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即墨七级镇七级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青岛市即墨七级镇七级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
末试题含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涵养我们的“精神道统”
李拯
一位诗人说过,“当灵魂失去庙宇,雨水就会滴在心上”。

诚然,物质财富可以满足生存,但是精神庙宇才能安放心灵。

一个国家,要有共同捍卫的信念天空;一个社会,要有一起坚守的核心价值。

每一个人,在满足口腹之欲后,也深沉呼唤更加富足而充实的人生。

“一个民族必须要有信仰,否则社会上什么‘恶性肿瘤’都会长出来”,有志之士的呼吁,折射出我们时代的精神需求。

如车轮围绕中轴才能转动、苍鹰振动双翼才能飞翔,社会拥有核心价值观,才能产生凝聚力的强大磁场。

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是明辨是非、评判美丑、权衡得失的基本标准,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心理习性和行为操守。

每个时代都需要这样的“精神道统”,人们得以从中寻求生命意义,寄托终极关怀。

中华文化向来注重崇德尚义,孔子选择“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孟子追求“舍生取义,杀身成仁”。

5000年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历史敬畏,也有“为天下人谋永福也”的理想情怀。

正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神道统”,孕育出中华儿女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的价值取向,己达达人、兼善天下的行为方式。

时至今日,当代中国已经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然而,经济发展高歌猛进的同时,拜金主义在一些人那里颇有市场,一些传统道德价值受到挑战,一些价值底线被弃守。

“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的物欲追求,“老人倒地,扶还是不扶”的道德拷问,毒奶粉、地沟油带来的良心失守……如果利益的巨浪吞噬价值关怀,那么物欲横流、唯利是图的尽头,必然是良知的出局和信任的崩塌。

在哲人看来,没有良知的快乐、没有是非的知识、没有道德的商业、没有原则的政治,这是现代社会的最大危机。

一些经济学家更看重市场经济中的道德力量,认为“没有诚信、同情心这些最基本的道德观念,市场经济就会引发灾难”。

的确,缺少自由平等,
市场经济就可能异化为巧取豪夺的原始丛林;没有公正法治,现代社会也可能堕落为你死我活的零和游戏。

今天,随着物质财富不断累积,富裕起来之后的价值追问,更加峻切地摆在国人面前;涵养我们时代的“精神道统”,同样需要每个人的努力。

出国旅游,能否用自己的行为,展示一个大国的文明?汽车时代,能否遵守规则,让社会多一份法治意识?网络普及,能否尊重隐私,向他人释放出诚信和友爱?若从这些点滴努力中,一个人能够获得升华自我,那一个国家何尝不能实现从物质现代化向精神现代化的飞跃?
总有一种情怀,能够让人超越争名逐利;总有一种追求,能够让人舍弃一时得失;总有一种感动,能够让人不禁潸然泪下。

物质匮乏的时代,精神的力量可以弥补物质的不足。

物质丰裕的时代,精神的星光则能照耀我们走得更高更远,去拥抱一个更加丰盈的人生,收获一个更加强大的中国。

(选自2014年4月9日《人民日报》)(12题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关于“精神道统”的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A.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它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属于精神道统这个范畴。

B.精神道统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心理习性、行为操守和生命质量。

C.每个时代都需要人们能够从中寻求生命意义、寄托终极关怀的精神道统。

D.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神道统,孕育中华民族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

E.涵养我们时代的精神道统,需要人人努力,只要努力就能获得自我升华。

13.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当代中国经济发展非常迅猛,同时,传统道德价值受到挑战,一些价值底线失守。

B.中华文化向来注重崇德尚义,孔子、孟子有关“义”的观点态度充分证明这一点。

C.一些经济学家认为没有诚信、同情心、公正、自由平等,市场经济就会引发灾难。

D.物质富裕时代,精神星光作用之大,它能够照耀我们去拥抱一个更加丰盈的人生。

14.文中的“庙宇”和“恶性肿瘤”各喻指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分)
15.结合文中的观点,谈谈你对下面这段话的理解。

(4分)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几十年如一日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毕生的梦想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

