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漂泊的家族:明清川陕大移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载]漂泊的家族:明清川陕大移民。
此为陈良学《明清川陕大移民》卷二《飘泊家族》的梗概,共举证306例,其中:湖南移民61例,湖北移民54例,麻城移民40例,广东移民35例,福建移民23例,江西移民32例,安徽移民32例,江浙移民8例,晋豫移民9例,川黔移民12例。
每例对该家族的发源郡望、世系源流、迁移始祖、字辈派语、在川陕创业要素、繁衍支派及播迁情况作简略介绍。
本卷32万字。
湖南移民(61例)
一、长沙地区
01、延陵世家,善化吴氏祖籍江西,元末迁居湖南,清初迁居川东、鄂西和陕南。
02、三槐衍派,善化王氏乾隆七年迁居陕西安康汉阴县。
03、庐陵望族,善化彭氏世居江西吉安庐陵县,洪武七年迁湘,道光十年迁陕、川。
04、潭州镇守,善化陈氏乾隆年间迁居陕西安康。
05、江右流移,善化李氏乾隆七年迁居陕南。
06、豫章世家,善化唐氏源出江西,南宋末迁湘,乾隆七年迁秦。
07、武威世家,长沙石氏康熙乾隆间迁居陕西安康、湖北、四川等地。
08、茶陵千户,长沙柳氏先祖为茶陵千户所指挥,乾隆三十七年迁陕。
09、武陵源派,长沙龙氏源出江西吉水,洪武九年迁湘,乾隆年间迁居陕南。
10、湖广流移,长沙杨氏乾隆年间由湘迁陕。
11、太邱脉裔,宁乡陈氏后唐同光二年迁赣,复迁湘,乾隆八年迁陕。
12、曲江望族,宁乡张氏南宋初居四川绵阳,谪居潭州,乾隆间迁居川陕。
13、太原衍派,宁乡王氏乾隆年间迁居陕西南。
14、湖广流移,宁乡彭氏嘉庆、道光年间迁陕。
15、江西流移,宁乡孙氏乾隆间西迁,隶籍川东及湖北利川等地。
16、闽粤客家,浏阳罗氏元至大年间客居潮,后迁湘,清初迁居陕南。
二、湘潭地区
17、豫章世家,湘潭罗氏源出江西,明初移居湘潭,乾隆间迁居陕南。
18、湖广流移,湘潭李氏乾嘉间迁陕。
19、湖广流移,湘潭龙氏乾隆八年入居重庆府大足县,播迁居云、贵。
20、文种遗脉,湘乡文氏康熙间徙湘,转徙云南。
乾隆年迁陕南,一支播迁四川。
21、上党衍宗,湘乡冯氏南宋末迁湘,乾隆中迁居陕西安康。
22、文正衍派,湘乡曾氏同治年间迁居陕南。
23、金陵世家,湘乡彭氏金陵世家,先祖徙湘,乾隆间迁居陕南。
24、汾阳衍派,湘乡郭氏先世迁居江西,明永乐迁湘,嘉庆年迁居陕南商州。
25、庐陵流派,湘乡李氏先祖居赣,元末迁湘,嘉庆年迁居陕西汉中。
三、湘中地区
26、吴西衍派,新化谢氏系出吴西,清初播迁湖北、四川、陕西等地。
27、新野流派,新化邓氏源出南阳,先世居赣,明初迁湘,乾隆间迁居四川、陕西。
28、赣南流派,新化罗氏源出江西,宋元间迁湘,清初迁川、陕、桂、贵等地。
29、赣南流派,新化康氏五代时迁湘,乾隆间西迁鄂、陕、川。
