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邢台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
1. (6分) (2019高二上·安顺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以高铁为镜,我们碱砺苦练内功的自主创新品格。
十几年前,高铁技术还掌握在少数几个发达国家手中。
中国冲破技术封锁,弯道超车,________靠的就是自主创新。
从车辆到线路,从制动到通信信号,没有技术,就从国外引进消化吸收;()。
一步一个台阶,中国高铁企业苦练内功、________ ,实现了国人高铁产业腾飞的梦想。
以高铁为镜,我们涵养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
________ ,中国制造面临过这样的尴尬:号称是世界工厂、制造大国,老百姓却________ ,去国外抢购保温杯、电饭煲、马桶盖等普通日用品。
中国铁路凤凰涅盘的过程,为中国制造笑围提供了有益借鉴。
如今,中国高铁的检验标准精确到了6毫米以内;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关键,我们做了7种概念模型,历经近百次仿真计算和试验验证,仅仿真计算生成的结果数据就高达5000G。
解码中国高铁成功的深层次密码,以优取胜的品质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最重要的关键词。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 后来居上厚积薄发毋庸置疑舍本逐末
B . 后发先至养精蓄锐毋庸置疑舍近求远
C . 后来居上厚积薄发毋庸讳言舍近求远
D . 后发先至养精蓄锐毋庸讳言舍本逐末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外国不愿提供核心技术,就狠下决心奋力攻关。
B . 外国提供了核心技术,就狠下决心奋力攻关。
C . 狠下决心奋力攻关,如果外国不愿提供核心技术。
D . 狠下决心奋力攻关外国不愿提供的核心技术。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如今,中国高铁的检验标准准确到了约0.01毫米左右;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我们做了18种概
念模型
B . 如今,中国高铁的检验标准准确到了0.01毫米;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我们做了18种概念模型
C . 如今,中国高铁的检验标准精确到了约0.01毫米左右;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关键技术,我们做了18种概念模型
D . 如今,中国高铁的检验标准精确到了0.01毫米;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关键技术,我们做了18种概念模型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
2. (6分) (2020高三下·临渭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家国情怀是一种人类的共通意识,但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有它的特殊性。
第一、家与国的统一性。
中国社会以家为本位。
西安半坡所发掘的距今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遗址有着大量的适合于一夫一妻居住的小屋子,显然,家是这个部落的基本单位。
由家到家族再到胞族,由胞族到胞族联盟,在此基础上,扩大到非血缘关系的社会联盟,由此出现了中国最早的准国家性质的社会。
尽管此后在国家层面上,血缘关系的实际意义有所淡化,但它一直是中国社会结构的精神纽带。
家庭伦理用于治国就成为政治原则。
治家与治国具有内通性,所以《大学》说“治国必先齐其家”,“一家仁,一国兴仁”。
第二、国与族的统一性。
国是政权概念,族是种群概念。
中国这块大地上,存在过许多民族。
