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选择理论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经济学家邓肯·布莱克(Duncan Black)于1958年发表 的《委员会与选举理论》,开创了公共选择研究的先河。
2、逐渐形成阶段。20世纪60年代是公共选择学派逐渐 形成的时期。 1962年布坎南和塔洛克合作发表了《一致 同意的计算:宪法民主的逻辑基础》杠
主
动
容
介
经
物物
钞
济
交换
市
(商品)
票
场
政
认可的
选
治
公共
市
产品 成本
票
场
杆
体
力
价
个体
之间
个
格
简单
人
交易
利
益
规
个体或
最
集体间的
大
则
复杂交易
化
3、政治市场与公共选择
政治市场有三类主体或参与者:选民、政治家和官员。 选民是手中握有选票并可以自由选择的需求者,政治家和
官员是供给者,供给各种政策、法制秩序、公共物品等等。 选民(voters)是政治过程结果的消费者。政治市场上选 民有三种方法来进行活动:投票、直接参与某项政治活动、 通过能够影响立法机构的活动、集团来影响立法。 政治家(politicians)是政府中被选举出来的官员,包括 各级政府主要官员以及立法机构成员。 官员(bureaucrats)是在各级政府部门工作的,被选举出 来的政治家直接或间接任命的人员。 政治市场的均衡:选民、政治家和官员按一定的规则就公 共产品的供给量及相应的成本分摊(税收)达成协议。
政治市场的三级结构(Alan Peacock)皮科克
初级政治市场 政治家出售政策给选民 选民为购买合意的政策支付选票
政策供给市场 官员向当选政治家提供政策选项和实施政策的手段 政治家向官员提供预算
政策执行市场 官员向选民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 选民向政府纳税
4、投票规则
投票的定义
投票是把个人偏好转变为社会偏好的手段,是现有的民主集
政治抽租:凭借政府权力故意刁难企业,使其活动受 到威胁,企业不得不割舍部分收入进贡。
政治租的消散:
消极被动的消散:政治权力的要求太高,企业无法承 受,停止寻租;政治租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受到法 律制裁。
积极消散:建立民主政治,消除政治租的土壤;创造 公平竞争的环境,消除企业寻租;加强法制建设, 加大寻租成本。
• 中位选民定理在公共选择学派的政治行为理 论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任何一个政党或 政治家,欲想获得最大量的选票,必须使 自己的竞选方案与纲领符合中间投票人的 意愿。如果某一社会的中产阶级居于多数 地位,则整个社会就不可能出现极端的选 择,政治就越稳定,社会经济生活也就越 有条件理性化,而不是走向极端 。
体决策中的最佳方法。
选民(纳税人)参加投票的原因是期望通过投票来改善其处
境(提高福利)。
投票不仅是公民权的体现,更是个人偏好的显示。个人偏好
是投票(公共选择)的研究起点。
支配个人偏好的是收益-成本法则。这一法则受个人价值观
等众多因素的影响。
1)、一致同意规则
含义:一项议案只有获得全体投票人的一致赞成才通 过。如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会议。
5 、投票的悖论
多数投票原则在仅两种被投票 方案时是非常有效的, 但在三种及 三种以上时,就会出现循环投票—— “投票的悖论”。
在有二个以上备选方案时,会出现循环投票,无胜
出者。 三个人的偏好显示
第一选择 第二选择 第三选择
甲
A
B
C
乙
B
C
A
丙
C
A
B
单峰偏好示意图(备选方案)
单峰偏好(Single-Peaked Preference):指某一投票者最偏好 一个方案,若离开该方案向其他方案变化时,偏好程度都会下降。
一般实行单名选区制和多数代表制。
5、影响公共选择的各种因素
