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后服务日常管理制度范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课后服务日常管理制度范文
小学课后服务日常管理制度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小学课后服务的日常管理工作,提高服务质量,保障学生的安全和健康,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学校为学生提供的课后服务活动,包括
午托、晚托等。
第三条学校课后服务的目标是为学生提供安全、健康、愉快
的学习和活动环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四条课后服务的管理工作由学校相关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相关管理人员应严格按照本制度进行管理,学生、家长和工作人员应共同遵守。
第二章学生管理
第五条学校课后服务对学生的管理应执行不限于以下几点:
(一)学生安全管理:学生进入服务场所前需经过身份确认,未经确认的人员不得进入服务场所。
每天上下学时,学生需由家长或指定人员亲自领取或交接。
(二)学生纪律管理:学生在课后服务期间应严格遵守纪律,
服从工作人员的管理和指导。
不得打架、互相捣乱,不得随意离开服务场所,违反纪律的学生将受到相应的处罚。
(三)学生卫生管理:学生在使用场地、设施设备后,应自觉维护卫生,保持和谐、整洁的学习和活动环境。
(四)学生交往管理:学生在课后服务期间,应互相友善交往,不得进行欺凌、歧视等不良行为。
(五)学生健康管理:学校将定期开展学生的身体健康检查,确保学生的身体健康。
如发现学生有身体不适或需要特殊照顾的,应及时告知家长,并做好相关安排。
第三章家长管理
第六条家长是学生管理的重要参与者,应积极支持学校的课
后服务工作,配合开展相关活动。
(一)家长应按时将学生送到课后服务场所,并按时将学生接回,如有特殊情况需要提前或延迟接送的,应提前告知学校。
(二)家长应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家长会等活动,了解学生在课后服务期间的学习和活动情况,并与学校保持良好的沟通。
(三)家长应关注学生的健康状况,提供学生的特殊饮食要求或医疗需求。
第四章工作人员管理
第七条工作人员是课后服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素质:
(一)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工作人员应具备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规定,保障学生的安全和健康。
(二)专业素养:工作人员应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够正确引导学生学习和活动。
(三)沟通能力:工作人员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与学生、家长和同事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及时处理问题和矛盾。
(四)安全意识:工作人员应具备安全意识,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和监督,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第八条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工作纪律,做到以下几点:
(一)按时到岗,不迟到、早退,不请假,如确有特殊情况需要请假的,应提前告知相关负责人。
(二)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穿着整洁、统一的工作服,并佩戴工牌。
(三)严格保守学生的个人信息,不得私自泄露。
(四)不得与学生、家长建立过于亲密的关系,不得有侵犯学
生合法权益的行为。
(五)严格遵守消防、安全和卫生规定,确保学生的安全和健康。
第五章活动管理
第九条课后服务活动应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开展多样化的活动,包括学习、游戏、体育等。
(一)学习活动:学生在课后服务期间,应进行作业辅导和课外学习,工作人员需指导学生做好学习计划,并监督学生完成作业。
(二)游戏活动:学生在课后服务期间,应进行一定比例的游戏活动,以放松身心,培养交往能力。
(三)体育活动:学生在课后服务期间,应进行一定的体育锻炼,加强体质和身体素质。
第十条学校应建立健全课后服务活动的管理机制,包括活动计划的编制、活动内容的选择、活动时间的安排等。
第十一条学校应定期组织活动评估和总结,随时对课后服务的活动进行改进和完善。
第六章安全管理
第十二条学校课后服务的安全管理应严格执行以下几项:
(一)门禁管理:课后服务场所应配备门禁系统,除工作人员外,不得随意进出服务场所。
(二)火灾管理:学校应定期组织消防演练,确保学生熟悉逃生路线和避险常识。
(三)应急管理:学校应制定应急预案,及时应对突发事件,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
(四)设施设备管理:学校应定期检查和维护课后服务场所的设施设备,确保其正常使用。
(五)食品安全:学校应选用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并为学生提供健康合理的餐食。
第七章处罚和奖励
第十三条对于违反学校课后服务规定的学生,学校可采取以下惩罚措施:
(一)口头警告:可以向学生进行口头警告,教育学生改正错误。
(二)书面批评:对于较为严重的违纪行为,可以书面批评,并告知家长。
(三)停止服务:对于严重违反规定的学生,学校有权终止其课后服务资格。
第十四条对于表现良好的学生,学校可采取以下奖励措施:
(一)口头表扬:可以对学生进行口头表扬,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二)书面表扬:可以给学生颁发书面表扬信,并在学校宣传栏上公示。
(三)物质奖励:可以给学生适当的物质奖励,如书籍、文具等。
第八章附则
第十五条本制度由学校相关部门负责解释和修订。
第十六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学校应通过适当的方式将本制度的内容向学生、教职员工、家长公告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