这许多民族,不管是共时态存在还是历时态存在,均可以寻到某种内在的关系。
族与族之间的关系有两种:一为血缘性;另为社会性。
民族之间不只是存在着血缘性的关系,也还存在社会性的关系,其中最主要是文化关系。
文化关系当它内化为民族精神,就具有类血缘的意义,这就是说,民族不只是具有自然的血缘性,还具有文化的血缘性。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诸多民族是有共祖的。
共祖不是一位,而是多位,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炎帝和黄帝。
炎帝和黄帝不独是华族的共祖,也是诸多少数民族的共祖。
《山海经》云:“黄帝生苗龙,苗龙生融吾,融吾生弄明,弄明生白犬,白犬有牝牡,是为犬戎。
”“颛顼(黄帝孙)生驩头,驩头生苗民。
”又云:“炎帝之孙名曰灵恝,灵恝生氐人。
”《山海经》是一部出自战国时期的人文地理书,兼有神话性质,所言民族之间的自然血缘性关系也许不一定是科学的,但如若从文化上考虑,它们之间也是有可能存在着文化上的血缘性的。
第三、国与国民、国土(国域)的统一性。
中国的国土其核心地区是相当稳定的。
谈到中国,人们会自然地联系到中国这一疆域。
这疆域既是国之域,也是民之家。
《逸周书》云:“国有本,有干,有伦质,有枢体。
土地,本也;人民,干也;敌(他)国侔交,权也;政教顺成,伦质也;君臣和(悦),枢体也。
”这是说,国土即疆土是国家之本;国民是国家主干;国权是国家的基础,与他国进行交往,国权是首位的原则;国学即“伦质”,是国
家意识形态;君臣和睦是国家稳固的枢机即关键。
在中华民族的意识中,国家、国土、国民、国君、国权、国学、国枢是一体的。
家国情怀究其本是一种哲学意识,是人对其本——家与国的意识。
与别的哲学意识不同的是家国意识的突出特点是情理合一。
在生活中,家国情怀与其说更多地体现为一种理念,还不如说更多地体现为一种情感——一种既厚重又绵长的家国浓情。
正因为如此,家国情怀也被视为一种美学情怀。
家国情怀以及家国情怀的放大版——天下情怀,是中华美学精神的内核。
这一精神在范仲淹的名文《岳阳楼记》得到彰显。
在同一个时期,张载倡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而曾让张载师事之的范仲淹则高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由于种种原因,张载、范仲淹的愿望也都只能体现在有限的实践中,而绝大部分只是作为一种梦想而存在。
然而,在今天,时代不同了。
中华民族遇到了从来没有过的历史机遇。
振兴中华不再只是梦,而是正在真正化为现实。
在举国上下都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砥砺奋斗的今天,我们的诗人、作家、艺术家、美学家是不是应该有不负时代的新作为新创造呢?回答无疑是肯定的。
(摘编自陈望衡《中国美学的“家国情怀”》,《光明日报》2019年8月12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血缘关系是中国社会结构的精神纽带,家庭伦理用以治家,也是治国的政治原则。
B . 在中国生活过的民族存在某种内在关系,具体来说是指血缘性关系或社会性关系。
C . 文化关系内化为民族精神后具有类血缘的意义,文化的血缘性决定着各民族关系。
D . 国土即疆土是国家之本,故国家、国土、国民等概念在中华民族意识中是一体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从家与国、国与族等三个统一性,系统阐释了中国人家国情怀的特殊性。
B . 作者认为情理合一是家国意识的突出特点,因而家国情怀是一种哲学意识。
C . 文章引用了古代典籍中的文字、名人名言,用于说理或佐证,论述有理有据。
D . 文章最后呼吁当代文艺工作者抓住机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砥砺奋斗。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炎帝和黄帝是中国诸多民族的祖先,由《山海经》的特点推测其记载的血缘性关系可能是指文化血缘性。
B . 家国情怀是一种哲学意识,因其在生活中更多地体现为一种既厚重绵长的家国浓情而成为一种美学情怀。
