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试题及答案.doc

合集下载

修辞能力测试题及答案

修辞能力测试题及答案

修辞能力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A. 他像一阵风一样跑得飞快。

B. 夜深了,星星在天空中闪烁。

C. 这杯茶,味道真香,仿佛是春天的气息。

D. 他的话像刀子一样锋利。

答案:A. 比喻 B. 拟人 C. 比喻 D. 比喻2. 以下哪个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A. 她的笑声如同银铃般清脆。

B. 他的心像被针扎一样疼痛。

C. 窗外的雨,淅淅沥沥,如同一首悲伤的曲子。

D. 他走进了房间。

答案:D二、填空题1. 请在下列句子中填入适当的修辞手法。

- 春风又绿江南岸,_________。

(王安石《泊船瓜洲》) - 答案:万紫千红总是春2. 请根据所给的修辞手法,填写相应的句子。

- 拟人:_________。

- 答案:太阳公公微笑着从东方升起。

三、简答题1. 解释“夸张”修辞手法的特点及其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

答案:夸张是一种故意放大事物特征的修辞手法,通过夸张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使读者或听众对所描述的事物有更深刻的印象,同时也能表达作者的强烈情感。

2. 举例说明“反问”修辞手法在表达中的作用。

答案:反问是一种不期待回答的提问方式,其作用在于强调作者的观点或情感。

例如:“难道我们不应该珍惜时间吗?”这个反问句实际上是在强调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四、论述题1. 论述“排比”修辞手法在演讲中的应用及其效果。

答案:排比是一种将结构相似或相同的句子或短语并列起来使用的修辞手法。

在演讲中,排比可以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强调效果,使演讲更加生动有力。

例如,马丁·路德·金在“I Have a Dream”演讲中多次使用排比句式,有效地传达了他的梦想和愿景,激发了听众的情感共鸣。

五、写作题1. 以“春天”为题,写一段不少于200字的短文,至少使用三种修辞手法。

答案:[此处考生需自行创作一段短文,使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展现春天的生机与美丽。

]注:以上试题及答案仅供参考,实际考试内容可能有所不同。

高中语文修辞试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修辞试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修辞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的是()。

A. 春风又绿江南岸B.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C. 独在异乡为异客D. 江水流春去欲尽2.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A. 夸张B. 比喻C. 拟人D. 对偶3. “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A. 夸张B. 拟人C. 比喻D. 排比4.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A. 夸张B. 反问C. 排比D. 对比5.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中“飞流直下三千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A. 夸张B. 比喻C. 拟人D. 反问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中,“千里”运用了________修辞手法。

2.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春蚕”和“蜡炬”运用了________修辞手法。

3.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中,“倍”字运用了________修辞手法。

4.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中,“落霞”和“孤鹜”运用了________修辞手法。

5.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中,“凌”字运用了________修辞手法。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请分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句诗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并说明其表达效果。

2.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句诗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3.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中,“关不住”和“出墙来”分别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解释其含义。

4.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句诗中,“问渠”和“为有”分别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说明其表达效果。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 请结合具体例子,论述夸张修辞手法在古典诗词中的作用及其艺术魅力。

2. 试分析“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这句诗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并阐述其在表达诗人情感上的作用。

语言学:汉语修辞学试题及答案

语言学:汉语修辞学试题及答案

语言学:汉语修辞学试题及答案1、问答题什么是言辞选择,它有什么内涵?正确答案:言辞选择:词语的选择,既包括词的选择,也包括短语的选择。

不仅只是选择运用现成的词语,还包括改造运用某些词语,这种改造运用时对词与短(江南博哥)语创造性的选择,是一种为追求特殊表达效果的变异性运用。

2、单选“国破山河在”这首诗属于近体诗中的OoA.平起平收B.平起仄收C.仄起平收D.仄起仄收正确答案:D3、多选下列句子,表达不恰当的有OoA、暑假里,爸爸陪同我去黄山玩,爬天都峰。

B、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需要,一支庞大的教师队伍已逐渐形成。

C、程老师的一番话,好像一股强大的暖流,流到我的心田。

D、上课以前,班主任就把王老师生病的新闻告诉了同学们。

正确答案:A,B,D4、多选语言锤炼的基本要求是OoA、准确朴实B、简洁有力C、新鲜活泼D、生动形象正确答案:A,B,C,D5、问答题普通话四声中,哪些是平声,哪些是仄声?平声和仄声各有什么特点?合理安排平仄有什么修辞效果?正确答案:平声包括普通话中的阴平和阳平,仄声包括普通话中的上声和去声。

