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工测量及自动调节1第一章 测量的基本知识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工测量是指温度、湿度、压力、流量、 烟气成分等参数的测量。
2.应用方面
(1)过程监测:对过程参数的监测。 (2)过程控制:为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 提供依据。
(3)试验分析与系统辨识:解决科学上 的和过程上的问题,一般需要综合运用理 论和实验的方法。测量技术应用于实验分 析,是测量技术的一个典型应用。
测量过程中无数随机因素的影响,使得即使 在同一条件下对同一对象进行重复测量也不 会得到完全相同的测量值。 被测量总是要对敏感元件施加能量才能使测 量系统给出测量值,这就意味着测量值并不 能完全准确的反映被测参数的真值。
例1.1:
二、测量误差的来源
1、仪器误差
它是由于设计、制造、装配、检定等的 不完善以及仪器使用过程中元器件老化、 机械部件磨损、疲劳等因素而使测量仪 器设备带有的误差。 减少仪器误差的主要途径是根据具体测 量任务,正确地选择测量方法和使用测 量仪器。
第一章 测量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 测量的意义和测量方法
一、测量的意义
1.测量的意义: 测量是人类对自然界中客观事物取得数量观 念的一种认识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们借助于 专门工具,通过试验和对试验数据的分析计算, 求得被测量的值,获得对于客观事物的定量的概 念和内在规律的认识。
测量技术可分为若干分支,如力学测量、 电学测量、热工测量等。
指测量者无法严 格控制的因素
随机误差就个体而言是无规律的,不能通 过实验的方法来消除。 但在等精度条件下,只要测量次数足够多, 那么就会发现:从总体来说随机误差服从
一定的统计规律,可以从理论上来估计随
机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随机误差与系统误差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二者之间并无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 可以相互转化。 对某一具体误差,在某一条件下为系统误
三、测量误差的分类
1.系统误差
在相同测量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多次测 量,误差的绝对值和符号或者保持不变,或按 一定的规律变化,这类误差称为系统误差。 恒值误差 变值误差:累进性、周期性、按复杂规律变化
累进性
恒值 按复杂规律变化 周期性
系统误差的特征
2.随机误差
在相同测量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多 次测量,由于受到大量的、微小的随机因素的 影响,测量误差的绝对值的大小和符号没有一 定的规律,且无法简单估计,这类误差称为随 机误差。
问:某测量范围是0~100MPa的压力表,其满 量程时指针转角为270度,它的灵敏度是多少?
2.7度 /MPa
3.灵敏限(分辨率、死区)
它表明仪表响应输入量微小变化的能力指 标,即不能引起输出发生变化的最大输入变化 幅度与量程范围之比的百分数。
4. 仪器基本误差
仪表测量值中的最大示值绝对误差与仪表 量程之比值称为仪表的基本误差。
2、变换器(变送器)
它是传感器和显示装臵中间的部分,它是将传 感器输出的信号变换成显示装臵易于接收的部 件。 对变换器的要求:性能稳定,精确度高,使信 息损失最小。
3、显示装臵
它是测量系统直接与观测者发生联系的部分 显示装臵的基本形式:
模拟式显示元件 数字式显示元件 屏幕式显示元件
的关系是 Rt R0 (1 at bt 2 )
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介质温度
测量方法的其它分类方式:
按不同的测量条件分:等精度测量与非等 精度测量 按被测量在测量过程中的状态不同分:静 态测量与动态测量
第二节 测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一、测量系统的组成
测量系统由四个基本环节组成:传感器、 变换器或变送器、传输通道和显示装臵。
2.用测量范围为-50~+150kPa的压力表测 量140kPa压力时,仪表示值为+142kPa, 求该示值的绝对误差、实际相对误差和 引用相对误差。 (+2kPa, +1.43%, +1.0% )
3.某1.5级测量范围为0~100kPa的压力表,在 50kPa、80kPa、100kPa三点校验时,其示值 绝对误差分别为-0.8kPa、+1.2kPa、+1.0kPa, 试问该表是否合格?