C . 天下情怀是中华美学精神内核,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就彰显了这种美学精神。
D . 当代文艺工作者要有家国情怀,要抓住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砥砺奋斗。
3. (9分) (2019高三上·沈阳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作为“仁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孔子的文艺观主要通过他对《诗经》的评论提出,因此又被称作“诗教”观。
一般认为,孔子“诗教”文艺观重“教”,即侧重于“诗”(文艺)的社会教化作用与伦理实践意义。
从文艺的社会作用层面讲,身处“礼崩乐坏”的春秋动荡年代,出于实现社会理想的需要,孔子尤为看重文艺的道德教化功能,力图发挥文艺在蓄养健全人格、构建和谐社会上的独特功用。
从文艺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层面讲,要求两者完善和谐,甚至更重内容。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
”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武》《韶》两乐相比,《武》颂攻伐,虽然形式也完美,但不如歌颂仁政的《韶》乐那样“尽善尽美”。
从文艺批评标准的层面讲,孔子明确道:“《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无邪”即“中正和雅”,要求的是作品在缘情、言志时不要太直露,而应适度。
同样,“无邪”仍然是从突出“文治合一”的社会教化论申发的,关涉孔子对文艺“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中和美理想的追求。
孔子“诗教”文艺观在重“教”的同时并不忽视“诗”。
一方面,孔子并非就文艺论文艺,而是将其作为培植理想人格、建立和谐社会的一种途径;另一方面,他又并非简单将文艺视为教化的工具,而是充分认识到了其所具有的“文以发蒙”“以美养善”的社会效益。
正是以上两点,构成了孔子文艺观的鲜明特色,并对整个中国传统文艺思想产生了根本影响。
“兴观群怨”的例子最能说明这一特色。
“兴”即“引譬连类”“感发志意”,强调通过譬喻,使人联想、领会到某种类似的深微曲隐的思想感情,受到感染和熏陶;“观”即“观风俗之盛衰”“考见得失”;“群”指“群居相切磋”“和而不流”;“怨”指“怨刺上政”“怨而不怒”。
其中,“兴”是“观”“群”“怨”的基础,四者虽均以实现“诗教”的社会功用为目的,但又必须以尊重文艺独特的审美规律为前提。
我们可以从“教”与“诗”两个层面洞悉其对重塑当代中国文化的智慧启迪。
首先,孔子“诗教”文艺观的最突出特点就是它的“在地性”或实践品格。
基于对现实生活的反省和总结,《论语》言“诗”都十分接地气,目的都在强调文艺树正气、凝人心的社会教化意义。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最重要一脉,孔子儒学在此不仅彰显出开创性、典范性价值,更淬炼出后世文艺载道安邦、经世致用的实践品格和人文精神。
可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生不息,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孔子及儒家的文化自觉。
其次,孔子尤为看重“以诗为教”“以美养善”的“会通性”。
“诗教”必须以尊重文艺自身的特殊性、审美规律性为基础,否则就会失去它所特有的寓教于乐、润物无声的魅力。
孔子十分重视文艺“不言之教”的特质,在
讲文艺的社会作用时,始终把“兴于诗”作为前提和基础。
由此以来,中国文艺逐步确立“诗缘情”“诗言志”的主流传统,汇聚刘勰、王昌龄、王夫之、王国维等人智慧的中国特色的“意境”理论,也正是赓续孔子的文艺思想发扬所得。
今天的文艺家们按照美的规律去激活文论传统的生命力,进而在兼收并蓄古今中外异质文化因子的基础上,再续中华民族自信、自觉和自豪的心魂。
(选自王杰泓《诗与教》,《光明日报》2018年5月7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孔子对于《诗经》的评论被称为“诗教”观,这也是“仁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B . “兴观群怨”体现了重“教”也重“诗”的文艺观,是孔子文艺观的鲜明特色。
