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主义语境下的中国职场小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即使是相同阶层的读者,由于生活状况、个性、情 市场的过程中也获得了巨大成功,成为近几年来当
态的差异,其消费愿望、消费焦点也各不相同。 仁不让的畅销书籍。其诞生虽只5年,但成长速度惊
类型小说在生产层面的特征大致如下:其制作及 人:2006年的《圈子圈套》系列掀起了职场小说的热
市场定位明确,是为特定人群量身打造的产品,满足 浪;2007年的《杜拉拉升职记》突破70万册销量大
以至于作者的主观态度常常呈隐匿状态。指导性、功 近几年来伴随中国经济体制转型以及职业白领阶层
能性强大的“职场小说”在极度贫穷的国家比较少见, 的扩大,在中国大陆兴起的一种主要由职场成功人
因为在那儿不存在职场,尤其是与“优越”相连的外企 士以自身经历为背景撰写的,描摹都市白领阶层职
职场;在西方发达国家也不多见,因为对其而言,职场 业生涯尤其是职场生存技巧的类型小说,强烈的实
的发展和个人奋斗精神的宣扬,但更多的却是他对 人们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而表现出来的不 适应所作的种种描写,他呼吁人们不要因循守旧、墨 守成规,只有不断创新、改革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
范围限制,在人们约定俗成的应用过程中被贴上了 伐,不被时代所淘汰。”[1]阿瑟·黑利的小说受到读者
身份标签。例如,底层农民工在城市劳动的过程被统 青睐,被读者誉为行业入门的“百科全书”。2009年
摘 要:类型小说热是中国当下文学创作的现实背景,而中国职场小说是其“新生代”,它承袭了类型小说的模式化、
消费化特征,在走向市场的过程中获得了巨大成功。职场小说起源于官场小说,两者都是社会转型过程中市场经济
深化的结果,但在世俗化、商业化方面,职场小说比官场小说走得更远,昭示了消费主义强大的时代气场。 关键词:消费主义;类型小说;职场小说;官场小说
收稿日期:2014-01-28 作者简介:闫寒英(1975-),女,湖南常德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南华大
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文艺学及文化批评。
·31·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心闻’发言人”[2]。呆伯特形象风靡了全球39个国 如官场小说中的“办公室政治”与权术,打工族小说
另外,职场小说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处在小说历 与消费中,类型小说已呈中流砥柱的趋势:各大文学
史的潜流中,吸收与承接着之前小说类型的特征,譬 网、门户网的小说一般按类型排列,网络小说的写手
·32·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进行投稿,也是按类型操作。在文学榜单上,60%以上 读者趣味为中心的评价机制,会产生扼杀文学想象
来理解,“职场小说”是个异常宽泛的概念,它完全可 从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小说创作出现明显的类
以囊括之前的官场小说、打工小说。但在实际运用 型化趋势,进入90年代后,这种趋势进一步发展,新
中,无论是在作者的笔下还是在读者的心目中,“职 的小说类型层出不穷:官场小说、财经小说、打工族
场小说”中的“职场”都是特指的,特指白领阶层的职 小说、校园小说、奇幻小说、仙侠小说、盗墓小说、穿
球化、现代化关联更为密切,商业化气息也更为浓厚。 中既有对美国社会丑恶现象的揭露和对垄断资产阶
级贪婪的批判,也有对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科学技术
一、“职场小说”概念解析
“职场小说”源自于西方,因为“职场”率先在西 方发育成熟。从字面意义来看,“职场”泛指一切职业 活动场所,但实际上它是一个现代化术语,有特定的
