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黑”转“绿”的华坪探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先锋观察
2020年,华坪县被生态环境部列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然而,曾经的华坪县却是另夕I番景■象。
地处云南西北部金沙江北岸的华坪县,原是全国1()()个重点产煤县之一,曾经“一天三顿饭,顿顿靠煤炭”,导致空气污染、水源枯竭、土地下陷、水土流失等,令全县生态环境遭受重创。
痛定思痛,党的十八大以来,华坪县科学布局生态产业,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的转型路子。
曾经严重污染的“煤城”,正蜕变为天蓝地绿水清的健康生活目的地。
由“黑”转“绿”的华坪探索
一煤独大:欠下生态环境账
石龙坝镇德茂社区是华坪县煤炭开采的主矿区,自20世纪60年代起开采煤炭。
凭着丰富的煤矿资源,最多的时候有大大小小100多口矿井,居民们都围绕煤炭生产生活,挖煤、洗煤、运煤等,忙得不亦乐乎。
随着煤炭长期开采,渐渐衍生出一系列环境和生态问题:矿区环境恶化,水源枯竭、房屋开裂、地表植被破坏、地质灾害隐发等问题凸显,矿区群众生产生活质量不断下降。
“前些年,我们社区完全可以用满目疮痍来形容,放眼望去,整个社区到处是酸黑的煤炭、煤渣、煤肝石,煤炭运输车经过时扬起漫天的黑煤灰,社区里的房顶、树木上终年都是厚厚的煤灰。
”德茂社区党总支副书记王朝红表示,“煤炭在给社区群众带来可观经济收入的同时,也给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房屋开裂、地面下沉、河水断流等,严重威胁着矿区居民的生活。
”
而在县城周边,随煤而建的化工厂、水泥厂包围着县城,整个县城常年灰蒙蒙的,到处都是煤烟味。
据丽江市生态环境局华坪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当时矿井需要的大量坑木都从山上砍伐,森林遭到严重破坏。
此外,煤矿经常放炮炸坑,使用抽风机抽出矿洞废气,造成严重大气污染,县城酸雨频率增加。
洗煤、选煤等过程中产生的污染比比皆是。
据了解,华坪县总面积2200平方公里,含煤面积约为1500平方公里〜1800平方公里,拥有煤炭资源可利用储量1.2亿吨,远景储量3亿吨,现保有可采储量约8800万吨,全县4乡4镇皆有煤田。
煤炭开采达到顶峰时是丽江市唯一工业产值超过农业产值的县,逐步形成了“一煤独大”的经济发展方式。
**2013年产煤高峰期,华坪县原煤产量达740万吨,财政总收入13.3亿元中70%以上源自煤炭产业。
”华坪县财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随着国家对煤炭产业政策的调整,自2014年4月起,华坪县9万吨/年及以下的煤矿全部停产整顿,华坪县逐渐失去原有的经济支柱产业,县域经济遇到前所未有的发展瓶颈。
痛定思痛:积极探索转型之路
长期依赖煤炭生存的华坪县,没有了煤炭的支撑,靠什么生存发展?为此,全县因地制宜决定从转型发展方面破局。
近年来,华坪县积极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把环境约束转化为绿色机遇,加快制定绿色发展战略,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压减煤炭产能。
“这几年,华坪县立足现有条件,狠抓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发展。
2014年至今,华坪县采煤矿井从81对减少到29对,2018年原煤产量锐减至81.25万吨;全县非煤矿山从42座整合重组为25座。
”华坪县相关领导表示。
石龙坝镇是华坪县煤矿最为集中的地区,针对煤炭转型升级,当地镇党委、政府提出了“四转模式”,即更新观念,让矿主转行;党内帮扶,让矿工转岗;党员带头,让矿山转绿;设岗定责,让矿区转稳。
石龙坝镇德茂社区居民孙绍华就是“党内帮扶,让矿工转岗”的典型代表之一。
“以前我们这里全是矿山,一家人的生活来源主要靠挖煤。
几年前,我们家就开始种植芒果,如今发展了138亩芒果。
收成好时,年毛收入曾达70多万元。
”孙绍华说。
从16岁开始,他就到矿上从事挖煤工作。
后来,跑了几年煤炭运输,虽然收入不错,但越来越糟的生态环境让他忧心不已。
2015年,在镇、社区两级党组织的帮助下,孙绍华丢下煤锹,拿起锄头种植芒果。
如今,孙绍华每年的收入比原来挖煤还高。
在产业发展中,为解决转岗矿工不善管理、不懂经营等问题,石龙坝镇通过“送出去”与“请进
来”相结合,加强种养技术培训,
大幅度提升转岗矿工在农业方面学
科技、用科技的能力。
如今,石龙坝镇“四转模式”
经验在全县广泛推广。
华坪县一边
做去“黑”的减法,积极推进传统
产业转型升级,一边做增“绿”的
加法,大力发展以芒果为主的绿色
生态产业,闯出了一条生态效益和
经济效益双贏的新路子。
由“黑”转“绿”:生态富民
见成效
从“黑色产业”向"绿色经
济”转型,华坪县牢固树立“绿水
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对全县的生态产业发展进行了规
划,引导群众在海拔1600米以下区
域种植芒果,1600米以上的山区、
半山区种植核桃、花椒。
不但打造
出长江上游绿色经济强县,还筑牢
长江上游绿色生态屏障。
如今的石龙坝镇,曾经的矿山
已经披上绿装,郁郁葱葱的晚熟芒
果缀满枝头。
在华坪县诚鑫芒果专
业合作社芒果基地,工人们忙着采
果、选果、装箱……
华坪县诚鑫芒果专业合作社
负责人陈仕昌,曾经是当地有名的
煤老板。
随着全县经济转型升级,
陈仕昌转型成为专业种植芒果的果
农,还牵头成立合作社,对果园实
施科学管理,提倡统一作业时间、
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芒果销售价
格。
如今,合作社芒果种植面积达
1500®,年产量140万斤,产值420万元。
华坪县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
革,成立华坪县芒果技术服务站,
加大芒果种植管理的技术培训,并
打造果子山万亩优质芒果示范种植
基地。
加强示范引领、扶持芒果加
工企业延长产业链、举办芒果文化
节为芒果的销路搭建平台、招商引
资筹建芒果小镇等,通过实施一系
列措施,进一步加大对芒果产业的
扶持力度,以“种好芒果还黑煤矿
山绿水青山”来实现煤炭产业转型。
通过县委、县政府的引导、
规划,依托得天独厚的金沙江干热
河谷气候及良好的生态环境,华坪
县芒果产业快速发展。
截至目前,
全县芒果种植面积达33.6万亩,
居云南第一、全国第三,芒果产值
近20亿元。
2020年初,华坪县果
子山万亩芒果基地荣获"最大规模
的芒果种植园”吉尼斯世界纪录TM
(Trademark)认证。
随着产业转型升级,华坪县生
态环境得到持续改善。
监测数据显
示,华坪县酸雨频率从2003年的58%
下降至2019年的2.56%;县城环境空
气质量优良率达到100%;纳入监控
的7个地表水监测断面和两个县级城
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取水口水质常
年保持稳定达标。
近5年来,华坪县
没有发生重大突发环境污染和生态
破坏事件。
曾经的生态短板,已转变为华
坪县新的发展优势。
近年来,华坪
县立足资源优势,打造美丽县城、
美丽乡村,主动融入打造世界一流
“健康生活目的地牌”建设,大力
发展康养旅游产业的底气更足。
0
本刊记者杨旭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