三次,从出发到200s ,两图线有9个交点,相遇9次,200s 时,两运动员又在起点相遇,重复从零时刻开始的运动,所以200s 到360s 的图象与0到160s 的图象一致,而
这段时间两图线有7个焦点,所以相遇7次,所以前6min 两运动员相遇了16次,故C 正确,不符合题意,D 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

7.某物体从地面上某一点出发沿直线运动,其s -t 图象如图所示。

对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物体在6s 内运动的路程为15m
B .以地球为参照物,物体在中间2s 内静止
C .物体在前2s 内和后2s 内的速度相等
D .物体在6s 内的平均速度为2.5m/s C
解析:C
【详解】
A .由s -t 图象可知,当t =6s 时,路程s =15m ,即物体在6s 内运动的路程为15m ,故A 正确,不合题意;
B .由s -t 图象可知,在2~4s 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其速度为0,则以地球为参照物,物体在中间2s 内静止,故B 正确,不合题意;
C .物体在前2s 内运动的路程为5m ,后2s 内运动的路程为
15m-5m=10m
即在相等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不相等,根据 s v t = 可知,则物体在前2s 内和后2s 内的速度不相等,故C 不正确,符合题意;
D .物体在6s 内的平均速度
15m 2.5m/s 6s
s v t =
== 故D 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

8.两列火车如图所示,西子号列车上的乘客看到和谐号列车正在向东行驶,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西子号向东行驶,则和谐号一定静止
B .若西子号向东行驶,则和谐号一定也向东行驶
C.若西子号静止,则和谐号可能向西行驶
D.若两车都向西行驶,则西子号行驶得较慢B
解析:B
【详解】
AB.若西子号向东行驶,西子号列车上的乘客看到和谐号列车正在向东行驶,则和谐号以更快的速度向东行驶,故A错误,B正确;
C.西子号列车上的乘客看到和谐号列车正在向东行驶,若西子号静止,则和谐号一定向东行驶,故C错误;
D.若两车都向西行驶,则西子号行驶得较快,故D错误。

故选B。

9.为了监督司机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道路中间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

超声波经汽车反射并返回测速仪,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5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4s,若测速仪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1.05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汽车第一次碰到信号的位置距测速仪170m
B.汽车第二次碰到信号的位置距测速仪136m
C.汽车两次碰到信号的时间间隔为1s
D.汽车行驶的速度为34m/s C
解析:C
【详解】
A.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5s,所以第一次信号到达汽车的时间为
0.25s,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
s1=v声t1=340m/s×0.25s=85m
故A错误;
B.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4s,所以第二次信号到达汽车的时间为
0.2s,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
s2=v声t2=340m/s×0.2s=68m
故B错误;
C.汽车在两次信号的间隔过程中,行驶了
s′=s1﹣s2=85m﹣68m=17m
这17m共用了
t′=Δt﹣t1+t2=1.05s﹣0.25s+0.2s=1s
故C正确;
D.汽车的车速为
17m =17m/s 1s
s v t ''=
=' 故D 错误。

故选C 。

10.外卖小哥正骑着电动车穿行于大街小巷,相对于什么参照物而言,可以认为他是静止的( )
A .来来往往的行人
B .迎面而来的车辆
C .他所骑的电动车
D .街道两边的房屋C
解析:C
【详解】
A .外卖小哥正骑着电动车穿行于大街小巷,和来来往往的行人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是相对运动的,故A 不符合题意;
B .外卖小哥正骑着电动车穿行于大街小巷,和迎面而来的车辆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是相对运动的,故B 不符合题意;
C .外卖小哥正骑着电动车穿行于大街小巷,和他所骑的电动车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是相对静止的,故C 符合题意;
D .外卖小哥正骑着电动车穿行于大街小巷,和街道两边的房屋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是相对运动的,故D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

二、填空题
11.小航一家双休日驾车外出郊游,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小航同学观察了一下速度及里程表盘如图甲所示。

此时汽车的行驶速度为______km /h ,汽车行驶了半个小时后。

表盘的示数如图乙所示,那么这段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路程是______km ;平均速度为______km /h 。