30、皖赣稀族,新化况氏清初期由湖南迁徙陕西安康。
31、泰和衍派,安化龚氏乾隆间迁居陕南。
32、西平世家,安化李氏世居陇右,蔓衍江西,明初徙湘,乾隆中迁居陕南。
33、宋室支脉,安化赵氏宋室南渡,移居湖南,康乾间迁居陕南。
34、湖广流移,安化梁氏乾隆初迁居四川绥定,乾隆间复迁陕南。
35、晋阳郡望,安化唐氏始钱塘,再江陵,又江西,明初迁湘,清初迁徙川陕鄂。
36、湖广流移,安化夏氏先代迁居四川万源,咸丰初迁居陕南紫阳。
37、江南望族,安化吉氏祖籍苏州,元时迁楚,康熙时迁居四川。
38、义门衍派,茶陵陈氏源出江西德安,流移湖南。
康熙末迁居川东。
39、湖广流移,益阳周氏顺治年间迁居四川万州府。
40、南阳衍派,益阳傅氏乾隆年间四支族人西迁鄂、陕、川。
四、湘南地区
41、湖广流移,衡阳洪氏乾隆九年迁居陕西平利。
42、琅玡衍派,衡南王氏派衍太原,系出琅琊,宋初居湘,乾隆初迁居陕南。
43、赣南流移,零陵龚氏祖籍江西,迁居湖南,康熙年间入川,播迁陕南汉中。
44、中原流移,永州毛氏康熙中奉旨入川,卜居重庆各地。
45、奉旨入蜀,永州唐氏康熙间奉旨入蜀,定居广安岳池。
46、泰和军籍,零陵伍氏源出江西,明初迁湘,卜居零陵,清初播迁陕南。
47、湖广流移,零陵杨氏康熙四十五年迁居四川成都简州仁善乡。
48、湖广流移,邵阳吕氏顺治年间迁居四川三台八洞和西平。
49、南阳宗脉,邵阳隆氏源出江西泰和,元时移居湖南,清初迁居陕南。
50、湖广流移,邵阳谢氏康熙年间迁居西蜀北道潼川府中江县。
51、湘南望族,祁阳陈氏湘中望族。
康熙中三支族人相继接踵入川,播迁川东各地。
52、泰和客宗,祁阳周氏明初由赣迁居湘,清初迁居重庆府。
五、湘西北地区
53、湖广流移,沅陵何氏乾隆年间流徙陕南汉中。
54、湖广流移,常德谢氏乾隆时迁居陕南。
55、常德衍派,桃园谢氏源出江西,洪武间迁湘,乾隆末移居川、陕。
56、江西客户,平江李氏石晋天福二年由赣迁湘,乾嘉间迁居陕南。
57、赣南流派,芷江龙氏康、乾间迁川,嘉庆初播迁居陕南及鄂东。
58、义门衍派,桑植陈氏源出江西,宋嘉佑迁湘,乾隆初迁居陕南。
59、湖广流移,岳州谌氏清初迁居陕南,播迁川、渝、黔等地。
60、四知家声,辰溪杨氏南宋末年落籍湖南,康熙中入川。
61、庐陵衍宗,黔阳易氏祖籍江西,南宋时迁湘,康熙初播迁川陕。
湖北移民(54例)
一、武昌地区
01、金牛巨族,武昌陈氏乾隆初从湖北迁居陕南。
02、金牛世家,武昌毛氏嘉庆年间因参加白莲教起义,失败而避难陕西。
03、湖广流移,武昌刘氏乾隆末迁居陕南商州。
04、瑞昌衍派,武昌张氏源出江西,先世居湖北,乾隆间迁居鄂西、陕南、川东。
05、范阳世家,武昌卢氏望出范阳,祖居武昌,乾隆间入陕。
06、南昌衍派,武昌熊氏源出江西,明成化年迁居湖北,乾隆年间迁居陕南及四川。
07、舟楫世家,黄陂夏氏乾嘉间从汉江水道徙居陕南。
