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代小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于人生与人性的这种嘲讽,体现出一种 现代主义的人生观。30、40年代,钱钟书 在国外受到现代主义思想的影响,比如叔 本华。同时,世界、中国的动荡,千疮百 孔,二次世界大战等,都使他感受到人生 的盲目、人性丑陋。
(二)丰富的文化知识

钱钟书是博学的学者。《围城》把古今中外的许多文化典 故、知识都写进小说,在现代文学上是第一次。作品涉及 到众多的古今中外的文化典故、知识、生活习俗等。从古 希腊神话,到现代西方哲学,从殷商的伯夷、叔齐到现代 的徐志摩,上下几千年知识进入小说。涉及到的中国作家, 就有陶渊明、苏东坡、黄庭坚、梅尧臣、元好问,龚自珍、 黄遵宪、苏曼殊等人。他把知识写进小说,知识变成了一 种表现手段,增加了小说的表现力,使小说具有了独特的 美感。


方鸿渐的人生历程,就体现了这种人生本质。他 在回国的船上,追求鲍小姐,而鲍小姐只和他逢 场作戏而已。他不爱苏小姐,却被苏小姐当作知 音。拼命地追求唐小姐,但是,阴差阳错,他和 唐小姐失之交臂。他到三闾大学,也碰壁而回。 在三闾大学,并不爱孙柔嘉,但是,却和孙柔嘉 订婚。回到上海,和孙柔嘉无法维持婚姻。决定 还要走。方鸿渐总是在寻求。但是,最后是一无 所有,空空荡荡。作品中唐小姐,是理想的象征。 但是,理想仅仅是理想而已,人永远也无法得到。

他买假文凭,作品这样讽刺说: ‚这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 片小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
他用三十美元就买来假文凭,把爱尔兰人 骗了,作品这样写: ‚这事也许是中国自有订商约以来唯一的 胜利。‛
(三)幽默讽刺与心理深度

钱钟书的讽刺,是一种人生、人性的讽刺。 他本身是站在高位,象上帝一样洞察人生、 人性的可笑、荒唐的。所以,他的讽刺的 既有生活广度,又有人性、人生的深度。
张 爱 玲与《金锁记》

一、张爱玲的“传奇”人生 张爱玲(1921-1995)1921年,出生在一个没 落的贵族家庭。他的祖父张佩伦是进士,曾任督 察院左副部御史。在中法战争中,由于马尾战事 贻误战机,被革职充军。放归以后,任李鸿章的 幕僚。并与李鸿章的女儿结婚。张爱玲的父亲张 廷重却是一个纨绔子弟。带着没落贵族的遗少气 息,依靠父亲遗产,过着放浪而腐败的生活,游 手好闲,吸大烟,逛妓院,沾花惹草。张爱玲的 母亲却是一个思想开放的新女性,学钢琴,外语, 裁服装。两个人矛盾很深。离婚后去了法国。



钱钟书属于讽刺小说家,但是不同于现代 文学的那种社会讽刺,而是具有现代主义 意味的人生讽刺。他似乎洞察了人生的虚 无、荒谬,然后以一种超然的态度,俯视 人生,对芸芸众生进行辛辣的嘲讽。 钱钟书的学识,对他的小说也产生了重要 影响。把学者的知识熔铸在小说中,把古 今中外的文化知识,与小说叙述很完美地 结合在一起,自然贴切。
方鸿渐进过哲学系的——撒谎欺骗有时并非不道 德。柏拉图《理想国》里就说兵士对敌人,医生 对病人,官吏对民众都应该哄骗。圣如孔子,还 假装生病,哄走了儒悲,孟子甚至对齐宣王也撒 谎装病。父亲和丈人希望自己是个博士,做儿子 女婿的人好意思让他们失望么?买文凭哄他们, 好比前清时代花钱捐个官,或英国殖民地商人向 帝国府库报效几万英镑换个爵士头衔,光耀门楣, 也是孝子贤婿应有的承欢养志。

在散文《魔鬼夜访钱钟书》中魔鬼对钱钟书说: ‚我就是魔鬼;你曾经受我的引诱和试探。‛ ‚你不认识我,虽然你上过我的当。你受我引诱时,你 只知道我是可爱的女人、可信的朋友,甚至是可追求的理 想,你没看出是我。‛ 人有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欲望,所以才有魔鬼的引诱, 魔鬼不在外部,而在人的心灵深处。



对学中文留学生的讽刺,又讽刺了官员、商人:
学国文的人出洋深造,听来有些滑稽。事实上, 惟有学中国文学的人非到外国留学不可。因为一 切其他科目像数学、物理、哲学、心理学、经济、 法律等等都是从外国灌进来的,早已洋气扑鼻; 只有国文是国货土产,还需要外国招牌,方可维 持地位,正像中国官吏、商人在本国剥削来的钱 要换外汇,才能保持国币的原来价值。