平声的特点是长而扬,仄声的特点是短而抑。

平仄安排得当,声调平衡交替,声音显得错落有致,节奏分明,具有抑扬美。

6、多选下列各句在成语运用中不够恰当的是OA、她这个人清高自负,对那些衣着豪华、佩金戴银、显得美轮美奂的“贵妇人”总是看不顺眼。

B、那个黄头发的青年见魏不肯拿钱,便气极败坏地抢下出租车钥匙,来搜魏的衣袋。

C、她比大家大一点,深受大家的敬重。

平时店主任在,她是营业员;店主任不在,她就代理主任的工作。

主任回店,她又心安理得地回到助手的位置。

D、巴拿马运河终于物归原主。

正确答案:A,B,C7、问答题简述什么是移情并举例说明。

正确答案:1、移情:为了抒发强烈的感情,作者使周围的物体染上一层与自己情感一致,但实际不存在的感情色彩的修辞方式叫移情。

移情就是把人的思想感情转移到物身上的修辞方式。

2、例如:“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修辞试题及答案

修辞试题及答案

修辞试题及答案填空题1.长句是指()的句子。

2.只出现喻体的比喻叫做()。

3.对比可以分为两体对比和()两类。

4.辞格的综合运用有兼用、连用和()。

5.比拟可以分为拟人和()两类。

6.拈连时本不能搭配的词语能够进行搭配是借助于()。

7.有一个句子,分句A用了比喻,分句B用了夸张,这属于辞格的()。

8.整句是指()的句子。

9.夸张可以分为扩大夸张、缩小夸张和()夸张三类。

10.构成层递的各项必须具有()的关系。

11.有一个句子,从形式看是对偶,从意义看是对比,这属于辞格的()。

12.短句是指()的句子。

13.对偶可分为正对、反对和()三类。

14.映衬是以次衬主,而对比是()。

15.有一个句子用了排比的辞格,其中每个分句各是一个比喻,这属于辞格的()。

答案1、字数多、结构复杂2、借喻3、一体两方面4、套用5、拟物6、上下文的联系7、连用8、结构整齐对称的一组9、超前10、层层递进11、对偶兼对比12、字数少、结构简单13、串对14、没有主次之分(或互相衬托)15、套用选择1.对比和映衬的主要区别在于()。

①对比以两物相互衬托,映衬则是以次衬主。

②映衬以两物相互衬托,对比则是以次衬主。

③对比的两个方面在意义上一正一反,映衬则否。

④映衬的两个方面在意义上一正一反,对比则否。

2.“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地拥抱这个春天吧”中使用的辞格是()。

①比拟②比喻③拈连④比喻兼拈连3.“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这是对偶中的()①正对②串对③借对④反对4.“像一块石子投进湖水里,小王像小李一样被这突如其来的消息搅乱了平静的心境,,中的两个,,像,,字()①都是比喻词②都不是比喻词③前者是比喻词后者不是④前者不是比喻词后者是。

5.辞格的兼用是指()。

①一个句子同时运用了几个辞格。

②一个句子从不同角度看属于不同辞格。

③一个句子的一个辞格兼有其他意义。

④一个句子采用了兼语句式。

6.排比和层递的区别在于()。

自考汉语修辞学试题及答案

自考汉语修辞学试题及答案

自考汉语修辞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选项是比喻修辞手法的典型应用?A. 他跑得像兔子一样快B. 他跑得很快C. 他跑得比兔子还快D. 兔子跑得很快答案:A2. “江山如此多娇”中的“多娇”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A. 夸张B. 借代C. 拟人D. 反问答案:C3.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话使用了什么修辞技巧?A. 对偶B. 反问C. 比喻D. 排比答案:C4. “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A. 拟人B. 借代C. 夸张D. 擬声答案:A5.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中的“三秋”是哪种修辞方式?A. 夸张B. 借代C. 比喻D. 排比答案:A6.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A. 对偶B. 排比C. 反问D. 夸张答案:A7.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中的“万仞山”是哪种修辞?A. 夸张B. 借代C. 比喻D. 排比答案:A8.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中的“深千尺”是哪种修辞手法?A. 夸张B. 借代C. 比喻D. 反问答案:A9.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中的“厌”字运用了哪种修辞技巧?A. 反问B. 拟人C. 借代D. 排比答案:B10.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A. 对偶B. 排比C. 比喻D. 夸张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11. 修辞学是研究如何使用语言以达到________和提高表达效果的学科。

答案:更有效的交际12. 在汉语中,“对仗”是一种常见的________手法。

答案:对偶13. “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使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答案:拟人14.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是________的典型例子。

答案:夸张15.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这句话中的“直教”是________的用法。

答案:借代16. “独在异乡为异客”中的“异”字,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技巧。

初中修辞手法试题及答案

初中修辞手法试题及答案

初中修辞手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A. 春风又绿江南岸。

B. 她的眼睛像星星一样闪烁。

C. 他的话像刀子一样锋利。

D. 月光洒在湖面上,波光粼粼。

答案:A. 拟人;B. 比喻;C. 比喻;D. 拟人。

2.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中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A. 夸张B. 反问C. 排比D. 对偶答案:A. 夸张。

3.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中的修辞手法是?A. 比喻B. 夸张C. 反问D. 排比答案:A. 比喻。

4. “小草在春风中摇曳,仿佛在向我们点头致意”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A. 拟人B. 比喻C. 夸张D. 反问答案:A. 拟人。

5. “他像狮子一样勇敢,像狐狸一样狡猾”这句话中的修辞手法是?A. 比喻B. 拟人C. 排比D. 对偶答案:A. 比喻。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答案:夸张。

2.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中的“柳暗花明”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答案:对偶。

3.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中的“啼鸟”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答案:拟人。

4.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中的“鸟飞绝”和“人踪灭”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答案:夸张。

5.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的“倍思亲”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答案:夸张。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请简述“比喻”和“拟人”两种修辞手法的区别。

答案:比喻是通过将两种不同事物进行比较,以突出其相似之处,通常用“像”、“如”等词连接。

拟人则是将人的情感、动作、特征赋予非人事物,使其具有人的特点。

2. 举例说明“夸张”修辞手法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

答案:夸张可以强调事物的特征,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例如,在《三国演义》中,对关羽的描述“面如重枣,声如洪钟”,通过夸张手法突出了关羽的威武形象。

语文高中修辞试题及答案

语文高中修辞试题及答案

语文高中修辞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A. 他像狮子一样勇敢。

B. 月亮像玉盘一样圆润。

C. 春风又绿江南岸。

D. 他的心像石头一样硬。

答案:A. 比喻 B. 比喻 C. 拟人 D. 比喻2.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句诗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A. 对偶B. 排比C. 夸张D. 反问答案:A. 对偶3.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这句话采用了哪种修辞方式?A. 反问B. 比喻C. 反语D. 拟人答案:B. 比喻4.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这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A. 夸张B. 拟人C. 排比D. 反问答案:A. 夸张5. “他的话像刀子一样锋利。

