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2025届高三上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邯郸市2025届高三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艺术创造不能完全脱离以往的传统基础而独立。

这在注重画学的中国应该用不着解释。

能发挥新创都是受过传统熏陶的,即使突然接受一种崭新的形式,有外来思想的影响,也仍能表现本国精神。

如南北朝的佛教雕刻,或唐宋的寺塔,都起源于印度,非中国本有的观念,但结果仍以中国风格形成成熟的中国特有艺术,驰名世界。

艺术的进境基于丰富的遗产,今后的中国建筑自亦不能例外。

将来中国将大量采用西洋现代建筑材料与技术。

如何发扬光大我民族建筑技艺之特点,在以往都是无名匠师不自觉的贡献,今后却要成近代建筑师的责任了。

如何接受新科学的材料方法而仍能表现中国特有的作风及意义,老树上发出新枝,则真是问题了。

中国建筑是延续了两千余年的一种工程技术,本身已形成一个艺术系统,许多建筑物便是我们文化的表现。

除非我们不知尊重这古国灿烂的文化,如果我们有复兴国家民族的决心,便不能忽略中国建筑的研究。

东方古国的城市在建筑上若失掉艺术特性,于文化表现和观瞻方面令人痛心,代表着文化衰落。

四十年来,上海等通商大埠模仿欧美次等商业城市,多为租界外国人建设,中国市民只是附和而已。

此类建筑无中国复兴精神迹象。

今后虽仍需采用西洋方法建设,但应是自觉的,由专业建筑师指导,在科学结构上有艺术表现,为中国精神复兴而努力。

这种创造的火炬已曾在抗战前燃起,所谓“宫殿式”新建筑就是一例。

但以最清醒建筑理论来看,其不合近代科学及艺术理想。

它的产生是由于欣赏中国建筑的外貌。

在形式上它模仿清代宫殿,在结构及平面上它又仿西洋古典派的普通组织。

细项上东西凑合且多属过去时代,不适应中国经济情形也不能普遍。

这些尝试如同堆砌文字,抄袭章句,整篇结构不出于自然,辞藻也欠雅驯的文章,但这种努力是中国精神的抬头,实有无穷意义。

要能提炼旧建筑中所包含的中国质素,我们需增加对旧建筑结构系统及平面部署的认识。

构架的纵横承托或联络,常是有机的组织,附带着才是轮廓的钝锐、彩画雕饰及门窗细项的分配诸点。

这些工程上及美术上的措施常表现着中国的智慧及美感,值得我们研究。

许多平面部署,大的到一城一市,小的到一宅一园,都是我们生活思想的答案,值得我们重新剖视。

我们有传统习惯和趣味:家庭组织、生活程度、工作、游愁,以及烹饪、缝纫、室内的书画陈设,室外的庭院花木,都不与西人相同,这一切表现的总表现曾是我们的建筑。

现在我们不必削足适履,
将生活来将就欧美的部署,或张冠李戴,颠倒欧美建筑的作用。

我们要创造适合于自己的建筑。

在城市街心如能保存古老堂皇的楼宇,夹道的树荫,衙署的前庭,或优美的牌坊,比用洋灰建造卑小简陋的外国式喷水池或纪念碑实在更合乎中国的身份,壮美得多。

且那些仿制的洋式点缀,同欧美大理石富于“雕刻美”的市心建置相较起来,太像东施效颦,有伤尊严。

因为一切有传统的精神,欧美街心伟大石造的纪念性雕刻物是由希腊而罗马而文艺复兴延续下来的血统,魄力极为雄厚,造诣极高,不是我们一朝一夕所能望其项背的。

艺术研究可以培养美感,世界各国在最新法结构原则下造成所谓“国际式”建筑,但每个国家民族仍有不同的表现。

英、美、苏、法、荷、比、北欧或日本都曾造成他们本国特殊作风,适宜于他们个别的环境及意趣。

以我国艺术背景的丰富,当然有更多可以发展的方面。

新中国建筑及城市设计不但可能产生,且当有惊人的成绩。

(摘编自梁思成《为什么研究中国建筑》)
材料二:
北京中轴线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

