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新疆喀什地区中考历史模拟试卷(一)(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年新疆喀什地区中考历史模拟试卷(一)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

1.考古发现是了解原始社会的重要依据。

下列出土文物从器物造型和图案设计上可以印证我国原始居民()
A. 开始农业种植
B. 从事渔业生产
C. 初具审美意识
D. 出现阶级分化
2.1964 年,中法建立外交关系。

1966 年,法国总统戴高乐访问苏联,两国发表了联合声明,强调由欧洲人来考虑和解决欧洲事务,还达成了空间技术合作协定,进一步扩大了合作领域。

法国作出此举的出发点是()
A. 法国与苏联结成同盟关系
B. 东西两大阵营的矛盾消失
C. 维护法国的国家民族利益
D. 迎接世界多极化趋势到来
3.谚语的演变蕴含着一定的历史信息。

从南宋时期的“天上天堂,地下苏杭”到明清时期的“湖广熟,天下足”,这两句谚语变化表明()
A. 两湖地区取代江浙成为产粮重要地区
B. 宋以后江南因战乱多农业发展受影响
C. 江浙地区经济逐步落后
D. 明清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4.2019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赴甘肃考察调研,首站来到敦煌的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作为艺术的宝库,不同时代的艺术风尚在这里汇集成斑斓景观。

敦煌壁画是我国古代宝贵的艺术遗产,下面三幅敦煌壁画反映了该艺术在不同时期的变化。

这种变化说明了()
A. 佛教思想的中国化
B. 艺术内容的时代性
C. 市民生活的世俗化
D. 中外艺术的交融性
5.元朝以前,就有许多山西汾州、并州人迁至今新疆地区,与蒙古族、维吾尔族共同劳动生活。

这说明()
A. 北方战乱导致山西人迁往边疆
B. 维吾尔族.蒙古族人民非常友善
C. 元朝以前新疆与中原地区联系非常紧密
D. 维吾尔族.蒙古族.汉族共同开发了边疆
6.习近平强调,中华文明是在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中形成的开放体系。

下列事件哪个不属于明清时期的对外交往?()
A. 戚继光抗倭
B. 郑成功收复台湾
C. 清朝在台湾的建制
D. 雅克萨之战
7.毛泽东同志曾对一个来访的外国人说过:“哎,1927年,老蒋够厉害啦!他把我们像鸡蛋一样摔在地上。

可他没想到,当时许多国外的智者也没有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对“孵出”小鸡来最准确的理解是()
A. 发动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
B. 长征胜利完成
C. 遵义会议召开
D.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8.2023年4月13日晚,三星堆和金沙古蜀文明全球巡展在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开幕。

展览以来自这两大古蜀遗址出土文物的3D打印文物复制品、VR作品、全景式多媒体影像等呈现方式,让法国观众身临其境地了解灿烂辉煌的古蜀文明。

据此可知,信息技术()
A. 推动经济发展
B. 改变人们生活
C. 改善交通设施
D. 促成产业升级
9.1978年5月,邓小平会见来访的美国代表布热津斯基时表示:“我方观点很明确,中美正常化的条件是,美国必须与台当局断交、撤军和废约,因为这涉及主权问题……在此前提下,可以同意就正常化问题进行具体的谈判。

”这表明()
A. 中国对美外交政策出现重大改变
B. 中国坚定地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
C. 中美在台湾问题上无法达成共识
D. 美国是中国对外开放的主要对象
10.人工智能(AI)的应用,让机器代替人类进行单纯重复、危险和劳动条件恶劣的工作,既能减轻人类的劳动强度,又能避免发生工伤事故。

这表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
A. 扩大了技术工人收入的差距
B. 推动了新兴产业的产生
C. 利于提高生产效率保障安全
D. 提升了人类的智力水平
11.1950-1951年,我国不仅同缅甸、印度、巴基斯坦和印度尼西亚四个亚洲民族独立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而且同瑞典、丹麦、瑞士和芬兰四个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这说明当时我国()
A. 放弃了“一边倒”的方针
B. 开始打破帝国主义的孤立封锁
C. 外交政策已经走向成熟
D. 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2.“宁做中华断头尸,不做倭奴(指日寇)屈膝人”,下列哪一史实典型地反映出中国军民这种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民族精神()
A.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
B. 转战陕北挺进大别山渡江战役
C. 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D.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13.对图中甲、乙线及导致甲、乙线数据变化原因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A. 甲线是对棉纺织工场工人人数的统计;甲、乙线数据变化的原因是工业革命
B. 乙线是对棉纺织工场工人人数的统计;甲、乙线数据变化的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C. 甲线是对棉纺织厂工人人数的统计;甲、乙线数据变化的原因是工业革命
D. 乙线是对棉纺织厂工人人数的统计;甲、乙线数据变化的原困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14.从国家层面来看,美国综合国力和核武器的优势,使美国确立了“领导世界”的国际战略,并首先采取对苏联强硬的政策。

据此可知,美国“采取对苏联强硬的政策”的主要原因是()
A. 为了维护世界和平
B. 社会制度的差异
C. 经济军事实力强大
D. 全面冷战的开始
15.今天的印度还在以各种方式纪念甘地。

