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手指》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手指》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手指》教案(一)
(一)、图片激趣,揭示课题
多媒体出示课件,观看图片。

师:我们刚才看到的都是关于手指的图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五课《手指》。

(二)、作者简介:
(课件出示,学生默读)
丰子恺(1898~1975)现代散文家、画家。

浙江崇德县(今桐乡县)人。

长期致力于艺术
教育事业,美术和文学创作。

他的漫画、书法自然潇洒,风韵别致,称誉艺坛。

他的散文,先后结集出版的有《缘缘堂随笔》、《车厢社会》、《缘缘堂再笔》、《率真集》等。


厌恶人世间的虚伪、卑俗、自私,赞美儿童的真诚、纯洁、聪明,儿童在他“心中占有与
神明、星辰、艺术同等的地位”。

丰子恺的散文感情真率自然,语言朴素洒掊,形式灵活
多样,信笔所至,妙趣横生,于平易琐细中寓深意,在淡泊飘逸中见真情,如同他的漫画、书法一样,写意传神,别具风采。

他还勤于翻译工作,译过屠格涅夫、柯罗连柯、夏目漱
石等人的作品,将并日本长篇古典文学名著《源氏物语》译成中文。

(三)、谈话导入、整体感悟:
生活中平凡的人和事,常常会带给我们启示,像那个“我”至今还常常想起的顶碗少年,还有那一棵棵优雅自在,显示着勃勃生机的桃花心木。

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普普通
通的事物,对于他们的存在,我们常常司空见惯、熟视无睹,可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
认真思考,这些普通的事物也会带给我们耐人寻味的启示的。

比如我们每个人手上的五根
手指。

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四)、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互相解答不懂的词语;
2、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五)、自学感悟,读文明理
顿时山涧上空划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那弧线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
墩的生命桥那情景是何等的神圣
1、默读课文,画出本文的中心句。

(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
2、学生自主学习,思考问题:五根手指各有什么特点?学生自由读书并标画相关语句。

3、抓住以下关键句进行分析、交流:
①拿笔的时候,全靠它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由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得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

这句话是对食指的描写,运用了排比的句式,写出了食指的作用及他勤奋卖力、敢于
探险、不怕牺牲的性格特征。

②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

中指所处的独特位置,受到无名指和食指的保护,所以才有“曲线优美”的姿态,
“养尊处优”的性格。

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寥寥几笔,勾勒出了中指美的姿态和高傲
的特点。

③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

作者运用设问的句式,强调了舞蹈演员的手指常作兰花状,这兰花状的姿态是优美的,而无名指和小指则是最优美的。

④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
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这句以手指的全体比喻人的全体,阐明“团结就是力量”的人生道理,是文章表达的
主旨。

可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体会这句话蕴含的道理。

4、适时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根据手指不同的特点,读出不同的语气和感受。

5、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体会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

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不一样。

第一处的意思是:我抬得动,你不用捋担绳;第二处:我抬得动,我不累;第
三处:有我儿子的关心,我抬得动。

6、汇报交流:
⑴大拇指——短处:姿态不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只有一个关节;长处:最肯吃苦。

⑵食指——短处:姿态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长处:工作
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机敏。

(2)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

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
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DDD雷锋
⑶中指——短处:养尊处优,做事名义上参加,实际并不出力;长处:地位最优,身
体最高、相貌最堂皇,左右有屏障,曲线优美。

⑷无名指和小指——短处:能力薄弱是其他手指的附庸;长处:体态秀丽,样子可爱,在丝竹管弦、舞蹈上能力强,有用武之地。

(六)、品读课文,体会写法
1、作者通过描写五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想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反复朗读品味课文最
后一段;
2、你觉得作者喜欢哪根手指?本文的描写真的“无爱恨在其中”吗?
3、你愿意做哪根手指呢?为什么?
课堂练习: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手指》教案(二)
一、语言积累,常规训练。

1.手语游戏。

看到同学们个个精神饱满,老师禁不住要向你们竖起大拇指。

我们可以开始上课了吗?请用手语回答。

我们班的同学个个心灵手巧,谁是勇敢的孩子,为我们展示一下手影的神奇?(打出空白投影片,学生以此为背景做手影表演:兔子、狗、大雁……
2.成语竞赛。

男女生分组抢说含有“手”字的成语,不能重复。

最后老师出示部分“手”字成语字幕。

手疾眼快爱不释手白手起家不择手段措手不及垂手可得触手可及赤手空拳
大打出手丹青妙手大手大脚额手称庆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拱手让人拱手听命
高抬贵手高下其手高下在手举手之劳毛手毛脚妙手偶得蹑脚蹑手拿手好戏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棋逢对手棋逢敌手棋高一着,亲如手足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是十分快乐的事情,这快乐当然不排除语文学习与学生特别喜
爱的游戏相结合,结合课文内容,课前二分钟大家一起玩玩手语和手影,兴奋点一下子被
激活。

为以下的学习做了积极的心理孕伏。

成语是汉语的一朵奇葩,在紧张的竞赛中积累一些成语,能够以趣促言,增加学生的
语言储备。

二、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小组互相检查读书情况,同时给出评价等级。

读书的要求是正确: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流利:自然停顿,朗读流畅,不重复,不打奔儿。

【设计意图】良好的朗读习惯的养成就是在每课书的朗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

学生的
语感也与良好的朗读习惯有直接关系。

而就文本解读这个角度,反复朗读,可以其义自见。

所以朗读是语文教学最常用的基本形式,是为学生综合语文素养奠基的训练。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脉络。