08、商贸流移,黄陂章氏祖居山东,明初居湖北,乾隆、嘉庆间
迁居陕南
09、贸易创业,黄陂雷氏世居江西,移居湖北,乾隆间经商贸易定居陕南。
二、咸宁地区
10、齐鲁望族,咸宁晏氏乾隆末迁居陕西商州镇安县等地。
11、轩辕遗脉,咸宁但氏世居中州,唐末迁南康,南宋徙湖广,清初迁陕南、川东。
12、湖广流移,嘉鱼李氏道光年间迁居陕南商州。
13、孝感流移,嘉鱼廖氏湖广填四川时迁入四川。
14、临淮衍派,蒲圻徐氏雍正初迁居陕西商州,乾隆中析居洵阳。
15、扶风世家,蒲圻马氏乾隆初西进陕西,后世散居汉江沿岸。
16、罗成遗宗,蒲圻罗氏道光初迁居陕西兴安府。
17、湖广流移,通山徐氏乾隆初年迁居陕南。
18、匈奴遗脉,通山金氏源出汉匈奴族裔,东汉末居湖北,乾隆初迁居陕南。
19、皖赣流移,通山焦氏南宋时迁居江西,元初迁居通山,乾隆间迁居陕南。
20、秘书堂裔,通山夏氏祖籍会稽,唐迁江西,元迁湖北,乾隆初迁居陕南。
21、赋梅家声,通山宋氏宋元间由赣迁鄂,明末迁居陕南。
22、湖广流移,通山冉氏康乾间迁四川广元,民国初迁陕南。
23、德星堂派,通山陈氏通山巨族,乾隆中各支接踵迁居陕南及鄂西北。
24、鄂东流移,通山余氏约于嘉庆道光间迁居陕南。
25、皖赣望族,通山程氏祖籍安徽,先世居赣,播迁湖北,清乾隆间迁居陕南。
26、壮猷堂裔,崇阳方氏望出河南,元末自吴迁楚,清初迁居陕南。
27、厚德戴天,崇阳钟氏乾隆四十年前后徙居陕南。
28、湖广流移,崇阳庞氏乾隆三十一年迁居陕南。
三、黄石地区
29、闽南客家,大冶柯氏源出福建,明弘治间迁鄂东,乾隆初迁居陕南。
30、进贤庄派,大冶陈氏先祖居南昌,迁居湖北,乾隆间迁居鄂东、陕南。
31、衍圣族裔,大冶孔氏衢州派系,南宋末迁楚,乾隆年间迁居陕南。
32、中原名门,兴国樊氏康熙至嘉庆间,十四支族人接踵而至陕南及关中。
33、鄂西大家,兴国明氏源出吴兴,后唐移居湖北,明清迁居四川、重庆及陕南。
34、鄂东流移,兴国饶氏宋时自吴迁楚,居武昌府兴国州,乾隆初迁陕西平利。
35、岭南客家,兴国罗氏道光初年迁至陕西兴安府流水铺。
36、鄂东流移,兴国倪氏乾隆年间迁居陕南。
37、湖广流移,兴国刘氏元末经麻城孝感乡入川。
38、江夏衍派,兴国黄氏源出江夏,自中原移居闽粤,清初迁湖北,乾隆迁居陕南。
39、双井脉裔,鄂东黄氏乾隆年间迁居陕南,播川东及贵州等地。
四、黄冈地区
40、鄂东流移,英山吴氏雍正十三年迁徙陕南、鄂西
41、曲江客家,罗田李氏宋嘉定三年移居湖北,乾隆年间迁陕南。
42、义门衍派,黄冈陈氏义门世家,乾隆初迁河南汝宁,复迁陕西宁陕。
43、商贸流移,黄岗胡氏乾隆二十七年贸易至陕西白河,遂家于此。
44、业儒有声,黄岗李氏乾隆间迁居陕西宁陕;嘉庆间又一支族人迁居汉中。
45、咸同流移,黄安董氏同治年间迁居汉中府佛坪县。
46、派衍平阳,浠水柴氏宋室南渡迁居江浙,移居浠水,乾隆间
