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拮抗肌腧穴联合新bobath技术治疗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效果观察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 年第 19 卷第 96 期
165
·临床研究·
电针拮抗肌腧穴联合新 Bobath 技术治疗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效果
观察
廖飞玮
(广西柳州市人民医院 康复医学科,广西 柳州)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电针拮抗肌腧穴联合新 Bobath 技术治疗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效果。方法 选取于 2018 年 9 月至 2019 年 9 月期间,在我 院治疗的 90 例脑卒中下肢痉挛性瘫痪患者展开研究,随机划分为各 30 例的 3 组,行单纯电针拮抗肌腧穴疗法组(A 组)、行新 Bobath 治疗 的新 Bobath 技术组(B 组),行电针拮抗肌腧穴疗法联合新 Bobath 治疗技术的 C 组(C 组)。对比分析 3 组不同治疗方法前后 Fulg-Meyer 评分、下肢改良 Ashworth 痉挛评定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erg 平衡量表具体改善情况。结果 三组在 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 指 数、Ashworth 痉挛评定指标方面均有效改善,治疗前后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C 组的 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 指数、 Ashworth 痉挛评定较其他组明显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患者行电针拮抗肌腧穴联合新 Bobath 技术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下肢痉挛改善效果,且能够有效提升日常生活能力,可以在临床推广运用。 关键词:电针拮抗肌腧穴;Bobath 技术;脑卒中;下肢痉挛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9.96.089 本 文 引 用 格 式: 廖 飞 玮 . 电 针 拮 抗 肌 腧 穴 联 合 新 Bobath 技 术 治 疗 脑 卒 中 后 下 肢 痉 挛效 果 观 察 [J]. 世 界 最 新 医 学 信 息 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 2018 年 9 月至 2019 年 9 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 90 例
脑卒中下肢痉挛性瘫痪患者展开研究,随机划分为各 30 例的 3 组, 分别为 C 组、烫熨治疗组、Bobath 治疗组,对所有患者行 CT/MRI 确诊治疗,所有患者包括了 48 例男,42 例女,年龄为 40~81 岁,平 均 年 龄 为( 6 5 . 1 8 ± 5 . 9 1 )岁 ,平 均 病 程 为( 2 . 7 9 ± 1 . 2 8 )年 ,病 变 性 质层面包括 44 例出血和 46 例梗死。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不 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此次报道中,用( ±s)对计量数据加以表示,行 t 进行组 间相比检验;% 用于对计数资料加以表示,卡方值用于组间相比检 验,软件处理采用 SPSS 23.0 统计学,以 P<0.05 为代表存在比较 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课题名称 :烫熨疗法联合新 Bobath 技术治疗脑卒中下肢痉挛性瘫痪的临 床观察,合同号 :Z20180295 ;科研出处 :柳州市卫生和计划委员会。
三 组 患 者 主 要 观 察 指 标 包 括 以 下:心 肝 肾 常 规 检 查,运 用 Fulg-Meyer 评分、下肢改良 Ashworth 痉挛评定及日常生活能力评 分、Berg 平衡量表检测具体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总分为 100 分,分 数越高表示患者具备越好的生活自理能力。 1.4 统计学方法
摘 ,2019,19(96):165,167.
0 引言
中风在临床中作为对人类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的疾病,脑 卒中 70%~80% 患者都存在致残可能性,因此会导致不同程度的 丧失独立生活工作能力,其中存在 10% 重度残疾 [1],会很大程度 影响患者的生活帮助。脑卒中患者多数产生肌群肌张力增加,运 动情况时发生僵硬、阻力增加等情况,因此早期突破肢体痉挛对于 患者的偏瘫康复效果尤为关键 [2]。本文将探讨分析电针拮抗肌腧 穴联合新 Bobath 技术治疗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效果,现报道如下。
组别 A组 B组 C组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各项评分结果相较 经研究发现三组在 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 指数、
Ashworth 痉挛评定指标方面均有效改善,治疗前后差异显著有统 计 学 意 义(P<0.05);C 组 的 Fugl-Meyer 运 动 功 能 评 分、Barthel 指数、Ashworth 痉挛评定较其他组明显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 义(P<0.05),见表 1、2。
B 组 行 新 Bobath 治 疗 方 法 运 用“1 对 1”方 式,包 括 分 别 10 分钟的躯干抗重力伸展、促通腹肌、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胫骨, 站立平衡及起立行走,展开下肢负重训练,按照每日 1 次治疗共计 治疗 60min,按照 3 周为 1 次治疗疗程。
C 组为 A、B 两组电针拮抗肌腧穴联合新 Bobath 方法联合治 疗,同样治疗操作连续治疗 4 疗程。 1.3 观察指标
表 1 三组治疗前后 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相较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 4 周后
治疗 3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月后
A组
30
51.42±2.45 60.38±5.79
68.71±4.91
B组
30
50.42±1.88 68.03±5.10
80.69±5.38
C组
30
52.14±3.06 77.36±5.88
88.83±6.15
A 组为电针拮抗肌腧穴单纯治疗,电针拮抗肌组选穴:承扶、 殷 门、殷 外、屈 膝、阴 陵 泉、照 海。 其 中 殷 外 穴、屈 膝 穴 为 孙 申 田 教授命名的经验穴位,殷外穴在殷门穴前 3 寸,屈膝穴在委阳穴 上 2 寸。平卧常规皮肤消毒直刺进针,保证进针达到 1~1.2 寸深 度,达到肌肉层为度,不可深入骨内,在得气之后行补平泻法,达到 100Hz 频率完成 30min 留针,并保证 10d 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间 隔 2d 后连续治疗 4 疗程。