C . 立足于现实生活,强调社会教化意义,这是孔子“诗教”文艺观的最突出特点。
D . “诗言志”的文艺传统、自古以来的文艺理论,都是孔子文艺思想影响的产物。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首段通过引用孔子对《韶》《武》的评价,论证了孔子更重文艺内容的观点。
B . 文章通过举例论证,阐述了“教”与“诗”的辩证关系,强调了二者的有机统一。
C . 文章基于延续优秀传统文化的立场,论述了“诗教”观对于重塑当代文化的意义。
D . 文章以孔子“诗教”观对传统文艺有重大影响为前提,论述了孔子文艺观的特色。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孔子更看重文艺的道德教化功能,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当时的社会理想息息相关。
B . 从社会功用层面看,“诗教”的文艺观强调“诗”的文艺审美,也是为了更好地“教”。
C . “诗教”文艺观的“在地性”体现了“教”的层面,“会通性”体现了“诗”的层面。
D . 重塑当代中国文化,须从社会教化的“教”,逐渐过渡到尊重文艺自身审美规律的“诗”。
4. (12分) (2020高三上·绍兴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安乐居(节选)
汪曾祺
安乐居是一家小饭馆,挨着安乐林。
安乐林围墙上开了个月亮门,门头砖额上刻着三个经石峪体的大字,像那么回事。
走进去,只有巴掌大的一块地方,有几十棵杨树。
当中种了两棵丁香花,一棵白丁香,一棵紫丁香,这就是仅有的观赏植物了。
这个林是没有什么逛头的,在林子里走一圈,五分钟就够了。
附近一带养鸟的爱到这里来挂鸟。
他们养的都是小鸟,红子居多,也有黄雀。
大个的鸟,画眉、百灵是极少的。
他们不像那些以养鸟为生活中第一大事的行家,照他们的说法是“瞎玩儿”。
他们不养大鸟,觉得那太费事,“是它玩我,还是我玩它呀?”把鸟一挂,他们就蹲在地下说话儿,——也有自己带个马扎儿来坐着的。
安乐居其实叫个小酒铺更合适些。
到这儿来的喝酒比吃饭的多。
这家的酒只有一毛三分一两的。
一毛三他们喝“服”了,觉得喝起来“顺”。
酒菜不少。
煮花生豆、炸花生豆。
暴腌鸡子。
拌粉皮。
猪头肉,——单要耳朵也成,都是熟人了!猪蹄,偶有猪尾巴,一忽的工夫就卖完了。
也有时卖烧鸡、酱鸭,切块。
最受欢迎的是兔头。
一个酱兔头,三四毛钱,至大也就是五毛多钱,喝二两酒,够了。
——这还是一年多以前的事,现在如果还有兔头也该涨价了。
这些酒客们吃兔头是有一定章法的,先掰哪儿,后掰哪儿,最后磕开脑绷骨,把兔脑掏出来吃掉。
没有抓起来乱啃的,吃得非常干净,连一丝肉都不剩。
安乐居每年卖出的兔头真不老少。
这个小饭馆大可另挂一块招牌:“兔头酒家”。
酒客进门,都有准时候。
头一个进来的总是老吕。
安乐居十点半开门。
一开门,老吕就进来。
他总是坐在靠窗户一张桌子的东头的座位。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如此。
这成了他的专座。
他不是像一般人似的“垂足而坐”,而是一条腿盘着,一条腿曲着,像老太太坐炕似的踞坐在一张方凳上,——脱了鞋。
他不喝安乐居的一毛三,总是自己带了酒来,用一个扁长的瓶子,一瓶子装三两。
酒杯也是自备的。
他是喝慢酒的,三两酒从十点半一直喝到十二点差一刻:“我喝不来急酒。
有人结婚,他们闹酒,我就一口也不喝,——回家自己再喝!”一边喝酒,吃兔头,一边慢条斯理地抽关东烟。
这人整个儿是个慢性子。
说话也慢。
他也爱说话,但是他说一个什么事都只是客观地叙述,不大参加自己的意见,不动感情。
一块喝酒的买了兔头,常要发一点感慨:“那会儿,兔头,五分钱一个,还带俩耳朵!”老吕说:“那是多会儿?——说那个,没用!有兔头,就不错。
”西头有一家姓屠的,一家子都很浑愣,爱打架。
屠老头儿到永春饭馆去喝酒,和服务员吵起来了,伸手就揪人家脖领子。
服务员一胳臂把他搡开了。
他憋了一肚子气。
回去跟儿子一说。
他儿子二话没说,捡了块砖头,到了永春,一砖头就把服务员脑袋开了!结果:儿子抓进去了,屠老头还得负责人家的医药费。
这件事老吕目睹。
一块喝酒的问起,他详详细细叙述了全过程。
坐在他对面的老聂听了,说:“该!”
