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附子汤痹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味附子汤痹证
炮附子10 g ,党参20 g ,白芍15 g ,白术10 g ,桂枝9 g ,熟地12 g ,当归12 g ,茯苓12 g ,川芎6g ,山药20 g ,枸杞子10 g ,菟丝子10 g ,木瓜10 g ,威灵仙10 g ,薏米仁10 g ,甘草6 g
患者,于某,女,45岁。

2012年10月7日就诊。

主诉:全身酸痛半年。

患者于睡前双下肢酸痛,右足跟凉痛,睡中或醒后全身酸痛,左侧腰背痛,乏力,眠
差多梦,腕踝关节酸痛,遇冷加重,头晕,头胀,后脑部痛,牙周痛,少腹偶痛,月经量多,有块,经前腹痛,小便黄,大便每日1~2次,舌淡、质暗,苔白腻,脉沉无力。

被西医诊断为“风湿性关节炎” 。

曾采用药物治疗(具体药物不详),效果欠佳。

中医诊断为:痹症(痛痹)。

辨证为湿瘀互结,肝肾亏虚。

治宜祛湿活血通络,补益肝肾。

选用加味附子汤加减,处方:炮附子10g ,党参20 g ,白芍15 g ,白术10 g ,桂枝9 g ,熟地12g ,柴胡10 g ,当归12 g ,茯苓12 g ,川芎6 g ,山药20g ,合欢皮10 g ,酸枣仁10 g ,枸杞子10 g ,菟丝子10 g ,木瓜10 g ,威灵仙10 g ,薏米仁10 g ,甘草6 g 。

7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1次,饭后服用。

二诊,服药7 d 后,患者诉下肢及腰部疼痛症状明显改善,睡眠正常,但仍有头晕,乏力症状。

舌淡,苔白,脉沉。

根据本次就诊症状,守上方,加黄芪30 g ,天麻10 g 。

7剂,煎服同上。

三诊,各项症状均明显改善,患者诉疼痛基本缓解,精神充沛。

嘱再服7剂巩固治疗。

随访6个月,病未复发。

痹症的发生与机体正气不足、外邪侵袭、生活环境及饮食等因素密切相关。

《类证治裁》曰:“诸痹良由营卫先虚 ? ? 风寒湿乘虚内侵。

正气为邪阻 ? ? 久而成痹。

”患者因正气不足,素体虚弱,腠理空疏,肌肉、经脉、筋骨失于濡养,外邪乘虚而入,引发为痹症。

或久居潮湿阴冷之地、夜间贪凉过度或水中作业等原因,导致外邪内侵,注于腠理经络,停滞于筋骨关节,脉络闭塞,导致气血津液运行不畅,血滞成瘀,津聚为痰,痰瘀互结,而发为痹。

病久则耗伤气血,累及肝肾,导致肝血肾精不足。

因此,对于痹症的治疗应扶正与祛邪相结合。

附子汤出自于《伤寒论》,具有温经祛寒,助阳除湿之功。

主治少阴阳虚,寒湿内犯,项背恶寒,身体骨节麻木、疼痛,手足寒冷不温,脉沉者。

有研究表明附子汤具有镇痛、消炎作用。

临床中可用于治疗风湿痹痛之顽疾。

治疗痹症时,在附子汤基础上加入当归、川芎、山药、桂枝、熟地、枸杞子、菟丝子、木瓜、威灵仙、薏苡仁等药物组成加味附子汤,临床治疗痹症,效果更为确切。

诚如《医宗必读》所言“治行痹” ,应以疏散风为主,佐以御寒利湿之法,还应添加补血之药。

“治痛痹”应以散寒为主,佐以疏风燥湿,适当添加补火助阳之剂;“治着痹”以利湿为主,祛风解寒兼之,并以补脾益气之品。

加味附子汤中重用炮附子温经助阳散寒;党参补益元气;茯苓、白术既可补气健脾,又能利湿去浊;桂枝、芍药可调和营卫,有缓急止痛之力。

又配以当归、川芎可补血行气活血,治疗痹症日久,血虚血滞。

山药、薏苡仁、熟地、枸杞子、菟丝子可健脾祛湿,培补肝血肾精之不足。

木瓜、威灵仙舒筋通络利湿,可解经脉之挛急。

诸药共用,内可温补肝脾肾之不足,外可祛散邪气之内侵,配伍灵活,扶正与祛邪兼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