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建设中原经济区测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建设中原经济区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有三个选项,只有一个正确)
1.2011年9月29日,国务院下发了__A,明确提出了中原经济区建设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战略定位、发展目标、空间布局、重大举措和政策支持,是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A、《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
B、《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
C、《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建设纲要》
2.中原地处我国中心地带,是中华民族和__A____的重要发源地。
A、华夏文明
B、黄河文明
C、中华文明
3.建设中原经济区,推动中原经济区实现跨越式发展,就是要在支持_C____中发挥更大作用。
A、中原崛起
B、中部地区崛起
C、中部地区崛起和服务全国大局
4.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任务是__A___。
A、积极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发展的路子
B、巩固农业基础地位,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C、加快河南发展,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5.河南省是人口大省、粮食和农业生产大省、新兴工业大省,解决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问题具有______。
A、示范性和代表性
B、典型性和代表性
C、互补性和典型性
6.建设中原经济区要坚持稳粮强农,把解决好______问题作为重中之重。
A、“农业”
B、“农村”
C、“三农”
7.建设中原经济区要坚持改革开放,要扩大开放增强带动力,______增添内生动力。
A、对外开放
B、对内改革
C、深化改革
—1—
8.中原经济区是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要集中力量建设_____,巩固提升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的重要地位。
A、粮食生产核心区
B、农产品加工区
C、高效农业示范区
9.建设中原经济区要把发展粮食生产放在突出位置,加强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到2020年粮食生产能力稳定达到______亿斤。
A、1100
B、1200
C、1300
10.建设中原经济区,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____农业,培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不断提高农业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水平,建成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A、安全
B、规模
C、集约
11.建设中原经济区要充分发挥_____的辐射带动作用,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格局。
A、郑州
B、郑—汴—洛
C、中原城市群
12.建设中原经济区要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上
____,全方位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加快形成有利于“三化”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
A、先行先试
B、走在前面
C、率先突破
13.中原经济区的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初步形成发展活力彰显,崛起态势强劲的经济区域;到______年,建设成为城乡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富裕,生态环境优良,社会和谐文明,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的经济区。
A、2015
B、2020
C、2050
14.建设中原经济区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_____为主线,积极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路子。
A、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B、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C、调整产业结构
15.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明确定位,中原经济区是全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______。
A、示范区
B、试验区
C、先行区
16.河南的农业和粮食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粮食总产量和小麦产量分别占全国的_____,粮食总产量已连续5年超千亿斤,连续11年居全国首位。
A、1/10;1/4
B、1/8;1/5
C、1/4;1/10
17.建设中原经济区要加快中原城市群发展,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提升____作为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地位,发挥洛阳区域副中心城市作用。
A、郑州
B、开封
C、南阳
18.建设中原经济区,要发挥县(市)促进城乡互动的纽带作用,把_____作为吸纳农村人口就近转移的重要载体,推动城乡之间公共资源均衡分配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
A、中小城市
B、小城镇
C、中心城市
19.省九次党代会报告指出今后五年我省经济发展目标是:综合经济实力明显提升,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_____,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A、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力争高于中部地区平均水平
B、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高于中部地区平均水平
C、接近全国平均水平,超过中部地区平均水平
20.建设中原经济区要积极推进城镇化,有序推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转成城镇居民。
到“十二五”末,河南省将转化近_____农民为城镇人口。
A、500万
B、750万
C、1000万
21.建设中原经济区要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______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A、依法、自愿、有偿
B、自主、自愿、有偿
C、使用权和所有权相分离
22.建设中原经济区要不断提高人力资源开发水平,坚持_____优先发展,显著提升人口综合素质,把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努力建设全国人力资源高地。
A、人才
B、文化
C、人口
23.建设中原经济区要积极推进具有中原特质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打造昂扬向上的_____,大力促进人口资源向人力资源转化,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A、中原人文精神
B、愚公移山精神
C、“三平精神”
24.建设中原经济区要坚持高起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把加强生态环境保护、_______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不断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A、合理利用资源