4080
解析:40 80
本题考查:结合图表运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

【详解】
[1]如图所示,汽车行驶速度为80km/h 。

[2]甲图中汽车行驶了728km ,半小时后乙图中汽车行驶了768km ,这半小时中,汽车行驶了40km 。

[3]汽车的平均速度为 40km 80km/h 0.5h
s v t === 12.《刻舟求剑》这则寓言故事中,刻舟人最终没能寻到剑,是因为船相对于河岸是______的,而剑相对于河岸是______的。

运动静止【详解】1以河岸为参照物船与河岸之间的位置关
系发生了变化船是运动的2而剑与河岸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剑是静止的所以刻舟人最终没能寻到剑
解析:运动 静止
【详解】
[1]以河岸为参照物,船与河岸之间的位置关系发生了变化,船是运动的。

[2]而剑与河岸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剑是静止的,所以刻舟人最终没能寻到剑。

13.我国高铁总路程居世界第一,人们出行更加方便快捷。

国庆期间小亮和父母去北京旅游,他们乘坐的高铁动车正以300km/h 的速度向北行驶,旁边平行铁轨一列普通列车以120km/h 的速度也向北行驶,小亮发现自己超过普通列车用的时间为12s ,以小亮为参照物,普通列车向_________(选填“南”或“北”)行驶,普通列车的长度为
_________m 。

南600【详解】1由题知高铁和普通列车都向北运动且高铁的速度大于普通列车的速度所以以小亮为参照物普通列车向南行驶2高铁和普通列车的相对速度v =300km/h −120km/h =180km/h=50m/
解析:南 600
【详解】
[1]由题知,高铁和普通列车都向北运动,且高铁的速度大于普通列车的速度,所以,以小亮为参照物,普通列车向南行驶。

[2]高铁和普通列车的相对速度
v =300km/h−120km/h =180km/h=50m/s
根据s v t
= 可得,普通列车的长度为 s =vt =50m/s×12s=600m
14.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

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20m/s 的速度行驶6min ,紧接着在模拟山路上以10m/s 的速度行驶4min 。

则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20m/s 的速度行驶6min 的路程为___________;汽车在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______。

7200m16m/s 【详解】1由得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20m/s 的速度行驶6min 的路程为2由得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10m/s 的速度行驶4min 行驶的路程是汽车在整
个测试过程中行驶的路程是总的时间为t
解析:7200m 16m/s
【详解】
[1]由s v t =得,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20m/s 的速度行驶6min 的路程为 20m/s 660s 7200m s vt ===⨯⨯
[2]由s v t
=得,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10m/s 的速度行驶4min 行驶的路程是 0000m/s 4601s 2400m s v t ==⨯⨯=
汽车在整个测试过程中行驶的路程是
02400m 7200m 9600m s s s =+=+=全
总的时间为
t 全=6min+4min=10min=600s
汽车在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9600m 16m/s 600s
s t v ===全全全 15.一辆正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其速度表如图所示,指针显示汽车速度为____km/h 。

若以此速度行驶30km 需要的时间是___min 。

20【详解】1从图中可以看到指针指在80和100的刻度中间汽车
速度的单位是km/h 这显示汽车速度是90km/h2若以此速度行驶30km 需要的时间是
解析:20
【详解】
[1]从图中可以看到,指针指在80和100的刻度中间,汽车速度的单位是km/h ,这显示汽车速度是90km/h 。

[2]若以此速度行驶30km 需要的时间是
30km 1h 20min 90km/h 3
s t v ==== 16.直跑道上百米赛跑,甲、乙两个计时员用同样的表测一个运动员的成绩,甲看到发令枪冒烟时按表,乙听到发令枪响时按表,他们测出的时间大约相差_____s 。

(结果保留两位小数,声速是340m/s )29【详解】乙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说明枪声已经传播到了终点才开始计时所测得的时间肯定少了因此乙所测得的时间会比甲少少的时间为所以他们他们测出的时间大约相差029s
解析:29
【详解】
乙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说明枪声已经传播到了终点才开始计时,所测得的时间肯定少了,因此乙所测得的时间会比甲少,少的时间为 100m 0.29s 340m/s
s t v === 所以他们他们测出的时间大约相差0.29s 。