江西“夺刀少年”柳艳兵,为了乘客的生命安全,不顾高考在即,勇敢地夺下歹徒手中的刀。

山东老人刘盛兰年届90仍然坚持拾荒助学,爱心和执着感动着身边的人。

参考答案:
12.A、C(B“深刻影响… … 生命质量”于文无据。

另外,根据文意,确切地说,“深刻影响着人们… … 行为操守”的应当是“社会的核心价值观”,而不是“精神道统”; “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属于“精神道统”的范畴。

D 说“中华民族”不合文意,原文是说“中华儿女”。

“中华民族”是我国各民族的总称,不能完全等同于“中华儿女”。

另外,“孕育… … 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的说法也太笼统,原文在“价值取向”前有“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的定语加以限制;在“行为方式”前有“己达达人、兼善天下”的定语加以限制。

E “只要努力就能获得自我升华”错,根据原文“若从这些点滴努力中,一个人能够获得升华自我,那一个国家何尝不能… … ”的内容可知,“一个人能够获得升华自我”是假设说法,是“一个国家何尝不能… … ”的假设前提条件)13.D( A 以全概偏。

原文在“传统道德价值”前面有“一些”限制。

B 说“充分证明这一点”夸大事实。

“充分”在句中是“足够”的意思,“向来”是“一贯如此”的意思。

仅凭“孔子、孟子有关‘义’的观点态度”不可能“足够”证明中华文化“一贯”注重崇德尚义。

C 张冠李戴。

“公正、自由平等”是作者论及的内容,而不是“一些经济学家”观点中的内容)l4吐.“庙宇”喻指“信念”、“信仰”、“时代精神”、“社会的核心价值观”等“精神道统”; “恶性肿瘤”喻指拜金主义、唯利是图、巧取豪夺、腐化堕落等丑恶现象。

(言之成理即可)15.不例:精神的星光能照耀人们走得更高更远。

袁隆平的事迹是“总有一种情怀,能够让人超越争名逐利”的生动写照。

柳艳兵见义勇为的精神告诉人们:总有一种追求,能够让人舍弃一时得失。

刘盛兰的高尚情怀令人感动,这种感动能够让人不禁潜然泪下。

(言之成理即可)
2. 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后面练习.
为何“乌纱帽”是当官的代称
我们有时会看到反映官场百态的古装电视剧,戏剧中常有当了官叫作“戴了乌纱帽”,被革职的称作“摘去乌纱帽”的剧情。