徙居陕南。
47、武略世家,蕲水缪氏唐时家于江西,元初迁居湖北,乾隆年间迁居鄂东、陕南。
48、武毅世第,蕲水王氏晋王显之后,伯武郎徙於蕲,乾隆初迁居陕南。
49、清河流派,黄州张氏原籍江西,明成化间徙湖北,明末入川,乾隆间迁居陕南。
50、皖鄂世家,黄梅吴氏乾隆初由湖北迁入陕西商州。
五、鄂中地区
51、鲁赣流移,荆州邹氏迁居安康平利县八仙镇狮子坪;
52、江汉望族,天门李氏祖居湖北天门,乾隆初西迁竹溪,复迁陕西平利。
53、豫章衍派,江陵揭氏源出豫章,落籍荆州,洪武二年入川,播迁重庆、云南等地。
54、南安世泽,湖北单氏约于乾隆间迁居陕西省安康汉滨区流水镇。
麻城移民(40例)
01、宋室遗脉,黄麻赵氏南宋时为避战乱迁川,播迁川东及陕南。
02、湖广流移,孝感赵氏明万历间迁居陕西安康,清初一支播迁四川。
03、豫章衍派,獭河张氏明洪武初徙四川重庆府巴县;天启中一支播迁陕南;
04、清河衍派,槐荫张氏明末清初迁居陕西安康五里铺。
05、甲申残黎,魁星张氏明末迁居陕西兴安州安康县越梅铺。
06、成化流移,黄麻唐氏明成化年间迁居于安康,其后裔播迁汉中及四川等地。
07、奉旨入川,孝感唐氏康熙中奉旨入川。
08、彭城衍派,孝感彭氏乾隆初迁云南,后裔播迁四川等地。
09、湖广流移,孝感彭氏元末明初迁居四川南溪县。
10、沅陵流移,孝感向氏元至正间入蜀,洪武初移居万县,播迁湖北及陕南。
11、洪武迁民,槐树李氏祖籍麻城大槐树,明初迁居陕西安康之石梯铺,
12、陇西衍派,孝感李氏明初迁居安康王彪店,后裔播迁恒口、流水等地。
13、宋埠望族,麻邑李氏明初奔陕西,播迁旬阳、平利等地;
14、巴州军户,孝感李氏先迁居四川巴州,后裔播迁陕南岚皋县东山。
15、军屯附籍,吴易李氏元末楚乱,逃难陕西金州,一支代录军籍,易吴为李。
16、湖广流移,麻城尹氏清初迁居陕西安康,派衍汉阴。
17、湖广流移,麻城周氏清初迁徙安康五里铺,播迁平利等地。
18、甲申流移,高堰柳氏明末清初迁居四川,播迁重庆各县。
19、洪武迁民,孝感杨氏洪武初迁居四川简州。
20、睦族家源,仙居毛氏乾隆年间,兄弟三房同迁陕西安康。
21、元末流移,麻城漆氏元末自楚入蜀,定居重庆永川,明初播迁贵州及陕南。
22、仕蜀入籍,孝感龚氏洪武三年入川,定居自贡。
23、应诏填川,三沙饶氏明初迁居江津;清初一支族人再次入川,定居巴县。
24、咸丰流移,赣派饶氏咸丰五年,因贼扰而迁居陕西省平利。
25、仕蜀落户,赣籍鲜氏永乐间因官徙蜀,卜居巴渝,后裔析居贵州、云南等地。
26、江西流移,孝感熊氏元至正间居麻城,洪武初入居重庆巴县,后世散居渝东。
27、洪武转徙,豫籍王氏洪武初入川,卜居通江、泸州等地。
28、舟楫流徙,孝感刘氏明初溯汉江西上,定居安康等地;雍正二年入川。
29、鄂东流移,孝感黄氏乾隆年间逆汉水西上陕南,播迁安康、
平利等地。
