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阅读鉴赏《歌之部 第三单元 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 般涉调·哨遍 高祖还乡.睢景臣》赛课教案_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想
《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是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中的最后一篇,这是一篇元代散曲。

相较于诗、词,学生对散曲这一体裁较为陌生,因此想通过这一篇课文让学生对元曲有更多的认识和更深入的鉴赏。

而睢景臣的这部作品可以说散曲中不可多得的一篇,风格鲜明,并且读起来很有趣味性。

课前要求学生对文本进行自主学习探究。

那么,根据文本特点,将教学重点放在了“人物形象”的探究上,通过诵读、品味语言、联系比较等方式分析高祖这一形象,以期学生有更深的思考。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散曲的有关知识,提高鉴赏散曲的能力。

2.赏析这篇套曲新奇的构思、幽默的语言等艺术特色。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诵读吟咏让学生体会散曲声律特点,语言特色,分析套曲中的人物形象,领会作品思想内涵。

2.通过鉴赏分析引导学生体会本文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戏剧效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鉴赏评判历史人物的辩证思维,理解这一元代著名套曲在思想上的进步意义。

2.激发学生学习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兴趣,引导树立传承传统文化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诵读吟咏让学生体会曲词声律特点,语言特色,分析
套曲中的人物形象。

2.教学难点:联系相关作品,深刻领会作品思想内涵。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五、课前准备
制作课件编写导学案、教学设计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