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绵阳市历史八年级(上)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绵阳市历史八年级(上)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
1.叶圣陶在一则日记中写道:“武昌已为革党所据,新军亦起而相应………从此而万恶之政府即以推倒”。
这则日记说明
A.辛亥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C.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D.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2.1938年春,日军进攻徐州。
李宗仁指挥军队积极抵御,与日军血战近20天,中国军队歼敌1万余人,取得了抗战以來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
这场战役是
A.百团大战
B.台儿庄战役
C.枣宜会战
D.长沙会战
3.当代美国著名学者、历史学家费正清写道:“它使传统中国二千余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的。
……”材料中的“它”是指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4.某校八年级(1)班的同学在模拟时事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活动中有如下表述。
其表述与史实相符的是
A.“战争爆发于1894年,结果签订了《北京条约》”
B.“黄海大战中牺牲的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C.“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D.“战争中侵略者火烧圆明园,犯下了滔天罪行
5.某同学想通过看电影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下列影片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来观看成,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①④② D.②①③④
6.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所传播的西方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将统治中国人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打开了缺口。
这说明戊戌变法()
A.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B.使西方政治学说深入人心
C.创立了君主立宪政体D.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
7.“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
你认为造成辛亥革命后13年中国政治、社会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军阀的割据混战
B.日本提出“二十一条”
C.袁世凯当选临时大总统
D.孙中山继续革命
8.下列军歌歌词,与北伐战争联系最紧密的是
A.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B.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
C.张灯又结彩,红色政权建起来 D.打倒列强,除军阀
9.“日本人,真凶暴,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
”导致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A.八国联军侵华B.九一八事变C.西安事变D.卢沟桥事变
10.下面是东北大学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多次迁移的路线。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它的迁移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1923年在沈阳成立→1931年迁往北平→1937年迁往开封→1938年迁往四川
A.新文化运动
B.北伐战争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11.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事件是()
A.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B.广州起义C.红军长征的胜利D.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12.1937年7月7日,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向中国驻军发起进攻,制造了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西安事变
D.南京大屠杀
13.“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激”。
这首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
A.十年内战开始 B.抗日战争开始 C.全面抗战开始 D.抗日战争胜利
14.史料实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能够证明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西方列强严重破坏中国优秀文明成果的证据是()
A.
B.
C.
D.
15.某学校举办人民解放战争图片展,其中在一个小栏目里展出了如下三张图片,如果给这个小栏目定一个小标题,最合适的是:
A.解放军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
B.解放军战略防御到战略决战
C.国民党军重点进攻到全面进攻
D.解放军战略进攻到战略决战
16.在中国人民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过程中,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些精神财富产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长征精神②井冈山精神③五四精神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②① D.②③①
17.辛亥革命是在一片胜利的欢呼中失败的,这里的“胜利”主要是指
A.推翻了封建制度
B.成立了中华民国
C.打倒了帝国主义
D.改变了中国的命运
18.“日本鬼子野心狼,侵略中国逞凶狂。
全国军民齐奋起,打得日寇投了降。
”这首童谣反映了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
A.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
B.苏联出兵消灭关东军
C.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战
D.实行了全民族的抗战
19.下列有关新文化运动表述正确的有()
①以《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
②陈独秀、李大钊等知识分子发起
③高举“民主”与“科学”大旗
④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③④D.①②④
20.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口号
B.运动重心由上海转移到北京
C.斗争主力由学生转向工人
D.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二、综合题
21.世界市场形成以来,各国间联系日益密切,经济发展与经济安全成为永恒的主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到了宋代,瓷器逐渐成为中国对外输出的大宗货物,宋人记载“舶船深阔各数十丈,商人分占贮货……货多瓷器,大小相套,无小隙也。
”特别是广州、明州、杭州等地设立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大批瓷器从这些港口启运,源源不断地销往亚洲、非洲各地,其中尤以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居多,销往埃及和伊朗的数量也很可观。
——据万明《海上丝绸之路与中西文化交流》
材料二: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英国不但在本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而且也要求外国实行这个政策,以利于英国的商品畅销世界,而强迫外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是与其炮舰政策分不开的。
——摘编自《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册
材料三:193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斯穆特——霍利税法》,把绝大多数产品的关税提高到了过高的水平,其他几十个国家的政府通过增加美国产品的进口关税加以抵制。
结果国际贸易量大幅下降。
经济民族主义不但没有带来产量和收入的提高,反而产生了相反的结果。
1929-1932年,世界产量下降了38%,贸易减少了66%以上。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主编《新全球史》
(1)据材料一指出瓷器在宋代对外贸易中的地位。
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对外贸易繁荣的技术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在国内外大力推行自由贸易的主要原因?并以中国为例列举英国“强迫外国实行自由贸易”的史实一则。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世界产量和贸易减少的原因。
冷战结束后欧洲国家为促进相互间人员、资本和货物的自由流通而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
(4)近来中美两国“贸易战”引起世界各方关注,面对美方提出的一些无理要求中国可以向哪个国际组织寻求仲裁?综上所述,你认为世界经济如何才能健康发展?