测量方法就是实现被测量与标准量比较的方法。 测量方法的分类(按测量结果产生的方式分):
(1)直接测量法:使被测量直接与选用的标准量进行比 较,或者预先标定好了的测量仪表进行测量,从而直接 求得被测量数值的测量方法。 (2)间接测量法:通过直接测量与被测量有某种确定函 数关系的其它各个变量,然后将所测得的数值代入函数 关系进行计算,从而求得被测量数值的方法。
三、测量精度
1.准确度
对同一被测量进行多次测量,测量值偏离被 测量真值的程度称为测量的准确度。 它反映系统误差的影响,系统误差越小,准 确度越高。
2.精密度:
对同一被测量进行多次测量,测量值重复一 致的程度,或者说测量值分布的密集程度, 称为测量的精密度。 它反映随机误差的影响,随机误差越小,精 密度越高。
在数值上等于仪表上限值与下限值的代数差 之绝对值。
120℃
问:某温度计测量的最低温度为-20℃, 最高温度为100℃,它的量程是多少?
2.灵敏度
在稳定情况下,仪表输出变化量△L与引起此 变化的输入量的变化量△Xb之比值,定义为仪 表的灵敏度。 用S表示,即 S L
X b
式中,S—— 仪表灵敏度 △L、△Xb—— 分别为输出与输入变化量
对于绝对误差,应注意下面几个特点:
绝对误差是有单位的量,其单位与测定 值和实际值相同。 绝对误差是有符号的量,其符号表示出 测定值与实际值的大小关系。 测定值与被测量实际值之间的偏离程度 和方向通过绝对误差来体现。
示值的绝对误差与约定值之比值称为相对误差, 其为无量纲数,以百分数表示。 100% m 一般约定值m有如下几种取法:
仪器基 本误差 小于允 许误差, 仪器合 格;反 之则不 合格。
j
max Xm
100%
1.2 100
100% 1.2%
因为1.2%<1.5%,所以该表合格。
4.现有2.5级、2.0级、1.5级三块测温仪表,对应的 测量范围分别为-100~+500℃、-50~550℃、 0~1000℃,现要测量500℃的温度,其测量值的 相对误差不超过2.5%,问选用哪块表最合适? 解:(500+100)×2.5%=15,15÷500×100%=3%; (550+50)×2.0%=12, 12÷500×100%=2.4%; (1000-0)×1.5%=15, 15÷500×100%=3%; 所以准确度2.0级量程范围-50~550℃的测温 仪表最合适。
二、测量方法
测量的定义:就是用实验的方法,把被 测量与同性质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确定 两者的比值,从而得到被测量的量值。 使测量结果有意义的要求:
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应该是国际上或国家 所公认的,且性能稳定。 进行比较所用的方法和仪表必须经过验证。
测量的基本方程式:
X = aU
式中, X —— 被测量; U —— 标准量(即选用的测量单位); a —— 被测量与标准量的数字比值。
4、传输通道
它是仪表各环节间输入、输出信号的连接部分。 分为电线、光导纤维和管路等。
第三节 测量误差与测量精度
一、测量误差的概念
测定值与被测量真值之差称为测量的绝对误差, 或简称测量误差。 δ= x -X0 式中, δ—— 测量误差; x —— 测定值(例如仪表指示值); X0—— 被测量的真值。 真值一般无法得到,所以用实际值X代替X0。
(3)组合测量法:测量中使各个未知量以不同的组合形 式出现(或改变测量条件以获得这种不同组合),根 据直接测量或间接测量所获得的数据,通过解联立方
程组以求得未知量的数值,这类测量称为组合测量。
问以下测量过程使用了哪种测量方法?
通过公式 W UI 测量功率 用铂电阻温度计测量温度,电阻值与温度
传感器
被测量
变换器
显示装置
测量值
传输通道
二、测量环节的功能 1、传感器(敏感元件)
它是测量系统直接与被测对象发生联系的部分。 理想敏感元件应满足的要求:
敏感元件输入与输出之间应该有稳定的单值函数关 系。 敏感元件应该只对被测量的变化敏感,而对其它一 切可能的输入信号不敏感。 在测量过程中,敏感元件应该不干扰或尽量少干扰 被测介质的状态。
2、人身误差
它指由于测量者感官的分辨能力、视觉 疲劳、固有习惯等而对测量实验中的现 象与结果判断不准确而造成的误差。 减少人身误差的途径
3、影响误差
它是指各种环境因素与要求条件不一致 而造成的误差。 主要的影响因素是环境温度、电源电压 和电磁干扰等。
4、方法误差
它是所使用的测量方法不当,或对测量设 备操作使用不当,或测量所依据的理论不 严格,或对测量计算公式不适当简化等原 因而造成的误差,也称理论误差。 原则上可通过理论分析和计算或改变测量 方法来加以消除或修正。
3.精确度
精密度与准确度的综合指标称为精确度,或称精 度。 它反映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的综合影响。 精密度高的,准确度不一定高;准确度高的精密 度不一定高;但精确度高的,则精密度与准确度 都高。
精密度高
准确度高
精确度高
第四节 测量仪表的基本技术指标
1.量程范围
仪表能够测量的最大输入量与最小输入量之 间的范围称作仪表的量程范围,简称量程。
差,而在另一条件下可为随机误差,反之
亦然。
3.粗大误差
明显地歪曲了测量结果的误差称为粗大误
差,大多是由于测量者粗心大意造成的。 粗大误差一经发现,必须立即从测量数据 中剔除。
问:下列误差属于哪类误差?