坐在里面犄角的老王说:“这是什么买卖!”
老吕只是很平静地说:“这回大概得老实两天。
”
老聂原是做小买卖的。
现在退休在家。
电话局看中他家所在的“点”,在他家安公用电话,每月贴给他三十块钱。
老聂的日子比过去“滋润”了,但是他每顿还是只喝一两半酒,多一口也不喝。
画家来了。
画家风度翩翩,梳着长长的背发,永远一丝不乱。
衣着入时而且合体。
春秋天人造革猎服,冬天羽绒服。
——他从来不戴帽子。
这样的一表人才,安乐居少见。
他在文化馆工作,算个知识分子,但对人很客气,彬彬有礼。
他这喝酒真是别具一格:二两酒,一扬脖子,一口气,下去了。
这种喝法,叫作“大车酒”,过去赶大车的这么喝。
西直门外还管这叫“骆驼酒”,赶骆驼的这么喝。
文墨人,这样喝法的,少有。
他和老王过去是街坊。
喝了酒,总要走过去说几句话。
“我给您添点儿?”老王摆摆手,画家直起身来,向在座的酒友又都点了点头,走了。
他的画怎么样?没见过。
这天,安乐居来了三个小伙子:长头发,小胡子、大花衬衫、苹果牌牛仔裤、尖头高跟大盖鞋,变色眼镜。
进门一看:“嗨,有兔头!”——他们是冲着兔头来了。
这三位要了十个兔头、三个猪蹄、一只鸭子、三盘包子,自己带来八瓶青岛啤酒,一边抽着“万宝路”,一边吃喝起来。
安乐林喝酒的老酒座都瞟了他们一眼。
三位吃喝了一阵,把筷子一挥,走了。
都骑的是亚马哈。
嘟嘟嘟……桌子上一堆碎骨头、咬了一口的包子皮,还有一盘没动过的包子。
老王看着那盘包子,撇了撇嘴:“这是什么买卖!”
安乐居已经没有了。
房子翻盖过了。
现在那儿是一个什么贸易中心。
一九八六年七月五日晨写完
(1)概括语言大师汪曾祺的这篇小说的语言特色。
(2)倒数第三段写三个年轻小伙子有什么用意
(3)文章前四节对安乐居写得不厌其繁,最后一段却突然收尾,这样的结构安排有什么好处?
(4)如果给本文拟一个标题,你会选“安乐居”还是“老酒客”?为什么?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5. (11分) (2019高三上·建平月考)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截冠雄鸡志
李翱
①翱至零口①北,有畜鸡二十二者,七其雄十五其雌,且啄且饮而又狎乎人。
翱甚乐之,遂掏粟投于地而呼之。
有一雄鸡,人截其冠,貌若营群② ,望我而先来,见粟而长鸣,如命其众鸡。
众鸡闻而曹奔于粟,既来而皆恶截冠雄鸡而击之。
曳而逐出之,已而竞还啄其粟。
②日之暮,又二十一其群栖于楹之梁。
截冠雄鸡又来,如慕侣将登于梁且栖焉。
而仰望焉,而旋望焉,而小鸣焉,而大鸣焉,而延颈喔咿,其声甚悲焉,而遂去焉。
(甲)
③翱异之曰:“鸡,禽于家者也,备五德者也。
其一曰:见食命侣,义□。
截冠雄鸡是也。
彼众鸡得非幸其所呼而来耶?又奚为既来而恶所呼者而迫之耶?岂不食其利背其惠耶?岂不丧其见食命侣之一德耶?且何众栖而不使偶其群耶?”或告曰:“截冠雄鸡,客鸡也,予东里鄙夫曰陈氏之鸡焉。
死其雌,而陈氏寓之于我群焉。
勇且善斗,家之六雄鸡勿敢独校焉。
且其曹恶之而不与同其食,及栖焉;夫虽善斗且勇,亦不胜其众,而常孤游焉。
然见食未尝先啄而不长鸣命焉,彼众鸡虽赖其召,既至,反逐之。
昔日亦犹是焉。
截冠雄鸡虽不见答,然而其迹未曾变移焉。
”(乙)
④翱既闻之,惘然,感而遂伤曰:“禽鸟微物也,其中亦有独禀精气,义而介焉者。
客鸡义勇超乎群,群皆妒而尚不与俦焉,况在人乎哉?况在朋友乎哉?况在亲戚乎哉?况在乡党乎哉?况在朝廷乎哉?(丙)”
⑤(丁)吾心既伤之,遂志之,将用警予,且可以作鉴于世之人。
(选自《李文公集》)
【注释】①零口:地名。
②营群:予其群林。
(1)可填入第③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A . 哉
B . 也
C . 矣
D . 耳
(2)第②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
(3)下面句子是文中的原话,把它放回文本中,合理的位置是()。
由是观天地间鬼神禽兽万物变动情状,其可以逃乎?