30、三闾衍派,黄麻屈氏明末迁居陕西兴安州旬阳县,后裔播迁茨沟等地。
31、义门分庄,果石陈氏洪武初年沿汉水西上陕南,播迁居四川涪陵及贵州等地。
32、渤海衍派,麻城吴氏明初由楚入蜀,甲申之变,族人避寇于黔,家于遵义。
33、三槐衍派,孝感王氏明初迁居四川,定居三台、射洪、盐亭等地。
34、黄麻流移,孝感傅氏明洪武二年兄弟相继入蜀,后裔15支,遍布川东各地。
35、洪武移民,孝感梅氏明代洪武二年入川,定居重庆府垫江县。
36、神秘墓葬,高阶赵氏洪武间入川,定居通江;清嘉庆年间于陕南开辟陵园。
37、清初流移,高堰梅氏雍正年间入川,先在四川内江,后迁居垫江。
38、集义堂裔,高堰宋氏元末明初移居湖北;洪武二年移居四川。
39、湖广流移,高堰谭氏祖籍江西,洪武二年入川,后裔播迁川东及湖北利川等地。
40、洪武迁民,麻城熊氏洪武二年入川,播迁重庆等地。
广东移民(35例)
一、粤东地区
01、江南客家,嘉应邬氏南宋末由赣入闽粤,清初迁居陕南、四川、广西等地。
02、中原客家,嘉应蓝氏乾隆初由粤入川东,道光间播迁川中及陕南等地。
03、宁化客氏,嘉应陈氏乾隆四十三年由粤迁秦,定居陕西汉中府西乡县。
04、闽汀客家,长乐范氏宋元时居闽汀石壁,元初迁粤,明末清
初迁居川陕。
05、粤湘客家,长乐蔡氏唐末入闽,复迁广东,康熙初迁湘,旋迁陕南。
06、豫章衍派,长乐罗氏乾隆中迁湘,转迁陕西商州;播迁四川涪州、陕西岚皋等地。
07、兰陵世家,长乐缪氏元初迁闽,继迁粤,雍正间相继入川,播迁贵州等地。
08、曾参遗脉,长乐曾氏唐时入闽,南宋徙粤。
康熙间迁居四川。
09、江夏衍派,兴宁黄氏康熙乾隆间,迁居四川及陕南等地。
10、闽粤望族,兴宁廖氏祖居汝南,唐迁宁化,宋末入粤,雍正初迁居四川、陕南。
11、济南衍派,兴宁林氏康熙中西迁陕西安康汉阴县凤凰山南麓。
12、开闽族裔,兴宁陈氏原籍广东潮州,明移兴宁。
康、乾间迁重庆府,一支迁陕南。
13、宁化客家,兴宁巫氏东晋末避乱山东转徙福建,隋福建,清初入川,播迁陕南。
14、闽粤客氏,平远赖氏源出颍川,播迁广东,康熙间迁湘,乾隆中迁陕南。
15、粤湘客家,平远颜氏乾隆三十五年迁居陕西洛南。
16、弘农衍派平远杨氏康熙年间流徙到陕南商州。
17、宁化分派,镇平谢氏康熙年间迁楚,乾隆中迁居陕南。
18、中州军魂,镇平邱氏宋末随文天祥守粤,兵败散居岭南,乾隆间迁陕,播迁四川。
20、宗圣南派,程乡曾氏雍正四年迁居四川隆昌,后另有族人到富顺落业。
21、荥阳衍派,潮州潘氏唐末避难徙居闽粤,乾隆年间迁居陕西安康。
二、粤北地区
22、中原士族,韶州陈氏南宋时迁居闽粤,清乾隆间迁居陕南及四川万源等地。
23、闽汀世家,韶州朱氏明成化迁居韶州乳源,康熙四十五年入川。
24、颖川世家,韶州钟氏朱德之母钟孺人家族,与朱德家族同时期入川。
25、韶州望族,仁化谭氏康熙年间由广东入川,播迁川东及陕南安康、平利等地。