(1)用一块普通万用表测量同一电压,重复 测量20次后所得结果的误差。 随机误差 (2)观测者抄写记录时错写了数据造成的误 差。 粗大误差 (3)在流量测量中,流体温度、压力偏离设 计值造成的流量误差。 系统误差
m取测量仪表的指示值x时,γ称为标称相对误差; m取测量的实际值X时,γ称为实际相对误差; m取仪表的满刻度值时,γ称为引用相对误差。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对于相同的被测量,用绝对误差评定其 测量精度的高低。但对于不同的被测量, 则应采用相对误差来评定。
测量过程中存在测量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任何测量值只能近似反映被测量的真值。
m j 100% Lm
5. 仪器允许误差
它表示对测量仪表所允许的误差界限,即出 厂的仪表都要保证基本误差不超过某一规定值, 此规定值叫允许误差。
6.准确度等级
它指根据测量仪表准确度大小所划分的等级或 级别。允许误差去掉百分号的数值就是准确度等 级,工程上称为精度等级。
7. 变差
在外界条件不变的 情况下,使用同一仪表 对被测量进行反复测量 (正行程和反行程)时, 所产生的最大差值与仪 表量程之比值称为变差, 用ε表示。
L 'm 100% Lm
正行程:测量系统的输入量从量程下限 增至量程的上限的测量过程。 反行程:测量系统的输入量从量程上限 减少至量程的下限的测量过程。
习题:
1.某测温仪表的准确度等级为1.0级,绝对 误差为±1℃,测量下限为负值(下限的 绝对值为测量范围的10%),试确定该 表的测量上限值、下限值和量程。 (+90℃, -10℃, 100℃ )
2.应用方面
(1)过程监测:对过程参数的监测。 (2)过程控制:为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 提供依据。
(3)试验分析与系统辨识:解决科学上 的和过程上的问题,一般需要综合运用理 论和实验的方法。测量技术应用于实验分 析,是测量技术的一个典型应用。
测量过程中无数随机因素的影响,使得即使 在同一条件下对同一对象进行重复测量也不 会得到完全相同的测量值。 被测量总是要对敏感元件施加能量才能使测 量系统给出测量值,这就意味着测量值并不 能完全准确的反映被测参数的真值。
例1.1:
二、测量误差的来源
1、仪器误差
它是由于设计、制造、装配、检定等的 不完善以及仪器使用过程中元器件老化、 机械部件磨损、疲劳等因素而使测量仪 器设备带有的误差。 减少仪器误差的主要途径是根据具体测 量任务,正确地选择测量方法和使用测 量仪器。
第一章 测量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 测量的意义和测量方法
一、测量的意义
1.测量的意义: 测量是人类对自然界中客观事物取得数量观 念的一种认识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们借助于 专门工具,通过试验和对试验数据的分析计算, 求得被测量的值,获得对于客观事物的定量的概 念和内在规律的认识。
测量技术可分为若干分支,如力学测量、 电学测量、热工测量等。
指测量者无法严 格控制的因素
随机误差就个体而言是无规律的,不能通 过实验的方法来消除。 但在等精度条件下,只要测量次数足够多, 那么就会发现:从总体来说随机误差服从
一定的统计规律,可以从理论上来估计随
机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随机误差与系统误差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二者之间并无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 可以相互转化。 对某一具体误差,在某一条件下为系统误
三、测量误差的分类
1.系统误差
在相同测量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多次测 量,误差的绝对值和符号或者保持不变,或按 一定的规律变化,这类误差称为系统误差。 恒值误差 变值误差:累进性、周期性、按复杂规律变化
累进性
恒值 按复杂规律变化 周期性
系统误差的特征
2.随机误差
在相同测量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多 次测量,由于受到大量的、微小的随机因素的 影响,测量误差的绝对值的大小和符号没有一 定的规律,且无法简单估计,这类误差称为随 机误差。
问:某测量范围是0~100MPa的压力表,其满 量程时指针转角为270度,它的灵敏度是多少?