17.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运动速度最快的小车是________;10s 时甲乙两车相距________m ;若乙丙运动的路程之比为2:3,则乙和丙所用时间之比为_________。

乙204:9【详解】1由题中的图像可知
甲车的速度是:;乙车的速度是;丙车的速度是;所以运动速度最快的小车是乙车;2经过t=10s 甲车的路程:;乙车的路程:;则甲乙两车相距:;3由题意可知;由得乙和丙
解析:乙 20 4:9
【详解】
[1]由题中的图像可知,甲车的速度是:
20m 4m/s 5s
t v s ===甲甲甲; 乙车的速度是m/s 6v =乙;丙车的速度是4m/s v =丙;所以运动速度最快的小车是乙车;
[2]经过t =10s 甲车的路程:
4m/s 10s 40m s v t ==⨯=甲甲甲;
乙车的路程: 6m/s 10s 60m s v t ==⨯=乙乙乙;
则甲乙两车相距: 60m 40m 20m d s s =-=-=乙甲;
[3]由题意可知,23s s =乙丙;由s v t
=得,乙和丙所用时间之比为: 244369s s s s v t v t v v =⨯=⨯==乙
丙乙乙乙丙
乙丙丙丙。

18.李伟军同学为了测某一品牌导线的直径,采用了如下方法:剪下一段导线,紧密的单层在一支铅笔上缠绕30圈形成一个导线圈。

测量情况如图所示,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_____mm ,这个导线圈的长度是_____cm ,该品牌导线的直径是_____mm 。

50017【详解】1由图知:刻度尺上1cm 长度分成10
等份每份为1mm 即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 ;2导线圈的长度:;3导线的直径:
解析:5.00 1.7
【详解】
[1]由图知:刻度尺上1cm 长度分成10等份,每份为1mm ,即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 ;
[2]导线圈的长度:
15.00cm 10.00cm 5.00cm L =﹣=;
[3]导线的直径: 5.00cm 0.17cm 1.7mm 30
L d n ==≈=。

19.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个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 图象。

由图象可知:甲做的是______运动,速度为__________m/s ,乙做____________运动;第3s 末,甲和乙的图线相交,这说明了甲、乙具有相同的__________;第4s 甲运动____________m 。

匀速;15;变速;速度;15;【详解】1分析图象可知甲的速度
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所以是匀速运动;2从纵坐标上可以读出甲的速度为;3乙的速度随时间而增大故乙做变速运动;4在图象里面交点表示两个物体速度相 解析:匀速; 15; 变速; 速度; 15;
【详解】
[1]分析图象可知甲的速度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所以是匀速运动;
[2]从纵坐标上可以读出甲的速度为15m/s ;
[3]乙的速度随时间而增大,故乙做变速运动;
[4]在v t -图象里面交点表示两个物体速度相同;
[5]甲做匀速运动,则有
15m/s 1s 15m x vt
20.某蜗牛爬行的路程和时间如图,请你填完下表。

路程 运动时间 平均速度 s =______cm t =_______s v =_____m/s
7020135×10-3【详解】1图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末端刻度值为270cm 因此蜗牛爬行距离为;2图中停表的分针指示的示数为0min 秒针所指的示数为20s 故蜗牛运动时间为;3蜗牛爬行速度:
解析:70 20 1.35×10-3
【详解】
[1]图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末端刻度值为2.70cm ,因此蜗牛爬行距离为
2.70cm s =;
[2]图中停表的分针指示的示数为0min ,秒针所指的示数为20s ,故蜗牛运动时间为20s t =;
[3]蜗牛爬行速度:
30.027m 1.3510m/s 20s
s v t -==⨯= 三、解答题
21.章明同学从安福驾车去羊狮慕游玩,车的速度表如图甲所示,他也看见路边一个交通标志牌,如图乙所示,则
(1)该车的速度是多少?
(2)该车以速度表上的速度行驶,从交通标志牌处到羊狮慕至少需要多少时间?
(3)该车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情况下,以最快的速度行驶,到达羊狮慕可以节约多少时间?
解析:(1)60km/h ;(2)9min ;(3)135s
【详解】
(1)由速度表知:该车速度为v =60Km/h ;
(2)该车以速度表上的速度行驶,从交通标志牌处到羊狮慕至少需要的时间
119km =0.15h=9min 60km/h
s t v == (3)如果以最快速度行驶,所需的时间
229km 9=h=6.75min 80km/h 80
s t v =
= 节约时间 12=min-6.75min=2.25min ==15s 93t t t -
答:(1)该车的速度是60km/h ;
(2)该车以速度表上的速度行驶,从交通标志牌处到羊狮慕至少需要9min ;
(3)该车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情况下,以最快的速度行驶,到达羊狮慕可以节约135s 。