26、郓国公裔,乳源邝氏唐天宝间迁赣,宋播迁湘粤,康雍间迁川东及陕南。
27、岭南流移,乳源李氏乾隆初年迁居四川垫江。
28、荥阳衍派,乳源郑氏系出荥阳,先世落籍闽粤,康熙末迁蜀之业仪陇。
29、岭南望族,乐昌欧氏唐天授间迁粤,雍正元年迁居四川、陕南,播迁台湾。
30、闽粤客家,乳源潘氏康熙五十四年迁居四川仪陇。
31、岭南流移,乐昌汤氏康熙中期迁居四川省达州大竹县。
三、粤海地区
32、闽粤巨族,惠州罗氏洪武间徙广东,康熙初迁湖南,康、乾间奉谕入川。
33、闽粤世家,惠州邱氏始潮州,后汀州,复迁惠州,康熙年间入川。
34、闽赣望族,惠州李氏明徙广东,雍正初迁居四川重庆府、叙州府等地。
35、粤桂衍派,高州陈氏乾隆年间迁居陕西汉阴与安康接壤的北部山区。
福建移民(23例)
一、闽西地区
01、清河赣派,龙岩张氏经湖南宁乡县,徙籍于陕西汉阴、安康等地。
02、南阳衍派,龙岩邓氏康熙中迁湖南,数年后又由楚入蜀,定
居内江。
03、从军返迁,龙岩罗氏经河南驻防陕西洵阳,避乱徙居金州,播迁安康各地。
04、闽赣客籍,龙岩傅氏明清之际迁居江西,旋转迁川渝及陕西汉阴等地定。
05、开闽奠基,上杭张氏清初播迁川陕,后裔遍布川、陕、桂、黔等省。
06、闽汀七元,上杭赖氏源出松阳郡,先世迁居闽之上杭,乾隆初迁居陕西安康。
07、中原流移,上杭吴氏康熙初年迁徙湖南岳州府浏阳县,乾隆中迁居陕西商州。
08、闽汀巨宗,上杭陈氏迁居四川重庆府璧山县,后裔播迁川东各县。
09、闽西客家,上杭梅氏明末清初经湖南宜章县迁居四川忠州垫江县。
10、中原客家,上杭袁氏康熙六十年,迁往四川70人,定居川东各地。
11、陈留世家,武平谢氏由福建武平迁徙至陕西汉阴、安康、岚皋等地。
12、彭城衍派,武平刘氏迁居四川富顺县,“戊戌六君子”之一的刘光第出自该族。
13、闽粤巨族,武平钟氏康熙五十九年经商定居于重庆府,后裔播迁川东各地。
14、闽粤客族,平远刘氏先世居福建,后迁广东,乾隆中迁居到陕西商州。
15、赣闽望族,永定吴氏清乾隆至咸、同间,迁移至四川新繁、灌县等地。
16、范阳衍派,永定卢氏明成化年间迁居四川;乾隆时又一支族人入川及陕南。
17、闽西望族,贡川陈氏迁居四川三台等地。
18、商旅创业,宁化郭氏迁居四川乐山县沙湾镇,郭沫若即出自该族。
19、汀州名门,宁化刘氏乾隆年间迁居四川,播迁川东各地。
20、九龙望族,龙溪陈氏乾隆时迁居陕西汉中府城固县北廉泉庄。
二、滨海地区
21、九龙德泽,晋安林氏清初迁湖南安化,康熙末迁居陕南安康之旬阳县。
22、九牧衍派,莆田林氏康熙三十年前后经湖南武岗州迁居四川成都府什邡县。
23、南宗衍派,海澄曾氏雍正五年由广东迁移隆昌。
江西移民(32例)
一、赣北地区
01、双井世家,分宁黄氏源出江西,南宋迁鄂,乾隆间徙居陕南。
02、南阳名门,宜黄乐氏乾、嘉间由江西迁居鄂西、陕南,乃至贵州等地。
03、洪都故宗,宜丰贾氏源出甘肃,徙居江西,明初经湖北迁川渝。
