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蒙造山带构造演化的新模式:来自内蒙古中部四期不同类型变质作用的证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兴蒙造山带构造演化的新模式:来自内蒙古中部四期不同类型
变质作用的证据
张晋瑞;魏春景;初航
【期刊名称】《岩石学报》
【年(卷),期】2018(34)10
【摘要】有关中亚造山带东段即兴蒙造山带早古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一直倍受关注,其中争议最大的问题是古亚洲洋最终闭合的时间究竟是在泥盆纪还是早中生代?晚古生代的大地构造背景究竟是持续的大洋俯冲还是经历了造山后的伸展裂解过程?以往对内蒙中部地区的研究多数局限于区域内广泛分布的蛇绿岩和各类型岩浆岩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但是通过地球化学的方法来确定一个地区的构造环境往往具有
多解性.为建立研究区的构造框架并查明兴蒙造山带构造演化过程,本文详细总结了
内蒙古中部地区变质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对兴蒙造山带的演化提出了新的认识.确
定了该区域在古生代以来的变质作用可分为四期:第一期为志留纪的高压低温型(430~410Ma),以南、北带的温都尔庙群蛇绿混杂带为代表,发育典型的低温高压
型蓝片岩相岩石,记录了洋壳的双向俯冲过程;第二期为早-中泥盆世的中压型(~
400Ma),以宝音图群为代表,发育典型的巴罗型变质带,经历以升温升压为特征的前
进变质、峰期变质、峰后近等温降压以及随后降温降压的顺时针型P-T演化,指示
与地壳加厚有关的碰撞造山过程;第三期为石炭纪的低压高温型(345~ 309Ma),以
锡林郭勒杂岩低压变质岩为代表,发育广泛的混合岩化和基性岩脉的侵入,经历早期
升温伴随微弱减压,直至温度峰期后近等压冷却的顺时针P-T演化,指示造山后的陆内伸展过程;第四期为早三叠世(~ 240Ma)的中-低压低温型,以早三叠世区域低级
变质岩系为代表,经历中-低压相系的顺时针P-T演化,指示与有限海盆闭合有关的
陆内造山过程.结合已有的研究,内蒙古中部地区晚古生代的火山岩和侵入岩更可能形成于伸展的构造环境,超基性岩和沉积岩系的时空配置与典型大洋的蛇绿混杂岩明显不同,更可能形成于有限海盆的环境.因此,从四期变质作用来看,兴蒙造山带的构造演化可能更符合复合造山的模式:(1)早古生代古亚洲洋发育沟弧盆体系(500 ~410Ma);(2)早-中泥盆世古亚洲洋闭合引发陆陆碰撞造山(~400Ma);(3)石炭-二叠纪陆内伸展并形成有限海盆(350~250Ma)和(4)早-中三叠世有限海盆被动闭合引起板内造山(~240Ma).
【总页数】16页(P2857-2872)
【作者】张晋瑞;魏春景;初航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长春130061;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北京100871;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北京100871;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天津30017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542;P588.34
【相关文献】
1.兴蒙造山带东南缘黄松群中压型变质作用及其构造意义:岩石学、矿物学和年代学证据 [J], 于介江;许文良;高福红;王枫;柳佳成;郝文丽
2.兴蒙造山带南缘东段中二叠世末—早三叠世镁铁质岩浆作用及其构造意义——来自锆石U-Pb年龄与地球化学的证据 [J], 王子进;许文良;裴福萍;曹花花
3.柴北缘超高压变质带都兰地区的构造演化历史——来自片麻岩独居石原位电子探针定年的证据 [J], 张聪;张立飞;张贵宾;陈梅;黄杰
4.内蒙古中部太古宙高级变质岩区变质岩石、变质温度压力及其构造演化 [J], 张长敏;李珂;贾和义
5.天山后碰撞阶段构造演化的新信息——来自阿吾拉勒山中段动力变质岩的证据[J], 李向东;王庆明;王克卓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