”这句话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A. 比喻B. 拟人C. 夸张D. 反问答案:A. 比喻6.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句诗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A. 比喻B. 夸张C. 反问D. 对偶答案:B. 夸张7.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句诗采用了哪种修辞方式?A. 拟人B. 反问C. 排比D. 比喻答案:A. 拟人8. “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好人。

”这句话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A. 反语B. 夸张C. 比喻D. 反问答案:A. 反语9.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这句诗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A. 反问B. 拟人C. 比喻D. 夸张答案:B. 拟人10. “他的心像玻璃一样透明。

”这句话采用了哪种修辞方式?A. 比喻B. 拟人C. 夸张D. 反问答案:A. 比喻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20分)1. 在修辞学中,将事物人格化的修辞手法称为________。

答案:拟人2. 通过反问的方式,表达肯定的意思,这种修辞手法叫做________。

答案:反问3. 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这种修辞手法称为________。

答案:排比4. 通过夸大事物的特征来表达强烈情感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

六年级语文修辞试题及答案

六年级语文修辞试题及答案

六年级语文修辞试题及答案六年级的语文修辞试题通常包括对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夸张等常见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 春天的花园里,花儿们争奇斗艳。

- B. 他像一只小鸟一样在操场上奔跑。

- C. 月光如水,洒满了大地。

- D. 他的心像被针扎一样疼痛。

答案:A. 比喻;B. 拟人;C. 比喻;D. 比喻。

2.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手法的是:- A. 他跑得飞快,像一阵风。

- B. 她的眼睛像星星一样闪烁。

- C. 他的声音如同雷鸣,震耳欲聋。

- D. 他的手像冰一样冷。

答案:C. 他的声音如同雷鸣,震耳欲聋。

二、填空题1. 请用拟人手法描述一下“秋天的落叶”。

答案:秋天的落叶轻轻地跳着舞,缓缓地飘落在地面上,仿佛在诉说着季节的更替。

2. 请用夸张手法表达你对学校图书馆的喜爱。

答案:我对学校图书馆的喜爱如同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三、简答题1. 请解释什么是排比,并给出一个例子。

答案:排比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并列多个相同或相似的句子结构,以增强语句的节奏感和表达力。

例如:“春天来了,花儿开了,草儿绿了,鸟儿叫了。

”2. 请解释什么是对偶,并给出一个例子。

答案:对偶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将两个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对或相反的句子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或对称。

例如:“山高水长,路远人稀。

”四、应用题1. 请使用比喻手法描述一下“夜空中的星星”。

答案:夜空中的星星像无数颗璀璨的钻石,镶嵌在黑色的天鹅绒上,闪烁着迷人的光芒。

2. 请使用拟人手法描述一下“夏天的太阳”。

答案:夏天的太阳就像一个热情洋溢的少年,用它那炽热的双手抚摸着大地,让万物生长。

五、作文题请以“我的家乡”为题,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作文,至少使用三种修辞手法。

答案:(略,根据学生自己的家乡情况和想象力来创作)以上试题及答案仅供参考,实际的试题可能会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有所不同。

七年级语文练习题:修辞手法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练习题:修辞手法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练习题:修辞手法试题及答案一、词语解释1. 请简要解释以下修辞手法的含义:- 比喻- 拟人- 夸张- 排比- 反问2. 从下列句子中选出含有比喻的句子:- A. 小明的笑声如同天籁之音。

- B. 水流过石头发出咕咕的声音。

- C. 她的眼睛明亮而清澈。

- D. 妈妈今天心情不好。

二、填空题请根据句子的情境,用适当的修辞手法填空:1. 今天的天气真是好啊!阳光明媚,______。

2. 大树前的小花儿低下了头,好像在说什么秘密,真有_____的意味。

3. 小明看到那座高楼,口水差点流出来,眼睛简直要______了。

三、辨析题请选出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正确的修辞手法:1. A. 这个案子繁重而艰难,需要我们付出更多努力。

2. B. 我的书包生锈了,需要好好打理一下。

3. C. 她的声音像小提琴一样美妙动听。

4. D. 他的笑容使我感到温暖和安心。

四、简答题请简要回答下列问题:1. 为什么修辞手法在写作中很重要?2. 举例说明修辞手法如何使作品生动有趣。

答案:一、1.- 比喻:用具体的形象语言来形容抽象的事物。

- 拟人:用人的性格、行为特点来形容非人的事物。

- 夸张:夸大事物的特点或效果,以引起注意。

- 排比:通过并列的词语或短语,使句子结构平衡,增强修辞效果。

- 反问:既提问又回答,用于加强语气或表达感情。

2. 比喻:A. 小明的笑声如同天籁之音。

二、1. 美极了。

2. 神秘。

3. 发亮。

三、2. B. 我的书包生锈了,需要好好打理一下。

四、1. 修辞手法可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读者更易于理解和体会文本的深层含义。