04、四知宗脉,星子杨氏系出弘农,迁居江西,元末迁鄂西、陕南。
05、汝南世第,临江廖氏唐贞观间迁赣,旋迁粤,清嘉庆、道光间两批迁陕。
06、洪州巨族,临川李氏世居江西,南宋时迁居临川,明清时迁居陕南。
07、武陵故人,新余龙氏先世徙居江西,明末经湖广流入四川,康熙中再次入川
08、易姓承嗣,南昌马氏承舅氏而易李为马,乾隆中贸易来秦,卜居陕南各地。
09、赣北流移,浮梁周氏乾隆年间迁居陕南。
10、陶唐脉裔,丰城范氏先世居苏州,唐元和间迁豫章,乾隆初
迁鄂西、陕南、川东。
11、南昌世泽,丰城喻氏源出南昌,迁居四川,扎占巴州。
12、江南世家,宁州邬氏先世居徽州,移福建汀州,又迁惠州,乾隆初徙居陕南。
13、吴兴望族,瑞州沈氏源出会稽吴兴,播衍江西,明天顺间官四川而迁居陕南。
14、洛阳赐姓,高安谌氏源出洛阳,东汉迁赣,元末迁鄂,洪武二年入川。
15、鄱阳世家,饶州贺氏洪武初迁湖北,明末清初迁居川东、陕南等地。
16、浦城世家,饶州章氏乾隆三十六年迁居陕南;亦有迁居四川者。
17、泽承丰镐,进贤周氏汝南世家,东汉末迁江西,雍正时入贵州,一支播迁云南。
18、南康流移,星子赵氏乾隆间由江西迁至陕西商州。
19、英山客籍,豫章谢氏乾隆十三年迁居陕西兴安府。
20、汴梁世家,江西崔氏康熙年间迁居陕南。
二、吉安地区
21、新野元勋,庐陵邓氏先世居江西庐陵,洪武十三年人蜀,定居广安。
22、易姓潜名,吉安邝氏祖居汴粱,天宝间谪居吉州,宋末避乱粤北,康熙初迁川陕。
23、江右流派,吉安谢氏康熙间迁四川顺庆府,播迁陕南、湖北郧西。
24、庐陵支脉,吉安李氏明正德四年迁楚之宁乡,弘治八年徙居安徽,清初徙居西蜀。
25、赣南义族,吉安黄氏明末自吉安迁贵州遵义,清初又迁居四川铜梁县。
26、桃源客籍,吉安刘氏明永乐二年迁居湖南常德,清初迁居陕南、川渝。
27、义门果庄,永兴陈氏源出九江,宋析居江西,明清播迁湖北,川东、陕西。
28、洛阳望族,泰和唐氏世居江西,元末迁湖南,康熙中徙四川,乾隆末由川入陕南。
29、四明宗风,泰和贺氏源出会稽,后唐迁湘,明成化迁鄂,乾嘉间迁居川渝、陕南。
30、赣南望族,泰和周氏明初迁湖南,清初迁居川东,康熙中迁居重庆铜梁。
31、弘农世家,泰和杨氏明万历末经麻城入川东,后裔播迁陕西紫阳等地。
32、庐陵世家,泰和陈氏明初迁湘,康熙中入蜀,播迁内江、重庆等地。
安徽移民(32例)
一、安庆地区
01、望出平阳,安庆汪氏望出平阳,渡江南迁会稽,元末居安庆,清初迁居陕南。
02、赣北源流,太湖余氏宋时居皖,乾隆初西迁豫西,陕南。
03、义门支裔,太湖陈氏乾隆间迁徙陕西紫阳,播迁安康牛蹄等地。
04、颖川世家,潜山汪氏乾隆咸丰年间,其族人先后两度迁居陕南镇安县。
05、琅玡脉裔,潜山王氏系出琅玡,源出山东;蔓延于皖,清初迁居陕南。
06、福六衍派潜山刘氏原籍江西,明初迁皖,乾隆间族人六支300人迁居陕南。
