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用预制混凝土构件质量与检验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CBCA XXXXX—XXXX 装配式建筑用预制混凝土构件质量与检验标准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装配式建筑用预制混凝土构件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规定、材料、预制构件生产检验、预制构件产品质量检验、预制构件信息化管理、资料管理。
本文件适用于装配式建筑用预制混凝土构件的生产管理和质量检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75 通用硅酸盐水泥
GB/T 288.1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
GB/T 1447纤维增强塑料拉伸性能试验方法
GB 1449.1 钢筋混凝土用钢第1 部分:热轧光圆钢筋
GB 1449.2 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 部分:热轧带肋钢筋
GB/T 1596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粉煤灰
GB/T 6400金属材料线材和铆钉剪切试验方法
GB 8076 混凝土外加剂
GB/T 5223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丝
GB/T 5224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
GB/T 14370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
GB/T 14902 预拌混凝土
GB/T 18046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
GB/T 25176 混凝土和砂浆用再生细骨料
GB/T 25177 混凝土和砂浆用再生粗骨料
GB 50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7 钢结构设计规范
GB/T 50081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 50107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GB 50204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05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608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建设工程应用技术规范
GB 50661 钢结构焊接规范
GB 50666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JC/T 773纤维增强塑料短梁法测定层间剪切强度
JG 225 预应力混凝土用金属波纹管
JG/T 398 钢筋连接用灌浆套筒
1
JG/T 408 钢筋连接用套筒灌浆料
JGJ 1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 18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JGJ 52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JGJ 55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JGJ 63 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
JGJ 107 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
JGJ 110 建筑工程饰面砖粘接强度检验标准
JGJ 114 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T 281 高强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JGJ/T 283 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JGJ 355 钢筋套筒灌浆连接应用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预制混凝土构件 precast concrete component
在工厂或现场预先制作的混凝土制品,简称“预制构件”,包含预应力和非预应力两类。
3.2
预制复合保温外墙板 precast concrete sandwich facade panel
内外两层混凝土板采用拉接件可靠连接,中间夹有保温层的预制混凝土外墙板,简称夹心保温外墙板。
3.3
预制外挂墙板 precast concrete facade panel
安装在主体结构上,起围护、装饰作用的非承重预制混凝土外墙板,简称外挂板。
3.4
灌浆套筒 grout sleeve for rebar splicing
预埋在预制构件中用于钢筋套筒灌浆连接的金属套筒。
3.5
混凝土粗糙面 concrete rough surface
为实现预制构件与后浇混凝土的可靠结合,采用特殊工具或工艺形成预制构件混凝土凹凸不平或骨料显露的表面,简称粗糙面。
3.6
键槽 shear key
预制构件混凝土表面规则且连续的凹凸构造,可实现预制构件和后浇筑混凝土的共同受力作用。