王”。其小说被译成30多种文字,英文原作的总销量 刺职场现实之荒诞的小说漫画作品,塑造了闻名全
超过1亿5千万册。在20世纪后半叶,阿瑟·黑利以 球的Dilber(t 呆伯特)形象。Dilbert是“上班族的心灵
美国现代社会为背景,共计创作了11部长篇小说, 酸辣汤,是小隔间里的精神求生指南,是职场白领的
家、拥有超过1亿5千万的读者。呆伯特系列企管书 中生存的艰辛与无奈等。但作为新生事物,职场小说
和上班族漫画书的作者ScottAdams曾服务于科技 必然拥有自身独特的个性,其最鲜明的类型学特征
和金融行业,有17年的上班族经历,这段上班生涯 为“技巧性”,即实用性。职场小说产生的契机之一是
的体验是其创造呆伯特的原动力和源泉。
式化等特点,同时也凸显了自身实用、励志的文化功 行业的《钱商》,涉及电力工业的《超载》等。阿瑟·黑
能,展示出强大的市场影响力。职场小说源于官场小 利采用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创作前深入实地考察,积
说,它们在作者身份、作品内容与功能,尤其是消费主 累了大量一手材料,较为深刻地反映了现代社会工
义理念上有一致性。但两者也有区别,职场小说与全 业化、科技化对职业及就职者的冲击。“在他的小说
中图分类号: I206.7 A 文献标志码: 文章编号:1674-3210(2014)02-0031-06
近些年来,在中国大陆兴起一种新的小说类 几乎每部小说描述一个行业,如涉及医疗业的《最后
型— ——职场小说。职场小说是在类型小说热的大背景 诊断》和《烈药》,涉及旅游业的《大饭店》,涉及航空
下兴盛起来的,它承袭了其它类型小说的消费化、程 工业的《航空港》,涉及汽车工业的《汽车城》,涉及银
或激发他们的精神消费欲望;多数类型小说遵循模式 关,创造了小说界的市场新神话,标志中国本土职场
化的惯例写作,因为它指向的读者欲望,以及读者阅 小说形成气候;2008年《无以言退》、《浮沉》屡登各
读快感的心理机制是重复的;因有固定程式,能批量 类图书畅销榜榜单;2009年《做单》、《潜伏在办公
生产,所以类型小说的增殖能力超强,跟风之作盛行。 室》、《争锋》相继大受追捧;时至2010年“职场小说”
小说种类与读者精神诉求的繁杂表象却可以发现, 一部分民众(主要是年轻人)沉醉在幻想世界中不能
类型小说消费群体的文化消费心理固定且单调。类 自拔,而另一部分人陡然醒悟到现实生存远比自在
大众对类型小说的购买有超市化特征,“类型” 依然是文学界、网络界、出版界的关键词,甚至拓展
相当于商品标签,对应于种类繁杂的类型小说商品, 到了影视界— ——知名职场小说《杜拉拉升职记》被改
读者多元的精神消费需求皆可以寻找到适合的消费 编成话剧、电影、电视连续剧后,人气同样很旺。
“标签”,有一部分标签还被打造成品牌。但透过类型 职场小说兴起之时,穿越、玄幻小说风光依旧,
bert系列的类似之处在于:其作者也曾是浸淫职场多 期望,即“时代感强,积极励志,故事具有清晰的行业
年的职业人士,深谙职场世故。
背景,描绘行业规则或潜规则,揭晓职场/商场攻关
而自2005年起在中国大陆兴起、繁荣的职场小 谋略,提炼职场/商场生存智慧,情节写实,具有现实
说,与阿瑟·黑利、ScottAdams等创作的西方职场小说 感和借鉴作用”[7]。由此可见,“真实”、“实用”已成为
的畅销作品是类型小说。2007年,中国首个“类型文 力之嫌,也使写作者身不由己地沉溺于模式化的商
学创作委员会”由杭州市作协成立—— —这标志类型 业情境中。类型小说创作的模式化倾向,意味着“长
小说已被文学权威机构认可。
江后浪推前浪”,只不过“后浪”将“前浪”推得无影无
类型小说的滋生、繁荣是市场经济深入发展、消 踪— ——之前的大量小说将被之后源源涌现的新小说覆
Vo No 第30卷 第2期 l.30 .2
Journalof La廊ngf坊ang师Te范ach学ers院Un学ive报rsi( ty(社So会ci科al学Sc版ie)ncesEdition)
Apr 2014 年 4 月 .2014
消费主义语境下的中国职场小说
闫寒英
(中国社会科学院 文学研究所,北京 100732)
但学术界对其关注颇少,还没有学者对“职场小 说”的概念进行明晰的界定。《现代汉语词典》对“职 场”的解释为“工作、任职的场所”[5],如照字面意义
