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质量检测卷 新人教版必修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传承与创新
一、选择题
1.首届丝绸之路国际文化博览会于2016年9月20日在甘肃省敦煌市举办。
敦煌文博会是目前全国唯一以国际文化交流为主题的国家级盛会,也是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又一机制性创新平台。
举办敦煌文博会的意义有( )①发挥文化的纽带作用,促进丝路沿线国家的合作与发展
②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话语权,重新塑造中华文化的辉煌
③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发挥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
④以文化交流促进文化传播,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A.①②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选C 敦煌文博会是目前全国唯一以国际文化交流为主题的国家级盛会,也是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又一机制性创新平台。
举办敦煌文博会有利于发挥文化的纽带作用,促进丝路沿线国家的合作与发展,以文化交流促进文化传播,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①④符合题意,故选C项;②③不符合题目要求,排除。
2016年9月4日~5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二十次峰会在中国杭州举行。
据此回答2~3题。
2.在G20峰会开幕式晚会《最忆是杭州》上,中国的艺术家们为中外嘉宾献上了一道道精美的文化大餐。
从借助高新科技演绎的水上芭蕾《天鹅湖》,到新编民歌《难忘茉莉花》,再到经典《欢乐颂》,多种形式的文艺作品进行着一轮轮的跨文化对话,超越语言与国界,展现出中国文化魅力,让世界倾心。
晚会受到广泛好评,是因为( )
①运用电视网络等传播途径超越了时空限制
②以现代流行艺术元素取代传统艺术元素
③在继承传统基础上对文化进行了创新
④用现代科技手段很好地演绎了传统舞蹈艺术
A.①②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D 现代传媒是文化传播手段不是途径,①说法错误;现代流行艺术能够融入传统艺术之中,但是不能说取代,②说法错误。
晚会中西合璧,古今交融,体现了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关系,③符合题意;材料中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演绎传统舞蹈艺术,④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D项。
3.丝绸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特征之一,G20峰会上无处不闪耀着丝绸元素。
在为峰会准备的纪念礼丝巾中,充分融合了龙凤、蝴蝶、青花瓷等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元素,充分体现了
中国风韵,表达方式采用国际视野,成为传递中国文化的最佳载体。
由此可见( )
①文化创新应植根于本民族文化土壤
②丝绸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③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文化交流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A.①③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A ②表述错误,庆祝民族节日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故排除。
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我们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故排除④。
根据题目表述,我国在文化创新时必须植根于本民族文化土壤,同时要借鉴吸收其他民族文化,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①③正确,故本题选A项。
4.里约奥运会既是竞技硬实力的展现舞台,也是文化软实力的传播平台。
中国自行车手的头盔散发着中华传统文化的东方韵味,让中国民族英雄的故事走向世界;一个个“拔火罐”让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亮相世界舞台;一个个中国制造体现的工匠精神充满了奥运各个场馆。
这启示我们( )①体育比赛是文化传播的途径之一
②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基本手段
③要不断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④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发展中华文化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解析:选B 材料中通过体育比赛,“让中国民族英雄的故事走向世界”,让“一个个中国制造体现的工匠精神充满了奥运各个场馆”,通过体育比赛传播了中华文化,启示我们体育比赛是文化传播的途径之一,我们要不断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①③正确,故选B项;②强调了商业贸易,与材料无关;④强调了吸收各国优秀文化,材料强调了中华文化走出去,不选。
5.央视热播的纪录片《传家》紧扣中国人关心的生活话题,讲述中国人的情趣品位以及代代相传的习俗伦常、生活观念和处世哲学,宣扬中国人的家庭价值观等,让人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引发人们的心灵共鸣。
《传家》引发人们的共鸣是因为( )
①它蕴含的传家智慧成为了人们安身立命的生活基础
②它蕴含的价值导向契合了人们内心深处的精神需求
③它传递的生活观念增强了人们对于家庭价值的认同④它讲述的习俗伦常变成了人们现代生活的行为准则
A.①②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C 传统文化是维系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由于传统文化的这一特性,人们对本民族有着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材料中的《传家》引发人们的共鸣是因为它蕴含的价值导向契合了人们内心深处的精神需求,它传递的生活观念增强了人们对于家庭价值的认同,②③正确,故选C项;①不选,因为人们安身立命的生活基础是物质生活;④不选,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们现代生活的行为准则。
6.《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记述老腔(陕西省非常古老的汉族戏曲表演形式)的演出每每“撼人肺腑”,令人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
某种意义上,“老腔”已超越其艺术形式本身,成为了一种象征。
材料中的“老腔”()
①是当地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②代表着当地社会独特的文化标识
③是当地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
④是当地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A.①②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C 文化具有多样性,我国幅员辽阔,文化呈现一定的区域性。