2. 通过修辞手法,作品可以运用形象生动的言语来描绘事物,使读者产生直观的感受,增加作品的吸引力和趣味性。

修辞试题及参考答案

修辞试题及参考答案
修辞•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依次填入下面这段话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光盘是一种区别于软盘的存储,它有点类似我们见到的唱片。②使
用了几千年的汉字,在本民族没有——为表音文字,传播到外民族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成为表音文字。③这本书本来知者寥寥,但经林纾用他那——的文字
一译,立刻声誉——起,广为流传。
强光巨响后,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空前关注,但“天外来客”的残
骸至今仍未寻得。D·近些年来,国内一些企业家不仅开始投资民办
教育,以此作为创业的新起点,而且国外教育机构也纷纷抢滩我国教
育市场。
6·从上下文语境角度看,“照水红蕖细细香”的上句最好是(
)
A.梨花院落溶溶月 B.留连戏蝶时时舞 C.翻空白鸟时时见 D.自在
跳进我的脑子。
23.下列句子中代词的运用,恰当的是(
)
A.弟弟发来短信说,我在学校很好,不用惦记我。B.弟弟发来短信
5
说:“我在学校很好,不用惦记我。”C.弟弟发来短信说,他在学校
很好,不用惦记他。I).弟弟发来短信说:“他在学校很好,不用惦
记他。”E.弟弟发来短信说,我在学校很好,不用惦记他。
24.“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 iE 像 l 目 i 把刀,刺
20.属于比喻句的是『1
A.青年是祖国的未来。B.儿童是祖国的花朵。C.他说的好像真是
那么回事。D.小红长得像她妈妈一样漂亮。
二、多项选择题
21.下列句子带点的虚词使用不当的有(
)
A.水库大坝孝所以出现裂缝,是因为施工时片面追求进度而忽视了
工程质量。B.这个问题是值得我们女同学所重视的。C.他被应邀在

语文高中修辞试题及答案

语文高中修辞试题及答案

语文高中修辞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A. 春风又绿江南岸B.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C.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D.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答案:A. 拟人;B. 借代;C. 夸张;D. 比喻2.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句诗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答案:对偶3.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中的“孤城”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答案:借代4.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答案:对仗5.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的“直”和“圆”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答案:排比6.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中的“啼不住”和“万重山”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答案:夸张7.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中的“去欲尽”和“复西斜”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答案:反复8. “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答案:对偶9.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中的“青青”和“悠悠”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答案:叠字10.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长久”和“千里”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答案:夸张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请简述“排比”和“对偶”两种修辞手法的区别。

答案:排比是指在句式结构上相同或相似的语句连续使用,以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强调效果。

对偶则是在字数、结构、意义上都相对称的两个句子或短语,用以表达相同或相反的意思,使语言更加和谐、对称。

2. 请举例说明“夸张”修辞手法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

答案:夸张是一种通过放大事物的特点来表达作者情感或强调某种效果的修辞手法。

例如,在《水浒传》中,描述武松打虎时,用“武松力拔山兮气盖世”来夸张武松的勇猛,从而突出其英雄形象。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50分)1. 论述“比喻”和“拟人”两种修辞手法在诗歌创作中的作用和区别。

答案:比喻是通过将两种不同事物的相似之处进行比较,使抽象或难以理解的事物形象化、具体化。

修辞中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修辞中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修辞中考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A. 春风又绿江南岸B.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C.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D.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答案:A. 拟人;B. 设问;C. 夸张;D. 比喻2. “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使用了以下哪种修辞手法?A. 排比B. 对偶C. 反复D. 借代答案:D. 借代二、填空题3. 请根据题目所给的修辞手法,填写合适的句子。

- 拟人:_____- 比喻:_____- 夸张:_____- 对偶:_____答案:拟人:花儿在风中翩翩起舞;比喻:他的心像玻璃一样脆弱;夸张:他的声音震耳欲聋;对偶:山高水长,月朗星稀。

三、简答题4. 请简述“排比”修辞手法的特点及其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

答案:排比是一种通过并列多个相似或相对的句子或短语,以达到强调、渲染或对比效果的修辞手法。

其特点在于结构的对称性和节奏的韵律性,能够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在文学创作中,排比常用于表达强烈的情感,突出主题,或形成鲜明的对比。

四、论述题5. 分析“夸张”修辞手法在《水浒传》中的具体运用,并说明其对塑造人物形象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答案:夸张在《水浒传》中被广泛运用,如对梁山好汉的武艺和智谋的夸张描述,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增强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例如,对武松打虎的描写,夸大了武松的勇猛和力量,塑造了一个英勇无畏的英雄形象。

同时,夸张手法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如对梁山好汉的夸张描写,为故事增添了紧张和刺激的元素,使读者更加投入。

五、作文题6. 请以“春天的校园”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至少使用三种修辞手法。

[作文内容略]。

修辞手法专题训练(选择题)

修辞手法专题训练(选择题)

修辞手法专题训练(选择题)【题组一】1.下列诗句与“墙头雨细垂纤草”对仗工整的一项是(3分)( )A.水面风回聚落花B.数峰无语立斜阳C.楼上春容带雨来D.蝉曳残声过别枝【答案】 1.A【解析】依据对联的对仗原则,“墙头”对“水面”,“雨”对“风”,“垂”对“聚”,“草”对“花”。

2.下列语句没有采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A.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B.还没等观众从眼花缭乱中反应过来,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则悄然不惊。

C.这位年方十六的中国姑娘,赢得了金牌。

D.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的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又潇洒自如。

【解析】本题考查修辞方法的辨析和运用,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最后辨析各项修辞是否正确,用排除法选出分析正确的选项。

A.“身体”比作“飞天”,是比喻;B.“身体”比作“箭”,比喻;C.该句属于一般的陈述句,没有使用修辞手法;D.“身体”比作“流星”,是比喻。

故选:C。

3.【辽宁卷】对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他发现是我,头摇得像拨浪鼓似的。

②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③在一个孩子的眼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④老爷子小心,别顾着说话——看掉下来把屁股摔成两半!A①比喻②反问③排比④比喻B①夸张②设问③排比④比喻C①比喻②反问③排比④夸张D①比喻②反问③夸张④夸张【试题分析】此题主要考查考生能否正确理解和辨识几种常用的修辞手法,题型是一道正选题。