消费热潮
当下中国,小说创作的类型化趋势已汇成潮流。 小说创作类型化是市场经济深化的结果:市场经济 深化引起社会阶层化,社会阶层化导致文学审美趣 味阶层化,文学审美趣味的阶层分化正是小说创作 类型化的源动力。小说是现代性的产物,它表现世俗 人生,瓦特称其为“被上帝抛弃了的世界的史诗”[8]。 社会各阶层都需要一定的文化载体来展现本阶层的 “史诗”,当他们同时在小说领域寻找文化代言人,以 表达特定的人生及人生理念时,小说也便类型化了。
费主义语境氤氲的结果。与市场深化相伴而来的社 盖,读者不断消费,小说产品不断更新,仿佛“快餐文
会阶层的分化,是小说创作类型化的动力,因为阶层 化”,吃过了事,又仿佛“尿不湿文化”,用过即扔— ——这
不同,对应的读者阅读欲望也不同,而消费语境的拓 是类型小说蕴含的危机。
展与深化则意味着消费行为的细化、专业化及品牌 而作为类型小说之新品种的职场小说,在走向
与科技密集型职业人群的职业场域,即“职场”应确 一个高峰的中国本土职场小说热,或者说借用了职
切化为“白领阶层职场”。
场小说热这一发展契机。
西方“职场小说”的始作俑者为加拿大畅销书作 1989年,美国人ScottAdams(史考特·验和读者来信为蓝本创作了一系列讽
是常态,犯不着通过小说专门学习。只有在中国—— — 用性与消费性是该类型小说的突出特征。
后发现代性国家,由于处在追赶西方先进模式的现代
化道路上,有着广大农村和“另一个世界”般的外企, 二、类型小说之“新生代”— ——中国职场小说的
并有着新崛起的一批白领阶层,以及白领阶层们急迫 追求成功、跻身精英行列的梦想,因而才有阅读此类 小说的需要。职场小说的创作与消费正如火如荼“,职 场小说热”现象已成为具有中描述职场生活或经历的故事,白领人 群渴望通过阅读来掌握设计职业生涯的路径”[4]。
称为“打工”而不以“从事职业”命名,相应地,农民工 初,译林出版社隆重推出阿瑟·黑利系列作品中文
的打工场域也不能被尊称为“职场”,普通蓝领工人 版,使其时隔多年后重返中国。为营造声势,译林出
的状况也类同。可见,“职场”特指行政、财务、律师、 版社还举办了“我读阿瑟·黑利”征文活动。显然,译
IT、HR、职业经理人、销售、广告、策划、公关等知识 林出版社此举是为了呼应2005年发端,2008年达到
场。作家张颐武在《职场文化与都市白领的文学想 越小说等令人目不暇接。概括而言,“类型小说指小
象—— —关于职场小说的笔谈》中评论道:“从小说作 说类型中具备一定历史时段、形式和内涵样貌稳定、
者的构成及描述的生活便可看出,这是一种典型的 拥有特定阅读阶层、能引起读者较为固定的阅读期
中产阶级(或‘中等收入者’)的文学想象和趣味。”[6] 待的小说样式”[3]。在当下各种类型的文学产品生产
相比,颇具中国特色。与阿瑟·黑利作品现实批判主义 职场小说的身份标签。基于对职场小说所隶属文化
的激进色彩不同,与ScottAdams作品的讽刺戏谑风 阶层的定位及其最主要类型学特征的把握,笔者尝
格也不同,中国本土职场小说是立足于写实,以实用 试从职场小说生成的时代背景、作者身份和主要特
为旨归。中国本土职场小说的实用性目的如此强烈, 征等方面对中国职场小说下一定义:职场小说是指
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对中国企业尤其是外资企业的
美国《时代》杂志曾把亚当斯和美国前国务卿奥 冲击,众多白领对自我的职业地位惶惶不安,急需
尔布赖特以及国际金融炒作高手乔治·索罗斯等人 “技巧”应对。2009年3月25日,由人民文学出版社
并列为最有影响力的美国人。管理大师麦可·韩墨称 和商小说出版策划工作室主办的“2009首届‘商小
亚当斯是“二十世纪最杰出的商业思想家和观察 说’原创文学大赛”在天涯社区、新浪博客启动,这是
家”,并认为“一幅呆伯特漫画所包含的真理,比商学 国内首个由线下权威出版社主办的网络原创文学大
院里一整书架的个案分析还要多”[3]。Dilbert漫画与 赛,也是第一个以职场小说、商场小说为主题的类型
书籍系列也被引入中国。中国本土职场小说与Dil- 小说征稿大赛。这次大赛对参赛作品提出了鲜明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