165
·临床研究·
电针拮抗肌腧穴联合新 Bobath 技术治疗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效果
观察
廖飞玮
(广西柳州市人民医院 康复医学科,广西 柳州)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电针拮抗肌腧穴联合新 Bobath 技术治疗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效果。方法 选取于 2018 年 9 月至 2019 年 9 月期间,在我 院治疗的 90 例脑卒中下肢痉挛性瘫痪患者展开研究,随机划分为各 30 例的 3 组,行单纯电针拮抗肌腧穴疗法组(A 组)、行新 Bobath 治疗 的新 Bobath 技术组(B 组),行电针拮抗肌腧穴疗法联合新 Bobath 治疗技术的 C 组(C 组)。对比分析 3 组不同治疗方法前后 Fulg-Meyer 评分、下肢改良 Ashworth 痉挛评定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erg 平衡量表具体改善情况。结果 三组在 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 指 数、Ashworth 痉挛评定指标方面均有效改善,治疗前后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C 组的 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 指数、 Ashworth 痉挛评定较其他组明显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患者行电针拮抗肌腧穴联合新 Bobath 技术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下肢痉挛改善效果,且能够有效提升日常生活能力,可以在临床推广运用。 关键词:电针拮抗肌腧穴;Bobath 技术;脑卒中;下肢痉挛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9.96.089 本 文 引 用 格 式: 廖 飞 玮 . 电 针 拮 抗 肌 腧 穴 联 合 新 Bobath 技 术 治 疗 脑 卒 中 后 下 肢 痉 挛效 果 观 察 [J]. 世 界 最 新 医 学 信 息 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 2018 年 9 月至 2019 年 9 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 90 例
脑卒中下肢痉挛性瘫痪患者展开研究,随机划分为各 30 例的 3 组, 分别为 C 组、烫熨治疗组、Bobath 治疗组,对所有患者行 CT/MRI 确诊治疗,所有患者包括了 48 例男,42 例女,年龄为 40~81 岁,平 均 年 龄 为( 6 5 . 1 8 ± 5 . 9 1 )岁 ,平 均 病 程 为( 2 . 7 9 ± 1 . 2 8 )年 ,病 变 性 质层面包括 44 例出血和 46 例梗死。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不 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此次报道中,用( ±s)对计量数据加以表示,行 t 进行组 间相比检验;% 用于对计数资料加以表示,卡方值用于组间相比检 验,软件处理采用 SPSS 23.0 统计学,以 P<0.05 为代表存在比较 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课题名称 :烫熨疗法联合新 Bobath 技术治疗脑卒中下肢痉挛性瘫痪的临 床观察,合同号 :Z20180295 ;科研出处 :柳州市卫生和计划委员会。
三 组 患 者 主 要 观 察 指 标 包 括 以 下:心 肝 肾 常 规 检 查,运 用 Fulg-Meyer 评分、下肢改良 Ashworth 痉挛评定及日常生活能力评 分、Berg 平衡量表检测具体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总分为 100 分,分 数越高表示患者具备越好的生活自理能力。 1.4 统计学方法
摘 ,2019,19(96):165,167.
0 引言
中风在临床中作为对人类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的疾病,脑 卒中 70%~80% 患者都存在致残可能性,因此会导致不同程度的 丧失独立生活工作能力,其中存在 10% 重度残疾 [1],会很大程度 影响患者的生活帮助。脑卒中患者多数产生肌群肌张力增加,运 动情况时发生僵硬、阻力增加等情况,因此早期突破肢体痉挛对于 患者的偏瘫康复效果尤为关键 [2]。本文将探讨分析电针拮抗肌腧 穴联合新 Bobath 技术治疗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效果,现报道如下。
组别 A组 B组 C组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各项评分结果相较 经研究发现三组在 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 指数、
Ashworth 痉挛评定指标方面均有效改善,治疗前后差异显著有统 计 学 意 义(P<0.05);C 组 的 Fugl-Meyer 运 动 功 能 评 分、Barthel 指数、Ashworth 痉挛评定较其他组明显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 义(P<0.05),见表 1、2。
B 组 行 新 Bobath 治 疗 方 法 运 用“1 对 1”方 式,包 括 分 别 10 分钟的躯干抗重力伸展、促通腹肌、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胫骨, 站立平衡及起立行走,展开下肢负重训练,按照每日 1 次治疗共计 治疗 60min,按照 3 周为 1 次治疗疗程。
C 组为 A、B 两组电针拮抗肌腧穴联合新 Bobath 方法联合治 疗,同样治疗操作连续治疗 4 疗程。 1.3 观察指标
表 1 三组治疗前后 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相较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 4 周后
治疗 3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月后
A组
30
51.42±2.45 60.38±5.79
68.71±4.91
B组
30
50.42±1.88 68.03±5.10
80.69±5.38
C组
30
52.14±3.06 77.36±5.88
88.83±6.15
A 组为电针拮抗肌腧穴单纯治疗,电针拮抗肌组选穴:承扶、 殷 门、殷 外、屈 膝、阴 陵 泉、照 海。 其 中 殷 外 穴、屈 膝 穴 为 孙 申 田 教授命名的经验穴位,殷外穴在殷门穴前 3 寸,屈膝穴在委阳穴 上 2 寸。平卧常规皮肤消毒直刺进针,保证进针达到 1~1.2 寸深 度,达到肌肉层为度,不可深入骨内,在得气之后行补平泻法,达到 100Hz 频率完成 30min 留针,并保证 10d 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间 隔 2d 后连续治疗 4 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