B、充分利用资源
C、节约集约利用资源
25.建设中原经济区要加快构建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优化配置义务教育资源,基本实现______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A、中原经济区内
B、全省
C、县域内
26.卢展工书记在省九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把_____作为一种追求、作为一种品格、作为一种责任,以务实发展树立务实河南的形象。
A、创新河南
B、改革创新
C、务实发展
27.建设中原经济区,______是第一标准。
A、群众需要
B、群众疾苦
C、群众满意
28.省委书记卢展工提出的______,是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切入点和有力抓手,是贯彻中央精神、符合河南实际的重大命题。
A、“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B、“以工作作风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C、“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
29.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______。
A、保障和改善民生
B、以人为本
C、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30.坚持科学发展,加快方式转变,首要的问题是领导干部要始终保持强烈的忧患意识,加快______的转变。
A、工作方式
B、思维方式
C、领导方式
31.卢展工书记提出的选任用人要坚持______,贯彻了中央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丰富实践,顺应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新形势,体现了选人用人的新理念和干部群众的新期待,对于选好人才、用好干部,建设中原经济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A、“五重五不简单”
B、“四个重在”
C、“三具两基一抓手”
32.卢展工书记在省九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建设中原经济区,关键在党。
要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执政能力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根本,把______作为
党的建设的命脉,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加快领导方式转变,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A、先进性建设
B、领导班子建设
C、反腐倡廉建设
33.我省提出的以______为主体,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的战略构想,是全面实施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的重大举措。
A、郑汴洛一体化
B、郑州
C、河南
34.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河南的经济总量稳居全国第_____位、中西部首位,河南发展正呈现出比较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好的气势。
省九次党代会确定未来五年,河南省生产总值突破_____万亿元。
A、四,三
B、五,四
C、六,五
35.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河南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经济大省、新兴工业大省和有影响的______大省。
A、文化
B、旅游
C、出口
36.“十二五”时期,要加快_____建设,使郑州真正成为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
A、郑州大都市
B、郑州都市区
C、郑州中心区
37.中原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历史悠久,我国八大古都,中原经济区内就有4个,这4个城市是_____。
A、郑州、开封、洛阳、濮阳
B、郑州、开封、洛阳、许昌
C、郑州、开封、洛阳、安阳
38.卢展工书记指出建设中原经济区,实现中原崛起的宏伟目标,需要弘扬红旗渠精神,红旗渠精神的核心是______。
A、“艰苦奋斗”
B、“为民”、“奋斗”
C、“团结协作”
39.2010年,河南省城镇化率虽然比“十五”末提高近9个百分点,但仍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
未来五年,河南城镇化率要接近_____%。
A、46.5
B、50
C、55
40.2010年,河南省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4.6万公里,公路密度达到147公里/
百平方公里,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6倍。
河南省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5016公里,连续5年保持高速公路全国通车里程_____。
A、第一
B、第二
C、第三
41.位于中原经济区内的______,是一座具有防洪、防凌、减淤、灌溉、供水
和发电等综合效益的特大型控制性工程。
A、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B、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
C、三门峡水电站
42.卢展工书记在省九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
全会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______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加快文化强省建设,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A、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B、构建公共服务体系
C、发展文化产业
43.卢展工书记在省九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过去五年的实践使我们深深体会到,办好河南的事情,最根本的就是_____。
A、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中央精神与河南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B、把稳定作为硬任务,搞好社会管理
C、把粮食种好,保证国家粮食安全
44.______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立足于实,在“实”上狠下功夫,做到思想实、定位实、目标实、措施实、作风实、效果实。
突出打造老工业基地振兴品牌和河洛文化传承品牌。
建成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成天下游人向往之地,建成中原经济区递给世界的最亮丽文化名片。
A、郑州
B、开封
C、洛阳
45.开封在建设中原经济区中,坚持把_____作为开路先锋,努力打开思想闭塞之“封”,以思想的大解放推动经济社会大发展。
A、解放思想
B、团结奋进
C、开拓创新
46.新乡抓住形成“四道难题”的城乡二元体制这一根本问题,从新型______建设切入,持续探索统筹城乡发展新途径,着力构建城乡一体、“三化”协调发展新格局。
A、农村社区
B、农村住房
C、农村水利
47.安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文字之根、人祖之根、文化之根,历史文化厚重。
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安阳须把______的开发与利用作为转变方式的重要内容去破解,以文化为引领,以文化为支撑,释放文化的凝聚力、推动力、创新力、提升力,达到打造经济发展硬实力的目的。
A、文化力
B、文化产业
C、文物
48.南阳是河南地域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省辖市,在建设中原经济区中狠抓重点环节,集中力量破解难题、突破瓶颈,把破解发展难题的钥匙定位在项目带动、品牌带动、创新带动、______“四个带动”上,并在全市组织实施。