3.7
拉接件 connector
拉接夹心保温外墙板内外叶墙板的拉接埋件。
3.8
预制构件结构性能 structural performance of precast concrete component
预制构件的承载力、挠度、裂缝控制等性能。
3.9
2
T/CBCA XXXXX—XXXX
预埋件 embedded parts
在浇筑混凝土前预先固定在预制混凝土构件模具中或钢筋骨架上的部件,可依据其用途分为受力型和功能型,可企业自制也可外委加工。
3.10
成型钢筋 processed steel bar
由专业钢筋加工厂家或企业自有钢筋加工生产线对钢筋进行加工后以钢筋、钢筋骨架(网片)、桁架等形式提供的产品。
3.11
反打工艺 reverse pouring concrete technology
在平台座或钢模的底模上预铺各种花纹的衬模,使墙板的外部在下面,内部在上面的生产工艺。
3.12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简称“BIM”,包括大量的非几何信息。
3.13
无线射频识别芯片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简称“RFID”,是一种通讯技术。
4基本规定
4.1预制构件生产企业应具有相应的生产工艺设施设备, 并建立完善的预制构件生产质量管理体系和必备的预制构件生产试验检测能力。
4.2预制构件生产前应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进行预制构件的深化设计,以满足预制构件制作、运输和安装的技术、安全要求。
必要时应进行预制构件脱模、吊运、码放、翻转及运输等相关内容的承载力验算。
深化设计图纸应经原设计单位确认。
4.3预制构件制作前,生产企业应根据深化设计图纸编制生产制作方案,内容包括:生产计划、生产工艺、模具计划、模具方案、技术质量控制措施、成品堆放、保护及运输方案等内容。
4.4预制构件生产企业的各种检测、试验、张拉、计量等设备及仪器仪表均应按相应规定进行定期检查,并在检定有效期内使用。
4.5预制构件生产企业生产的同一项目中的同类型首个预制构件,建设单位应组织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预制构件生产单位在预制构件生产现场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批量生产。
4.6预制构件制作前,应依据设计要求和混凝土工作性要求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必要时在预制构件生产前,应进行样品试制,经设计和监理认可后方可实施。
4.7预制构件所用的原材料质量,钢筋加工与焊接的力学性能,混凝土的强度,构件的结构性能,装饰材料、保温材料及拉接件的质量等均应根据现行相关标准进行检测试验,并出具试验报告。
4.8预制构件的质量检验应按模具、钢筋及预埋件、混凝土及各种原材料、预制构件成品等检验项目进行,并符合以下要求:
a)对原材料、预埋件、钢筋半成品、重复使用的定型模具等应分批随机抽样检验;
b)对混凝土拌合物主要性能和混凝土力学性能等应按批检验;
c)对新制作或改制后的模具、钢筋成品和预制构件应按件检验。
3
4.9预制构件的质量评定应根据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预应力的试验、检验资料进行,当上述各检验项目的质量均合格时,方可评定为合格产品。
4.10 对检验合格的预制构件应在明显部位作出标识,标识内容应包括:工程名称、构件型号、使用部位(楼层搂号)、生产日期、生产单位、合格标识等。
检验合格的预制构件应及时向使用单位出具“预制混凝土构件出厂合格证”;不合格的预制构件不得出厂。
4.11 预制构件在起吊、存放、运输过程中应做好成品保护,防止预制构件损坏或污染。
4.12 预制构件生产企业应对施工单位预制构件安装施工进行技术交底。
5材料
5.1 一般规定
5.1.1预制构件所用原材料包括钢筋、混凝土、灌浆套筒、拉接件、预埋件、保温材料等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规定;钢筋加工和焊接的力学性能、混凝土强度、构件结构性能、预制复合保温外墙板的保温性能等均应根据国家现行标准进行检验,出具检验报告并存档。
5.1.2 预制构件采用的原材料应具有质量证明文件。
进口产品应提供中文产品说明和质量证明文件。
5.1.3 预制构件原材料检验批及抽样检验应符合国家及行业现行相关标准规定。
5.2 钢筋
5.2.1 钢筋、预应力钢筋、钢材的选用应符合设计图纸和GB 50666、GB 50204、GB 50205 的规定,并应符合设计要求。
5.2.2 钢筋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力学性能、工艺性能、化学成分应符合GB 1449.1、GB 1499.2 中的相关规定。
预应力筋抗拉强度、伸长率和弹性模量应符合GB/T 5223等标准的相关规定,钢绞线表面质量、直径偏差、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应符合GB/T 5224等标准的相关规定。
5.2.3 钢筋焊接网应符合JGJ 114的规定。
5.2.4 预埋件的锚板和锚筋材料应符合GB 50010 的规定。
专用预埋件应符合相关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
预应力筋锚具、夹具和连接器的外观质量、尺寸偏差和硬度应符合GB/T 14370等标准的相关规定。
5.3 混凝土
5.3.1 预拌混凝土应符合GB/T 14902的规定,当采用自密实混凝土时,应符合JGJ/T 283 的规定。
5.3.2 混凝土原材料应符合国家及行业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