如,货币上印有甘地头像,设立国家法定假日纪念甘地诞辰等等。

人们纪念甘地主要是因为他()
A. 彻底推翻英国的殖民统治
B. 领导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C. 鼓励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D. 开启了印度工业化的进程
二、问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分。

16.维护国家统一是强国富民之本,是国家最高利益之所在。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哪一行政机构,使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
(2) 元朝结束了唐以后370多年的分裂局面,重新实现了统一,成为我国古代版图最辽阔的朝代。

元朝设置的正式管辖台湾和西藏两地的机构分别是什么?
(3) 清朝前期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的重要时期。

当时清政府是怎样加强对台湾地区的管辖的?
(4) 美国通过两次战争完成了国家独立与统一。

宣告美国独立的文献是什么?废除黑人奴隶制度,使美国南北在政治体制上实现统一的法律文献是什么?
(5) 新中国成立后,为维护民族团结而实行的政治制度是什么?新时期,为实现祖国统一,我国提出的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7分。

17.多元的古代文明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人们去探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现在的尼罗河下游,散布着约80多座从古王国时代开始,法老为自己修建的呈角锥体状的陵墓。

材料二:公元前8世纪,希腊半岛出现希腊人建立的城邦-公元前6世纪它成为著名奴隶制共和国一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材料三:“希腊式=优美的时代,罗马式=武力与豪华的时代。


--意大利建筑师布鲁诺赛维《建筑空间论》
(1) 材料一描述的建筑名称是什么?它反映了哪一国家的文明?请再举出一个这个古国的文明成果。

(2) 材料二中“它”指的是哪一城邦?发展到高峰是在哪位执政官当政期间?城邦的最高权力机构叫什么?
(3)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建筑风格有较大不同。

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举一例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建筑杰作。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的世界领导国是英国,在英国达到鼎盛时期的1860年前后,其现代化的工业生产能力,相当于世界的40%-50%,或欧洲的55%-60%。

英国始终保持着相当于它国海军两倍以上的海军。

大英帝国号称……,它的殖民地遍布世界各大洲。

——摘自[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材料二:1870年—1913年世界工业生产的分布(%)
191314
材料三:在两极格局下,世界各国竞争激烈。

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

经过战后初期的重建和调整,西欧各国联合发展,日本成为经济大国,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四:冷战消失了……为具有更加多元化特点的社会开启了大门。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英国在1860年前后达到鼎盛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其突出的现代化生产能力主要得益于哪一发明的改进?材料一中省略号处应该填什么?
(2)比较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世界工业生产中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种变化造成的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最终演变为世界范围内的什么军事冲突?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到 20世纪50年代,美国为应对“世界各国激烈竞争”,采取的军事措施是什么?材料中西欧各国“联合发展”指的是什么?
( 4)结合材料三、四,从政治格局的角度分析“多元化”指的是什么?在这种格局的形成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什么?
19.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近年来,国际空难频发,马航MH370事件尤为瞩目,其背后,又是一场暗流涌动的大国政治博弈。

材料一英国航空调查局:马航坠毁MH370疑为“独狼”恐怖袭击。

——京华时报
材料二随着中国的崛起,美国的世界领袖地位受到中国前所未有的挑战,但马航MH370的失联又使得中国在科技实力方面受到种种的质疑,而这种质疑无疑将对美国的领袖地位再次得到提
升。

——中华网
(1)飞机在 20世纪成为人们最先进的交通工具,是哪国人率先取得突破?其机械动力来源是什么?(2)材料一中英国猜测马航MH370失联是由于遭受恐怖袭击,近现代史上哪一次恐怖袭击事件点燃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火药桶?
(3)在二战中,面对共同的敌人, 各国逐渐走向联合, 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最终形成的标志是哪一文件的签署?
(4)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世界领袖地位”在经济上遭到那两股力量的挑战?你认为到本世纪下半叶,美国会是“最后的大国”吗?说明理由。

( 5)综合上述材料,一个大国或“新的力量中心”的崛起需要具备哪些关键因素?
1.C
2.C
3.A
4.B
5.D
6.C
7.D
8.B
9.B
10.C
11.D
12.C
13.C
14.C
15.B
16.【小题1】西域都护。

【小题2】澎湖巡检司;宣政院。

【小题3】设立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小题4】《独立宣言》;《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小题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17.【小题1】金字塔;古代埃及;象形文字、太阳历。

【小题2】雅典;伯利克里;公民大会。

【小题3】帕特农神庙;大竞技场。

18.(1)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蒸汽机,日不落帝国。

(2)到20世纪初,世界工业生产中心从英国转移到美国。

美国借助第二次工业革命发展迅猛(通过南北战争扫除落后的黑人奴隶制。

)第一次世界大战。

(3)建立北约,建立欧共体(欧盟)。

(4)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以经济和军事为基础的综合国力。

19.(1)美国人内燃机
(2)萨拉热窝事件
(3)《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
(4)西欧(或欧共体,答“欧盟”的一律不得分)日本不会,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一两个国家想称霸世界的时代将不再存在
(5)科技领先、合作发展、重视教育、人才培养、结合国情制定合理政策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