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创新教育浅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创新教育浅析
作者:胡建明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4年第28期
摘要:作为物理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是集理论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特殊课程,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及实践能力中起着重要作用。
目前,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已让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节,教学改革刻不容缓,其重点是加强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理论性;实践性;传统教学;改革;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8-0241-02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应用性极强的学科。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也是物理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科学的研究方法和严谨的学习态度。
但是,对于有些学生而言,大学物理实验课的重要性远不如理论课,造成实验课程不被重视、被边缘化。
然而,大学物理实验课是物理学科的基础,能够培养学生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尤其是创新的能力。
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已让这一门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严重脱节,并严重阻碍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就是让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学会通过实验去观察和分析物理现象,解决实验中出现的具体问题,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分层教学
培养学生在实验课程中的创新能力,就要改变传统大学物理实验“一刀切”的教学模式,采用分层教学[1],即把学生划分层次。
在划分学生层次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有:(1)学生的物理知识基础。
不同专业的学生,其物理知识不尽相同。
对于物理专业的学生,也存在着物理知识基础不同和实验能力参差不齐的现象。
因此,教师在设计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内容时,应有针对性、侧重性。
(2)学生的兴趣和实践能力。
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差异,教师应灵活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二、启发式教学
1.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创新性思维。
教师在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中,要更新教学思路,在教学方法上有所创新。
对于同一实验,要让学生学会通过不同的角度和运用不同的原理去分析设计,并采集实验数据,对得出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2.鼓励学生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勇气。
教师应尽量鼓励学生用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去操作实验过程,但由于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的限制,实验结果未必尽如人意。
这时,教师
要指导和鼓励学生调整实验方法、进行“再实验”和“再分析”,在不断的实验和分析中,掌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抛弃传统的教师主导型教学方式。
创新教学的构成要素是研究性、引导性、发现性、归纳性等的有机结合,这对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就应抛弃传统的教师主导型教学方式。
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应该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讲解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的基础上,根据实验的不同内容和要求,教师可以让学生各自独立完成实验过程,也可以把学生分组,分配角色和任务,或是把独立实验和团队合作相结合。
无论是以上哪种形式,都应注意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设计新实验。
三、课内外结合教学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与中学物理实验课的不同之处在于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应更多地鼓励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活动。
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参与和开展一些与物理实验相关的科研活动,帮助他们制定规划、论证、开题和实施科研计划。
由于实验设备和实验场所的限制,传统的实验教学都是在课堂上进行,不可避免地限制了学生掌握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因此,根据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应大力加强学生课外实践教学,开展一系列丰富的专业竞赛、学术研讨及校园文化活动,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产学研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实施产学研结合的教育模式,形成科学的常态化育人机制,培育具备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具有国际视野、创新意识和奉献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3]。
通过合作办学、与企业建立联合实训基地、开展联合人才培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高素质、创新型、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的人才。
五、结语
大力推行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是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改革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内容。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创新机遇,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出了挑战。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避免机械化和形式化,切实地把创新教育贯彻于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的整个过程。
参考文献:
[1]杜颜伶.综合性大学物理实验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2(12):24-25.
[2]李素文,鞠曙光,岳明.深化大学物理实验中的创新教育[J].大学物理实验,2013(4):108-109.
[3]白亮.大学物理实验创新与教学实践初探[J].教法研究,2013(8):79-80.
作者简介:胡建明,重庆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