A、文化带动
B、产业带动
C、服务带动
49.驻马店在建设中原经济区中创新“三化”协调发展理念,增创粮食生产新优势。
国家规划新增千亿斤粮食,驻马店承担______亿斤,居全省第一。
A、39
B、29
C、49
50.鹤壁市在建设中原经济区中坚持“四个重在”的实践要领,积极探索“三化”协调发展的新路子,在实践中认为省委书记卢展工提出的“四个重在”,其中______是关键。
A、“重在持续”
B、“重在为民”
C、“重在统筹”
51.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动______,加快科学发展,实现新的提升,这是焦作的必然抉择。
焦作往哪转?说到底,就是要往“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上转,往为民惠民上转。
A、经济增长
B、经济转型
C、经济建设
52.“中国食品名城”漯河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始终牢记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承诺担负起“天”大的责任,始终把______放在食品名城建设的第一位。
A、食品安全
B、食品加工
C、双汇企业
53.______是河南的东北门户,是河南面向经济发达地区最前沿的窗口,是中原地区距离出海口最近的大通道。
一头依托底蕴深厚、特色鲜明的中原经济区,一头连着经济发达的环渤海经济圈,蕴涵着极大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A、安阳
B、濮阳
C、商丘
54.三门峡在建设中原经济区中坚持“三具两基一抓手”的科学方法,在实践中认识到____“是最难的,也是最需要持续、最需要韧劲的”。
A、抓好基层、打好基础
B、实施项目带动
C、具体落实
55.建设中原经济区,推动许昌科学发展,就要把______进行到底,正确认识规律,科学把握规律,避免在探索中走弯路,做到乘“势”、顺“时”、合“度”。
A、求实
B、求真
C、求效
56.平顶山在建设中原经济区的过程中,坚持卢展工书记提出的“风气搞正,把工作做实”的要求,激浊扬清,靠______,着力以领导方式转变促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在全省率先实现崛起、提前全面小康,成为中原经济区重要的战略支点。
A、转变作风
B、解放思想
C、正气实干
57.信阳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______,坚守说了就做、做就做好的信念,着力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力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人均指标赶上全省平均水平。
A、立足于做
B、立足于学
C、立足于效
58.周口作为全省第一农业大市、第一产粮大市、典型的人口大市,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要千方百计发挥______优势,培育好、发展好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主导产业,推进城镇劳动力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实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
A、人口和农业
B、劳动力
C、人口和工业
59.在建设中原经济区的伟大征程中,______作为发展中的农业大市、人口大市,构筑中原经济区东部战略支撑、打造又好又快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板块,责任重大。
领导干部必须把责任落实到行动中,在定责、履责、考责、问责中,促进更好更快发展。
A、濮阳
B、商丘
C、周口
60.省委书记卢展工提出要“把______建设成为中原经济区充满活力的新兴中心城市”一下子把该市由“边缘”变成“前沿”,由“交界”变成“交会”,由“地区”变成“区域”,发展机遇千载难逢。
A、信阳
B、三门峡
C、济源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有四个选项,有多个正确)
1.实现建设中原经济区的目标任务,必须充分发挥河南的主体作用,贯彻“四个重在”的实践要领,有效运作、求实求效。
“四个重在”指的是____。
A、重在持续
B、重在提升
C、重在统筹
D、重在为民
2.坚持“三具两基一抓手”的工作要求是一种崭新的工作理念,也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实践。
“三具”指的就是____。
A、一具体就突破
B、一具体就深入
C、一具体就落实
D、一具体就解决
3.当前,倾全省之力破解的“四道难题”指的是____。
A、钱从哪里来
B、人往哪里去
C、民生怎么办
D、粮食怎么保
4.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开展“两转两提”。
其中“两提”是指____。
A、提高工作效率
B、提高办事能力
C、提高行政效能
D、提高公务员素质
5.省委书记卢展工赞美新时期中原人民的“三平”精神指的是____
A、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
B、平民之中的高尚情怀
C、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
D、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感
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______。
A、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D、社会主义荣辱观
7.建设中原经济区这一战略构想,是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关于河南科学发展重要指示精神的深入实践,是历届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探索的重要成果,是中原崛起战略的____。
A、持续
B、延伸
C、拓展
D、深化
8.中原经济区的含义是____。
A、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的重点开发区域为基础
B、中原城市群为支撑
C、涵盖河南全省
D、延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区域
9.《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指出,中原经济区优势独特,在全国大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具有区位优势、人口优势、____。
A、文化优势
B、粮食优势
C、基础优势
D、后发优势
10.全国“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区是中原经济区的战略定位之一。
“三化”指的是____。
A、工业化
B、城镇化
C、农业现代化
D、科技现代化
11.卢展工书记在省九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工作方
式、工作作风持续转变,______日益浓厚。
A、学习之风
B、创新之风
C、务实之风
D、为民之风
12.建设中原经济区战略定位除了“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外,还有____。
A、全国“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区
B、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
C、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和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
D、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
13.目前,中原经济区内有三处世界文化遗产,分别是_____.
A、洛阳龙门石窟
B、安阳殷墟
C、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
D、焦作云台山
14.《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指出,要积极推进生态功能区建设,形成以中原城市群为重点的城市化战略格局,以粮食生产核心区为重点的农业战略格局,以四区两带为重点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
其中“四区”指的是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