从所给的选项看,设计意图非常明确,把几种判断上容易混淆的修辞手法拿来让考生分辨,这就要求在解答是一定要用心捕捉文句中体现修辞手法特点的信息,结合有关的知识加以判断。

语文高中修辞手法试题及答案

语文高中修辞手法试题及答案

语文高中修辞手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A. 春风又绿江南岸。

B.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C.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D.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答案:A. 拟人;B. 设问;C. 夸张;D. 比喻2. 下列诗句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是:A.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B.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C. 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

D.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答案:C. 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

二、填空题3. 请根据所给的修辞手法,填写相应的句子。

- 拟人:___________- 比喻:___________- 夸张:___________答案:拟人:花儿在风中翩翩起舞。

比喻:他的心像玻璃一样脆弱。

夸张:他的笑声震得整个山谷都在回响。

三、简答题4. 请简述“对偶”修辞手法的特点,并给出一个例子。

答案:对偶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其特点是两个句子或短语在结构、字数、意义上呈现出对称或对应的关系,使语言更加和谐、节奏感更强。

例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四、论述题5. 论述“反问”修辞手法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及其表达效果。

答案:反问是一种通过提出问题的形式,实际上并不期待回答,而是用以加强语气,表达作者的肯定或否定态度的修辞手法。

在文学作品中,反问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使读者在思考问题的同时,更深刻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观点。

例如,鲁迅在《呐喊》中写道:“难道我们中国人就永远这样吗?”这句话通过反问的形式,强烈表达了作者对民族未来的担忧和对现状的不满。

结束语:通过以上的试题及答案,我们可以看到修辞手法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作用。

掌握并灵活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不仅能使我们的语言表达更加生动、形象,还能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不断积累和练习,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修辞习题(附答案)

修辞习题(附答案)

1 、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A.日星隐耀,山岳潜形。

(对偶)B.因为岛屿挡住了它的转动,他狠狠地用脚踢着,用手推着,用牙咬着。

(拟人、夸张)C.莫非他造塔的时候,竟没有想到塔终究要到的吗(反问)D.皎洁的月光像透明的轻纱笼罩着大地。

(比喻)2、对句子的修辞手法一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大海里,闪烁着一片鱼鳞似的银波。

②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中。

③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④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向下了火。

A.比喻拟人对偶夸张B.拟人拟人对偶比喻C.比喻拟人排比比喻D.拟人对偶排比夸张3、选出和“树林一直在唱着那首愉快的歌”修辞方法相同的一项()A.这里的人们非常好客,火一般热情。

B.一路上,稻田绿、菜花黄、江水银、绘成一幅幅田园巨画。

C.生命是一条河流,有奔腾也有平缓。

D.天气炎热,那张乒乓球桌子也在睡觉。

4 、下列句子修辞方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没有崇高的理想,没有科学的指示,没有奉献的精神,就不可能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材。

B.他打乒乓球的动作真灵活,像一只顽皮的小猫,在球台前上窜下跳。

C.鸟儿在清泉旁边歇歇翅膀,养养精神,倾听着泉水的絮语。

D.他的嗓音像铜钟一样洪亮,简直十里以外都能听见。

5、修辞手法及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的人骑在人民的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诗句运用比喻手法,通过对比形象地揭露了反动统治者的骄横无耻,准确、生动地刻画了鲁迅先生鞠躬尽瘁为人民的形象。

B.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运用夸张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要把延安巨变尽收眼底的急切心情。

C.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运用反问手法,抒发了作者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D.在北美的沙漠中,我是一株水土不服的故园里的橘树,我的诗篇不过是些苦涩的果实。

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作者在异国他乡的苦闷,集中反映了他思念祖国,企盼回归祖国的强烈愿望。

新课标语法修辞知识试题及答案

新课标语法修辞知识试题及答案

新课标语法修辞知识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A. 春风又绿江南岸B.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C. 红杏枝头春意闹D. 黄河远上白云间答案:C(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2. “他像一只受伤的小鸟,蜷缩在角落里。

”这句话中的修辞手法是:A. 比喻B. 夸张C. 反问D. 设问答案:A(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3. 下列句子中,哪一项没有使用排比修辞?A. 山河壮丽,物产丰饶,人民勤劳。

B. 他聪明、勤奋、善良。

C.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生机勃勃。

D. 我喜欢游泳,也喜欢跑步。

答案:D(没有使用排比修辞)4.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这句话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A. 对偶B. 反问C. 排比D. 夸张答案:B(使用了反问修辞手法)5. “他的心像被针扎了一下。

”这句话中的修辞手法是:A. 拟人B. 比喻C. 夸张D. 借代答案:B(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15分)6. 修辞中的“对偶”是指___________。

答案:一对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或相近、意义相关联的句子或短语。

7. “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其修辞效果是___________。

答案:运用了“借代”手法,用“疑”代替了“看起来像”。

8.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___________的典型例子。

答案:夸张9.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这句诗中运用了___________修辞手法。

答案:设问10. “他跑得像一阵风。

”这句话中的“像一阵风”是___________的运用。

答案:比喻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请简述排比修辞手法的特点及其在文章中的作用。

答案:排比是一种通过并列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和意义相似的句子或短语,以达到强调、渲染和加强语气效果的修辞手法。

它能够使文章的节奏鲜明,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使读者的感官受到强烈刺激,从而更好地传达作者的情感和观点。

高中语文试题修辞及答案

高中语文试题修辞及答案

高中语文试题修辞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A. 春风又绿江南岸B.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C.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D.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答案:A(拟人) B(设问) C(夸张) D(对偶)2.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比喻的修辞手法?A. 他像一只猛虎,勇猛无比。