2.7度 /MPa
3.灵敏限(分辨率、死区)
它表明仪表响应输入量微小变化的能力指 标,即不能引起输出发生变化的最大输入变化 幅度与量程范围之比的百分数。
4. 仪器基本误差
仪表测量值中的最大示值绝对误差与仪表 量程之比值称为仪表的基本误差。
2、变换器(变送器)
它是传感器和显示装臵中间的部分,它是将传 感器输出的信号变换成显示装臵易于接收的部 件。 对变换器的要求:性能稳定,精确度高,使信 息损失最小。
3、显示装臵
它是测量系统直接与观测者发生联系的部分 显示装臵的基本形式:
模拟式显示元件 数字式显示元件 屏幕式显示元件
的关系是 Rt R0 (1 at bt 2 )
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介质温度
测量方法的其它分类方式:
按不同的测量条件分:等精度测量与非等 精度测量 按被测量在测量过程中的状态不同分:静 态测量与动态测量
第二节 测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一、测量系统的组成
测量系统由四个基本环节组成:传感器、 变换器或变送器、传输通道和显示装臵。
2.用测量范围为-50~+150kPa的压力表测 量140kPa压力时,仪表示值为+142kPa, 求该示值的绝对误差、实际相对误差和 引用相对误差。 (+2kPa, +1.43%, +1.0% )
3.某1.5级测量范围为0~100kPa的压力表,在 50kPa、80kPa、100kPa三点校验时,其示值 绝对误差分别为-0.8kPa、+1.2kPa、+1.0kPa, 试问该表是否合格?
测量方法就是实现被测量与标准量比较的方法。 测量方法的分类(按测量结果产生的方式分):
(1)直接测量法:使被测量直接与选用的标准量进行比 较,或者预先标定好了的测量仪表进行测量,从而直接 求得被测量数值的测量方法。 (2)间接测量法:通过直接测量与被测量有某种确定函 数关系的其它各个变量,然后将所测得的数值代入函数 关系进行计算,从而求得被测量数值的方法。
三、测量精度
1.准确度
对同一被测量进行多次测量,测量值偏离被 测量真值的程度称为测量的准确度。 它反映系统误差的影响,系统误差越小,准 确度越高。
2.精密度:
对同一被测量进行多次测量,测量值重复一 致的程度,或者说测量值分布的密集程度, 称为测量的精密度。 它反映随机误差的影响,随机误差越小,精 密度越高。
在数值上等于仪表上限值与下限值的代数差 之绝对值。
120℃
问:某温度计测量的最低温度为-20℃, 最高温度为100℃,它的量程是多少?
2.灵敏度
在稳定情况下,仪表输出变化量△L与引起此 变化的输入量的变化量△Xb之比值,定义为仪 表的灵敏度。 用S表示,即 S L
X b
式中,S—— 仪表灵敏度 △L、△Xb—— 分别为输出与输入变化量
对于绝对误差,应注意下面几个特点:
绝对误差是有单位的量,其单位与测定 值和实际值相同。 绝对误差是有符号的量,其符号表示出 测定值与实际值的大小关系。 测定值与被测量实际值之间的偏离程度 和方向通过绝对误差来体现。
示值的绝对误差与约定值之比值称为相对误差, 其为无量纲数,以百分数表示。 100% m 一般约定值m有如下几种取法:
仪器基 本误差 小于允 许误差, 仪器合 格;反 之则不 合格。
j
max Xm
100%
1.2 100
100% 1.2%
因为1.2%<1.5%,所以该表合格。
4.现有2.5级、2.0级、1.5级三块测温仪表,对应的 测量范围分别为-100~+500℃、-50~550℃、 0~1000℃,现要测量500℃的温度,其测量值的 相对误差不超过2.5%,问选用哪块表最合适? 解:(500+100)×2.5%=15,15÷500×100%=3%; (550+50)×2.0%=12, 12÷500×100%=2.4%; (1000-0)×1.5%=15, 15÷500×100%=3%; 所以准确度2.0级量程范围-50~550℃的测温 仪表最合适。
二、测量方法
测量的定义:就是用实验的方法,把被 测量与同性质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确定 两者的比值,从而得到被测量的量值。 使测量结果有意义的要求:
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应该是国际上或国家 所公认的,且性能稳定。 进行比较所用的方法和仪表必须经过验证。
测量的基本方程式:
X = aU
式中, X —— 被测量; U —— 标准量(即选用的测量单位); a —— 被测量与标准量的数字比值。
4、传输通道
它是仪表各环节间输入、输出信号的连接部分。 分为电线、光导纤维和管路等。
第三节 测量误差与测量精度
一、测量误差的概念
测定值与被测量真值之差称为测量的绝对误差, 或简称测量误差。 δ= x -X0 式中, δ—— 测量误差; x —— 测定值(例如仪表指示值); X0—— 被测量的真值。 真值一般无法得到,所以用实际值X代替X0。
(3)组合测量法:测量中使各个未知量以不同的组合形 式出现(或改变测量条件以获得这种不同组合),根 据直接测量或间接测量所获得的数据,通过解联立方
程组以求得未知量的数值,这类测量称为组合测量。
问以下测量过程使用了哪种测量方法?