可是,为什么乌纱帽被用来作为当官的代称呢?
在早期的中国,并没有“帽”这种称呼,《仪礼》中称帽为“头衣”或“元服”(元,首也)。

到了东晋成帝时,皇帝让在宫廷中做事的官员戴一种用黑纱制成的帽子,叫做“乌纱帽”。

后来,南朝宋明帝时,建安王刘休仁创制了一种用黑纱抽边的半透明帽
子,也叫乌纱帽。

当时,这种帽子很快就在民间流行了,也成了百姓常戴的一种便帽,而且无论官民贫富都可以戴,但这种帽子还未成为官职的象征。

在《通典·礼十二》上记载:“隋文帝(杨坚)开皇初,尝着乌纱帽,自朝贵以下至于冗吏,通着入朝。

”所以隋朝天子百官都戴乌纱帽,并且成了官职高低的分别。

根据文献上的记载,隋朝文武官员的服饰有四种,而乌纱帽上的玉饰则显示官职的大小。

一品官是最高级官员,玉饰有九块,二品有八块,三品有七块,四品有六块,五品有五块,六品以下就不准佩带玉饰了。

不过,到了宋朝时乌纱帽的形状有了改变。

宋太祖赵匡胤登基后,为防止大臣们在朝廷上交头接耳,就下诏书修改乌纱帽的样式,在乌纱帽的两边各加一个翅,有一尺多长,并在翅上装饰不同的花纹用以区别官阶高低。

如此一来,朝臣们只要脑袋一动,软翅便会随之摆动,皇上居高临下,就看得清清楚楚了。

明朝时乌纱帽则成为官员的象征。

在《明史·舆服志》上载:“洪武三年定,凡上朝视事,以乌纱帽、团领衫、束带为公服。

”从此,乌纱帽便正式成了当官的代称。

而自明世宗开始,乌纱帽的双翅也做了一些变动,翅的长度缩短,其宽窄也改变了,官阶越高,双翅就越窄,官阶越低,双翅则越宽。

到了清初顺治皇帝入关后,由于收留了众多明朝的降臣,为笼络人心,就允许不少地方官员仍穿着明朝朝服,并戴明朝乌纱帽。

但等到清皇室统治权巩固后,就下令将官员戴的乌纱帽全改为红缨帽。

可是,至今人们仍然习惯将“乌纱帽”作为官员的标志。

1.下列关于“乌纱帽”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东晋成帝让在宫中官员戴一种用黑纱制成的帽子,这就是“乌纱帽”名称的最初由来。

B.隋朝从文帝到小吏,入朝都戴乌纱帽,一至五品官在帽上佩不同的玉饰显示官阶。

C.宋太祖为防止朝臣们交头接耳,给乌纱帽加了双翅,这种帽子成为后代的标准官帽。

D.到了明朝,“乌纱帽”作为官服装束的一个组成部分,正式成为了官员的代名词。

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建安王刘休仁创制了黑纱抽边的半透明帽子,后世这种帽子在民间和宫中都很快流行起来。

B.宋太祖时又改进了乌纱帽,给乌纱帽加了一对饰有花纹的长翅,花纹不同则显示官阶有别。

C.明朝,官员所戴乌纱帽的双翅宽窄和官阶高低有关,这是第一次通过乌纱帽的双翅来区别官阶。

D.顺治皇帝入关后,允许地方官员穿明朝朝服并戴乌纱帽,因此收留了众多的降臣,同时也笼络了人心。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两晋南北朝时期,原本只有宫中官员可以戴的乌纱帽流传开来,连穷困的老百姓都能戴,就是因为那时社会的等级制度还不森严。

B.隋朝官员除了服饰有区别外,乌纱帽上的玉饰多少也能显示官职的大小,玉饰越少,官职越小,后来因为玉石价格昂贵,就不再使用了。

C.乌纱帽的几次修改都和官职高低有关,清朝“红缨帽”代替“乌纱帽”,虽然它没有成为官员的代名词,但却为巩固清初政权起了作用。

D.在一些古装电视剧中,有时会看到这样的场景,清朝官员身着明代朝服,头戴明朝乌纱帽,这不是导演缺乏历史常识,而是历史上确有其事。

参考答案:
1.C
2.B
3.D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在里约奥运会上,一个名为“张小明”的新闻机器人小试锋芒。

在奥运会开始后的13 天内,共撰写了 457 篇关于羽毛球、乒乓球、网球的消息简讯和赛事报道,每天 30 篇以上。

不仅涵盖了从小组赛到决赛的所有赛事,且其发稿速度之快,也让人惊讶——几乎与电视直播同时。

“张小明”的核心——“写稿模块”由今日头条媒体实验室同北京大学计算机所共同研制。

其工作原理是结合最新的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和视觉图像处理的技术之后,通过语法合成与排序学习生成新闻。

作为第二代新闻机器人,“张小明”不仅可以通过检索图片自己选择图片,还能模仿人类的语气,使用诸如“笑到了最后”、“实力不俗” 等词语。

新闻机器人,或者叫 AI 机器人。

是人工智能在新闻领域的最新应用。

其实,在“张小明”出现以前,新闻机器人就已被世界上的主流媒体关注并加以使用。

例如,国外有
美联社的WordSmith、华盛顿邮报的 Heliograf 以及纽约时报的 blossom 等。

国内则有新华社的快笔小新、腾讯的 dreamwriter 等。

这些写稿机器人无一例外都运用到了大数据处理技术。

首先通过数据采集,将其录入数据库中,再将这些数据按照语句出现频率以及新闻要素关键词进行分析加工。

制作出一套符合该媒体发稿风格的模板,然后将新闻元素 5W1H 代入其中,一篇新闻消息就这样产生了。

(摘编自《新闻写作机器人的应用及前景展望》)材料二:机器人跟记者并肩工作,写新闻,已经是一些媒体机构的现实。

有些体育消息,如果不加作者名字,几乎可以以假乱真。

“机器人新闻”不是关于机器人的新闻,而是机器人做的新闻,在人类世界普及的速度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