a)水泥应符合现GB 175的规定;
b)砂子应符合GB/T 25176、JGJ 52的规定;
c)石子应符合GB/T 25177、JGJ 52的规定;
d)掺合料应符合GB/T 1596、GB/T 18046的规定,如掺加其他掺合料应符合相关国家或行业现行标准的要求;
e)外加剂品种应通过试验室试配后确定,质量应符合GB 8076的规定;
f)拌合用水应符合JGJ 63的规定;
g)氯化物和总碱含量应符合GB 50010 的相关要求。
5.3.3 预制构件的混凝土强度评定及取样应符合GB/T 50107 要求。
5.3.4 预制构件的混凝土耐久性指标应符合设计规定。
5.4 灌浆套筒及灌浆料
4
T/CBCA XXXXX—XXXX
5.4.1 灌浆套筒应符合JG/T 398 的规定。
5.4.2灌浆料应符合JG/T 408 的规定。
性能要求见表 1。
表1 灌浆料性能要求
5.5 连接材料
5.5.1 钢筋浆锚搭接连接的孔道采用金属波纹管工艺成型的,金属波纹管应符合JG 225 的规定。
5.5.2 连接用焊接材料、螺栓、锚栓和铆钉等紧固件材料应符合GB 50017、GB 50661和JGJ 18的规定。
5.5.3 夹心保温外墙板的内外叶墙板拉接件采用非金属拉接件宜选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拉结件,采用金属拉接件时宜选用不锈钢材质拉结件。
a)当采用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拉结件时,其材料力学性能指标应符合表2的要求,其耐久性能应符合GB 50608的相关规定。
表 2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FRP)拉结件材料力学性能指标
b)当采用不锈钢拉结件时,其材料力学性能指标应符合表3的要求。
表3不锈钢拉结件材料力学性能指标
5
5.6 其他材料
5.6.1夹心保温外墙板中的保温材料性能指标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国家、地方标准的相关规定。
5.6.2 饰面砖、饰面板和胶粘剂应符合现行国家及行业相关标准的规定。
饰面砖或石材饰面的预制构件宜采用反打一次成型工艺制作。
6预制构件生产检验
6.1 一般规定
6.1.1 在预制构件制作前,应根据建立的首件验收制度做好首件制作验收等准备工作。
6.1.2 预制构件制作前,应对关键材料封样并提供相应质量证明材料,包括灌浆套筒、拉结件、保温材料、线管、线盒等。
对带饰面砖或饰面板的构件,采用反打工艺,应绘制排砖图或排板图;对夹心保温外墙板,应设计内外叶墙板的拉结件布置图及保温板排板图;排砖图、排板图、拉结件布置图应经原设计单位签字确认。
6.1.3 预制构件生产质量检验项目应包括模具、钢筋、混凝土和外观尺寸等。
6.1.4 应根据预制构件的生产制作方案、技术要求等设计制作模具,模具应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且应支、拆方便,便于钢筋安装和混凝土浇筑、养护。
模具应满足预制构件质量、生产工艺和周转次数等要求,在使用过程中应进行定期检查与维护,以保证预制构件质量。
6.1.5 自制模具应根据预制构件特点确定工艺方案并出具加工图纸,结构造型复杂、外型有特殊要求或批量大的定型模具应制作样板,经检验合格后方可批量制作。
6.1.6 外购模具进场时应有设计图纸和使用说明书,外观质量和尺寸偏差符合要求方可使用。
6.1.7预制构件生产前应进行纵向受力钢筋连接工艺检验,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a)钢筋焊接接头工艺检验结果应符合JGJ 18的相关规定;
b)钢筋机械连接接头工艺检验结果应符合JGJ 107的相关规定;
c)预制构件生产企业应委托专业检测机构进行套筒灌浆连接接头工艺检验,结果应符合JGJ 355的相关规定;
d)其它类型纵向受力钢筋连接工艺检验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国家标准的相关规定。
6.1.8 应符合JGJ 55和GB 50666等标准的相关规定,并根据不同类型预制构件的性能和生产工艺特点设计相应的混凝土配合比。
6.1.9 对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应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耐久性和工作性等要求进行配合比设计,尚应符合国家现预制构件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行相关标准的专门规定,并通过试验验证后才能使用。
6. 1.10 检测评定混凝土强度试件,其成型方法及标准养护条件应符合GB/T 50081的规定。
6.1.11 采用自然养护时,应有保证温度、湿度的措施。
6.2 模具
6.2.1 预制构件模具应符合下列规定:
a)应满足预制构件质量、生产工艺、模具组装与拆卸、周转次数的要求;
b)应满足预制构件预留孔洞、插筋、预埋件的安装定位要求;
c)预应力构件的模具应根据设计要求预设反拱。
d)用作底模的台座、胎模、地坪及铺设的底板等均应平整光洁,不得下沉、裂缝、起砂或起鼓。
6.2.2 模具及所用材料、配件的品种、规格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测量、检查设计图纸要求。
6
T/CBCA XXXXX—XXXX
6.2.3 模具的部件与部件之间应连接牢固;预制构件上的预埋件均应有可靠固定措施。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摇动检查。
6.2.4 模具底模应平整光洁。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测量。
