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4 马说(第1课时)教案 苏教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千里马————人才
伯 乐————识人才的人
发泄怨愤,为怀才这遇之士鸣不平
作业布置
背诵课文。
教 学反 思
1.学生展示与评价;
2.教师点拨或精讲。
明确:
1、①生字词:
骈死于(pián)、一食或尽粟一石 (sù ) (shi)、 食马者( sì ) 、才美不外见( xiàn ) 、槽lì( 枥 )、其真无马( 邪 )
②重点词语:
只辱于奴隶人之手(只是)(辱没)
骈死于槽枥之间(骈:两马并驾。骈死:并列而死。)
2、文体介绍:
“说”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议论性体裁,与现代的杂文近似,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马说”即谈马、论马。如:《爱莲说》
《捕蛇者说》、《说勤》。
3、走近韩愈:
韩愈 (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祖籍昌黎,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其散文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其诗力求新奇,对宋诗影响颇大,有《昌黎先生
四、运用拓展( 分钟)
(一)根据本节学习内容,学生自编习题,交流解答。
请你来当小老师,编一道题,考考大家(同桌)!
(二)根据学生自编习题的练习情况,教师有选择地出示下面的习题共学生练习。为了巩固本节知识,加强知识的运用拓展,老师也给大家设计了一些习题,检测一下大家对本节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情况,请看:
按提示写出相应语句并加以积累。 ①千里马不能日行千里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②表现食马者愚妄浅薄的排比句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③“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由此可想到: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④千里马的不幸遭遇是: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⑤本文的主旨句是:其真不知马也。
教材
分析
重点
理解短文《马说》所阐明的深刻道理。
难点
韩愈为什么会产生“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感慨
教学
模式
三疑三探
课时
共2课时
学法
自学 合作 探究
主 案
副案(修改栏)
一、设疑自探(10分钟)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刘翔被称为“中国的速度”他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以12秒91的成绩平了世界记录,取得男子110米栏冠军;在2006年瑞士洛桑田径超级大奖赛男子110米栏的的比赛中,刘翔以12秒88打破了英国运动员保持13年之久的世界纪录并夺取该项目冠军。刘翔书写了中国田径新的历史,除了个人努力以外,还要靠什么?
1、熟读课文,根据学习目标,提出相应的问题,展示出来,教师板书有价值的问题:①生字词:②重点词语③重点句子
2、整体感知:思考:作者流露出对“千里马”和“食马者”怎样的感情?
二、解疑合探( 分钟)
(一).小组合探。
1.小组内讨论解决自探中未解决的问题;
2.教师出示展示与评价分工。
问题
展示
评价
(二).全班合探。
才美不外见通“现”,表现
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语气词吗
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才能
4、翻译下列句子。
(1)、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5)、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马说
课 题
4.马说
课 型
新授课
节数
2课时
备课人
审核人
授课人
日期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 背诵这篇千古名作,通过学习本文,了解“说”的文体特点。
2. 熟练掌握文中的重点词语,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寓意 。
过程与方法
自学探究合作交流,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情感态度
领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感受封建社会埋没和摧残人才的现实。
⑥强调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⑦在生活中,有人常慨叹“世上的人才很多,只是没人发现而已。”我们常引用文中的一句: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三)全课总结
1.学生谈学习收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谈一谈.
2.学科班长评价本节课活动情者”“不知马”的错误行为,但作者并没有从正面阐明应该怎么做。参照第二段,你认为他主张应怎样对待“千里马”这样的人才?
明确:“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亦可用现代汉语回答:主张统治者应当善于识别人才,尊之以高位,养之以厚禄,任之以重权,使他们能充分施展才干。
(6)、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2明确:作者为千里马被埋没鸣不平,为千里马得不到应有的待遇而感到同情、惋惜。同时表现了对愚蠢浅薄的“食马者”的愤懑和控诉
三、质疑再探:( 分钟)
1.现在,我们已经解决了自探问题。下面我们再回看一下,开始我们提出的问题还有那些没有解决?
2.本节的知识已经学完,对于本节的学习,谁还有什么问题或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大家一起来解决.
不以千里称也(著称,出名)
一食或尽粟一石(有时)
是马也(这种)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犹,尚且)(等同,一样)
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
策之不以其道(正确的方法)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通晓,明白)
执策而临之(面对)
2.词类活用
一食或尽粟一石 尽: 吃完
食之不能尽其材 尽:竭尽
策之不以其道策:用鞭子打
3.通假字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养
教师引导:从儿时的矮小瘦弱,到如今的身高臂长,从平庸的跳高选手到奥运会冠军,年轻的刘翔,早已习惯了鲜花和掌声,但在刘翔的背后,有那么一位默默无闻的教练孙海平。连刘翔自己也说过:“除了自己的天赋外,师傅有很大的功劳。”孙海平就是能识刘翔这匹“千里马”的“伯乐”。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有关伯乐和千里马的文章,唐代文学家韩愈的《马说》。
集》。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经世之志。三考进士不第,多次被贬不得志。
(二)根据课题,提出问题。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请提出来,预设:
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真好,大多都是我们本节应该学习的知识,老师将大家提出的问题归纳、整理,补充为下面的自探提示,希望能对大家本节的学习提供帮助。
(三)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探。( 分钟)自探提示:
伯 乐————识人才的人
发泄怨愤,为怀才这遇之士鸣不平
作业布置
背诵课文。
教 学反 思
1.学生展示与评价;
2.教师点拨或精讲。
明确:
1、①生字词:
骈死于(pián)、一食或尽粟一石 (sù ) (shi)、 食马者( sì ) 、才美不外见( xiàn ) 、槽lì( 枥 )、其真无马( 邪 )
②重点词语:
只辱于奴隶人之手(只是)(辱没)
骈死于槽枥之间(骈:两马并驾。骈死:并列而死。)
2、文体介绍:
“说”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议论性体裁,与现代的杂文近似,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马说”即谈马、论马。如:《爱莲说》
《捕蛇者说》、《说勤》。
3、走近韩愈:
韩愈 (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祖籍昌黎,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其散文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其诗力求新奇,对宋诗影响颇大,有《昌黎先生
四、运用拓展( 分钟)
(一)根据本节学习内容,学生自编习题,交流解答。
请你来当小老师,编一道题,考考大家(同桌)!