对于此刻正在电脑前写稿的记者们来说,似乎饭碗受到威胁,形势不太妙。

然而,写稿只是记者工作的一部分。

机器能就特定话题做电话采访吗?能写出有文采、直抵人心的报道吗?技术上这是可能的,可以事先把问题拟好,让机器打电话采访。

但编辑是否愿意这么安排则是另一个问题。

不过,更靠谱的判断是,机器人或软件将很
快成为记者们手里的一个工具,用来搜寻新闻线索或生成内容。

记者的核心职责是从采集到的数据和信息中筛选、掂量、分析、权衡、组织,写出
有理有据、有血有肉、全面平衡的报道。

这是一门活技术,代代相传到今天,经过百余
年的演化。

如果说机器人最终也能掌握这门人性比重极大的技术,那也不大可能是现在。

(摘编自《机器人都能写新闻记者真要失业了吗》)材料三:如今,“机器人新闻”在全世界的新闻编辑室里越来越受欢迎,因为出版商们正在努力应对报纸发行量日益减少以及资本向在线广告转移的残酷现实。

尤其在美国,机器人写稿越来越普遍。

2014 年以来,《洛杉矶时报》的地震警报讯息一直由机器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的数据自动生成。

这中间也出过岔子。

去年 6 月,《洛杉矶时报》发表了一篇关于加州海岸发生 6.8 级地震的报道。

但它实际上依据的是 USGS 错误发布的 1925 年地震记录,于是闹出了一个地震预警响了 92 年的笑话。

但这些风险并没有降低媒体机构对机器的热情。

《华盛顿邮报》去年宣布,开始由
机器发布有关高中橄榄球比赛的报道。

这些稿子每周都会自动更新,资料来源是高中橄榄球教练提交的净胜分数据。

在欧洲,各大新闻编辑部在算法的帮助下,去年每月生成数以万计的稿子。

荷兰的一个机构甚至使用一种算法,用更简单的语言改写稿子,为儿童“量身定制”新闻报道。

牛津大学的亚历山大?芬达坦言,虽然这些系统的生产效率比较高,但仍不够精密。

虽然人工智能无疑会越来越多出现在新闻编辑室,但哈佛大学的约书亚?本顿认为,专业记者们写稿时应对的真正困难和最严格的部分——仔细权衡信息和呈现平衡的、情境化的故事——将很难被机器掌握。

(摘编自《好新闻需要专业技艺机器人“记者”难取代“本尊”》)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小明”的核心是“写稿模块”,其工作原理是运用某些最新技术,通过语法合成
与排序学习生成新闻。

B. 新闻机器人是人工智能在新闻领域的最新应用,机器人新闻是机器人做的新闻;两者的内涵完全不同。

C. 机器人新闻普及速度超乎想象,特别是在美国,机器人写稿普遍,所写新闻已经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

D. 现在,《洛杉矶时报》的地震警报讯息、《华盛顿邮报》有关高中橄榄球比赛的报道都是根据数据自动生成。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小明”是第二代新闻机器人,性能要好于新华社的快笔小新。

它不仅可以检索、选择图片,还能模仿人类的语气使用一些词语。

B. 新闻机器人运用大数据处理技术,采集、录入数据,经过分析加工,再将新闻元素代入其中,制作出特定模板,就能“写”出新闻。

C. 记者写新闻是一门人性比重极大的活技术,它要求记者对采集到的数据和信息进行恰到好处的加工,在此基础上写出优秀的报道。

D. 如今,报纸发行量日益减少,资本向在线广告转移,为了应对这些残酷现实,“机器人新闻”在全世界的新闻编辑室越来越受欢迎。

9. 使用机器人“写”新闻有哪些优点和不足之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7. C 8. B
9. 优点:发稿速度快,生产效率高,使用成本低。