通过公式 W UI 测量功率 用铂电阻温度计测量温度,电阻值与温度
传感器
被测量
变换器
显示装置
测量值
传输通道
二、测量环节的功能 1、传感器(敏感元件)
它是测量系统直接与被测对象发生联系的部分。 理想敏感元件应满足的要求:
敏感元件输入与输出之间应该有稳定的单值函数关 系。 敏感元件应该只对被测量的变化敏感,而对其它一 切可能的输入信号不敏感。 在测量过程中,敏感元件应该不干扰或尽量少干扰 被测介质的状态。
2、人身误差
它指由于测量者感官的分辨能力、视觉 疲劳、固有习惯等而对测量实验中的现 象与结果判断不准确而造成的误差。 减少人身误差的途径
3、影响误差
它是指各种环境因素与要求条件不一致 而造成的误差。 主要的影响因素是环境温度、电源电压 和电磁干扰等。
4、方法误差
它是所使用的测量方法不当,或对测量设 备操作使用不当,或测量所依据的理论不 严格,或对测量计算公式不适当简化等原 因而造成的误差,也称理论误差。 原则上可通过理论分析和计算或改变测量 方法来加以消除或修正。
3.精确度
精密度与准确度的综合指标称为精确度,或称精 度。 它反映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的综合影响。 精密度高的,准确度不一定高;准确度高的精密 度不一定高;但精确度高的,则精密度与准确度 都高。
精密度高
准确度高
精确度高
第四节 测量仪表的基本技术指标
1.量程范围
仪表能够测量的最大输入量与最小输入量之 间的范围称作仪表的量程范围,简称量程。
差,而在另一条件下可为随机误差,反之
亦然。
3.粗大误差
明显地歪曲了测量结果的误差称为粗大误
差,大多是由于测量者粗心大意造成的。 粗大误差一经发现,必须立即从测量数据 中剔除。
问:下列误差属于哪类误差?
(1)用一块普通万用表测量同一电压,重复 测量20次后所得结果的误差。 随机误差 (2)观测者抄写记录时错写了数据造成的误 差。 粗大误差 (3)在流量测量中,流体温度、压力偏离设 计值造成的流量误差。 系统误差
m取测量仪表的指示值x时,γ称为标称相对误差; m取测量的实际值X时,γ称为实际相对误差; m取仪表的满刻度值时,γ称为引用相对误差。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对于相同的被测量,用绝对误差评定其 测量精度的高低。但对于不同的被测量, 则应采用相对误差来评定。
测量过程中存在测量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任何测量值只能近似反映被测量的真值。
m j 100% Lm
5. 仪器允许误差
它表示对测量仪表所允许的误差界限,即出 厂的仪表都要保证基本误差不超过某一规定值, 此规定值叫允许误差。
6.准确度等级
它指根据测量仪表准确度大小所划分的等级或 级别。允许误差去掉百分号的数值就是准确度等 级,工程上称为精度等级。
7. 变差
在外界条件不变的 情况下,使用同一仪表 对被测量进行反复测量 (正行程和反行程)时, 所产生的最大差值与仪 表量程之比值称为变差, 用ε表示。
L 'm 100% Lm
正行程:测量系统的输入量从量程下限 增至量程的上限的测量过程。 反行程:测量系统的输入量从量程上限 减少至量程的下限的测量过程。
习题:
1.某测温仪表的准确度等级为1.0级,绝对 误差为±1℃,测量下限为负值(下限的 绝对值为测量范围的10%),试确定该 表的测量上限值、下限值和量程。 (+90℃, -10℃, 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