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形成了以南北向轴线统领的营城制度。

之后,隋大兴城、唐长安城、北宋东京城、金中都的中轴线营建持续演进。

北京中轴线始建于元,成型、丰富于明清,发展、传承于近现代,成为逾7个世纪城市历史遗存不断累积叠压的结果。

近现代以来,中轴线虽然已经不再为封建皇权服务,但它仍是北京城市建设的核心理念。

提到中轴线的研究与保护,一个绕不开的名字是梁思成。

1951年,梁思成在《人民日报》发表的《我们伟大的建筑传统与遗产》一文中盛赞“北京在部署上最出色的是它的南北中轴线……”,北京中轴线概念被明确提出。

北京中轴线的设计和建造体现了精妙的城市设计思想,其核心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

以中为尊的礼制思想塑造了空间秩序,中轴线通过严谨的空间布局,突出了帝王的至高地位,创造了宏大的轴线建筑群,使老城依托中轴线对称布局,形成了独特的城市风貌。

因地制宜的选址布局丰富了城市景观,元代中轴线顺应游牧民族习惯,借助天然水系确定城市布局,明清时期进一步发展,形成了严整规范的中轴线与自然灵动的水系相互映衬的独特景观。

贯穿始终的城市建设主线传承了文化精髓,中轴思想在近现代持续影响着城市设计,如天安门广场的改造,以及永定门和天桥的复建等,中轴线不断发展,形成了更为壮丽的城市整体景观。

(摘编自公众号“北京中轴线”)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艺术创造虽会受外来思想影响,但仍能表现本国精神,如南北朝的佛教雕刻和唐宋的寺塔。

B.采用西洋现代建筑材料与技术建设中国建筑时,专业建筑师应当自觉担责,为中国精神复兴而努力。

C.“宫殿式”新建筑虽不合近代科学及艺术理想,但也代表着中国精神的抬头,有很重要的意义。

D.传统习惯和趣味造就了中国建筑,如今应在保持传统建筑风格不变的基础上适当借鉴欧美建筑。

2.下列对中国建筑发展及北京中轴线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欧美建筑大多是西方血统的延续,这是中国建筑在采用西洋方法建设时,仍要展现本国精神的主要原因。

B.梁思成提出了中轴线的概念,对北京中轴线的保护与研究有突出贡献,这体现了他矢志复兴国家民族的决心。

C.中轴线虽已不具备为封建皇权服务的功能,但对现当代城市的规划仍有持续影响,使城市整体景观更为壮丽。

D.梁思成认为中国城市在建筑艺术上不能盲目西化,这与北京中轴线设计和建造的核心价值是一致的。

3.下列各项所述措施,不符合材料中主张的中国建筑发展措施的一项是()(3分)
A.广州新建筑在采用现代科技的同时,注重融入岭南建筑文化特色,由专业团队精心设计。

B.青岛在打造新的海滨旅游区时,结合海洋特色与本土文化,由国外专业团队进行创新设计。

C.丽江古城周边新开发的景点,还原丽江古城传统建筑样式,再现古典建筑魅力,促进旅游发展。

D.洛阳应天门遗址保护展示工程采用传统榫卯工艺,同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灯光夜景设计。

4.材料一多处运用比喻论证,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分析其效果。

(4分)
5.2024年7月,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北京中轴线的设计与发展,体现了梁思成关于中国建筑艺术的哪些观点?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枸杞树
季羡林
在不经意的时候,一转眼便会有一棵苍老的枸杞树的影子飘过。