苏小姐在船上,替方鸿渐洗手帕、钉扣子。方鸿 渐有这样的心理: 方鸿渐看大势不佳,起了恐慌。洗手帕、补袜子、 缝纽扣,都是太太对丈夫尽的小义务。……他和 苏小姐在一起,不是怕袜子忽然磨了洞,就是担 心什么地方的钮子脱了线。他知道苏小姐的效劳 是不好随便领情的;她每钉一个纽扣或补一个洞, 自己良心上就增一分向她求婚的责任。

1941年出版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1946年 出版短篇小说集《人· 鬼》,1946——1947年, 兽· 在《文艺复兴》杂志上连载长篇小说《围城》。 《围城》奠定了钱钟书在现代文学上的地位。建 国以后,任清华大学教授,1952年到中国社会科 学院文学所任研究员。
钱钟书的学术成就很高,他的两部学术著作《谈艺录》、 《管锥篇》,显示了他渊博学识。钱钟书不仅对精通古典 学术,而且对欧洲的文学知识、文化知识也非常精通,甚 至令西方学者相形见绌。


2、人性嘲讽: 人生之所以是一个盲目的过程,是因为人 性本质上是一种盲目的欲望。人并无理性 可言,只是被他的大大小小的世俗性欲望 所支配。 在作品中,所有的人,都被个人化欲望所 支配。 《围城》中的欲望,主要不是那种 极端的欲望,而是那种普遍的世俗性欲望。 自私、虚荣心,嫉妒心理,权利欲望,以 及微妙的心理需求等等。他们互相之间的 关系,都是这些欲望的碰撞。


1、从讽刺广度看 他不是只讽刺某一种人,或者某种社会现象,而是什么都 讽刺,一切在讽刺之内。社会生活,政治经济,文化哲学, 形形色色的人物,不论是普通市民,还是大学教授,官员 等等,凡是涉及到的都不忘了讽刺。 方鸿渐在中学做报告,大讲鸦片、梅毒,记录的女生脸红 了,作品这样讽刺: ‚仿佛听了鸿渐最后一句,处女的耳朵已经当众丧失了 贞操。‛
二、《围城》
(一)人生与人性的双重嘲讽 1、人生嘲讽: 人生是一种盲目的过程,人不段追求,又不断的落空,最 后总是一无所有,无法获得自己渴望的东西。世界好象总 是与人开玩笑,人在世界的无形的巨手的拨弄下,总是变 得可笑。 ‚关于菩蒂结婚离婚的事,我也和他谈过,他引一句英国古 语,说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 鸟想飞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局。‛ ‚法国也有这末一句话。不过,不说是鸟笼,说是被围困的 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方鸿渐与苏小姐的关系,被父亲知道了,他父亲 这样说:‚‘人家不但留学,而且是博士,所以 我怕鸿渐吃不消她’——好象苏小姐是砖石一类 的硬东西,非鸵鸟或火鸡的胃消化不掉的。‛

对张小姐进行讽刺:‚张小姐是18岁的高大女孩, 着色鲜明,穿衣紧俏,身材将来准会跟她老太爷 那洋行的资本一样雄厚。‛
写唐小姐的眼睛漂亮,却要讽刺政治家:‚她的 眼睛并不大,可是灵活温柔,反衬得许多女人的 大眼睛只象政治家讲的大话,大而无当。‛

讽刺三闾大学校长高松年:
三闾大学校长高松年是位老科学家。这老 字的位置非常为难,可以形容科学,也可 以形容科学家。不幸的是,科学家跟科学 大不相同,科学家像酒,愈老愈可贵,而 科学像女人,老了便不值钱。

2、从讽刺深度上看 善于发掘人的心理。一般讽刺小说往往是写 人的行动,透视人的心理。但《围城》却善于 进行心理剖析,对人的心理进行讽刺。 如,对苏小姐嫉妒鲍小姐的心理这样讽刺: 她只穿绯霞色抹胸,海蓝色贴肉短裤,镂空白 皮鞋里露出涂红的指甲。在热带热天,也许这 是最合理的装束,船上有一两个外国女人就这 样打扮。可是苏小姐觉得鲍小姐赤身裸体,伤 害及中国国体。


1929年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数学15分,英语 成绩特别优秀。一入学在学校就很有名气。个性 狂傲,任意臧否人物,在二年级的时候,就挑战 朱自清、冯友兰的学识。吴宓还推荐他到外语系 当临时的教师。 1935年毕业到上海光华大学任英语教师。同年到 英国的牛津大学留学。1937年获得副博士学位。 牛津聘任他为讲师,他没有接受。1937—— 1938在法国生活过一段时间。1938年回国。先 后在西南联大、震旦女子文理学院等地任教。