材料中的“老腔” 代表着当地社会独特的文化标识,“已超越其艺术形式本身,成为了一种象征”体现了老腔是当地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②③正确,故选C项;①不选,因为社会文明进步的主要动力是实践;④不选,因为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7.(2017·北京朝阳区模拟)“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一件经历过战争的铁器,诉说着推动历史前进的必然和偶然;“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一副古旧的画卷,描绘出凄清荒凉的六朝时景,令后人触目伤怀……文物是无言的百科全书,承载着珍贵的历史信息。
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 )
①可以给文物保护部门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
②是推动我们文化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③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④能够使国家占据世界文化发展的制高点
A.①②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C 本题借文物的保护、管理和利用来考查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
历史文物是传统文化的见证与载体,加强对文物的保护、管理和利用就是要继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这应是我们文化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②③符合题意,故选C项;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不是为了较高的经济效益,①错误;④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8.国家文物局公布了2016年文化遗产日的主题:“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
”就是要在确保文化遗产安全和保护前提下,使得文化遗产的作用和价值得到充分发挥。
这有利于
( )
①丰富文化创新的源泉
②增强对中华文化的归属感
③集中展示民族文化的魅力
④优秀传统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A.①③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选D “确保文化遗产安全和保护前提下,使得文化遗产的作用和价值得到充分发挥”有利于集中展示民族文化的魅力,使优秀传统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故③④符合题意,可以入选;①说法错误,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这一做法并没有丰富,排除;②说法不科学,排除。
故本题答案选D项。
9.“让新闻更好看,让时政不难懂。
”对2016年全国两会的报道,从客户端和微博首次跨平台视频直播到虚拟现实技术(Visual Reality),全景展示人民大会堂,新媒体在创意传播上“玩”出了新高度。
新媒体的发展( )
①更好地推动了文化的传播和共享
②使大众传媒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③使人们对信息的理解更生动形象
④表明科学技术是影响文化发展的关键因素
A.①②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B 新媒体产生前,大众传媒已经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故排除②。
④说法错误,科学技术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不是关键因素,故排除。
①③分别从推动文化的传播、共享和使人们对信息的理解更生动形象角度说明了新媒体发展的作用,符合题意。
故本题答案选B项。
10.中国古琴是世界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主要由弦与木质共鸣器发音,至今已有3 000多年历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把中国古琴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据此从文化的角度对其意义加以描述,你认为表述最准确的一组关键词是( )A.大众文化文化创新文化丰富性文化创新与发展
B.历史文化文明演进文化民族性文化批判与继承
C.先进文化文化发展文化多元性文化传播与开发
D.历史文化文明演进文化多元性文化传承与保护
解析:选D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它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把中国古琴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有利于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D项表述全部正确。
11.(2017·山东济宁模拟)莆仙戏被誉为宋元时期南戏的“活化石”,是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近年来,当地政府通过引进艺术人才、安排专项财政资金等方式,大力扶持莆仙戏,使这一传统艺术展现出新的魅力。
政府扶持莆仙戏旨在( )
①拓展戏曲文化市场,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②挖掘传统戏曲的历史文化价值
③通过推陈出新维护戏曲文化的多样性
④推动戏曲文化生产和消费方式的变革
A.①②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C 莆仙戏是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是文化多样性的表现,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因此政府扶持莆仙戏的目的是为了维护文化的多样性,充分保护和挖掘文化遗产的历史文化价值,②③符合题意;政府扶持莆仙戏是为了保护文化遗产,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而不是为了经济效益最大化,①错误;这样做的目的不是为了变革文化生产与消费的方式,④排除。
故本题答案选C项。
12.(2017·河南焦作模拟)阎肃说:“中国的古典文学特别是唐诗、宋词、元人小令、明清散曲是一个大海,去游泳吧。
读多了,看多了,背多了,写歌词比较得心应手。
”由此可见( )
①优秀传统文化是文艺创作的源泉
②传统文化为文艺创作提供丰厚历史文化养料
③传统文化良莠混杂,对其要坚持辩证的否定
④我们应充满文化自信,肯定中华文化的价值
A.①④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C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①观点错误,排除;本题强调的是传统文化对文艺创造的作用,③与材料不符,排除;材料说明传统文化为文艺创作提供丰厚历史文化养料,我们应充满文化自信,肯定中华文化的价值,②④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C项。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中外文化交流和对比中,国人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现实价值,掀起一股“传统文化热”,这与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密切相关。
传统文化对个人、家庭、国家和社会起到了巨大的维系与调节作用。
借助电视、网络等现代手段,并作通俗化的解读,在传播和普及上有了更高的效率,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进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材料二当前,国际上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凭借经