这使我困惑。

最先是去追忆:什么地方我曾看见这样一棵苍老的枸杞树呢? 是在某处的山里么? 是在另一个地方的一个花园里么? 但是,都不像。

最后,我想到才到北平求学时住的那个公寓,于是我想到这棵苍老的枸杞树。

我现在还能很清晰地温习一些事情:我记得初次到北平时,在前门下了火车以后,①这古老都市的影子,更像一个秤锤,沉重地压在我的心上。

我住进西城的某一个公寓里去了。

我仍然非常迷惘而有点近于慌张,眼前的一切都仿佛给一层轻烟笼罩起来似的,我看不清院子里的什么东西,我甚至也没有看清我住的小屋,黑夜跟着来了,我便糊里糊涂地睡下去,做了许许多多离奇古怪的梦。

虽然做了梦;但是却没有能睡得很熟,刚看到墙上有点儿发白,我就起来了。

因为心比较安定了一点,我才开始看得清楚:我住的是北屋,屋前的小院里,有不算小的一缸荷花,四周错落地摆了几盆杂花。

我记得很清楚:这些花里面有一棵仙人头,几天后,还开了很大的一朵白花,但是最惹我注意的,却是靠墙长着的一棵枸杞树,已经长得高过了屋檐,枝干苍老勾曲像千年的古松,树皮皱着,色是黝黑的,有几处已经开了裂。

幼年在故乡的时候,常听人说,枸杞是长得非常慢的,很难成为一棵树,现在居然有这样一棵虬干的老枸杞站在我面前,真像梦;梦又掣开了轻渺的网,我这是站在公寓里么? 于是,我问公寓的主人,这枸杞有多大年龄了,他也渺茫:他初次来这里开公寓时,这树就是现在这样,三十年来,没有多少变动。