(1)中位选民:中位选民就是在选民正态分布 中占比例最高的选民,中位选民原理说明了各政 党、各政治家、政治竞争者都要主张使得中位选 民收益最大化的政策。中位选民实际上就是在利 益取向上一致的选民中的大多数。 中间投票者在经济上一般解释为拥有中等收入或 财产的居民,也就是中间阶级或者中产阶级
二、扩大后使用的“有效多数”表决机制
自2004年5月1日10个准成员国加入欧盟至同年1 1月1日,欧盟理事会将使用过渡性表决机制。但从200 4年11月起,欧盟理事会将采用《尼斯条约》中规定的新 版“有效多数”表决机制:即总票数为321票,有效多数 为232票并能够代表一半以上的成员国。
案例:美国的选举
政治领域中的人,即政治家、文官及其他国家(政府)代理人同
私人经济中的是人一样的,都是“经济人”,均以追求个人利益 最大化为目标。
政治家追求选票最大化,选民追求投票净利益最大化,执行决策
的政府官员追求预算最大化。
切入点:决策环境的划分
决策环境
市场环境
非市场环境
钞票反映偏好 企业提供私人产品
投票反映偏好 政府提供公共产品
2、公共选择理论的特点
前提:经济人假设 切入点:市场决策和非市场决策的划分 理论特点:不在于作出价值判断 实质:经济分析工具在政治领域的应用 交易概念的运用:政治不过是经济交易过程的延伸。
(交易对象:公共品;交易特点:非自愿性、不平等 性和强制性)
前提:经济人假设:非商品化
人都是理性行为者,其行为的目的是谋求私利的最大化。
优点:帕雷托最优 缺陷
1)成本太高 2)机会主义行为 3)难以达成结果
2)、多数票规则
含义:少数服从多数。 类型:简单多数1/2,特定多数3/4、4/5 优点:成本较低,迅速解决问题 缺陷:
1、往往难以获得均衡的结果 2、没有如实反映每个人的偏好强度 3、有可能导致对选择程序控制权的争夺 4、会导致选民对公共选择活动的冷漠
企业
个人
政府
选民
市场决策与政治决策
决策主体 人性假定 决策方式 偏好显示 决策特点
市场决策
居民、厂商
经济人 基于市场机制,
个别决策 真实性 决策在前, 偏好加总在后
政治(非市场)决策
选民、政治家、官僚
经济人 选出政治家、
政党决策 不真实性 偏好加总在前, 决策在后
市场决策和政治决策的联系与区别
内
垄断,炒卖 诱惑力,无数网吧支撑
高价位
利益集团与寻租
•租,即租金。也就是利润、利益、好处。 •寻租,即对经济利益的追求。指通过一些非生产性的 行为对利益的寻求。
寻租往往使政府的决策或运作受利益集团或个人的摆布。这些 行为有的是非法的,有的合法不合理。往往成为腐败和社会不 公和社会动乱之源。
利益集团与寻租
公路、石化集团;房地产行业)
【目前十大暴利行业排行】
排行榜
第一名:能源业 第二名:药品与医疗 第三名:中小学教育
第四名:殡葬 第五名:教材出版 第六名:高速公路 第七名:有线电视
第八名:房地产 第九名:网络游戏 第十名:美容整形
暴利手段
官煤勾结,能源价格上涨。 天价医药费。
伙食费,择校费。 漫天要价,骨灰盒。 新华书店垄断教材发行 高速公路行业的商业化 不断涨价(最不思进取的方式)
3、影响日益扩大的阶段。70年代,公共选择理论的影 响不断扩大,并传播到欧洲和日本。
4 、 迅 猛 发 展 的 阶 段 。 20 世 纪 的 80 年 代 和 90 年 代 。 1986年,布坎南也因为对公共选择理论所做的杰出贡献 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公共选择理论的代表人物:
代表人物: 詹姆士·麦吉尔·布坎南(美)(1986 ) 戈登·塔洛克(美)
美国总统选举实行间接选举制。首先由各州选民 投票选出本州选举人(人数与本州国会议员人数 相等),再由各州选举人同时在各州首府投票选 举正、副总统。
议员选举实行直接选举制。众议员由各州选民直 接选举;参议员最初由各州议会选举,1913年 生效的第17条宪法修正案规定,参议员也由各州 选民直接选举。州长、议员和某些州的法官、重 要行政官员都由选民选举产生。
效
效
效
用
用
用
值
值
值
0123
0123
0123
多峰偏好示意图
多峰偏好(Multiple-Peaked Preference):指存在一个偏 好程度最低的方案,其附近任何一个方案的偏好都高于它。
效 用 值
01
2
3
备选方案
为何会有双峰偏好?