济、科技优势加紧文化输出,进行文化渗透,推行文化霸权,在这样的背景下要保持我国文化发展的自主性,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更加需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信。
同时要做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化自觉”,处理与异域文化的态度,要有广大的胸怀和对他人的理解,同时要对自己的文化懂得反思,明白它的来历,这样才能取长补短。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传统文化热”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用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知识谈谈如何培养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解析:第(1)问,本题知识限定不明确,题目类型为原因类,问题指向传统文化热的原因,要从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角度分析。
解读设问和材料,首先可以从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进行分析,具体即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并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然后从传统文化自身的作用进行分析,最后强调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的发展对传统文化传播的推动作用。
第(2)问,本题考查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设问指向如何培养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属于措施类试题。
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从哪里来。
其次,需要通过分析材料二从中进一步获取答题的相关信息。
答案:(1)①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并对经济、政治有反作用。
我国“传统文化热”是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状况的反映,弘扬传统文化,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对个人、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③大众传媒日益显示出传递、沟通、共享的功能,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对传统文化热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2)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
对于外域文化要有广大的胸怀和对他人的理解,同时要对自己的文化懂得反思,从而增强自己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②面对文化多样性,我们应该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
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这样才能做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化自觉”。
③利用多种文化传播途径和手段,发展经济和科技,通过商业贸易和不断丰富的科技手段,使我们明白自己文化的来历,懂得对自己文化的反思,从而增强文化的自觉和文化自信。
④做文化交流友好使者,欢迎各国文化在中国传播,同时主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增强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14.(2017·山东济南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民间文艺是千百年来我们的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形成的一种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它如同散落在民间的一颗颗璀璨珍珠,记录和演绎着各具地域特色的历史文化的变迁,也承载着人们千百年来的美好期许和精神寄托。
随着生产方式和社会形态的改变,许多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自成体系,也自有天
地的民间文艺,不可避免地遭遇了来自当代社会的挑战。
近年来面对市场经济冲击,原本丰富多彩的民间文艺,正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不是人才不断流失,就是后继无人,或者是被商业开发吞噬等等。
民间文艺生于民间,兴于民间,藏于民间。
我们要守护它们,要挖掘它们的文化内涵,要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民间文艺工作,增强民间文艺发展的后劲和活力,不断激活民间文艺生命力。
(1)坚守民间文艺就是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
请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对此加以解释。
(2)请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我们应怎样增强民间文艺发展的后劲和活力?
解析:第(1)问,本题考查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分析坚守民间文艺就是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的观点。
该观点强调了民间文艺是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所以考生首先要从文化的作用来分析,即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坚守民间文艺对社会乃至个人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其次要从文艺来分析,民间文艺是我国国民文化的重要标志;另外要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分析,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坚守民间文艺增强了人民认同感和凝聚力。
第(2)问,本题考查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分析我们应怎样增强民间文艺发展的后劲和活力。
增强民间文艺发展的后劲和活力,需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需要促进文化创新,所以考生从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文化创新的角度分析即可。
答案:(1)①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坚守民间文艺对社会乃至个人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②民间文艺是我国国民文化的重要标志,坚守民间文艺就是坚守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
③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坚守民间文艺增强了人民认同感和凝聚力。
(2)①充分认识民间文艺在文化发展中的作用,积极推进民间文艺的抢救、保护等工作。
②坚持继承发展,不简单地固守民间文艺形式,而是要让其焕发出时代气息。
③坚持文化创新,注重与时代发展相适应,不断激活民间文艺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