6.2.5 清水混凝土构件的模具接缝应紧密,不得漏浆。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或测量。
6.2.6 预制构件模具尺寸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4的要求。
检查数量:新制或大修后的模具应全数检查;使用中的模具应分批随机抽样检验。
检验方法:按照表4规定进行检查。
表4预制构件模具尺寸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6.2.7 模具上预留孔洞中心位置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5的规定。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按照表5规定进行检查。
表 5 模具预留孔洞中心位置的允许偏差
6.2.8 隔离剂的品种和涂刷方法应符合施工方案的要求。
隔离剂涂于模具表面后,应能有效减小混凝土与模具间的吸附力,应有一定的成模强度,具有良好的隔离效果,且不应影响脱模后混凝土表面的后期装饰;不得沾污钢筋、预应力筋、预埋件和混凝土接槎处;隔离剂应做好回收清理,不得污染环境。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检查质量证明文件,观察。
7
6.3 钢筋及预埋件质量检验
6.3.1 钢筋、预应力筋及预埋件入模安装固定后,浇筑混凝土前应进行构件的隐蔽工程质量检查,其内容包括:
a)纵向受力钢筋的牌号、规格、数量、位置等;
b)钢筋的连接方式、接头位置、接头数量、接头面积百分率等;
c)箍筋、横向钢筋的牌号、规格、数量、间距等;
d)预应力筋的品种、规格、数量、位置等;
e)预应力筋锚具的品种、规格、数量、位置等;
f)预留孔道的规格、数量、位置,灌浆孔、排气孔、锚固区局部加强构造等;
g)预埋件的规格、数量、位置等。
6.3.2 钢筋、预应力筋等应按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进行进场检验,其力学性能和重量偏差应符合设计要求或GB 50204规定。
检查数量:按批检查。
检验方法:检查力学性能及重量偏差试验报告。
6.3.3 冷加工钢筋的抗拉强度、延伸率等物理力学性能必须符合GB 50666规定。
检查数量:按批检查。
检验方法:检查出厂合格证和进场复验报告
6.3.4预制构件钢筋采用螺栓连接方式时,其接头质量应符合GB 50205的相关规定。
检查数量:按国家、行业现行标准执行。
检验方法:检查施工记录及平行加工试件的检验报告。
6.3.5 预制构件钢筋采用焊接连接方式时,其接头质量应符合JGJ 18的相关规定制作试件进行焊接工艺试验,试验结果合格后方可进行焊接生产。
检查数量:按JGJ 18的相关规定执行。
检验方法:检查施工记录及平行加工试件的检验报告。
6.3.6 钢筋采用机械连接时,其接头质量应按JGJ 107的规定制作接头试件,试验结果合格后方可用于构件生产。
检查数量:按JGJ 107的规定执行。
检验方法:检查质量证明文件、施工记录及平行加工试件的检验报告。
6.3.7 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按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进行进场检验,其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或标准规定。
检查数量:按批检查。
检验方法:检查出厂合格证和进场复验报告。
6.3.8 灌浆套筒及灌浆料进厂时,应进行下列检验:
a)应按照规定抽取灌浆套筒检验外观质量、标示和尺寸偏差,检验结果应符合JG/T 398及JGJ 355的相关规定。
检察数量:同一批号、同一类型、同一规格的灌浆套筒,不超过1000个为一批,每批随机抽取3个灌浆套筒。
检察方法:观察、尺量检察。
b)应对灌浆料拌合物30 min流动度、泌水率、3 d抗压强度、28 d抗压强度、3 h竖向膨胀率、
24 h与3 h竖向膨胀率差值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应符合JGJ 355 的相关规定。
检察数量:同一成分、同一批号的灌浆料,不超过50 t为一批,每批按JG/T 408的相关规定随机抽取灌浆料制作试件。
8
T/CBCA XXXXX—XXXX
检验方法:检察质量证明文件和抽样检验报告。
c)应按规定抽取套筒及与之匹配的灌浆料制作的连接接头,进行抗拉强度检验。
检查数量:同一原材料、同一类型、同一规格的灌浆套筒,检验批量不大于1000个,每批随机抽取 3个灌浆套筒制作接头,并应制作不少于1组灌浆料强度试件。
检验方法:质量证明文件和抽样检验报告。
6.3.9 钢筋网片与钢筋骨架应符合表6的规定。
检查数量:以同一班组同一类型成品为一检验批,随机抽件5 %,且不少于3件。
检查方法:观察和用尺量。
表 6 钢筋网片与钢筋骨架的允许偏差
6.3.10 预应力构件制作应避免沾污预应力筋;受到污染或电火花损伤的预应力筋应予以更换。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
6.3.11预应力钢筋进行张拉或放张时,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不应低于混凝土强度设计等级值的75 %,且不应小于30 MPa。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检查同条件混凝土试块实验报告。
6.4 混凝土质量检验
6.4.1 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必须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
检查数量:按批检查。
检验方法:检查出厂合格证和进场复验报告。