学生用不同的语言进行概括要求用“先……接着……最后……”等表示连接作用的
词语概括找出分别对应文章的自然段。

【设计意图】自己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是学生阅读能力最基础的一项。

有条理地按照
课文的叙述顺序概括主要内容,可以兼顾理清文章脉络,了解作者布局谋篇的匠心所在,
从阅读中学习写作。

三、了解手指特点,感悟蕴含的道理。

1.自由读文,归纳作者写出了五个手指的什么特点?把自己觉得有意思的部分多读几遍。

2.交流读书所得。

喜欢哪根手指,就谈哪根手指。

“山中访友”写的是什么呢?请大家静下心来,自由地朗读课文,碰到你觉得新鲜或
生僻的词,用笔画下来,借助字典解决,争取读得正确、通顺。

手指名称
他的样子
他的性格
大拇指
体型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

肯吃苦
食指
直直落落的曲线
机敏
中指
相貌堂皇,曲线优美。

出工不出力
无名指和小指
体态秀丽,样子可爱。

附庸
【设计意图】用表格的形式在屏幕上一一出示五根手指的样子及其性格,能够更加一目了然,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把握更加清晰。

事实上,只有学生首先理解了文本要表达的内容,才能够准确深刻地体会其内在作者要传达出来的情感与思想。

3.交流过程中的随机朗读及其它训练。

N1.大拇指。

肯吃苦的性格通过“例如拉胡琴……水要喷出来……血要流出来……重东西翻倒去……”这个排比句采用朗读的形式,一是充分体会大拇指的性格,二是表达内心的赞美。

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展开谈话,我们可以用哪些词语赞美可敬的大拇指呢?学生自由用成语或者词语表达:任劳任怨、吃苦耐劳、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在真诚赞美的基础上,再次进行感情朗读,升华认识。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把朗读作为了一个支点,拉动对语文形式的感性认识,从而滋养写作;拉动语言的积累,从而提升语感;拉动思维的深入,从而受到人文的熏陶。

N2.食指。

他的性格学生归纳起来有难度,因此要给学生潜心读书的时间,耐心等待学生自己发现和总结。

学生读书的答案可能有:从事的工作复杂,经常从事冒险和受伤的工作。

还有他很机敏。

此时老师请学生再次浏览课文,自己比较,再形成一致的结论。

【设计意图】要把拨乱反正的学习过程还给学生,相信学生只要认真读书,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而且会有自己个性化的不曾预约的精彩。

因此。

在此时学生思维受阻时,老师要耐心等待,给予学生积极的肯定,绝对不能越俎代疱。

了解的食指的性格,你想怎么表达心中的喜爱、敬佩之情呢?学生可能选择通过朗读的方式,可能选择用词语或者句子直抒胸臆:不怕牺牲、不畏艰险、机敏能干……老师都要尊重并且积极评价。

【设计意图】学生有选择的权利,老师课堂就是要让学生选自己所爱,展自己所长。

用各具个性的方式参与语文学习。

N3.中指。

引导学生以“养尊处优”一词的理解上挂下连。

中指处在众手指簇拥呵护下的良好环境之中。

即文中提到的有“两个保镖”,做事因为身体工出工不出力。

因此大拇指是——幸福的、优越的、高傲的……这就叫做“养尊处优”。

朗读的时候感悟作者语言的幽默诙谐,进一步感受“养尊处优”。

这是开放题。

示例:①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②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只要符合思乡的诗,即可)
【设计意图】词语的理解与体会是语文学习的一项基本任务,如何充分挖掘词语教学的功能,使语言训练更加由点及面,取得实效。

N4.无名指和小指。

以这两根手指做事只能依赖于其它手指,自己独立做事只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进而理解“附庸”。

【设计意图】舍得做详略处理是语文教学必须的选择,如果面面俱到,结果只会蜻蜓点水。

尤其是略读课文,更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四、自由朗读结尾段,向同学提出自己的学习提示。

1.篇章结构上:总结全文,点明主旨。

2.理解中心句"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用不同的语文表达自己体会到的深刻道理并完成板书。

3.提出疑问:作者说以上手指姿态与性格,有如上的差异,并无爱憎在其中。

真的在其中没有作者的爱憎吗?再读课文,谈自己的认识。

作者偏爱大拇指、食指,对中指和无名指和小指有所贬抑。

学生交流自己对这五根手指所长所短的看法。

比如中指也不全是投机取巧的,比如写字他要死力顶住笔管;做针线活由他戴顶针,方便把厚的硬的衣物穿透。

比如用电脑录入文字的时候,每根手指都有自己负责的区域,谁也不例外。

比如霍金用一个手指敲击电脑成为科学巨人……
【设计意图】如果学生提不出疑问,老师可以参与其中提出问题,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这也是学生辩证地思考问题,看待世界的价值取向的确立。

同时是本组学习重点之一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的集中训练。

4.结合课文漫画插图,在每根手指上用心写上他们的性格特点。

五、阅读链接
1.配乐朗读课后小诗《手》
2.推荐阅读丰子恺的资料。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不能囿于课本的小天地,一定要开放学生的视野,巧妙链接。

以上有丰子恺的事、文和画,便于学生知人认世,全面了解作者和他的艺术成就,从而激起阅读其人其作的兴趣,而且能够埋下做人目标的种子。

这就是"大语文"的魅力所在。

细细的,弯弯的,象眉毛。

月亮姑娘长胖了一点,好象弯弯的镰刀。

月亮姑娘又长胖了一点,弯弯的象只小船。

裁缝师傅看到月亮姑娘变得圆圆的,象一只圆盘一样。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