07、中原客家,怀宁丁氏康熙年间迁入陕南,族裔散居在安康、镇安、宁陕等地。
08、三义衍派,怀宁张氏祖籍鄱阳,元末迁居安庆,乾隆年间迁居陕南。
09、庐江世家,怀宁何氏明清安徽何氏迁陕多达313支次,怀宁一县占 198支次。
10、炎帝裔脉,怀宁查氏源出姜氏,始于山东,聚居安徽,乾隆年间迁居陕南。
11、安庆流移,怀宁李氏乾隆年间迁居陕西平利。
12、江南稀姓,宿松祝方氏乾隆二十一年迁湖北郧西与陕西旬阳接壤之地。
13、义门支派,宿松陈氏源出九江,乾隆间迁居陕南,播迁关中。
14、江南流移,宿松傅氏乾隆四十八年迁居陕西商州之商南县。
15、江南流移,太湖朱氏乾隆中叶迁居陕南紫阳县和平乡。
16、江南望族,太湖张氏同治年间迁陕,定居陕西旬阳县北部山区龙家河。
17、安庆衍派,太湖詹氏乾隆二十四年迁居陕西平利县洛河镇铜钱河。
18、延陵衍派,岳西储氏源出延陵,南宋迁皖,析居鄂东,乾隆间迁陕南及四川等地。
19、鄱阳望族,桐城吕氏世居鄱阳,卜居皖桐,乾隆间迁居陕南。
20、长安衍派,桐城邱氏明洪武三年由安庆府桐城县迁入陕西商南县。
21、黎南世第,桐城璩氏世居鄱阳,洪武初迁皖桐,乾隆初迁居陕南。
22、江南流移,桐城雷氏乾隆十九年迁居陕西商州商南县,至今衍传十代。
23、江南巨族,贵池汪氏咸丰初年避乱迁居陕南。
二、徽州地区
24、新安世家,徽州詹氏随末卜隐徽州婺源,乾隆初迁居川东,复迁陕西紫阳。
25、清华望族,休宁胡氏望出安定郡,唐末徙居婺北,咸丰年间迁居陕南。
26、三槐衍派,休宁王氏同治七年流徙至陕西商州。
三、皖中地区
27、江南巨族,寿州钱氏江南巨族,乾隆年间迁居陕南,辛亥中钱氏三杰即出该族。
28、三槐世家,霍山王氏乾隆初迁鄂西,乾隆中迁居陕南。
29、金陵名门,庐江何氏唐初自金陵徙庐江,明初三支分迁川东、鄂西、陕南。
30、彭城衍派,金寨刘氏世居滁州,唐迁宣州,乾隆间迁居陕南及湖北陨西。
31、皖湘流移,六安汤氏洪武江南六安百户,崇祯时迁湘,清初迁居陕南。
32、黄泛流移,六安卢氏乾隆间迁居陕西镇安。
江浙移民(8例)
01、绿营汰军,吴县吴氏绿营把总,嘉庆九年因绿营裁汰而定居巴山。
02、江南名门,吴县唐氏系出苏州唐族,顺治中迁居四川巴县。
03、庐陵客家,南京李氏世定居南京,明洪武间充军和阳,康熙时迁居陕南、川东。
04、冯诩衍派,丹阳吉氏北宋由山西汾州徙江南,乾隆间迁居陕南。
05、湖州望族,杭州沈氏康熙初,廉吏沈天祥知陕西兴安州,卒于任,后裔留居安康。
06、六桂衍派,无锡江氏清乾隆间迁居陕南,兄弟二人各居一方。
07、绛侯脉裔,处州周氏乾隆后期兄弟三支相携入川,一支返浙,两支定居川东。
08、巴金家族,嘉兴李氏嘉庆年幕僚入川,定居成都,是为蓉城望族。
晋豫移民(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