(二)根据学生自编习题的练习情况,教师有选择地出示下面的习题共学生练习。为了巩固本节知识,加强知识的运用拓展,老师也给大家设计了一些习题,检测一下大家对本节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情况,请看:
按提示写出相应语句并加以积累。 ①千里马不能日行千里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②表现食马者愚妄浅薄的排比句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③“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由此可想到: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④千里马的不幸遭遇是: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⑤本文的主旨句是:其真不知马也。
教材
分析
重点
理解短文《马说》所阐明的深刻道理。
难点
韩愈为什么会产生“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感慨
教学
模式
三疑三探
课时
共2课时
学法
自学 合作 探究
主 案
副案(修改栏)
一、设疑自探(10分钟)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刘翔被称为“中国的速度”他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以12秒91的成绩平了世界记录,取得男子110米栏冠军;在2006年瑞士洛桑田径超级大奖赛男子110米栏的的比赛中,刘翔以12秒88打破了英国运动员保持13年之久的世界纪录并夺取该项目冠军。刘翔书写了中国田径新的历史,除了个人努力以外,还要靠什么?
1、熟读课文,根据学习目标,提出相应的问题,展示出来,教师板书有价值的问题:①生字词:②重点词语③重点句子
2、整体感知:思考:作者流露出对“千里马”和“食马者”怎样的感情?
二、解疑合探( 分钟)
(一).小组合探。
1.小组内讨论解决自探中未解决的问题;
2.教师出示展示与评价分工。
问题
展示
评价
(二).全班合探。
才美不外见通“现”,表现
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语气词吗
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才能
4、翻译下列句子。
(1)、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5)、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马说
课 题
4.马说
课 型
新授课
节数
2课时
备课人
审核人
授课人
日期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 背诵这篇千古名作,通过学习本文,了解“说”的文体特点。
2. 熟练掌握文中的重点词语,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寓意 。
过程与方法
自学探究合作交流,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情感态度
领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感受封建社会埋没和摧残人才的现实。
⑥强调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⑦在生活中,有人常慨叹“世上的人才很多,只是没人发现而已。”我们常引用文中的一句: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三)全课总结
1.学生谈学习收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谈一谈.
2.学科班长评价本节课活动情者”“不知马”的错误行为,但作者并没有从正面阐明应该怎么做。参照第二段,你认为他主张应怎样对待“千里马”这样的人才?
明确:“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亦可用现代汉语回答:主张统治者应当善于识别人才,尊之以高位,养之以厚禄,任之以重权,使他们能充分施展才干。
(6)、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2明确:作者为千里马被埋没鸣不平,为千里马得不到应有的待遇而感到同情、惋惜。同时表现了对愚蠢浅薄的“食马者”的愤懑和控诉
三、质疑再探:( 分钟)
1.现在,我们已经解决了自探问题。下面我们再回看一下,开始我们提出的问题还有那些没有解决?
2.本节的知识已经学完,对于本节的学习,谁还有什么问题或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大家一起来解决.
不以千里称也(著称,出名)
一食或尽粟一石(有时)
是马也(这种)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犹,尚且)(等同,一样)
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
策之不以其道(正确的方法)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通晓,明白)
执策而临之(面对)
2.词类活用
一食或尽粟一石 尽: 吃完
食之不能尽其材 尽:竭尽
策之不以其道策:用鞭子打
3.通假字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养
教师引导:从儿时的矮小瘦弱,到如今的身高臂长,从平庸的跳高选手到奥运会冠军,年轻的刘翔,早已习惯了鲜花和掌声,但在刘翔的背后,有那么一位默默无闻的教练孙海平。连刘翔自己也说过:“除了自己的天赋外,师傅有很大的功劳。”孙海平就是能识刘翔这匹“千里马”的“伯乐”。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有关伯乐和千里马的文章,唐代文学家韩愈的《马说》。
集》。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经世之志。三考进士不第,多次被贬不得志。
(二)根据课题,提出问题。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请提出来,预设:
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真好,大多都是我们本节应该学习的知识,老师将大家提出的问题归纳、整理,补充为下面的自探提示,希望能对大家本节的学习提供帮助。
(三)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探。( 分钟)自探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