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抗日第一仗――南澳血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抗日第一仗――南澳血战
1938年6月,日寇入侵粤东孤岛南澳,我军民奋起抗击,这是闻名中外的广东抗日第一大仗。

在中共的直接推动和民众的大力支持下,国民党一五七师九四○团第一营和民众抗日自卫团英勇抗击,日寇伤亡超过500人,大大打击了日寇南侵的气焰,在中国抗战史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一页。

参加战斗的军队和民团受到国民党政府行政院长孔祥熙的嘉奖,国民党总政治部主任陈诚作为突出战例向报界介绍,《新华日报》、《大公报》等大力宣传了“南澳抗战精神”。

闽粤咽喉,日寇虎视眈眈
南澳是孤悬于闽粤交界海面的渔岛县,北望饶平,西瞩澄海,主岛面积104平方公里,当时人口三万七千,是南中国海的天然堡垒,素有“闽粤咽喉,潮汕屏障”之称。

南澳岛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日人早就对它虎视眈眈。

明朝以降,倭寇屡屡侵犯南澳,侵华战略策动之始,日军地图上即标为必占之地。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指派浪人潜入岛内测绘地形。

1937年9月,中共闽西南军政委员会领导人邓子恢与驻粤的第62军157师师长黄涛联合抗日,中共工作人员到157师官兵中去做抗日宣传发动工作。

1938年2月,中共领导的汕头青年抗日会随军工作队直接投入157师政训处工作,向军民进行爱国宣传。

粤省当局电令潮汕防军密切注意防卫,潮(州)澄(海)饶(平)汕(头)成立了第九区民众抗日自卫团,南澳也成立了180人的警卫队。

1938年5月,厦门失陷,徐州失守。

日军加紧占夺南澳的准备,建立联络站,作为进攻华南的跳板,牵制广东抗日力量,实现“中夺武汉,南取广州”的图谋。

从6月中旬起,日军飞机不断飞掠潮汕沿海,军舰不断炮击潮阳、惠来、澄海南北港和饶平的柘林半岛。

失地收复,南澳军民振奋
6月20日,日本海军陆战队三百余人,在29艘军舰和4架飞机的掩护下,从长尾山钱澳一带登岛。

国民党保安营营长罗静涛率三百余官兵守备,与日军甫一接触便全部溃退,罗本人迅疾逃往饶平之柘林。

县长林捷之听闻前线失守,亦称病逃往大陆。

以致自卫中队无人指挥,经与日军进行激烈巷战,死难三四十人,终因弹尽粮绝被逼退至海山岛。

日军占领了县城隆澳,全岛陷于敌手。

潮汕守军最高长官、157师师长黄涛闻知罗、林畏敌潜逃,立刻派人抓获,经驻广州第四路军总司令余汉谋批准,罗就地枪决,林押解广州囚禁。

日寇轻易夺得南澳,在县城组织维持会,建立傀儡政权,扩建飞机场。

南澳失陷十余天后,黄涛师长从师部丰顺汤坑来到汕头,夤夜召开军事会议,决定乘敌立足未稳,渡海收复失地。

计划以抗日民众自卫大队洪之政部为先锋,九四○团第一营吴耀波部为主攻,以饶平县海山岛黄隆为反攻基地,渡船由汕头警察局协助征雇,洪部、吴部登陆南澳后由吴统一指挥。

渡海部队一律称作“义勇军”,不暴露原番号。

7月10日夜间,洪部先锋队四十多人,在第一中队长陈序明(后在南澳阵亡)、副中队长陈澄清(后在南澳被俘自杀殉国)和第二中队长吴超骏及副中队长杨俊清(后在南澳阵亡)的率领下,由南澳县自卫中队长李居甲和副中队长吴承绵作向导,从海山岛打断港分乘5只小船,向东南渡过7公里多的海面,8时许在南澳岛猴澳顺利登陆,先锋队员们马不停蹄,经山间小道突袭南澳县城隆澳。