两个例子 导弹的数量
只有大量的导弹才能起到 威慑作用,如果导弹数量 适中,还不如没有。
寻租活动:就是指寻求人为短缺资源的租金,也就是
人类社会中非生产性的追求经济利益活动。(寻求超 额利润)
政治租金:借助政治权力来创造和赚取超过自己正常
收入的超额收入。
最常见的政府寻租活动的来源有:其一,政府的特
许权;其二,政府的关税与进出口配额;其三,政府 定货。
利益集团与寻租
政治寻租的方式:
政治创租:凭借政府权力给企业或他人带来好处,增 加他们的收入,然后企业或他人进贡。
寻租的例子
卡特尔价格
花生工厂游说政府对花
生实施配额,形成类似
租金
于卡特尔cartel-like的联盟
。
竞争价格
•配额
•效率 产量
配额是指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些敏感商品 进行数量或金额上的控制
(3)官僚理论
官僚看成是理性的经济人,追求个人利益。官僚与 其他所有人一样,都是效用最大化者。他利用管理 者效用函数方法提出,官僚的效用函数变量包括他 的薪金、为他工作的职员人数和他们的薪金、他的 公共声誉、他的额外收入以及他的权力或地位、装 修考究的办公室、现代化的办公设施、公费活动等 等。为了效用最大化,官僚竭力追求机构最大化; 机构规模越大,他们的权力越大。
在公共选择理论家眼中看来,官僚是效用最大
化的即自私的寻租者。公共部门在提供公共物品时
趋向浪费和滥用资源,致使公共支出规模过大或效率低 下。
(2)利益集团
利益集团定义:是指那些有某种共同的目标并试图对
公共政策施加影响的个人的有组织的实体。不同的利益集 团在其规模、资源、权利和政治倾向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别。
利益集团形成的原因:降低信息成本、增强偏好
的稳定性、提高公共决策的交易效率。
(美国的农业利益集团、工会)
(我国的特殊利益集团-某些垄断行业 :高速
案例:欧盟理事会的投票机制
欧盟理事会的“有效多数”表决机制又分为:
一、日前正在使用的“有效多数”表决机制
在这个表决机制中,欧盟15个成员国视其在欧盟中地位 和影响力的不同,分别拥有两票到10票的表决权。欧盟理 事会的总票数为87票,有效多数为62票。这种“有效多 数”表决机制将运用到2004年5月1日。
的过程。 政府政策就是各种利益集团相互竞争,相互制衡,相互
妥协的产物。 经济学家研究方向的改变:从如何实现社会经济福利最
大化转向各利益集团之间如何实现均衡。
关于选举:简单多数的偏好显示
第一选择 第二选择 第三选择
A
张三
李四
王五
B
李四
王五
张三
C
王五
张三
李四
联合国主要机构之一安理会,现在由 两类、15个国家组成一类是常任理事国, 包括中国、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 常任理事国拥有否决权,地位显赫、影 响重大,因此被称为“五大国”;再一 类是非常任理事国,有10个国家,非常 任理事国经联合国大会选举产生,任期2 年。
第五章 公共选择理论
1、公共选择:就是通过集体行动和政治过程来 决定公共物品的需求、供给和产量。它是对资源 配置的非市场选择,即政府选择。
研究:政治市场上的主体(选民、利益集团、政 党、官员和政治家)的行为和政治市场的运行。
第一节 背景及代表人物
公共选择学派产生的过程 1、发源阶段。公共选择学派发源于20世纪50年代。英
当安理会就程序事项表决时,至少需要9张可决票(五分之 三),此时常任理事国并不具有否决权;但安理会在调停国 家之间的争端时,除9张可决票外,还包括“全体常任理事国 之同意票表决之”。“同意票表决之”,就是没有“反对 票”,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常任理事国“否决权”的法律依 据。可以看出,否决权的实质是全体一致规则。
双峰偏好
公共教育投入
多峰导致投票悖论示意图
排 序
第一选择
丙
第二选择
乙
第三选择
A
B
甲 C
阿罗不可能定律
阿罗不可能定律:如果排除效用人际比较的可能性,
那么把个人偏好总和成表达各种各样的个人偏好次序 的社会偏好是不可能的。
阿罗不可能定律的启示
民主投票无法对社会福利作出评价。 公共选择的过程就是各种利益集团相互竞争,相互制衡
效用
双峰偏好
导弹数量
为何会有双峰偏好?