6.4.2 拌制混凝土所用原材料的品种及规格,必须符合混凝土配合比的规定。
9
检查数量:每工作班检验不应少于1 次。
检验方法:按配合比通知单内容逐项核对,并作出记录。
6.4.3 拌合混凝土前,应测定砂、石含水率和砂含石率,并根据测定结果调整材料用量,提出混凝土施工配合比。
检查数量:每工作班不应少于1次。
检验方法:检查砂、石含水率测量记录及施工配合比。
6.4.4 混凝土原材料每盘称量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7规定。
表7混凝土原材料每盘称量的允许偏差
检查数量:每工作班不应少于1次;
检验方法:检查复核称量装置的数值。
6.4.5 混凝土拌合物应搅拌均匀、颜色一致,其工作性应符合混凝土配合比的规定。
检查数量:同一强度等级每台班至少检查1次。
检验方法:观察、用混凝土坍落度筒或维勃稠度仪抽样检查。
6.4.6 混凝土浇筑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a)混凝土应均匀连续浇筑,投料高度不宜大于500mm。
采用立模浇筑的应有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的措施;
b)混凝土浇筑时应保证模具、钢筋、预埋件、拉接件不发生变形或移位,如有偏差应采取措施及时纠正;
c)混凝土从出机到浇筑时间及间歇时间不宜超过30min;
d)夹心保温外墙板生产时应采取措施固定保温材料,确保拉结件的位置和间距满足设计要求。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测量。
6.4.7 混凝土初凝时间控制应符合GB 50204 与GB 50666中的相关要求。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
6.4.8 预制混凝土构件蒸汽养护,成型后的混凝土应静置相应的时间,应严格控制升降温速率及最高温度,并满足相应的湿度要求,养护过程应符合下列规定:
a)预养时间宜为 2 h,并采用薄膜覆盖或加湿等措施防止构件产生裂缝;
b)升温速率应为 10℃~20℃/h,降温速率不宜大于20℃/h;
c)梁、柱和楼板、墙板等较薄预制构件及冬期生产预制构件,养护最高温度不大于70℃,夹心保温外墙板养护温度不大于60℃,持续养护时间应不小于3h;
d)构件蒸汽养护后,蒸养罩内外温差小于20℃时方可进行脱罩作业。
构件脱模后,当混凝土表面温度和环境温差较大时,应立即覆膜养护3d。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检查养护及测温记录。
6.4.9 混凝土强度试件应在混凝土浇筑地点随机抽取,取样频率和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a)每拌制100 盘且不超过100 m3的同配合比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1次;
10
T/CBCA XXXXX—XXXX
b)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取样不得少于1 次;
c)每次制作试件不少于3组,其中取1组进行标准养护。
检查数量:按批检查;
检验方法:检查制作记录。
6.4.10 预制构件的混凝土强度应按GB/T 50107的规定进行分批评定,混凝土强度评定结果应合格。
检查数量:按批检查。
检验方法:检查混凝土强度报告及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记录。
6.4.11预制构件的混凝土耐久性指标应符合设计规定。
检查数量:按同一配合比进行检查。
检验方法:检查混凝土耐久性指标试验报告
6.5 隐蔽工程验收
6.5.1 在混凝土浇筑前应进行预制构件的隐蔽工程检查,检查项目应包括下列内容:
a)钢筋的牌号、规格、数量、位置、尺寸等;
b)纵向受力钢筋的连接方式、接头位置、接头质量、接头面积百分率、搭接长度等;
c)箍筋、横向钢筋的牌号、规格、数量、位置、间距、箍筋弯钩的弯折角度及平直段长度等;
d)预埋件、吊环、插筋规格、数量、位置等;
e)灌浆套筒、预留孔洞的规格、数量、位置等;
f)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垫块数量及位置;
g)夹心外墙板的保温层位置、厚度,拉结件的规格、数量、位置等;
h)预埋管线、线盒的规格、数量、位置及固定措施。
检查数量:按批检查。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6.6 脱模
6.6.1 构件脱模应严格按照生产方案制定的顺序拆除模具,不得使用振动方式拆模。
脱模时应仔细检查确认构件与模具之间的连接部分,完全拆除后方可起吊。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
6.6.2 脱模起吊时,预制构件的同条件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且不应小于15MPa。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检测。
6.6.3 脱模时,应能保证预制构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模具和混凝土结构之间的连接应全部拆除,移动模板时不得碰撞构件。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
6.7 存放与运输
6.7.1 生产企业应制定预制构件存放和运输专项方案,其内容应包括运输时间、次序、堆放场地、运输路线、固定要求、堆放支垫及成品保护措施等。
对于超高、超宽、形状特殊的大型构件的运输和堆放应制定相应的质量安全保证措施。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