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的MRI分期与临床及病理分期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宫颈癌的MRI分期与临床及病理分期研究
王小霞;聂妙玲
【摘要】目的观察比较宫颈癌磁共振成像(MRI)分期、临床及病理分期,分析MRI 在宫颈癌术前分期的价值.方法 60例宫颈癌患者,将所有患者进行全面的MRI检查,宫颈癌临床分期采用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2009年)的标准进行划分.通过双盲实验在术前划分出宫颈癌的MRI分期,并且将宫颈癌患者MRI、临床及术后病理分期进行对比.结果所有患者中,有4例ⅠA期通过MRI没有检测出,剩余56例患
者通过MRI扫描显示出来,由此可知MRI的敏感度为93.3%.所有患者病灶形似椭
圆形且边缘不具规则,T2WI显示对应较高信号影,T1WI显示为略低信号.经过MRI
扫描的患者有25例病灶增强,所有病灶呈现不同程度不均匀性强化,有12例患者的病灶强化程度同正常子宫相似,有8例患者低于正常子宫,有5例患者略高于正常子宫.宫颈癌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比较,其中两者一致的有:ⅠB期15例、ⅡA期16例、ⅡB期5例、ⅢA期1例、ⅢB期1例;由此统计得出临床术前分期的诊断准确率
为63.3%(38/60).将宫颈癌病理分期与MRI分期比较,其中两者一致的有:ⅠB期
17例、ⅡA期20例、ⅡB期11例、ⅢA期2例、ⅢB期1例;由此统计得出
MRI分期的诊断准确率为85.0%(51/60).结论 MRI在宫颈癌分期诊断的价值更高,尤其是宫颈癌的术前检测,使得整个检测过程更加安全、可靠、简便、快捷,而且提
高了诊断的准确率,值得临床医疗推广应用.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医药》
【年(卷),期】2017(012)012
【总页数】3页(P14-16)
【关键词】宫颈癌;磁共振成像分期;临床病理分期;术前检测
【作者】王小霞;聂妙玲
【作者单位】510180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510180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
【正文语种】中文
宫颈癌是我国女性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 通常女性30~35岁易患宫颈原位癌, 45~55岁易患宫颈浸润癌[1]。
但是,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 宫颈癌越来越倾向于年轻化群体。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 针对宫颈癌的诊断和治疗效果也较以前有了很大的突破, 特别是宫颈细胞学筛查的普遍应用,使宫颈癌和癌前病变得以早期发现和治疗, 当前宫颈癌前期病变可以进行早期诊断及治疗, 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已有明显下降。
宫颈癌在早期通常无明显症状和体征, 宫颈可光滑或难与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区别, 颈管型患者因宫颈外观难于辨认而出现漏诊或误诊现象。
目前, 宫颈癌术前除了临床分期, MRI已应用于宫颈癌分期诊断中, 但MRI分期与临床分期的准确率依然存在很大分歧。
本次研究中, 将60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病例分期、MRI分期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 分析MRI在宫颈癌患者的诊断和分期中的作用。
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抽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本院治疗的60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样本, 患者年龄30~65岁, 平均年龄(47.5±5.85)岁, 所有患者均进行手术和病理确诊, 并在手术之前通过MRI检测, 其中临床手术前分期在ⅡB或以上患者需要先进行放疗、化疗, 之后进行手术治疗。
所有患者经MRI诊断后1周内进行手术, 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阴道排液、阴道出血, 60例患者中有53例鳞癌、6例腺癌、1例鳞腺癌。
1.2 诊断方法应用西门子3.0T超导型磁共振成像系统,以48通道为射频接收平台, 全身线圈系统(即Tim系统)能够提高图像质量。
扫描的程序有:横断
FSE/T1WI(TR500 ms、TE 9.6 ms), 横断(R 4000 ms、TE 102 ms), 层厚5~6 mm, 层间距1 mm, 矩阵320×224, Nex 4次快门, 横断DWI(b值设置为0、600), 发现增强患者进行肘静脉注射对比剂造影剂碘海醇,剂量0.1 mmol/kg, 使用核磁共振3D-LAVA动态增强技术进行扫描[2]。
1.3 宫颈癌分期方法