两个例子 公共教育投入
公共教育投入较少时,富人会把 孩子送到私立学校,公共教育投 入增加只会增加他们的税收负担, 因此效用随着公共教育投入的增 加而下降;
当公共教育投入达到一定程度时,效用 富人的孩子也愿意去公立学校。 这时,公共教育投入增加带来效 用的增加。
2、逐渐形成阶段。20世纪60年代是公共选择学派逐渐 形成的时期。 1962年布坎南和塔洛克合作发表了《一致 同意的计算:宪法民主的逻辑基础》杠
主
动
容
介
经
物物
钞
济
交换
市
(商品)
票
场
政
认可的
选
治
公共
市
产品 成本
票
场
杆
体
力
价
个体
之间
个
格
简单
人
交易
利
益
规
个体或
最
集体间的
大
则
复杂交易
化
3、政治市场与公共选择
政治市场有三类主体或参与者:选民、政治家和官员。 选民是手中握有选票并可以自由选择的需求者,政治家和
官员是供给者,供给各种政策、法制秩序、公共物品等等。 选民(voters)是政治过程结果的消费者。政治市场上选 民有三种方法来进行活动:投票、直接参与某项政治活动、 通过能够影响立法机构的活动、集团来影响立法。 政治家(politicians)是政府中被选举出来的官员,包括 各级政府主要官员以及立法机构成员。 官员(bureaucrats)是在各级政府部门工作的,被选举出 来的政治家直接或间接任命的人员。 政治市场的均衡:选民、政治家和官员按一定的规则就公 共产品的供给量及相应的成本分摊(税收)达成协议。
政治市场的三级结构(Alan Peacock)皮科克
初级政治市场 政治家出售政策给选民 选民为购买合意的政策支付选票
政策供给市场 官员向当选政治家提供政策选项和实施政策的手段 政治家向官员提供预算
政策执行市场 官员向选民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 选民向政府纳税
4、投票规则
投票的定义
投票是把个人偏好转变为社会偏好的手段,是现有的民主集
政治抽租:凭借政府权力故意刁难企业,使其活动受 到威胁,企业不得不割舍部分收入进贡。
政治租的消散:
消极被动的消散:政治权力的要求太高,企业无法承 受,停止寻租;政治租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受到法 律制裁。
积极消散:建立民主政治,消除政治租的土壤;创造 公平竞争的环境,消除企业寻租;加强法制建设, 加大寻租成本。
• 中位选民定理在公共选择学派的政治行为理 论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任何一个政党或 政治家,欲想获得最大量的选票,必须使 自己的竞选方案与纲领符合中间投票人的 意愿。如果某一社会的中产阶级居于多数 地位,则整个社会就不可能出现极端的选 择,政治就越稳定,社会经济生活也就越 有条件理性化,而不是走向极端 。
体决策中的最佳方法。
选民(纳税人)参加投票的原因是期望通过投票来改善其处
境(提高福利)。
投票不仅是公民权的体现,更是个人偏好的显示。个人偏好
是投票(公共选择)的研究起点。
支配个人偏好的是收益-成本法则。这一法则受个人价值观
等众多因素的影响。
1)、一致同意规则
含义:一项议案只有获得全体投票人的一致赞成才通 过。如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会议。
5 、投票的悖论
多数投票原则在仅两种被投票 方案时是非常有效的, 但在三种及 三种以上时,就会出现循环投票—— “投票的悖论”。
在有二个以上备选方案时,会出现循环投票,无胜
出者。 三个人的偏好显示
第一选择 第二选择 第三选择
甲
A
B
C
乙
B
C
A
丙
C
A
B
单峰偏好示意图(备选方案)
单峰偏好(Single-Peaked Preference):指某一投票者最偏好 一个方案,若离开该方案向其他方案变化时,偏好程度都会下降。
一般实行单名选区制和多数代表制。
5、影响公共选择的各种因素
