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成全一棵树》教学设计(冀教版六年级上册)(精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全一棵树》教学设计(冀教版六年级上册)
课题:
《成全一棵树》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叙述顺序。

2.通过品读文中的重点词句,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情感。

能力目标
通过品读文中的重点词句,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会在现实生活中面对困境快乐、健康地生活,同时学会关爱,学会自强。

教学重难点:
理清文章线索,揣摩文章主旨是本文重难点,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分析、讨论从而突破本文重难点。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直入课题。

板书《成全一棵树》
2.就课题学生质疑。

交流预设:
(1)“成全”是什么意思?
(2)是谁成全了一棵树?
(3)那会是一棵怎样的树?
(4)成全了树的人一定有他的心愿,那会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就课题提问,培养了学习质疑的能力。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线索。

1.初读要求:
(1)读熟课文,读不准的地方多读几遍。

(2)思考:一棵树仅仅指树吗?谁成全谁?这棵树是如何被成全的?
2.易错读音提示:
一拐(guǎi)一拐
枯萎(wěi) 灼(zhuó)
怔(zhèng) 乞(qǐ)求
缝(féng)制栽(zāi)种
3.整体感知,全班交流
(1)文章的线索是:树
(2)孩子成全一棵树明线
母亲成全孩子暗线
孩子通过努力成全自我
三、再读课文,体会人物性格。

1.再读要求:
(1)默读课文,思考:孩子和母亲是怎样的人?
(2)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课文讨论:如何理解文章标题。

2.交流预设:
(1)孩子:坚强、执著、有恒心、肯付出乐观……
母亲:无私、伟大、公正……
(2)标题语意双关,既概括了情节内容,又彰显了文章主旨。

一棵本已经失去生存资格的“又细又小,甚至还有一些枯萎”的小树苗,在孩子的精心照料下,茁壮成长,“比别的树更青春,更挺拔”。

一个“一出生腿就残疾了”的孩子,在母亲的精心培养下,在母爱的滋润下,他取得了事业的成功。

无论孩子还是母亲,他们做了相同的事:成全一个生命!
四、品读课文,揣摩人物情感。

1.抓住“这棵树能长大吗?母亲的目光是复杂的。

”一句,联系上下文读出母亲此时复杂的心理。

交流预设:
可以从如下三个层面进行分析。

第一,如文中所述“(那棵树)又瘦又小,甚至还有一些枯
萎”;第二,在母亲眼里“孩子是在做着一件没
有结果,也没有意义的事情”。

第三层,这棵被
丢弃的树牵动着母亲心中的痛——孩子一生下来腿就残疾,她在为孩子的前途担忧。

2.抓住“母亲作出了一项重大决定”一句,联系全文,明白母亲作出这项决定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交流预设:
“孩子自己为种那棵树挖了一个又大又深的坑”、“孩子每天拎着水桶认真浇树苗”、“孩子每天偷偷地给那棵树捡牛粪喂它”等,说明孩子具有坚韧、奋斗的精神,这才是促使母亲作出一项重大决定的`重要原因。

3.文中“一拐一拐”多次出现,说明了什么?
交流预设:
第一次“一拐一拐”是为了说明孩子是个残疾,之后的描写能突出孩子的自强精神,表现了他坚定的意志,也表现了他的成功比常人付出了更大努力。

五、拓展练习。

将课文结尾进行续写“他一下子怔住了,也明白了母亲那颗充满爱意的心。

之后……”
例如:许久许久,他扑通一声跪了下来,跪在了母亲的面前。

他明白了母亲。

他终于明白了母亲。

母亲的心永远是一颗母亲的心。

当然,是做母亲的首先懂得了自己的儿子。

既然你像一棵小树苗一样钻出了地皮,母亲又怎么不给你一次长高长大的机会呢?而这样的机会,就成全了一棵树的一生!
【设计意图】将课文内容进行延伸,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情感体验,让本课主题在学生的心中更加深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