这更使我惊奇,我用惊奇的太息的眼光注视着这苍老的枝干在沉默着,又注视着接连着树顶的蓝蓝的长天。

就这样,我每天看书乏了,就总到这棵树底下徘徊。

在细弱的枝条上,蜘蛛结了网,间或有一片树叶儿或苍蝇蚊子之流的尸体粘在上面。

在有太阳和灯火照上去的时候,这小小的网也会反射出细弱的清光来。

倘若再走近一点,你又可以看到有许多叶上都爬着长长的绿色的虫子,在爬过的叶上留了半圆缺口。

就在这有着缺口的叶片上,你可以看到各样的斑驳陆离的彩痕。

②对着这彩痕,你可以随便想到什么东西,想到地图,想到水彩画,想到被雨水冲过的墙上的残痕,再玄妙一点,想到宇宙,想到有着各种彩色的迷离的梦影。

这许许多多的东西,都在这小的叶片上呈现给你。

当你想到地图的时候,你可以任意指定一个小的黑点,算作你的故乡。

再大一点的黑点,算作你曾游过的湖或山,你不是也可以在你心的深处浮起点温热的感觉么? 这苍老的枸杞树就是我的宇宙。

不,这叶片就是我的全宇宙。

我替它把长长的绿色的虫子拿下来,摔在地上,对着它,我描画给自己种种涂着彩色的幻想,我把我的童稚的幻想,拴在这苍老的枝干上。

在雨天,牛乳色的轻雾给每件东西涂上一层淡影。

这苍黑的枝干更显得黑了。

雨住了的时候,有一两个蜗牛在上面悠然地爬着,散步似的从容,蜘蛛网上残留的雨滴,静静地发着光。

一条虹从北屋的脊上伸展出去,像拱桥不知伸到什么地方
去了。

这枸杞的顶尖就正顶着这桥的中心。

③不知从什么地方来的阴影,渐渐地爬过了西墙,墙隅的蜘蛛网,树叶浓密的地方仿佛把这阴影捉住了一把似的,渐渐地黑起来。

只剩了夕阳的余晖返照在这苍老的枸杞树的圆圆的顶上,淡红的一片,熠耀着,散发着金光。

在如火如荼的盛夏转入初秋的澹远里去的时候,我这种诗意的又充满了稚气的生活,终于也不能继续下去。

我离开这公寓,离开这苍老的枸杞树,移到清华园里来。

到现在差不多四年了。

这园子素来是以水木著名的。

春天里,满园怒放着红的花,远处看,红红的一片火焰。

夏天里,垂柳拂着地,浓翠扑上人的眉头。

红霞般的爬山虎给冷清的深秋涂上一层凄艳的色彩。

冬天里,白雪又把这园子安排成为一个银的世界。

在这四季,又都有西山的一层轻渺的紫气,给这园子添了不少的光辉。

这一切颜色:红的,翠的,白的,紫的,混合地涂上了我的心,在我心里幻成一幅绚烂的彩画。

我做着红色的,翠色的,白色的,紫色的,各样颜色的梦。

论理说起来,我在西城公寓做的童话般的梦,早该被挤到不知什么地方去了。

但是,我自己也不了解,在不经意的时候,总有一棵苍老的枸杞树的影子飘过。

④飘过了春天的火焰似的红花;飘过了夏天的垂柳的浓翠;飘过了红霞似的爬山虎,一直到现在,是冬天,白雪正把这园子装成银的世界。

混合了氤氲的西山的紫气,静定在我的心头。

在一个浮动的幻影里,我仿佛看到:有夕阳的余晖返照在这棵苍老的枸杞树的圆圆的顶上,淡红的一片,熠耀着,散发着金光。

1933年 12月 8日雪之下午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悠然爬着的蜗牛”“蜘蛛网上残留的雨滴”等平凡细小的事物,给人从容闲淡之感,使读者身临其境。

B. 作者将枸杞树叶视为自己的“宇宙”,景物描写与彩色的幻想交织,写出了枸杞树对于“我”的意义。

C. 文章结尾的树影照应了开头,使全文具有回环往复的艺术效果,强化了作者对枸杞树念念不忘的情感。

D. 作者在末段先浓墨重彩地描写清华园四季草木,后提及西城公寓的“梦”,意在反衬出过往生活的朴素。

7. 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句子①用“秤锤”作喻,生动地写出了作者初到陌生城市求学时沉重压抑的心理感受。

B. 句子②是作者由叶子彩痕引发的丰富联想,表现他在面对枸杞树时放松与自由的状态。

C. 句子③“爬”和“捉”用词传神,化无形为有形,体现时间流逝和“我”的百无聊赖。

D. 句子④以整句表现岁月变迁,以散句凸显当下情境,虚实关联之间,充盈诗意的美感。

8.“枸杞树”在作者的逐梦之路上充当了怎样的角色? 请简析。

(4分)
9. 回忆性散文中往往有两个“我”,一个是写作时的“我”,还有一个是回忆中的“我”。

本文这两个“我”既存在变化又保持不变,请结合文本分析。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项羽既定河北,率诸侯兵欲西入关。

及章邯以秦军降诸侯,诸侯吏卒乘胜多奴虏使之,轻折辱秦吏卒,秦吏卒多怨。

于是项羽乃使楚军夜击坑秦卒二十余万人新安城南,而独与章邯、长史欣、都尉翳入秦。

已而项羽至函谷关,关门闭。

闻沛公已定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

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

韩生说项羽曰:“关中阻山带河,四塞之地,地肥饶,可都以霸。

”项羽见秦宫室皆已烧残破,又心思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二月,羽自立为西楚霸王,而三分关中,王秦降将,以距塞汉路。

楚汉久相持未决,丁壮苦军旅,项王谓汉王曰:“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

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汉王笑谢曰:“吾宁斗智,不能斗力!”项王三令壮士出挑战,汉有善骑射者楼烦辄射杀之。

