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6课 三国鼎立 (共26张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应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骄 傲自满必然失败; 2、合理利用自然条件; 3、培养善于观察、思考的好习惯; 4、团结可以战胜强大的敌人。
——曹操《蒿里行》
诗中所描绘的是怎样的景象?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百姓大量死亡,荒野上白骨累累 诗中所描绘的景象是:东汉末年,因 战乱连年不断,造成人民 ,千里之内都听不到鸡鸣之声。 地方军阀割据混战,导致生产力遭到 大量死亡,社会生产遭到 幸存的人有如百分之一,想起来 极大破坏,出现了百姓流离失所、死 就让人感到苍凉。 严重破坏。 者相籍的场景。
三、三国鼎立的形成
3、魏、蜀、吴三国经济的发展
(3)蜀国经济的发展 蜀汉在丞相诸 葛亮的治理下,发 展经济,改善民族 的关系,加速了西 南地区的开发。
曹操(官渡之战 统一北方)
魏
军东 阀汉 混末 战年
孙权
赤壁之战 ( 208年)
联合抗曹
吴
蜀
刘备
歌诀记忆
200年曹袁战官渡,统一北方奠基础。
208年赤壁起战火,孙刘抗曹少胜多。
4、东汉末年“挟天子以令诸 曹操 侯”的是谁?
赤壁之战 6 、三国时期,诸葛亮带兵攻打曹操, 曹操率军迎战。这句话有没有错误? 为什么? 这句话有错误。曹操生活在东汉末年。
5、说出东汉末年的两次 官渡之战、 以少胜多的战役。
1.阅读曹操的诗句,回答问题。 (1)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三、三国鼎立
3、魏、蜀、吴三国经济的发展 (1)魏国经济的发展
魏国建立之前,曹操就重视农耕,大 翻 车 兴屯田,使流民生活稳定下来。魏国 建立之后,统治者农业生产,大力兴 修水利。北方出现“家家丰足,仓库 盈溢”的景象。
三、三国鼎立的形成
3、魏、蜀、吴三国经济的发展
(2)吴国经济的发展
孙权
孙吴开发江东,造船 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 易。230年孙权派将军 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 洲,加强了内地与台湾 地区的联系。
曹操
背景:
曹操统一北方, 孙刘势力有所发展。
孙权(182—252),字仲谋。东汉末,继其父兄孙坚 、孙策据有江东六郡。他在张昭(zhāo )、周瑜等人 的共同支持下,团结旧部,延揽(lǎn)人才。对江东的 统治日益稳固。
刘备(161—223),字玄德。汉朝远支皇族。东汉末年 起兵,参加镇压黄巾起义军的战争。在军阀混战中,曾 先后投奔公孙瓒(zàn) 、陶谦、曹操、袁绍、刘表。
三国鼎立魏蜀吴,洛阳成都建业都。 三国经济有发展,230年卫温去台湾。
1、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的战 役是( 官渡之战 ) 2、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战役是 A、赤壁之战 B、昆阳之战 C、官渡之战 D、巨鹿之战 3、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时间是
A
A、220年 C、221年
B、222年 D、229年
B
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对比表
交战 双方
曹操—袁 绍 曹操—孙、 刘
名称
官渡之战
时间
200年
结果
曹操胜利
影响
为统一北 方奠定了 基础
赤壁之战
208年
为三国鼎立 曹操失败 局面的形成 奠定了基础
三、三国鼎立
1、三国建立的背景:
赤壁之战以后,曹操转而经营关中, 扫平关中的割据势力,完成了北方的统 一;刘备得到两湖大部分地区,又占取 四川、云贵地区:孙权把他的统治范围 延伸到福建、广东、胡南、湖北。这样, 三个军阀的势力相当,但任何一方又都 不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
三、三国鼎立
2、魏、蜀、吴三国的建立
国名 建立时间 都城 建立者
魏 蜀 吴
220年 221年 222年 229年
洛阳 成都 建业
曹丕 刘备 孙权
220年,曹丕 自称皇帝, 国号魏,定 都洛阳。
魏
221年,刘备称 帝,国号汉, 史称蜀汉,定 都成都。
蜀 吴
222年,孙 权称王,国 号吴,定都 建业。
动 脑 筋:
右边是明朝人 画的有关刘备 和诸葛亮的一 幅画。看看画 中的人物都是 谁?他们去做 什么?这里还 有个成语故事, 谁能说得出来?