A . 甲处
B . 乙处
C . 丙处
D . 丁处
(4)对“彼众鸡得非幸其所呼而来耶”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 那些鸡难道不是希望它来呼唤自己来吃食吗?
B . 那些鸡难道不是幸亏它的呼唤才过来吃食吗?
C . 那些鸡恐怕是希望它来呼唤自己来吃食的吧?
D . 那些鸡恐怕是幸亏它的呼唤才过来吃食的吧?
(5)分析本文的写作意图。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6. (7分)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对月寓怀①
时逢三五便团圆,
满把晴光护玉栏。
天上一轮才捧出,
人间万姓仰头看。
注① :这是《红楼梦》中一个穷书生寄居葫芦庙时,在中秋月夜酒后吟出的抒怀之诗。
(1)本诗非思乡之作,请根据诗作内容及穷书生的处境,简要概括这首诗的主旨。
(2)这首诗的最后两句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简要分析。
五、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
7. (3分) ________,________。
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
(《滕王阁序》)
六、语言表达 (共2题;共10分)
8. (5分) (2016高二上·成都期中)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如果说吃饭是一种物质需求,________。
这种需求由低到高可分为五个层次:休闲、信息、知识、思想和审美。
人总是在精神上追求这五种东西。
________ ,如同没有吃饭,会感到饥饿。
由于阅读者的文化修养、职业特点不同,阅读的层次也不同。
满足休闲有闲话、笑话等读物;满足信息有报纸;满足知识有专业的或普及的读物。
________ ,可以是专门的思想理论和美学读物,也可以体现在其他各类读物中。
9. (5分) (2020高三上·杭州期末)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20个字。
除了人会为了理想奔波迁徙以外①________。
冬季来临,天气裹冷,食物短缺,很多动物选择集体逃离,而动物的迁徙是有确定路线的。
②________。
有科学家认为,迁徙动物以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获得方向;也有科学家认为,迁徙动物身体中存在磁受体,可以感应地球磁场;更有趣的是,科学家发现即使是室内饲养的、从未接触过其他同伴的年轻乌鸦,也会沿着祖辈飞过的路线进行迁徙,也就是说,③________。
七、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0. (5分) (2016高二下·包头期中)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①罗斯金:一个人如果每天观赏一幅好画,阅读某部佳作中的一页,聆听一支妙曲,就会变成一个有文化修养的人——一个新人。
②歌德:许多思想是从一定的文化修养上产生出来的,就如同幼芽是长在绿枝上一样。
③当前不少媒介,无论电影、电视,还是网络、报刊等都有一种低俗化倾向。
不少文化人,他们仅仅将文化当作一种消遣娱乐。
于是,人们在武侠、言情、八卦、野史、演义等低俗与搞笑中消磨了斗志,侵蚀了灵魂,从而解构了仅有的文化储存。
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
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
③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
④不得抄袭、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