不足:风格单调,新闻的人性比重低;不能自主纠正错误,存在一定风险,不够精密;不能仔细权衡信息和呈现平衡的、情境化的故事。

(结合材料有分析、意思答对即可)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

C项,“超乎想象”不正确,原文为“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已经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不正确,材料二说,“有些体育消息……几乎可以以假乱真”。

故选C。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
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

B项,结合文本内容“首先通过数据采集,将其录入数据库中,再将这些数据按照语句出现频率以及新闻要素关键词进行分析加工,制作出一套符合该媒体发稿风格的模板,然后将新闻元素5W1H代入其中,一篇新闻消息就这样产生了”分析可知,应为“制作出特定模板,再将新闻元素代入其中”。

故选B。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答题时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位,概括文意作答。

使用机器人“写”新闻有哪些优点和不足之处,结合文本内容分析。

结合“且其发稿速度之快,也让人惊讶”“这些系统的生产效率比较高”“‘机器人新闻’在全世界的新闻编辑室里越来越受欢迎,因为出版商们正在努力应对报纸发行量日益减少以及资本向在线广告转移的残酷现实”分析概括优点即可。

结合文本内容“记者的核心职责是从采集到的数据和信息中筛选、掂量、分析、权衡、组织,写出有理有据、有血有肉、全面平衡的报道。

这是一门活技术,代代相传到今天,经过百余年的演化。

如果说机器人最终也能掌握这门人性比重极大的技术,那也不大可能是现在”“但这些风险并没有降低媒体机构对机器的热情”“虽然这些系统的生产效率比较高,但仍不够精密”“专业记者们写稿时应对的真正困难和最严格的部分——仔细权衡信息和呈现平衡的、情境化的故事——将很难被机器掌握”分析,概括不足之处。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

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

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省。

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

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

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

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
4. 文言文阅读(19分)
契丹入中原,时万超以本部屯潞州,主帅张从恩将弃城归契丹,会前骁卫将军王守恩服丧私第,从恩即委以后事,遁去。

及契丹使至,专领郡务,守恩遂无所预。

万超奋然谓其部下曰:“我辈垂饵虎口,苟延旦夕之命,今欲杀使,保其城。

非止逃生,亦足建勋业,汝曹能乎?”众皆跃然喜曰:“敢不唯命。

”遂率所部大噪入府署,杀其使,推守恩为帅,列状以闻。

汉祖从其请,仍命史弘肇统兵先渡河至潞,见万超,语之曰:“得复此州,公之力也。

吾欲杀守恩,以公为帅,可乎?”万超对曰:“杀契丹使以推守恩,盖为社稷计尔。

今若贼害于人,自取其利,非宿心也。

”弘肇大奇之,表为先锋马步军都指挥使。

路经泽州,刺史翟令奇坚壁拒命,万超驰至城下,谕之曰今契丹北遁天下无主并州刘公仗大义定中土所向风靡后服者族盍早图之。

”令奇乃开门迎纳。

弘肇即留万超权州事,汉祖遂以为刺史。

及征李守贞,以万超为行营壕砦使。

河中平,拜怀州刺史。

周祖开国,从征慕容彦超,又为都壕砦使,以功授洺州团练使,预收秦、凤,改莱州。

从平淮南,连移蕲、登二州,所至有善政。

属有诏重均田租,前牟平令马陶,籍隶文登县,隐苗不通,命系之,将斩而后闻。

陶惧遁去,由是境内肃然。

宋初,入为右武卫大将军,迁左骁卫大将军。

开宝八年,卒,年七十二。

(节选自《宋史·李万超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万超应募隶军籍隶:隶属
B.及契丹使至,专领郡务领:治理,处理
C.表为先锋马步军都指挥使表:表奏
D.弘肇即留万超权州事权:权衡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谕之曰/今契丹北遁/天下无主并州/刘公仗大义/定中土所向风靡/后服者族盍早图之。

B.谕之曰今契丹北遁/天下无主/并州刘公仗大义/定中土所向风靡后服者/族盍早图之。

C.谕之曰/今契丹北遁/天下无主/并州刘公仗大义/定中土/所向风靡/后服者族/盍早图之。

D.谕之曰今契丹北遁/天下无主并州/刘公仗大义/定中土所向风靡/后服者族/盍早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