(1)中位选民:中位选民就是在选民正态分布 中占比例最高的选民,中位选民原理说明了各政 党、各政治家、政治竞争者都要主张使得中位选 民收益最大化的政策。中位选民实际上就是在利 益取向上一致的选民中的大多数。 中间投票者在经济上一般解释为拥有中等收入或 财产的居民,也就是中间阶级或者中产阶级
二、扩大后使用的“有效多数”表决机制
自2004年5月1日10个准成员国加入欧盟至同年1 1月1日,欧盟理事会将使用过渡性表决机制。但从200 4年11月起,欧盟理事会将采用《尼斯条约》中规定的新 版“有效多数”表决机制:即总票数为321票,有效多数 为232票并能够代表一半以上的成员国。
案例:美国的选举
政治领域中的人,即政治家、文官及其他国家(政府)代理人同
私人经济中的是人一样的,都是“经济人”,均以追求个人利益 最大化为目标。
政治家追求选票最大化,选民追求投票净利益最大化,执行决策
的政府官员追求预算最大化。
切入点:决策环境的划分
决策环境
市场环境
非市场环境
钞票反映偏好 企业提供私人产品
投票反映偏好 政府提供公共产品
2、公共选择理论的特点
前提:经济人假设 切入点:市场决策和非市场决策的划分 理论特点:不在于作出价值判断 实质:经济分析工具在政治领域的应用 交易概念的运用:政治不过是经济交易过程的延伸。
(交易对象:公共品;交易特点:非自愿性、不平等 性和强制性)
前提:经济人假设:非商品化
人都是理性行为者,其行为的目的是谋求私利的最大化。
优点:帕雷托最优 缺陷
1)成本太高 2)机会主义行为 3)难以达成结果
2)、多数票规则
含义:少数服从多数。 类型:简单多数1/2,特定多数3/4、4/5 优点:成本较低,迅速解决问题 缺陷:
1、往往难以获得均衡的结果 2、没有如实反映每个人的偏好强度 3、有可能导致对选择程序控制权的争夺 4、会导致选民对公共选择活动的冷漠
企业
个人
政府
选民
市场决策与政治决策
决策主体 人性假定 决策方式 偏好显示 决策特点
市场决策
居民、厂商
经济人 基于市场机制,
个别决策 真实性 决策在前, 偏好加总在后
政治(非市场)决策
选民、政治家、官僚
经济人 选出政治家、
政党决策 不真实性 偏好加总在前, 决策在后
市场决策和政治决策的联系与区别
内
垄断,炒卖 诱惑力,无数网吧支撑
高价位
利益集团与寻租
•租,即租金。也就是利润、利益、好处。 •寻租,即对经济利益的追求。指通过一些非生产性的 行为对利益的寻求。
寻租往往使政府的决策或运作受利益集团或个人的摆布。这些 行为有的是非法的,有的合法不合理。往往成为腐败和社会不 公和社会动乱之源。
利益集团与寻租
公路、石化集团;房地产行业)
【目前十大暴利行业排行】
排行榜
第一名:能源业 第二名:药品与医疗 第三名:中小学教育
第四名:殡葬 第五名:教材出版 第六名:高速公路 第七名:有线电视
第八名:房地产 第九名:网络游戏 第十名:美容整形
暴利手段
官煤勾结,能源价格上涨。 天价医药费。
伙食费,择校费。 漫天要价,骨灰盒。 新华书店垄断教材发行 高速公路行业的商业化 不断涨价(最不思进取的方式)
3、影响日益扩大的阶段。70年代,公共选择理论的影 响不断扩大,并传播到欧洲和日本。
4 、 迅 猛 发 展 的 阶 段 。 20 世 纪 的 80 年 代 和 90 年 代 。 1986年,布坎南也因为对公共选择理论所做的杰出贡献 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公共选择理论的代表人物:
代表人物: 詹姆士·麦吉尔·布坎南(美)(1986 ) 戈登·塔洛克(美)
美国总统选举实行间接选举制。首先由各州选民 投票选出本州选举人(人数与本州国会议员人数 相等),再由各州选举人同时在各州首府投票选 举正、副总统。
议员选举实行直接选举制。众议员由各州选民直 接选举;参议员最初由各州议会选举,1913年 生效的第17条宪法修正案规定,参议员也由各州 选民直接选举。州长、议员和某些州的法官、重 要行政官员都由选民选举产生。
效
效
效
用
用
用
值
值
值
0123
0123
0123
多峰偏好示意图
多峰偏好(Multiple-Peaked Preference):指存在一个偏 好程度最低的方案,其附近任何一个方案的偏好都高于它。
效 用 值
01
2
3
备选方案
为何会有双峰偏好?