项王大怒,乃自被甲持戟挑战。

楼烦欲射之,项王嗔目叱之,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遂走还入壁,不敢复出。

十二月,项王至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项王引兵而东,至乌江,乃刎而死。

(节选自《资治通鉴》)
材料二:
王天下者,其资有三:有以德得之,有以力并之,有以智取之。

至于项羽之争天下也,其所执者为何资耶?德非羽之所得言者矣,其于智、力之资又皆两亡焉。

观其所赖以为资,盖有类乎力者矣。

虽然,彼之所谓力者,内恃其身之勇,外恃其众之劲。

至于阻河山,据形便,俯首东瞰,临制天下,保王业之固,所谓真力
者,彼固莫或之知也。

是以轻指关中天险之势,燔烧屠戮逞其暴,卒举而遗之二三降虏,反怀区区之故楚而甚荣。

此特浅丈夫之量,安足为志天下者道哉!
后之数羽之罪者,皆曰:夺汉王之关中,负信义于天下,此所以亡。

嗟夫!使项氏无意于王,而徒夺汉王之关中,则谓其得罪于区区之信义可也。

如其有意于王而夺之是得计也惟其知夺而不知其有此所以亡耳。

(节选自何去非《何博士备论·楚汉论》)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3分)
如其有意A于王而夺之B是得C计也D惟其知E夺而不知F其有G此所以亡耳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苦,认为……苦,意动用法,与《屈原列传》“同死生,轻去就”的“轻”用法相同。

B.徒,空,白白地,与《孔雀东南飞》“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的“徒”意思相同。

C.“卒举而遗之二三降虏”与《种树郭橐驼传》“字而幼孩”的“而”用法相同。

D.数,责备,列举罪状,与《鸿门宴》“范增数目项王”的“数”意思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项羽攻破函谷关后,洗劫屠戮咸阳城,杀害秦王子婴,放火焚烧秦国宫室。

何去非认为这表现了项羽的凶恶残暴。

B.项羽攻占咸阳后心思东归,把返回故乡视为莫大的荣耀。

何去非据此认为项羽无意称王,不值得被有志于天下的人称道。

C.项羽与楼烦交战,只用眼神和声音就使楼烦因害怕而不敢应战。

何去非却认为这只是个人勇力,不足以“保王业”。

D.有人认为项羽自刎乌江政权灭亡,是因为他夺取了刘邦的关中,背信弃义于天下,何去非对此持有不同的观点。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4分)
(2)此特浅丈夫之量,安足为志天下者道哉!(4分)
14.材料二认为项羽“其于智、力之资又皆两亡焉”,材料一有哪些事实支持这一观点?请简要概括。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闻锻【注】
范纯仁
万籁萧然送夕曛,锻声相应互成文。

高随晚吹惊愁耳,清入霜空透暮云。

始讶僧鱼敲晓石,静如山木响秋斤。

五兵若可为农器,此韵千家不厌闻。

[注]锻:打铁,一种锻造工艺,一般由师徒两人完成,师傅握小锤敲打并指挥,徒弟握大锤进行锻打。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点明“闻锻”的时间和环境,并表现出打铁人配合默契的特点。

B.高亢的打铁声随晚风飘入耳中又直入云霄,引发了诗人深深的愁绪。

C.第四句与“空山凝云颓不流”都运用夸张的手法来表现声音的清越。

D.“敲晓石”“响秋斤”把时急时缓、时轻时重的锻声摹写得惟妙惟肖。

16.诗歌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高考报志愿时,陈老师提醒同学们不能只关注热门专业,更应关注自己的性格与专长,如《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说的
“ ,”,未来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2)陆游在《书愤》中用南朝名将檀道济的典故,抒发自己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学习《红楼梦》“王熙凤出场”时,老师告诉同学们,“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写作手法在古诗词中也有运用,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

在浩瀚的大洋江湖中,有一个常年栖息于海底、以善用“毒暗器”而令人
A 的门派——芋螺派。

这个门派的成员昼伏夜出,善于伪装,遇到敌人,便射出带芋螺毒素的“鱼叉”,中镖对手顿时全身麻痹,束手就擒。

芋螺派中高手云集,地纹芋螺所用暗器与众不同,它对付的是疾游如飞的鱼类,释放出暗器后在较远距离让对手全身瘫软,然后再将之一击毙命,真是“十步杀一鱼,千里不留行”的狠角色。