22.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探索救国救民、富国强国道路并为之奋斗的历史。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毛泽东在文家市主持召开前委会议,否定了“取浏阳直攻长沙”的主张,……从进攻大城市转到向农村进军,这是中国人民革命发展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
——《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1)材料一中“文家市会议”是在哪次起义过程中召开的?该起义后,中国共产党从井冈山走出了一条什么样的革命道路?
材料二:
图一西安事变图二重庆谈判
(2)中国共产党解决图一和图二的历史事件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解决方式有何相同点
材料三:国共两党关系是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内容之一。
1924-1949年,国共关系呈现“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的曲折历程。
(3)结合所学,完善国共两党关系思维导图
①
②
③
(4)回首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革命的历程,你有哪些感悟?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张三(1817—1864年),广东梅县人,靠祖辈留下的五亩薄地为生。
多次参加科举,奈何屡试不中,当过县官的幕僚,因看不惯官府黑暗,愤而辞退,后战祸起,为保国跑到广州去当兵。
可惜空有报国之志,难有用武之地。
同样再后来战争又起,只得在听到敌人在京师杀人放火及本省又被割了一块地后,悻悻(怨恨、不高兴)回家。
当天国兴起时,怒而加入太平军,最终力战而死。
死后家人请当地士绅写一块墓碑,因其曾是“贼”遭到拒绝。
但很久以后,人们还常提起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中的描述,张三当兵亲历了我国近代史上哪些重大事件?
(2)“敌人在京师杀人放火”的典型事件是什么?
(3)当地士绅为什么说张三曾是“贼”?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张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4.救亡图存是中国近代史的主旋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购船置械,可谓之变器,不可谓之变事;设邮局,开矿物,可谓之变事矣,未可谓之变政;改官制,变选举,可谓之变政矣,未可谓之变法。
日本改定国宪,变法之全体也。
——康有为《日本变政考》卷七按语
材料二:实业在农工商,在大农大工大商。
——张謇《张季子九录》
材料三:中国的革命,当前第一件事就是把中国从俄国的羁轭下解放出来,不是先占有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1)根据材料一分析康有为评价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他进行的“变”指的是什么运动?
(2)根据材料二,结合教材指出张謇选择的救国道路是什么?他和康有为救国的道路不同但目的相同,请分析他们的目的是什么?他们最终都没有实现自己的目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教材指出“走相反的道路”的实践是指什么?
(4)从上述材料和分析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2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兴起了一股“师夷长技”、“自强求富”热潮,创办了近代军事企业和民用企业……
材料二 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光绪帝发布了上百道变法法令,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员,……以除旧布新。
材料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1)上述材料分别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哪三次重大历史运动?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在内容上有何不同?
(3)材料三反映了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其具体内容包括那些方面?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二、综合题
21.(1)地位:成为重要外贸商品或成为中国对外输出的大宗货物;原因:指南针的发明与应用或造船技术高超,航海技术先进。
(2)原因:英国率先开展并成为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或“强迫签订《南京条约》。
(答出任意1点即可)
(3)原因: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打击;各国采取经济民族主义,提高关税,打贸易战;成立欧盟;(答欧共体不得分)
(4)世界贸易组织;加强合作,反对霸权;顺应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等。
(写到一个角度,言之有理即可)
22.(1)秋收起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2)都是从全民族利益出发,解决方式:和平协商或和平谈判。
(3)①合则两利,分则两害。
②A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B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C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③解放战争。
(4)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从国情出发,探索适合本国的革命建设道路,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利益。
23.(1)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
(2)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3)太平天国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侵略反封建的农民运动,当时的士绅正是太平军打击的主要对象之一,因此当地的士绅说张三是“贼”。
张三是一个刚正不阿,勇于抗争、具有强烈爱国精神的正义之士。
(言之有理即可)
24.(1)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2)实业救国。
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民族没有实现真正独立。
(3)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4)“救亡图存”不能照搬别国模式,要根据国情来探索自己的道路;变法和革命都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都推动社会的进步;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大灵魂等。
(回答出一条即可)
25.(1)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2)材料一学习西方技术创办企业,是经济方面;材料二改革政府机构,是政治方面。
(3)三民主义。
民族、民权、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