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17课《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17课《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难忘的泼水节》是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课文。
本单元围绕“伟人”这一主题编排了《八角楼上》《朱德的扁担》《难忘的泼水节》《刘胡兰》四篇课文,旨在引领学生感受伟人心系百姓的高贵品质,初步渗透革命传统教育。
《难忘的泼水节》讲述的是1961年敬爱的周总理到西双版纳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故事。
课文文辞优美,感情真挚,字里行间洋溢着喜悦与热情,体现了周总理亲民、爱民、和人民心连心的情怀,也表达了人民对周总理的崇敬与爱戴。
课文配有一幅插图,画面喜庆、祥和,人物栩栩如生。
图中周总理身穿傣族人民的服装,笑容满面地端着银碗,正在向人们泼水、祝福,周围的傣族人民载歌载舞,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
教学目标
1.认识“泼、族”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铺、盛”,会写“忘、泼”等8个字,会写“难忘、泼水节”等11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练习用“象脚鼓、凤凰花”等词语,描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意。
3.能积累描写周总理样子的句子,感受总理的平易近人。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练习用“象脚鼓、凤凰花”等词语,描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意。
教学难点:能积累描写周总理样子的句子,感受总理的平易近人。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 视频导入。
播放泼水节视频,学生猜是哪个民族的什么节日。
(预设:傣族的泼水节)
(1)识记“族”。
课件出示傣族人民图片,认读“傣族”一词。
(2)教学要求会写的字“泼”。
出示田字格中的“泼”字。
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记住它?(学生交流)过泼水节,水打湿了头发。
②老师指导书写“泼”。
注意左右部件穿插,右边是“发”,不要写成“友”。
2. 揭示课题。
傣族人民每年都要过泼水节,但是有一年的泼水节令傣族人民难以忘却,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学习第1自然段。
(1)课件出示第1自然段,指名读。
你从这句话中知道了什么?(预设:凤凰花开的时候,泼水节就到了)
(2)理解“一年一度”。
说说它的意思。
(预设:每年一次)
(3)学习“火红火红”。
课件出示凤凰花图片,理解“火红火红”。
火红火红的表示程度深,运用:火红火红的(枫叶)。
设计意图
视频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种识字方法相结合,可以提高识字效率。
结合图片理解词语,能加深学生对词语的印象。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出示学习提示。
●借助拼音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标出自然段序号。
●思考: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令人难忘?用横线画出相关句子。
2.检查字词。
出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开火车认读,齐读。
泼水节 民族 度过 敲打 龙舟 驾驶 笑容满面 踩水 饭碗 祝福 健康长寿
3.教学多音字“铺、盛”。
铺p ù(店铺)p ū(铺路)盛sh èn ɡ(盛开)ch én ɡ(盛饭)
4. 整体感知。
交流: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令人难忘?1961年的泼水节,傣族人民特别高兴,因为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
5.认识周总理。
课件出示周总理图片及资料。
周总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总理。
他十二岁就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任总理期间他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祖国取得的每一项成就都有他的心血。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
并借助图片,让学生感知伟人周恩来的形象,有利于本课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品读语段,感受盛况
<一>感受盛况,体会敬爱
1.敬爱的周总理要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当时他们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3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
2.指名交流,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关语句进行体会。
(1)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①识记“敲”。
学生交流“敲”的识记方法。
②理解“四面八方”。
人们可能是从哪里赶来的?(预设:从村子,从山头田野......)周围各地或各个方面就是“四面八方”的意思。
③理解“赶来”。
能不能用“走”替代“赶”?(预设:“赶”字体现了人们心情的急切和激动。
)
④指导朗读。
带着体会读读句子,读出人们的激动。
(2)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
铺上了鲜红的地毯。
①在什么情况下会铺上鲜红的地毯?(预设:特别隆重的场合,迎接最尊贵的客人)
②理解“好像”。
凤凰花的花瓣和红地毯有什么相似之处?结合第1自然段“火红火红”理解。
用“好像”说话。
(3)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①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预设:龙船、花炮很多)
②你感受到了什么?(预设:场面热闹喜庆,人们非常欢迎周总理)
(4)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你感受到人们怎样的心情?(见到周总理后激动的心情,欢迎周总理的欢快心情)
3.指导朗读。
指名朗读第3自然段,要求读出人们想见周总理的急切心情和热闹的场面。
<二>同喜同乐,情谊深厚
1.学习第4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第4自然段,画出描写周总理样子的句子。
(2)师生合作读:周总理身穿(学生接读)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学生接读)水红色头巾。
(3)思考:周总理为什么要穿上傣族服饰?(预设:尊重少数民族习俗,亲如一家)
(4)哪个词写出了周总理的表情?(预设:笑容满面)你读出了什么?(预设:周总理很高兴)
(6)周总理来到人群中,他是怎么做的?(课件出示句子)请
大家读一读。
(7)圈画出动词,你体会到了什么?预设:周总理平易近人,
与傣族人民心连心。
(8)指导朗读。
从这一自然段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带着你的感
受读一读。
2.学习第5自然段。
(1)开始泼水了,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是怎样相互泼水、相互祝
福的?请大家读课文第5自然段,用“______”画出描写周总理泼水的句子。
(2)课件出示句子,读一读,圈画出描写周总理动作的词语。
(预设:端着、拿着、蘸、泼洒)
(3)在傣族的传统里,水泼得越多,代表祝福也越多。
(课件
出示说话训练)
●清清的水泼洒到白发老爷爷身上,周总理祝福他福如东海_。
●清清的水泼洒到可爱的孩子身上,周总理祝福他_茁壮成长__。
●清清的水泼洒到年轻小伙子身上,周总理祝福他家庭幸福美满。
●傣族人民也同样在祝福着周总理,他们祝福总理_健康长寿__。
3. 用上“象脚鼓、凤凰花、银碗、柏树枝”这几个词语,说说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
(1)同桌练说
(2)指名交流4.指导朗读。
指导读出热闹,读出欢乐。
设计意图
立足文本,调动感官,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想象中练习说话,提升其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
四、品读语段,表达难忘
1.朗读课文第6~8自然段。
数一数:作者用了几个感叹句?表达了什么情感?(预设:4个感叹句,表达了人们的激动、幸福和难忘之情。
)
2.指导朗读。
谁能把作者的心情用朗读的方式表达出来?(指名读,学生自由练读,齐读)
设计意图
对语言文字的品读,离不开结合标点符号读出句子的语气。
引导学生关注标点符号,比较句式读,让语言训练落到实处。
五、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8个字,学生认读、组词。
2.课件出示田字格中的“忘、度、龙”。
(1)引导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2)教师范写,提示:“忘”字上窄下宽;“度”字“广”的长撇向左下伸展,给里面的部件让出足够的空间;“龙”字竖弯钩沿竖中线起笔,短撇向下撇出,末笔点勿漏写。
(3)学生描红,练写。
(4)师生评议,修改。
设计意图
指导学生写好字,先要让学生观察字的结构,重点指导难写、易写错的字,给学生予以充分指导,让他们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剩下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实践,最后通过相互评价的方式,让学生发现优劣,再进行改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