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知其不可而为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晨读积累
自主预习
文本探究
◆铁是愈锤炼愈坚韧的。——闻一多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俗语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毛泽东 ◆伟大的事业是根源于坚韧不断的工作,以全副精神去从事,不 避艰苦。——罗素 ◆人可以忍受不幸,也可以战胜不幸,因为人有着惊人的潜力, 只要立志发挥它,就一定能渡过难关。——卡耐基 ◆只有经过地狱般的磨炼,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 血的手指,才能弹奏出世间的绝唱。——泰戈尔 ◆蜗牛凭坚忍不拔精神到达方舟。——查尔斯·海顿·斯帕根
②通“欤”,语气词尾,吗
③跟……
在一起 2.①介词,相当于“与” ②介词,把 ③介词,用
3.①动词,是 ②动词,做 4.①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
句子独立性 ②代词,他 ③动词,到,往
晨读积累
自主预习
文本探究
五、古今异义
①子路从而后,遇丈.人.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晨读积累
自主预习
文本探究
六、词类活用
①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孔子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子路从而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耰.而不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止.子路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见.其二子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欲洁.其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杀鸡为黍而食.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晨读积累
自主预习
文本探究
二、通假字
①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植其杖而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使子路反.见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辟”通“避”,逃避 ②“芸”通“耘”,除草 ③“而”通“尔”,你 ④“反”通“返”,返回
晨读积累
自主预习
文本探究
杜甫一生忧国忧民,一生写过许多反映民生疾苦的诗文,
虽然他并没有看到自己愿望的实现,但他义无反顾的精神仍激
励着那些为目标奋斗的仁人志士,奋斗不息,抗争到底。
蝉在地下生活四年,伺暑至而出,然后爬上树,蜕壳沐清
露,引吭唱高歌,虽仅有月余时光,但其追求光明之坚定,热
爱生命之强烈,难道不值得我们去学习吗?它知道为了要实现
晨读积累
自主预习
文本探究
3.典例赏析 坚忍不拔之志 《晁错论》
原文: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 之志。昔禹之治水,凿龙门,决大河,而放之海。方其功之未 成也,盖亦有溃冒冲突可畏之患,惟能前知其当然,事至不惧 而徐为之图,是以得至于成功。
晨读积累
自主预习
文本探究
译文:古代的成就大事业的人,不但要有超出普(通世) 人的才华,也必须要有坚忍不拔的意志。过去大禹治水,打通 龙门,疏通大河,来使河流流进大海。当他的功业尚未成就的 时候,也有溃堤、渗露(“冲突”也是“溃堤、渗露”的意思) 等等可怕灾祸,只有能够预先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事情来了 (可以)不畏惧而且(能够)慢慢地为这件事情谋划,因此能 够得到最终的成功。
晨读积累
自主预习
文本探究
答案 ①名词用作动词,唱歌 ②名词用作动词,下车 ③名词 用作动词,落在后面 ④名词用作动词,用土覆盖播下的种子, 并把土耙平 ⑤使动用法,引申为留 ⑥使动用法,使……见 ⑦使动用法,使……干净 ⑧使动用法,使……吃
晨读积累
自主预习
文本探究
七、特殊句式
①子路行以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鸟兽不可与同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隐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晨门曰:奚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莫己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省略句 ②省略句 ③宾语前置句 ④判断句 ⑤宾 语前置句 ⑥宾语前置句
晨读积累
自主预习
文本探究
4.时文赏读
知其不可而为之
沙漠浩瀚,人烟罕至,小草深知自己力量微弱,但是它
“知其不可而为之”,把根深深扎到地下,把绿色献给沙漠,
创造出了一片又一片绿洲。
冬天萧瑟,万物凋零,腊梅深知寒冬不适宜万物生存,但
它“知其不可而为之”,凌寒独自开,昭示了一种贯穿生命的
不屈与坚韧。
悬崖峭壁,土壤贫乏,迎客松明知在此生长非常困难,但
晨读积累
自主预习
文本探究
语段二: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 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赏析 孔子和他们其实是一样的,都对这个社会不满意,都担 忧这个国家,也都担忧这个时代,只不过孔子的做法不一样罢 了;他们是逃避,他们可以丢下这个国家、时代不管不问,孔 子不行,他要积极地寻求改变,他要承担起这个使命。
晨读积累
自主预习
文本探究
话题链接——天下为己任 位卑仍忧国
1.教材赏悟 “知其不可而为之”,这是儒家思想中的一种境界,明知
做不到还是一定要做下去,朝着无法完成的目标,一直走下去。 反映了孔子及其弟子积极处世、以天下为己任的人生态度,
也反映了他们与隐士在处世态度上的分歧。通过隐士对孔子的 讽刺和嘲笑,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不被当时的人们理解和接受的 事实。
它“知其不可而为之”,在岩石夹缝中生存,笑迎天下客,昭
示了一种生命的蓬勃与无惧。
晨读积累
自主预习
文本探究
“知其不可而为之”是生命的一种境界,体现了一种义无 反顾的殉道精神。它昭示了生命的不屈与坚韧,显示了生命的 蓬勃与无惧。拥有这种精神的人会勇敢面对困难,创造生命的 华丽篇章。
熊熊烈火中凤凰得到重生,滚滚黄沙中骆驼感受生命,萧 瑟寒冬腊梅独自开放,悬崖峭壁迎客松倔强生存。在不可能的 条件下,它们创造了奇迹是因为它们“知其不可而为之”。
1.与
①不得与.之言(