B. 她的声音如同夜莺般悦耳。

C. 他的心情如同乌云密布的天空。

D. 他像一颗星星,照亮了我的世界。

答案:D(D选项使用了明喻,而ABC选项使用了暗喻)二、填空题1. 请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述一下春天。

答案:春天轻抚着大地,唤醒了沉睡的万物。

2. 请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达你对一本书的喜爱。

答案:这本书好到我恨不得把它吞进肚子里,让它的智慧永远留在我心中。

三、简答题1. 请解释“排比”修辞手法的特点,并给出一个例子。

答案:排比是一种通过并列多个相似结构的句子或短语,以达到强调、对比或渲染效果的修辞手法。

例如:“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 请解释“对偶”修辞手法的特点,并给出一个例子。

答案:对偶是将两个结构、意义相对或相似的短语或句子放在一起,形成对比或呼应,增强语言的韵律美和表达力。

例如:“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四、论述题1. 论述“反复”修辞手法在诗歌中的作用。

答案:反复是一种通过重复使用某个词语或句子,以加强语气、突出主题或加深印象的修辞手法。

在诗歌中,反复可以强化诗人的情感表达,使读者对诗歌的主题有更深的理解和感受。

例如,李白的《将进酒》中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通过反复“君不见”,加强了诗人对人生短暂、及时行乐的感慨。

结束语:通过本次试题的练习,我们不仅复习了常见的修辞手法,还加深了对修辞在语言表达中作用的理解。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灵活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修辞试题与答案

修辞试题与答案

修辞试题及答案填空题1.长句是指()的句子。

2.只出现喻体的比喻叫做()。

3.对比可以分为两体对比和()两类。

4.辞格的综合运用有兼用、连用和()。

5.比拟可以分为拟人和()两类。

6.拈连时本不能搭配的词语能够进行搭配是借助于()。

7.有一个句子,分句A用了比喻,分句B用了夸张,这属于辞格的()。

8.整句是指()的句子。

9.夸张可以分为扩大夸张、缩小夸张和()夸张三类。

10.构成层递的各项必须具有()的关系。

11.有一个句子,从形式看是对偶,从意义看是对比,这属于辞格的()。

12.短句是指()的句子。

13.对偶可分为正对、反对和()三类。

14.映衬是以次衬主,而对比是()。

15.有一个句子用了排比的辞格,其中每个分句各是一个比喻,这属于辞格的()。

答案1、字数多、结构复杂2、借喻3、一体两方面4、套用5、拟物6、上下文的联系7、连用8、结构整齐对称的一组9、超前10、层层递进11、对偶兼对比12、字数少、结构简单13、串对14、没有主次之分(或互相衬托)15、套用选择1.对比和映衬的主要区别在于()。

①对比以两物相互衬托,映衬则是以次衬主。

②映衬以两物相互衬托,对比则是以次衬主。

③对比的两个方面在意义上一正一反,映衬则否。

④映衬的两个方面在意义上一正一反,对比则否。

2.“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地拥抱这个春天吧”中使用的辞格是()。

①比拟②比喻③拈连④比喻兼拈连3.“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这是对偶中的()①正对②串对③借对④反对4.“像一块石子投进湖水里,小王像小李一样被这突如其来的消息搅乱了平静的心境”中的两个“像”字()①都是比喻词②都不是比喻词③前者是比喻词后者不是④前者不是比喻词后者是。

5.辞格的兼用是指()。

①一个句子同时运用了几个辞格。

②一个句子从不同角度看属于不同辞格。

③一个句子的一个辞格兼有其他意义。

④一个句子采用了兼语句式。

6.排比和层递的区别在于()。

小学修辞法试题及答案

小学修辞法试题及答案

小学修辞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A. 太阳像火球一样高悬在天空。

B. 月亮弯弯的,像一把镰刀。

C. 他的心像被针扎了一样。

D. 春风又绿江南岸。

答案:A. 比喻;B. 比喻;C. 比喻;D. 拟人。

2. 以下哪个选项没有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A. 他的声音大得像雷鸣。

B. 她的眼睛像星星一样闪烁。

C. 他跑得比兔子还快。

D. 他一顿饭能吃下一头牛。

答案:B. 她的眼睛像星星一样闪烁。

二、填空题3. 请在下列句子中填入适当的修辞手法。

(1)他像狮子一样勇敢。

()(2)夜深了,星星在天空中眨着眼睛。

()(3)他的声音震耳欲聋。

()(4)花儿在春风中翩翩起舞。

()答案:(1)比喻;(2)拟人;(3)夸张;(4)拟人。

三、简答题4. 请解释“对偶”修辞手法,并给出一个例子。

答案:对偶是一种修辞手法,它通过将两个结构相似、意义相关或相反的句子或短语并列起来,以达到强调、对比或平衡的效果。

例如:“山青水秀,鸟语花香。

”四、改错题5. 阅读下面的句子,并指出其中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如果使用不当,请进行修改。

(1)他的笑声如同雷鸣,震耳欲聋。

(2)她的眼睛像星星一样闪烁,照亮了整个夜晚。

答案:(1)夸张。

修改后:他的笑声很大,震耳欲聋。

(2)比喻。

修改后:她的眼睛像星星一样闪烁,增添了夜晚的光彩。

五、写作题6. 请使用至少两种修辞手法,写一段描述春天景色的文字。

答案: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大地换上了绿装。

小草从土里探出头来,好奇地打量着这个崭新的世界。

花儿们争奇斗艳,像一群穿着五彩斑斓裙子的少女在风中翩翩起舞。

小鸟在枝头欢快地歌唱,仿佛在庆祝春天的到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修辞试题及答案填空题1.长句是指()的句子。