令人意外的是,这一独门暗器竟是人们B 的药物——胰岛素。

这种暗器引起了科学家的浓厚兴趣:这是怎样的动物胰岛素?【甲:______?】为了验证这种胰岛素的威力,科学家从地纹芋螺分泌的毒液中提取出胰岛素,将其注射入健康的斑马鱼体内,再分析血糖水平,结果发现斑马鱼的血糖迅速下降。

当他们将这种胰岛素释放到斑马鱼的周围水环境中,刚才还活蹦乱跳的斑马鱼很快就变得C 了。

这让科学家们更为着迷:胰岛素家族作为治疗糖尿病药物中的“圣杯”,竟然也是海底猎手的独门暗器。

这在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

一百年前,科学家从牛胰脏中提取出了具有降糖效果的胰岛素,然而,他们早期提取出的胰岛素杂质较多且疗效不稳定,有流脓感染等毒副作用。

①他们在利用兔子进行动物实验时发现,②胰岛素使用剂量过大,③会引发危险的低血糖效应出现,④使之休克甚至瘫软。

⑤这种现象被称为“胰岛素休克”。

⑥因此,在临床上对糖尿病人进行胰岛素注射治疗时,⑦为防止这种情况不再出现,⑧护士要准备一杯高糖橘汁。

后来,科学家逐渐摸索出胰岛素提纯的工艺技术,【乙:______。

】这为糖尿病治疗带来了革命性变化。

科学家发现,从地纹芋螺中提取的胰岛素与人类的胰岛素蛋白序列有很多相似之处,这种胰岛素能够弥补目前的一些治疗缺陷。

而芋螺派所用的“毒暗器”种类繁多,有望成为促进药物研发的重要资源,这让科学家产生了更多的憧憬。

18.请在文中A、B、C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3分)
19.请在文中方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4分)
2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6分)
21.文段“毒暗器”“狠角色”两个词语富有表现力,请任选其一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2分)
22.下列句子中的“对付”与文中加点的“对付”,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有时我们需要放下对精致的追求,用简单的食材对付一餐也是一种满足。

B.人体的免疫系统非常复杂,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许多对付外敌的办法。

C.他们夫妻俩最近有些不对付,需要找个时间好好谈谈,化解误会。

D.对待生活的态度决定了生活的质量,凡事对付着过,并不能带来幸福感。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现实中,人们既要正确评价自己,也要理性看待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这对于立身、处世有怎样的影响?如何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及解析
1. D,强加因果、于文无据。

传统习惯和趣味造就了中国建筑,“造就”二字不对,文中是“传统习惯和趣味的总表现曾是我们的建筑”;文中说“我们要创造适合于自己的建筑”,这并不等于是说保持传统建筑风格不变的基础上借鉴。

2. A,张冠李戴、强加因果。

“欧美街心伟大石造的纪念性雕刻物是……文艺复兴延续下来的血统”,中国建筑既是延续了两千余年的一种工程技术,本身已造成一个艺术系统,许多建筑物便是我们文化的表现。

中国建筑仍要展现本国精神。

3.C 是对传统建筑样式的保护,谈不上发展。

通过阅读材料可知,中国建筑发展的措施有如下几点:1.近代建筑师要发扬光大民族建筑技艺的特点;2.如需采用西洋方法建设,应由专业建筑师指导;3.融合传统工艺和现代科技手段。

4.①将“‘宫殿式’新建筑”比作“堆砌文字,抄袭章句,整篇结构不出于自然,辞藻也欠雅驯的文章”,生动地说明了这种建筑在形式和结构上的不足;
②将中国建筑模仿欧美比作“东施效颦”,形象地表现了中国建筑盲目模仿欧美而失去自身特色的尴尬和有伤尊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