两个例子 导弹的数量
只有大量的导弹才能起到 威慑作用,如果导弹数量 适中,还不如没有。
寻租活动:就是指寻求人为短缺资源的租金,也就是
人类社会中非生产性的追求经济利益活动。(寻求超 额利润)
政治租金:借助政治权力来创造和赚取超过自己正常
收入的超额收入。
最常见的政府寻租活动的来源有:其一,政府的特
许权;其二,政府的关税与进出口配额;其三,政府 定货。
利益集团与寻租
政治寻租的方式:
政治创租:凭借政府权力给企业或他人带来好处,增 加他们的收入,然后企业或他人进贡。
寻租的例子
卡特尔价格
花生工厂游说政府对花
生实施配额,形成类似
租金
于卡特尔cartel-like的联盟
。
竞争价格
•配额
•效率 产量
配额是指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些敏感商品 进行数量或金额上的控制
(3)官僚理论
官僚看成是理性的经济人,追求个人利益。官僚与 其他所有人一样,都是效用最大化者。他利用管理 者效用函数方法提出,官僚的效用函数变量包括他 的薪金、为他工作的职员人数和他们的薪金、他的 公共声誉、他的额外收入以及他的权力或地位、装 修考究的办公室、现代化的办公设施、公费活动等 等。为了效用最大化,官僚竭力追求机构最大化; 机构规模越大,他们的权力越大。
在公共选择理论家眼中看来,官僚是效用最大
化的即自私的寻租者。公共部门在提供公共物品时
趋向浪费和滥用资源,致使公共支出规模过大或效率低 下。
(2)利益集团
利益集团定义:是指那些有某种共同的目标并试图对
公共政策施加影响的个人的有组织的实体。不同的利益集 团在其规模、资源、权利和政治倾向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别。
利益集团形成的原因:降低信息成本、增强偏好
的稳定性、提高公共决策的交易效率。
(美国的农业利益集团、工会)
(我国的特殊利益集团-某些垄断行业 :高速
案例:欧盟理事会的投票机制
欧盟理事会的“有效多数”表决机制又分为:
一、日前正在使用的“有效多数”表决机制
在这个表决机制中,欧盟15个成员国视其在欧盟中地位 和影响力的不同,分别拥有两票到10票的表决权。欧盟理 事会的总票数为87票,有效多数为62票。这种“有效多 数”表决机制将运用到2004年5月1日。
的过程。 政府政策就是各种利益集团相互竞争,相互制衡,相互
妥协的产物。 经济学家研究方向的改变:从如何实现社会经济福利最
大化转向各利益集团之间如何实现均衡。
关于选举:简单多数的偏好显示
第一选择 第二选择 第三选择
A
张三
李四
王五
B
李四
王五
张三
C
王五
张三
李四
联合国主要机构之一安理会,现在由 两类、15个国家组成一类是常任理事国, 包括中国、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 常任理事国拥有否决权,地位显赫、影 响重大,因此被称为“五大国”;再一 类是非常任理事国,有10个国家,非常 任理事国经联合国大会选举产生,任期2 年。
第五章 公共选择理论
1、公共选择:就是通过集体行动和政治过程来 决定公共物品的需求、供给和产量。它是对资源 配置的非市场选择,即政府选择。
研究:政治市场上的主体(选民、利益集团、政 党、官员和政治家)的行为和政治市场的运行。
第一节 背景及代表人物
公共选择学派产生的过程 1、发源阶段。公共选择学派发源于20世纪50年代。英
当安理会就程序事项表决时,至少需要9张可决票(五分之 三),此时常任理事国并不具有否决权;但安理会在调停国 家之间的争端时,除9张可决票外,还包括“全体常任理事国 之同意票表决之”。“同意票表决之”,就是没有“反对 票”,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常任理事国“否决权”的法律依 据。可以看出,否决权的实质是全体一致规则。
双峰偏好
公共教育投入
多峰导致投票悖论示意图
排 序
第一选择
丙
第二选择
乙
第三选择
A
B
甲 C
阿罗不可能定律
阿罗不可能定律:如果排除效用人际比较的可能性,
那么把个人偏好总和成表达各种各样的个人偏好次序 的社会偏好是不可能的。
阿罗不可能定律的启示
民主投票无法对社会福利作出评价。 公共选择的过程就是各种利益集团相互竞争,相互制衡
效用
双峰偏好
导弹数量
为何会有双峰偏好?
两个例子 公共教育投入
公共教育投入较少时,富人会把 孩子送到私立学校,公共教育投 入增加只会增加他们的税收负担, 因此效用随着公共教育投入的增 加而下降;
当公共教育投入达到一定程度时,效用 富人的孩子也愿意去公立学校。 这时,公共教育投入增加带来效 用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