1.3.1 临床分期采用FIGO分期(2009年)的标准进行宫颈癌的临床分期, 通过2位妇产科副主任及以上医师在手术前经过相关检查诊断。
1.3.2 MRI分期 MRI分期根据MRI检测结果进行划分,由放射科2位经验丰富的副主任及以上医师运用双盲实验进行诊断, 若出现意见不统一, 需要经过讨论后作出
统一结果[3]。
2.1 宫颈癌患者的MRI诊断结果所有患者中, 有4例ⅠA期通过MRI没有检测出, 剩余56例患者通过MRI扫描显示出来, 由此可知MRI的敏感度为9
3.3%。
所有
患者病灶形似椭圆形且边缘不具规则, T2WI显示对应较高信号影, T1WI显示为略
低信号。
经过MRI扫描的患者有25例病灶增强, 所有病灶呈现不同程度不均匀性强化, 有12例患者的病灶强化程度同正常子宫相似, 有8例患者低于正常子宫,有5例患者略高于正常子宫。
宫颈癌患者的MRI显示结果数据见表1。
2.2 宫颈癌患者临床分期与病理分期情况对比所有宫颈癌患者中, 除4例患者ⅠA
期术前MRI检测无明显提示外, 宫颈癌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比较, 其中两者一致的有:ⅠB期15例、ⅡA期16例、ⅡB期5例、ⅢA期1例、ⅢB期1例。
由此
统计得出临床术前分期的诊断准确率为63.3%(38/60)。
见表2。
2.3 宫颈癌患者术前MRI分期与术后病理分期情况对比所有宫颈癌患者中, 术前MRI检测有4例患者ⅠA期无明显病灶显示, 剩余56例患者的MRI影像显示完全。
将宫颈癌病理分期与MRI分期比较, 其中两者一致的有:ⅠB期17例、ⅡA期20例、ⅡB期11例、ⅢA期2例、ⅢB期1例。
由此统计得出MRI分期的诊断准确率为85.0%(51/60)。
见表3。
宫颈癌是女性宫颈内部发生的最严重疾患, 发病之后会造成严重的危害, 甚至可能
危及到患者的生命。
目前认为宫颈癌发病与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 HPV)感染、多个性伴侣、吸烟、性生活过早、性传播疾病和免疫抑制等因
素相关。
早期宫颈癌常无明显症状和体征, 随病情进展,宫颈癌患者可出现下腹不适、疼痛、腰痛及发热等症状。
具体表现为:①大部分宫颈癌患者阴道分泌物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由于宫颈癌初期病菌的刺激, 宫颈腺体分泌功能高亢,产生粘液样白带,
开始无任何气味, 但随着宫颈内部继发感染、坏死, 则分泌物如淘米水样混杂血液, 并带有恶臭味。
②宫颈癌患者在初期流血量较少, 通常为性交、排便、活动或妇科检查后产生的少量血性白带及接触性阴道流血, 一般可自行停止。
但处在绝经后的患者阴道流血一般没有规律,时而先少后多或者时多时少。
③宫颈癌患者极易出现
小便刺激症, 如:尿频尿急及大便带血, 也会有盆腔和下肢疼痛,下肢肿胀等症状发
生[4]。
即使宫颈癌有很明显的早期症状, 还要通过专业的临床检测来确诊, 尤其肿瘤对于
宫旁、盆壁、临近器官及宫体侵犯等病灶的诊断有一定的限制性, 且对于盆腔内淋巴结转移情况更是无法确诊。
相关医学资料显示宫颈癌临床分期的准确率在
61%~66%, 与本次研究结果临床分期的准确率为63.3%一致;宫颈癌术前MRI分期的准确率为81%~92%,与本次研究结果MRI分期的准确率85.0%一致[5-8], 并且MRI分期的准确率明显高于临床分期, 同时MRI诊断肿瘤对于宫旁、盆壁、
临近器官及宫体侵犯等情况也较为明显。
由此可见, MRI对于宫颈癌分期显著高于临床分期, 虽然MRI具有较高的分辨率, 但是对于宫颈癌ⅠA期的病灶显示还存在
局限性, 所以对宫颈癌分期的准确度略有影响, 但MRI在宫颈癌ⅡB期以上的患者
诊断呈现的效果较好, 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同时可作为宫颈癌ⅠB期术前的常规检测手段。
【相关文献】
[1]王秀菊, 赵巍.宫颈癌相关知识健康教育及病理特征.中国保健营养, 2014(1):495.
[2]于梅艳, 时惠平, 李春东, 等.宫颈癌MRI分期与病理对照研究.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1,
11(13):3036-3038.
[3]孙长录, 李慧, 原聚祥, 等.宫颈癌68例MRI分期与临床及病理分期的对比.中国实用医刊, 2010, 37(6):32-33.
[4]莫婧, 曾定元, 韦建林.MRI检查在宫颈癌分期诊断中的价值探讨.吉林医学, 2012, 33(5):901-903.
[5]林开武, 张碧清, 薛晓玲.宫颈癌的MRI分期与临床及病理分期对照研究.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0, 20(12):1853-1855.
[6]蔡琳.MRI在宫颈癌治疗前分期的研究.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1, 32(6):903-904.
[7]袁令芹, 李万湖, 刘乃富, 等.MRI检查在宫颈癌诊断分期中的应用价值.中国辐射卫生, 2014, 23(6):483-485.
[8]梁新强, 刘锦文.MRI在子宫颈癌的诊断与分期中的应用意义探究.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6, 29(8):1132-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