2.只出现喻体的比喻叫做()。

3.对比可以分为两体对比和()两类。

4.辞格的综合运用有兼用、连用和()。

5.比拟可以分为拟人和()两类。

6.拈连时本不能搭配的词语能够进行搭配是借助于()。

7.有一个句子,分句A用了比喻,分句B用了夸张,这属于辞格的()。

8.整句是指()的句子。

9.夸张可以分为扩大夸张、缩小夸张和()夸张三类。

10.构成层递的各项必须具有()的关系。

11.有一个句子,从形式看是对偶,从意义看是对比,这属于辞格的()。

12.短句是指()的句子。

13.对偶可分为正对、反对和()三类。

14.映衬是以次衬主,而对比是()。

15.有一个句子用了排比的辞格,其中每个分句各是一个比喻,这属于辞格的()。

答案1、字数多、结构复杂2、借喻3、一体两方面4、套用5、拟物6、上下文的联系7、连用8、结构整齐对称的一组9、超前10、层层递进11、对偶兼对比12、字数少、结构简单13、串对14、没有主次之分(或互相衬托)15、套用选择1.对比和映衬的主要区别在于()。

①对比以两物相互衬托,映衬则是以次衬主。

②映衬以两物相互衬托,对比则是以次衬主。

③对比的两个方面在意义上一正一反,映衬则否。

④映衬的两个方面在意义上一正一反,对比则否。

2.“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地拥抱这个春天吧”中使用的辞格是()。

①比拟②比喻③拈连④比喻兼拈连3.“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这是对偶中的()①正对②串对③借对④反对4.“像一块石子投进湖水里,小王像小李一样被这突如其来的消息搅乱了平静的心境”中的两个“像”字()①都是比喻词②都不是比喻词③前者是比喻词后者不是④前者不是比喻词后者是。

5.辞格的兼用是指()。

①一个句子同时运用了几个辞格。

②一个句子从不同角度看属于不同辞格。

③一个句子的一个辞格兼有其他意义。

④一个句子采用了兼语句式。

6.排比和层递的区别在于()。

①排比着重在结构形式的结构相同或类似,层递则否。

②排比有三个或三个以上词语或分句、句子组成,层递则否。

③排比的各项含有比喻,层递则否。

④排比的各项必须按一定逻辑顺序排列,层递则否。

7.“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

”其中使用的辞格是()。

①对偶②映衬③比拟④双关8.“如果有一天我‘光荣’了,请不要为我挂牵。

”其中使用了辞格()。

①借喻②借代③婉曲④拈连9.下列句子中,不是比喻的为()。

①抬头望去,晴朗的夜空中,挂着一个巨大的银盘。

②天上到处是乌云如墨的云彩。

③他很想马上就把这件事告诉妈妈,就像上次那样。

④心里的那片乌云怎么也去不掉。

10.辞格的套用是指()。

①一个辞格中包括着其他辞格。

②一个辞格与另外的一个辞格互相套叠。

③一个辞格是表面形式,实际上指另外一个辞格。

④套用了现成的辞格形式。

11.比喻和比拟的主要区别在于()。

①比喻有本体,比拟没有本体。

②比喻有喻体,比拟没有喻体。

③比喻重在喻,比拟重在拟。

④构成比喻的两个事物必须是不同类的,构成比拟的两个事物可以是同类的。

12.“文章中处处洋溢着生活的气息。

”其中使用的辞格是()。

①比喻②比拟③警策④通感13.“曙光升起了,朝霞升起了,红日升起了!”其中使用了()。

①递升的层递②递降的层递②比喻④拟人14.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回环辞格的是()。

①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能的。

②会议持续了整整一天,一天连休息都没有。

③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

④我们需要社会主义,而社会主义需要科学。

15.辞格的连用是指()。

①一个辞格的连续使用。

②两个辞格的连续使用。

③多个辞格的连续使用。

④多种辞格的连续使用。

答案1、①2、①3、①4、③5、②6、①7、④8、③9、③10、①11、③12、④13、③14、③15、③简答及分析题(含答案)一、简述汉语修辞研究的历史。

“修辞”一词出现得很早。

但是,在古代汉语,修辞不是独立的学科。

有关修辞的论述常散见于解经、文论、史论、诗话、词话、笔记、随笔之中。

魏晋南北朝时刘勰的《文心雕龙》曾对诗文的修辞规律进行了系统的探讨。

隋唐五代史论修辞、诗论修辞、散文修辞都获得发展。

南宋陈骙的《文则》,对比喻、引用、仿拟、析字、重叠、节缩、省略、层递、错综、倒装等各种辞格,都分别作了分析。

元朝的《修辞鉴衡》是我国第一部以修辞命名的著作。

明代胡震亨的《唐音癸签》是我国第一本断代的修辞学资料汇编。

清代王国维的诗歌评论在修辞学方面也多有贡献。

“五四”运动以后,修辞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得到了全面、系统的探讨和研究。

比较重要的成果主要有:1923年胡怀琛的《修辞学要略》可算是中国最早的现代修辞学著作。

1932年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创立了中国第一个科学的修辞学体系,开拓了修辞研究的新境界,标志着现代修辞学的建立。

二、如何学习修辞?1、修辞是语言的实际应用,因此,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应当结合言语实践学习修辞。

2、修辞是多种同义形式的最佳选择。

因此,应当尽量掌握多种同义形式,这样才能保证自己有选择的余地。

如果只知道一种表达形式,就没有选择的余地,也就无所谓修辞。

3、言语应用涉及的方面很多,包括对象、语境、内容、语体等等。

运用修辞格式和手段必须结合具体情况。

如果在严肃的场合使用俏皮话、在娱乐的场合使用对偶、排比等都显得不得体,这时候,再美的词藻、再工整的句式也不会收到好的修辞效果。

4、修辞贵在创新。

不论词语锤炼、句式选择,还是辞格的运用,都应当有新意,防止落入俗套。

有句话说,第一个说女人是花的人是天才,第二个说女人是花的人就是蠢材。

三、词语意义的锤炼要注意什么问题?词语意义的锤炼要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多义词语、同义词语、反义词语等的选用。