三顾茅庐
杜甫--功盖三分国, 名成八阵图。
二、赤壁之战
公元208年 交战双方: 曹操和孙刘联军
时间:
结果: 曹操失败退回北方
特点: 以少胜多 意义: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但“赤壁之战”败于孙刘联军……。
2.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是中国 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议一议, 这两个战役胜败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官渡之战曹操取胜的原因?
主 观
政治: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了政治 上的主动;招贤纳士,人才济济。
经济:实行屯田,发展生产。
军事:精通《孙子兵法》,具有 杰出的军事才能。
第16课
三国鼎立
一、官渡之战
时间: 公元200年 交战双方: 袁绍和曹操
结果: 曹操胜利 特点: 以少胜多 意义: 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官渡之战曹操 以少胜多打败 了袁绍,之后 彻底消灭了袁 绍的残余势力, 统一了北方, 结束了北方长 期以来的割据 战乱局面。
曹操 袁绍
曹操二、赤壁之战来自孙权刘备客 袁绍骄傲轻敌,听不进正确意见。 观
赤壁之战中军事上居于优势 的曹操为何会失败?
1.组成联军,战略得当 孙、刘 2.采取火攻,战术得当 3.利用气候、地理条件 客观:官兵来自北方,不习 水战,水土不服。 曹操 主观:因实力强大而骄傲自满; 松懈、轻敌;战术失误。
你从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 壁之战一胜一败的不同结局中 吸取了什么经验教训呢? 历 史 使 人 智 慧
1.阅读曹操的诗句,回答问题。 (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
诗中的“壮心”指的是什么? 宏大的志向——统一全国 有志干一番事业的人,虽然到了 晚年,但一颗勃勃雄心永不会消 他实现了吗? 没有 沉,一种对宏伟理想追求永不会 原因又是什么? 曹操想统一中国, 停息啊!(写于“官渡之战”)
——曹操《蒿里行》
诗中所描绘的是怎样的景象?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百姓大量死亡,荒野上白骨累累 诗中所描绘的景象是:东汉末年,因 战乱连年不断,造成人民 ,千里之内都听不到鸡鸣之声。 地方军阀割据混战,导致生产力遭到 大量死亡,社会生产遭到 幸存的人有如百分之一,想起来 极大破坏,出现了百姓流离失所、死 就让人感到苍凉。 严重破坏。 者相籍的场景。
三、三国鼎立的形成
3、魏、蜀、吴三国经济的发展
(3)蜀国经济的发展 蜀汉在丞相诸 葛亮的治理下,发 展经济,改善民族 的关系,加速了西 南地区的开发。
曹操(官渡之战 统一北方)
魏
军东 阀汉 混末 战年
孙权
赤壁之战 ( 208年)
联合抗曹
吴
蜀
刘备
歌诀记忆
200年曹袁战官渡,统一北方奠基础。
208年赤壁起战火,孙刘抗曹少胜多。
4、东汉末年“挟天子以令诸 曹操 侯”的是谁?