22.暑假期间,小罗同学在手机地图上筹划全家自驾游回南昌老家的路线,搜索到以下信息:
(1)深圳到南昌最近的距离是方案1(如图),走粤赣高速G45,全程约830km ,限速100km/h (不考虑中途变速、休息等其他因素干扰,下同),选此方案理论上至少要行驶多长时间?
(2)后来小明又发现京珠高速G4和韶赣高速G4E 的限速是120km/h ,于是始筹划方案2(如图),即从深圳走G4到韶关、再从G4E 转赣州、然后沿G45北上回南昌,距离会远一些,请通过计算判断小明选择哪个方案更省时?
解析:(1)8.3h ;(2)见解析
【详解】
(1)以最高速度v =100km/h 行驶,由s v t
=可得至少用时间为
830km =8.3h 100km/h s t v =
= (2)深圳到赣州的路程为 s 1=920km-380km=540km
赣州到南昌的距离为380km ,从深圳走G4到韶关、再从G4E 转赣州、然后沿G45北上回南昌所用的时间为
111540km =4.5h 120km/h s t v =
= 222380km =3.8h 100km/h
s t v == 12 4.5h 3.8h 8.3h t t t '=+=+=
计算可知,两种方案所用时间相同。

答:(1)选此方案理论上至少要行驶8.3h ;
(2)两种方案所用时间相同。

23.如图所示是用运动传感器测小车速度的示意图,这个系统由A 和B 两个小盒组成,A 盒装有红外线发射器和超声波发射器,固定不动的B 盒装有红外线接收器和超声波接收器,A 盒被装在向右运动的小车上,第一次测量时,A 向B 同时发射一个红外线脉冲和一个超声波脉冲,B 盒接收到红外线脉冲时开始计时,接收到超声波脉冲时停止计时,B 盒计时器显示时间为0.1s ,已知: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 。

红外线速度和光速一样,所以红外线从A 盒到B 盒的传播时间可忽略不计,问:
(1)第一次测量时,A 与B 之间的距离为多少?
(2)第一次发出信号后10秒,进行第二次测量,A 向B 同时发射一个红外线脉冲和一个超声波脉冲,B 盒接收到红外线脉冲时开始计时,接收到超声波脉冲时停止计时,B 盒计时器此次显示时间为0.2s ,则小车运动的速度为多少?
解析:(1)34m ;(2) 3.4m/s
【详解】
(1) A 与B 之间的距离为
11340m/s 0.1s 34m s v t ==⨯=声
(2)第二次测量时两个小车间的距离为
22340m/s 0.2s 68m s v t ==⨯=声
小车运动的距离为
21-68m -34m 34m s s s ===
小车速度为
34m 3.4m/s 10s
s v t === 答:(1)第一次测量时,A 与B 之间的距离为34m 。

(2)小车运动的速度为3.4m/s 。

24.2019年10月,北京育才学校初一年级全体师生前往军事博物馆开展“四个一”活动。

同学们8:00集合完毕,从学校驱车前往目的地,8:30抵达,全程大约10km ,请你求出全程的平均速度。

解析:20km/h
【详解】
从出发到抵达所用的时间
8:30-8:0030min =0.5h t ==
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10km 20km/h 0.5h
s v t =
== 答:全程的平均速度是20km/h 。