2、注意一般词语的推敲。

3、注意词语的活用。

4、在选用词语时,要特别注意前后意义的配合关系,否则表意就不确切。

四、口语和书面语各有什么特点?口语形式灵活,书面语规范严谨。

口语词语通俗活泼,文艺作品使用带有口语色彩的词语要多一些;理论文章、公文使用带有书面语色彩的词语要多一些。

五、声音的锤炼的要求是什么?声音协调是选择词语的重要方面。

词语的声音美具体体现在:音节匀称、平仄相调、韵脚和谐、叠音自然等。

六、长句有什么特点?长句结构复杂、严谨,表意精确、严密,抒情深沉、细腻。

长句一般多出现在政论、科技等语体中。

文学作品也有采用长句形式的。

七、短句有什么特点?短句表意简短、生动、明快、有力,叙事简明,抒情强烈激越。

短句常用于口语中;文艺作品一般也多用短句。

八、整句和散句各有什么特点?整句整齐匀称、节奏和谐、气势贯通、意义鲜明,常常用于诗歌、散文等文艺性文体中。

散句可以随意抒写,自由畅达,灵活自然。

九、被动句和“被”字句有什么不同?被动句:主语是动作或行为的受事者,这种句子叫被动句。

“被”字句:主语是受事,而用“被”引进施事,或把“被”在直接附着在动词前以表示被动关系的句子,叫做“被”字句。

被动句和“被”字句的关系:“被”字句都是被动句,它是被动句的一种。

被动句未必都是被字句。

被动句的范围比“被”字句大,它不仅包括“被”字句,还包括主语是受事,用“让、叫、给、为……所”等引进施事的句子。

十、设问句和反问句各有什么特点?1、设问句重要的不在于前面的提问,而在于后面的回答。

先提出问题,是为了引起注意和思考,使后面的回答给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文章的标题或开头用设问句,能够启发读者思考,便于读者更好地领会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思想。

2、反问句表面看来是疑问的形式,但实际上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之中。

反问的形式比一般的陈述句语气更强,更能引起人们的思考。

十一、辞格在修辞学中的地位是怎样的?修辞格在修辞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1、修辞格是修饰描摹的特殊格式和方法,这种方法是长期以来在言语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2、修辞格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语言中准确、鲜明、生动的表达和表现形式的积累和总结。

3、修辞格具有广泛的社会性,是社会大众喜闻乐见的表达和表现形式,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4、修辞格是语言最佳表达形式的概括和总结,对丰富和发展民族语言的表达方式、提高语言的交际功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5、修辞格是语言艺术的精华,是语言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修辞学研究的重点。

十二、比喻的作用是什么?1、比喻说理浅显易懂,使人容易接受。

2、比喻叙事能化抽象为具体,使事物更加清楚明白。

3、比喻状物能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深刻的印象。

十三、运用比喻应注意什么问题?1、比喻的本体和喻体是两个具有相似点的不同类别的事物,而且喻体必须是常见、易懂,能使人清楚地了解本体和喻体之间的比喻和被比喻的关系。

2、比喻要贴切,紧紧抓住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点。

3、比喻要有感情色彩,应当表现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4、比喻运用不恰当常常表现为本体和喻体之间没有相似点,或者喻体表达的思想感情不恰当,在运用时应当特别注意避免。

十三、运用比喻应注意什么问题?1、比喻的本体和喻体是两个具有相似点的不同类别的事物,而且喻体必须是常见、易懂,能使人清楚地了解本体和喻体之间的比喻和被比喻的关系。

2、比喻要贴切,紧紧抓住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点。

3、比喻要有感情色彩,应当表现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4、比喻运用不恰当常常表现为本体和喻体之间没有相似点,或者喻体表达的思想感情不恰当,在运用时应当特别注意避免。

十四、比拟和比喻有什么异同?比拟和比喻都是两事物相比,但是有区别。

比喻的重点在“喻”,即以乙事物(喻体)来说明甲事物(本体),甲乙两事物有主有从;比拟的重点在“拟”,即干脆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甲乙两事物不分主从,浑然一体。

十五、运用拈连应注意什么问题?1、拈连要贴切自然,避免只注意形式、不考虑内容的生搬硬套。

2、在形式上,甲事物一般是具体的,在前;乙事物一般是抽象的,在后。

3、在语义上,甲乙两事物要有密切的内在联系。

甲事物是乙事物的根据或条件,乙事物只有联系甲事物才能得到确切深刻的理解。

十六、运用借代应注意的问题?1、借体和本体关系密切,借体必须能突出地代表本体,有时需要在上下文中对借体有所交代,使读者明白本体是什么。

2、借体往往带有褒贬色彩,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

3、借代不当常表现为本体和借体之间关系不明确。

十七、借代和借喻有什么异同?借代和借喻有相似处,但是不同。

借代侧重相关性,强调借体和本体有关系;借代是代而不喻,不能改为比喻;借喻侧重相似性,强调喻体和本体之间有相似点。

借喻是喻中有代,可以改为明喻或暗喻。

十八、运用夸张应注意什么问题?1、夸张要以客观实际为基础,合乎情理、合乎分寸,给人以真实感。

2、夸张要明确、显豁,突出夸张的特点,不能在事实与夸张之间模棱两可。

3、要注意夸张的具体表现。

夸张往往借助于比喻、比拟等辞格来表现。

4、要注意夸张运用的场合,在科学性文章中不适合运用夸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