赤壁之战 6 、三国时期,诸葛亮带兵攻打曹操, 曹操率军迎战。这句话有没有错误? 为什么? 这句话有错误。曹操生活在东汉末年。
5、说出东汉末年的两次 官渡之战、 以少胜多的战役。
1.阅读曹操的诗句,回答问题。 (1)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三、三国鼎立
3、魏、蜀、吴三国经济的发展 (1)魏国经济的发展
魏国建立之前,曹操就重视农耕,大 翻 车 兴屯田,使流民生活稳定下来。魏国 建立之后,统治者农业生产,大力兴 修水利。北方出现“家家丰足,仓库 盈溢”的景象。
三、三国鼎立的形成
3、魏、蜀、吴三国经济的发展
(2)吴国经济的发展
孙权
孙吴开发江东,造船 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 易。230年孙权派将军 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 洲,加强了内地与台湾 地区的联系。
曹操
背景:
曹操统一北方, 孙刘势力有所发展。
孙权(182—252),字仲谋。东汉末,继其父兄孙坚 、孙策据有江东六郡。他在张昭(zhāo )、周瑜等人 的共同支持下,团结旧部,延揽(lǎn)人才。对江东的 统治日益稳固。
刘备(161—223),字玄德。汉朝远支皇族。东汉末年 起兵,参加镇压黄巾起义军的战争。在军阀混战中,曾 先后投奔公孙瓒(zàn) 、陶谦、曹操、袁绍、刘表。
三国鼎立魏蜀吴,洛阳成都建业都。 三国经济有发展,230年卫温去台湾。
1、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的战 役是( 官渡之战 ) 2、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战役是 A、赤壁之战 B、昆阳之战 C、官渡之战 D、巨鹿之战 3、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时间是
A
A、220年 C、221年
B、222年 D、229年
B
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对比表
交战 双方
曹操—袁 绍 曹操—孙、 刘
名称
官渡之战
时间
200年
结果
曹操胜利
影响
为统一北 方奠定了 基础
赤壁之战
208年
为三国鼎立 曹操失败 局面的形成 奠定了基础
三、三国鼎立
1、三国建立的背景:
赤壁之战以后,曹操转而经营关中, 扫平关中的割据势力,完成了北方的统 一;刘备得到两湖大部分地区,又占取 四川、云贵地区:孙权把他的统治范围 延伸到福建、广东、胡南、湖北。这样, 三个军阀的势力相当,但任何一方又都 不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
三、三国鼎立
2、魏、蜀、吴三国的建立
国名 建立时间 都城 建立者
魏 蜀 吴
220年 221年 222年 229年
洛阳 成都 建业
曹丕 刘备 孙权
220年,曹丕 自称皇帝, 国号魏,定 都洛阳。
魏
221年,刘备称 帝,国号汉, 史称蜀汉,定 都成都。
蜀 吴
222年,孙 权称王,国 号吴,定都 建业。
动 脑 筋:
右边是明朝人 画的有关刘备 和诸葛亮的一 幅画。看看画 中的人物都是 谁?他们去做 什么?这里还 有个成语故事, 谁能说得出来?
三顾茅庐
杜甫--功盖三分国, 名成八阵图。
二、赤壁之战
公元208年 交战双方: 曹操和孙刘联军
时间:
结果: 曹操失败退回北方
特点: 以少胜多 意义: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但“赤壁之战”败于孙刘联军……。
2.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是中国 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议一议, 这两个战役胜败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官渡之战曹操取胜的原因?
主 观
政治: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了政治 上的主动;招贤纳士,人才济济。
经济:实行屯田,发展生产。
军事:精通《孙子兵法》,具有 杰出的军事才能。
第16课
三国鼎立
一、官渡之战
时间: 公元200年 交战双方: 袁绍和曹操
结果: 曹操胜利 特点: 以少胜多 意义: 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官渡之战曹操 以少胜多打败 了袁绍,之后 彻底消灭了袁 绍的残余势力, 统一了北方, 结束了北方长 期以来的割据 战乱局面。
曹操 袁绍
曹操二、赤壁之战来自孙权刘备客 袁绍骄傲轻敌,听不进正确意见。 观
赤壁之战中军事上居于优势 的曹操为何会失败?
1.组成联军,战略得当 孙、刘 2.采取火攻,战术得当 3.利用气候、地理条件 客观:官兵来自北方,不习 水战,水土不服。 曹操 主观:因实力强大而骄傲自满; 松懈、轻敌;战术失误。
你从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 壁之战一胜一败的不同结局中 吸取了什么经验教训呢? 历 史 使 人 智 慧
1.阅读曹操的诗句,回答问题。 (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
诗中的“壮心”指的是什么? 宏大的志向——统一全国 有志干一番事业的人,虽然到了 晚年,但一颗勃勃雄心永不会消 他实现了吗? 没有 沉,一种对宏伟理想追求永不会 原因又是什么? 曹操想统一中国, 停息啊!(写于“官渡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