为了不暴露目标,船只连夜返回海山。

其时隆澳流行霍乱,日寇退驻深澳,夜间多数返回舰艇,只留维持会“维持”。

深夜,先锋队员迅速摸到下葫芦仔脚“民教馆”内,把以黄麟麒为首的维持会汉奸11人一网打尽。

俘虏则连夜押至海山刘厝祠,再转到潮州市,经余汉谋核准,于21日执行枪决。

此后几日,“义勇军”利用每晚退潮时刻,乘木帆船分批登上南澳(有十多人在渡海时,被日舰发现开枪扫射,英勇牺牲)。

至16日止,吴部官兵和洪部自卫团共三百五十多人顺利抵达南澳,隐蔽在黄花山中。

洪部官兵着短衫,左臂佩布章,上写“游击队”三字。

吴部官兵则在左胸贴布条,上绣“不怕死,不贪财;爱国家,爱百姓”。

官兵斗志昂扬,随时准备投入战斗。

17日拂晓,吴耀波率本部150人,洪之政率本部180人及南澳抗日自卫中队30人,由李居甲等引路,从黄花山区出征,长途奔袭十余公里,连场血战,终于一举收复了南澳县城――隆澳。

保岛抗敌,血战空前惨烈
日军侵占南澳不足一月,即遭此沉重打击,当局恼羞成怒,将日本海军少将大熊政吉召回东京,改派台湾陆战队司令佐藤清前来坐镇。

日寇重新调集华南沿海大小军舰三十多艘(最多时达93艘),把南澳岛封锁得严严实实,用汽艇和武装渔船截查过往船只,妄图将义勇军战士困死。

18日一整天,日军对南澳全岛一轮接一轮地狂轰滥炸,义勇军阵地上硝烟漫天。

19日黄昏,日军舰载着陆战队员一千余人,企图登陆。

不料刚上岸,义勇军战士突然出现,给以迎头痛击,直打得敌人狼狈逃窜,回到舰上。

20日晨,日军再次组织反攻,日机投弹数十枚,舰上发炮数百发,妄想彻底摧毁我沿海阵地。

不多久,日海军陆战队员又密密麻麻地涌上南澳滩头,吴耀波营长当机立断,兵分五路占据有利地形――李居甲中队长率第一队占据宫前乡的龟山,赖如平小队长率第二队占领后江蚌寮港内渔船腹,吴承绵副中队长率第三队占据金山(又称馆尾山),黄炳洋小队长率第四队占领下寮,林朝进小队长率第五队占据西阁庵山。

李居甲他们赶到宫前龟山,从深澳来犯的日军已攻上来了。

李居甲大声鼓动战士:“大丈夫要为国努力杀敌!”随即身先士卒,冒着枪林弹雨冲人敌阵,队员们个个奋勇争先。

经过激烈战斗,敌人的先头部队终被击退。

首战告捷,全军振奋。

下午,在后江蚌寮港,义勇军又打了一场漂亮的伏击战。

五艘汽艇载着一大批日兵,从后江登陆,正好闯进了我义勇军布设的伏击圈。

此时吴部赖如平率领的第二队已等候多时,洪部陈标小队长率领的三十多名短枪队员也跃跃欲试。

待敌靠近,埋伏于盐堤和船腹下的队员突然开火,吴部的轻机枪手以猛烈火力把日军打了个措手不及,丢尸数十,他们的司令官山野次郎也当场毙命。

日军恼羞成怒,调来飞机,疯狂轰炸,增援的日兵像蚂蝗一样反扑过来,吴部队员和陈标等三十多名短枪队员战至最后一颗子弹,全部壮烈牺牲。

在金山、内埔、西阁港等地,也发生了十多次激战。

洪部副中队长杨俊清率队在内埔附近的虎洞山与敌血战,身中数弹,自行裂布裹伤,带伤冲人敌阵,为国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下午3时许,日军强攻金山,义勇军战士奋起还击,终因寡不敌众全部壮烈捐躯。