25.小雪乘车从昆明到大理旅游,全程324km ,途经楚雄,若汽车从昆明西到楚雄匀速行驶,2h 行驶144km ;问:
(1)小雪所乘汽车从昆明西到楚雄匀速行驶速度为多少km/h ?合多少m/s ?
(2)若小雪所乘汽车以从昆明西到楚雄的速度继续行驶,小雪从昆明到达大理需要多少h ? 解析:(1)72km/h ,20m/s ;(2)4.5h
(1)已知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根据速度公式可得到轿车行驶的平均速度;
(2)已知行驶的路程,利用公式s t v
=
可得到时间。

【详解】
解:(1)小雪所乘汽车从昆明西到楚雄匀速行驶速度 144km 72km/h 20m/s 2h s v t =
=== (2)由s v t
=可知,小雪从昆明到达大理需要的时间 324km 4.5h 72km/h
s t v ''=== 答:(1)小雪所乘汽车从昆明西到楚雄匀速行驶速度为72km/h ,合20m/s ;(2)小雪从昆明到达大理需要4.5h 。

26.某同学骑自行车从家路过书店到学校上学,家到书店的路程为1800m ,书店到学校的
路程为3600m 。

从家出发骑到书店用时5min ,在书店等同学用了1min ,然后二人一起再以5m/s 的平均速度骑车到学校到达学校。

求:(1)骑车从家到达书店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 ?
(2)这位同学从家出发到学校的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 ?
解析:(1)6m/s ;(2)5m/s
(1)已知家到书店的路程与运动时间,由平均速度公式求出从家到达书店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
(2)求出全程的路程与运动时间,由平均速度求出全程的平均速度。

【详解】
解:(1)家到书店的时间
t 1=5min=300s
平均速度
1111800m =300s s v t =
=6m/s (2)从书店到学校s 2=3600m ,由s v t
=可得,书店到学校的时间 t 2=
22s v =3600m 5m /s =720s 从家到学校的路程
s =1800m+3600m=5400m
全过程的运动时间
t =300s+60s+720s=1080s
平均速度
5400m =1080s
s v t ==5m/s 答:(1)骑车从家到达书店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6m/s ;
(2)这位同学从家出发到学校的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5m/s 。

27.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18 m/s v =的速度行驶1450 s t =,紧接着以一定的速度在模拟公路上行驶21000m s =,若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9.2 m/s v =。

求:
(1)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1s ;
(2)汽车在在模拟公路行驶的速度2v 。

解析:(1)3600 m ;(2)20m/s
【详解】
(1)模拟山路,已知18 m/s v = ,1450 s t =,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
1118 m/s 450 s=3600 m s v t =⨯=⨯
(2)根据题意已知9.2 m/s v =,全程的长度为
123600 m+1000 m=4600 m s s s =+=
则小车行驶的时间为
4600m =500s 9.2m/s
s t v == 第二段模拟公路2s =1000m ,经过的时间为
21500s-450s=50 s t t t =-=
第二段模拟公路的速度为
2221000m ==20m/s 50s
s v t = 答:(1)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1s 是3600m ;
(2)汽车在在模拟公路行驶的速度2v 为20m/s 。

28.某人在100米短跑的跑道上步行,要用80秒由起跑点步行到终点,他的运动可以认为是匀速直线运动,求:
(1)他的步行速度为多少?
(2)如果他在最初30米以1米/秒做匀速运动,但通过跑道全程的时间还是80秒,那么在余下的路程他做匀速运动的速度是多少?
解析:25m/s 1.4m/s
(1)已知步行的距离和时间,根据公式s v t
=可求他的步行速度. (2)已知最初30m 的速度,根据速度公式可求最初30m 所用的时间;
剩余路程所用的时间等于总时间减去最初30m 所用的时间;剩余路程等于总路程减去最初30m ;余下路程的速度根据公式s v t =
可求. 【详解】
(1)走过的路程为100m ,用时80s ,根据s v t
=得步行速度为: 100m 1.25m/s 80s
s v t ===. (2)最初30m 以1米/秒做匀速运动,所用的时间为; 11130m 30s 1m/s s t v =
==; 剩余路程所用的时间2180s 30s 50s t t t =-=-=;
剩余路程21100m 30m 70m s s s =-=-=;
余下路程的速度为;
22270m 1.4m/s 50s s v t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