如,对虚荣心的讽刺:
苏文纨误以为方鸿渐、赵辛楣都爱上她了,感到非常高兴, 她喜欢两个男人为她争风吃醋。作品这样写:“她喜欢赵方 二人斗法比武抢自己,但是她担心交战得太猛烈,顷刻就分 胜负,二人只剩一人,自己身边就不热闹了。” 在三闾大学,范懿为了炫耀自己,故意把带有作者签名的书 借给别人。书上有作者这样的签名:“给懿——作者”“给 我亲爱的宝贝,本书作者赠”。 韩学愈花钱买假博士文凭,把自己在国内娶的白俄老婆说成 是美国小姐,用求职广告当学术文章。 褚慎明专翻外国杂志,然后写信吹捧外国哲学家,骗取回信, 用一些回信,招摇撞骗,下倒无数人。

方鸿渐在船上对鲍小姐的追求,完全是身体欲望。 鲍小姐下船以后,亲近苏小姐,也是被一种莫名 其妙的欲望所支配,他觉得苏小姐是个很好的女 朋友,带他到各种场合都可以。他不想和苏小姐 有更深的来往,生怕苏小姐爱上他,但是,还是 鬼使神差地和苏小姐在一起。回到上海,还是去 找苏小姐。他和孙柔嘉的爱情,也是被一种莫名 其妙的欲望所促成。他并不爱孙柔嘉,但是,在 孙柔嘉的一系列富有心计的手段下,不知不觉上 了贼船。

如写方鸿渐留学欧洲时的那种落拓不羁、玩世不
恭的性格:
方鸿渐到了欧洲,既不钞敦煌卷子,又不仿《永
乐大典》,也不找太平天国文献,更不学蒙古文、
西藏文或梵文。四年中倒换了三个大学,伦敦、 巴黎、柏林;随便听几门功课,兴趣颇广,心得 全无,生活尤其懒散。

方鸿渐在爱尔兰人那里买假博士文凭,觉得自己 成了骗子,但是在心理却这样安慰自己:

还有李梅亭的自私、权利欲望。在去三闾 大学的途中,孙柔嘉有病,他带着一大箱 子药,下了很大决心才拿出几粒仁丹来。 作品写, “虽然仁丹值钱无几,他以为孙小姐一 路上对自己的态度也不够一包仁丹的交 情。” 在大家都很困难的情况下,他一个人偷 偷地买烤红薯吃。到三闾大学,发现系主 任的位置被别人占去,就怒气冲天,最后 校方高价收下他的药,他才平息了怒气。





就是在一些正义的行为的背后,钱钟书也 能够看到虚荣心。比如,在上海的报社, 主编王先生因为言论激烈而被迫辞职,方 鸿渐也一同辞职。作品没有否认王先生的 正义感,但是也不忘对他的虚荣心进行讽 刺:“王先生是个正人,这次为正义被逼 而走,喜欢走得热闹点,减少去职的凄黯, 不肯私奔似的孑身溜掉。”他知道辞职吃 亏,还是希望方鸿渐也一起辞职,显出自 己轰轰烈烈。


三、老作家的小说创作 茅盾:《腐蚀》与《霜叶红于二月花》 老舍:《四世同堂》 巴金:《憩园》、《寒夜》、《第四病室》
第二节 沦陷区作家的小说创作
钱钟书 与《围城》 张爱玲与《金锁记》
一、钱钟书及其文学风格

钱钟书(1910——1998 )江苏无锡人。 字默存,号槐聚。父亲是汉学家钱基博, 从小受家庭的熏陶,才华出众。在小学、 中学,数学极差。国文特别突出。酷爱古 典小说和林纾翻译的外国小说。酷爱外国 的侦探小说,他出众的外语,就和读外国 侦探小说有关。
40年代小说
第一节 国统区小说创作



一、讽刺暴露小说 张天翼:《速写三篇》(《华威先生》、《谭九 先生的工作》、《"新生"》) 沙汀:《在其香居茶馆里》及"长篇三记"(《淘 金记》、《困兽记》、《还乡记》) 艾芜:《山野》 二、“七月派”小说 路翎(1923-1994): 中篇小说《饥饿的郭素娥》 (1943年) 长篇小说《财主底儿女们》(1945 年)。

在现代文学中,一般都是社会讽刺,人丑恶欲望, 都是社会、文化造成的,通过对人的讽刺,达到 对于社会文化的讽刺。比如,鲁迅的《肥皂》、 张天翼的《华威先生》、沙汀的《在七香居茶馆 里》等都是社会、文化讽刺。钱钟书认为,中国 文学没有纯粹的幽默小说,只有大量的社会讽刺。 钱钟书的《围城》却是人生和人性的嘲讽。他基 本上把人定位于一种动物。在《围城》的序言中 说:‚在这本书里,我想写现代中国某一部分社 会、某一部分人物。写这类人,我没忘记他们是 人类,只是人类,具有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根 性。‛人在本性上是动物,人生也不过是动物一 样的盲目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