自卫大队第二中队分队长李鉴被击中腹部昏迷,半夜醒来爬回我军驻地幸得生还。

英雄小岛,见证御寇英雄
日军海陆空并进,义勇军处于孤岛孤军孤立无援之境地,只得边战边撤,固
守黄花山。

翌日拂晓,二千多敌人,分三路进攻黄花山,即从下寮村进击烂洋嘴口山,从西阁乡进击鸭田坟(今水库),从钱澳进击马岭的山区地带。

义勇军占据制高点,给敌人以狠狠打击。

敌人久攻不下,只好由飞机指示目标,用排炮猛轰我阵地。

我义勇军冒着枪林弹雨沉着应战。

在烂洋嘴口、龙颈山、龟埕、烟墩、状元地等处,战况更为激烈。

数百义勇军忍着饥渴,顶着酷暑,打退敌人的轮番攻击。

敌人尸横遍野,更加疯狂,几次突入我阵地,我勇士与之展开肉搏,阵地屡屡失而复得。

吴部副中队长吴承绵率队在烟墩山血战,战友不断有牺牲,他仍指挥若定,带领敢死队连克敌人据点三处。

数天后被俘,受刑时裂眦怒目,痛斥敌酋,于27日遇害。

22日至23日,敌人见步兵很难攻破我军防线,便出动大批飞机,轰炸我阵地。

我集中高射机关枪向低飞的日机扫射,敌机不敢呈狂。

有一次还击落一架。

队员们看着机尾冒黑烟跌至柘林海面,不禁欢呼雀跃。

日机轰炸过后,步兵再度强攻我阵地。

义勇军官兵浴血奋战,一次次把敌人打下去。

吴部连长陈永宸头部中弹,流血不止,已经牺牲了,仍紧握枪杆端坐不倒。

排长高强和林乡被日军团团围住,身中数弹,仍坚持把所带手榴弹全部投向敌人,把驳壳枪交给战友才倒地。

吴营长的勤务兵、年仅十五岁的刘南茂,在送信途中被两个日本兵紧迫,他镇定自若,待敌人走近时突然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

24日,我方阵地被敌机炸成一片焦土,勇士们守无可守,只好化整为零,藏身山洞,与敌周旋。

天亮以后,日军开始搜山,队员们利用山洞的有利地形,把敌人打得昏头转向。

李鉴与马雄伏在猴鼻头海边的一个山洞里,一名鬼子闯进洞来,马雄连开两枪,这家伙惨叫着退了出去。

鬼子于是向洞里扫射机关枪,扔手榴弹,又燃烧松树叶向里灌烟,李鉴和马雄机警地从山洞的另一个出口撤出洞外……不料洞外正有十多个日本鬼子在吃饭,李、马二人立即开枪射击,对方猝不及防,一下子被撂倒四五个,等鬼子醒悟过来,他俩已迅速滚下了山坡,涉水钻进了一个礁石洞里。

日军联队长田太一郎在山洞里遭遇吴部伤兵张奎标,见张满身鲜血奄奄一息,便想逼他供出我军指挥官藏身之地,张却用手榴弹,当场炸死这个联队长。

洞外敌军为了泄恨,对着挺立洞壁的张奎标发射了数百发子弹,张奎标当场光荣牺牲。

直至7月30日,义勇军战士仍洞在人在,敌军团团包围黄花山,却一无所得。

我方无线电台被炸毁,与大陆的联系中断,勇士们依然坚守洞中,伺机杀敌。

日军以“犯粤海空军三分之二以上,军舰四十余艘,出动二千多人的兵力,企图吞没弹丸小岛南澳”,却遭到中国军民的奋勇抗击,伤亡惨重。

这样的战例在世界战史上极为罕见。

8月中旬,黄涛师长认为已达到预定作战目的,遂派人泅海潜抵南澳,传达撤兵命令。

幸存的英雄官兵吴耀波等八十多人,在当地群众的掩护下或泅渡,或乘船、乘木排,陆续返回大陆。

南澳孤岛奋战至此结束。

南澳抗战历时近月,共打死打伤日军五百多人(其中联队长2名),击落日机1架,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

我方阵亡约290人,其中吴部130人,洪部140人,南澳民众抗日自卫中队20人。

南澳抗战悲壮慷慨,当时的广州《中山日报》称此役“昭示广东精神的确是名副其实,它证明广东民众的确是不可欺侮;它使日军于震惊羞愤之余,把侵澳的寇酋大熊痛加申斥;它使国际观感显示惊叹钦佩,粤人已有痛击日寇南侵迷梦之前奏。

这种事实,无疑的堪在抗战史中占着光荣的一页”。

南澳歼敌打响了广东抗战第一仗,义勇军总指挥吴耀波把南澳抗战取得重大战果的原因,归结于“军民合作”。

确实,参加南澳抗战军民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保卫祖国的铜墙铁壁,在与大陆失去联系、援助中断的艰苦时刻,更加表现出军民合作、团结抗战、共赴国难的精
神,被舆论界誉为“南澳抗战精神”,军民合作抵御外敌的范例,其事迹永载史册。

“愿持如石心,为国作坚壁”,谨以此诗句祭奠南澳抗战死难将士的英魂。

作者附注:本文相关史实业经军事科学院张廷贵同志审读,本文部分资料由广东汕头市党史办陈琦同志提供,谨此致谢。

(曹轲系南方日报报业集团社委、新闻研究所所长、珠三角新闻中心主任、高级记者,谢岳雄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民建广东省委法工委副主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