②是鲁孔丘与.(

③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2.以 ①而谁以.易之( ②子路行以.告( ③以.杖荷 (
) ) )
晨读积累
自主预习
文本探究
3.为
①子为.谁(

②杀鸡为.黍而食之(

4.之
①道之.不行( ②使子路反见之.( ③之.三子告,不可( 答案 1.①介词,同,跟
) ) )
晨读积累
自主预习
文本探究
●语段赏析
语段一: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赏析 众庶如此之多,楚狂竟然为孔子而出现;天下如此之大, 楚狂竟然明知孔子的行程。楚狂对孔子的尊重与爱护之心,不 可谓不真切盛大。楚狂尚且知道尊重与爱护圣人之德,执政者 竟然轻易弃之毫不可惜!这是楚狂归隐的原因,也是孔子大道 不行的原因。
晨读积累
自主预习
文本探究
2.知背景
孔子生活的春秋时期,礼崩乐坏,道德失范,周王室的权威 日渐衰落,诸侯之间称雄争霸,互相攻伐。面对“天下无道”的 形势,一些人开始失望而悲观,悲观而厌世,最后带着几分无奈 走向了田园山林,成了崇尚清静无为的“隐者”。而以孔子为代 表的一类人,怀着悲天悯人的仁爱之心,提出恢复“礼治”的政 治主张。为了实现自己的主张,他周游列国,著书立说,开馆授 徒,陷于困厄而不屈,遭遇讥刺而不坠。尽管孔子的思想主张有 着落后保守的一面,在当时的社会形势下也根本不可能实现,但 是他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知其不可而为之”的自强不息、孜孜 以求的精神,却激励了千百年来无数的仁人志士。
文本探究
答案 ①谏,动词,匡正,挽回;追,动词,及 ②动词,快 步走 ③名词,渡口 ④动词,改变,改革 ⑤动词,扛,担 ⑥名词,宜,指应该遵守的礼法和道德规范等 ⑦末,副词, 没有,不;难,动词,辩驳 ⑧动词,完了,结束 ⑨而,助 词,语气词“吧”;殆,形容词,危险
晨读பைடு நூலகம்累
自主预习
文本探究
四、文言虚词
晨读积累
自主预习
文本探究
三、重要实词
①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②趋.而辟之(

③使子路问津.焉(

④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⑤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
⑥不仕无义.(

⑦果哉!末.之难.矣(

⑧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⑨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 )
) )
晨读积累
自主预习
今义:岳父
②明.日.,子路行,以告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今天的后一天
③道之不.行.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不可以
答案 ①对老人的尊称 ②第二天 ③行不通
“躬耕以食”,佯狂不仕,所以也被人们称为楚狂接舆。《论 语·微子》记载他以《凤兮歌》讽刺孔子,谓“往者不可谏,来 者犹可追”,并拒绝和孔子交谈。接舆因对当时社会不满,剪 去头发,表示坚决不与统治者合作。
晨读积累
自主预习
文本探究
齐简公,姜姓,吕氏,名壬,齐悼公之子。齐简公即位后, 分别任用田恒(陈恒)和阚止(监止)为左、右相。阚止得宠 于简公,田恒嫉之。大夫鞅见状,遂建议齐简公择用一人,借 此除掉田恒。齐简公四年五月,田恒先发制人发动政变,杀死 了阚止,又派兵把逃亡的齐简公和夫人杀死。事后田恒立简公 弟骜为君,即齐平公,自任太宰。此事引起孔子极大的愤怒, 唯名与器不可假人,他如临大典,沐浴、更衣、整冠,入宫朝 见哀公,请哀公发兵伐齐。但没有得到鲁哀公与季康子的支持。
晨读积累
自主预习
文本探究
2.名句赏记 ◆不登高山,不知山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荀子·劝学》) ◆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韩愈 《进学解》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刘禹锡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 志。——苏轼 ◆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文天祥《千秋祭》 ◆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谭 嗣同
晨读积累
自主预习
文本探究
语段三: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 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 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赏析 隐居山林是不对的,老丈与他的儿子的关系仍然保持, 却抛弃了君臣之伦。这是儒家向来都不提倡的。
晨读积累
自主预习
文本探究
语段四: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 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赏析 “知其不可而为之”,这是做人的大道理。人要有一 点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许多事情都是经过艰苦努力和奋斗 而得来的。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反映出他孜孜不倦的 执着精神。
自己的光明之梦可能要历经磨难,甚至要献出生命,但它义无
反顾地努力追求,从而成就自己的理想之花。
即使生命变成一片荒漠,我们也会像骆驼一样默默前行;
即使人生把我们变成一只河蚌,我们也会用毕生的精力、一生
的心血把刺入体内的痛生化成一颗晶珠。
晨读积累
自主预习
文本探究
常识链接——知人论著
1.识人物 楚狂接舆,春秋时楚国的隐士。接舆是他的名字,平时
晨读积累
自主预习
文本探究
3.积成语 (1)无人问津:没有人询问渡口。比喻无人过问,受到冷落。 也比喻无人探索、尝试。 (2)深厉浅揭:遇到深水就连衣涉水,遇到浅水就撩起衣服 过河。比喻做事要因时因地制宜。
晨读积累
自主预习
文本探究
一、字音辨识
①.殆.( ) ②桀溺.( ) ③接舆.( ) ④怃.然( ) ⑤耰.而不辍.( ) ⑥黍.( )⑦击磬.( )⑧荷 ( ) 答案 ①dài ②nì ③yú ④wǔ ⑤yōu chuò ⑥shǔ ⑦qìnɡ ⑧dià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