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爸爸妈妈的皮大衣作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2008—2009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
学力测试卷
温馨提示: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答案请写在答题卷上。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2分)
2. 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 妈妈语重心长
....地给我讲了沉迷于网络的害处,列举了许多同学因上网而荒废学业的例子。
B. 卢沟桥的石柱上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真是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
C. 成为世界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这是华夏子孙半个世纪以来梦寐以求
....的,今天终于如愿以偿了。
D. 他在学习上能够因地制宜
....,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
3. 古诗词名句默写。
(7分)
①山随平野尽,▲。
(李白《渡荆门送别》)
②▲,芳草萋萋鹦鹉洲。
(崔颢《黄鹤楼》)
③夜阑卧听风吹雨,▲。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④高歌《望岳》,我们从“▲,▲”中感受
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决定、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吟诵《春望》,我们从
“▲,▲”中感受到战乱给人们带来的忧
虑和牵挂。
4. 名著阅读,完成下面表格。
(4分)
理。
桥是历史的见证,桥是心灵的纽带。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桥的世界,去欣赏多姿多彩的桥之美,去领略意蕴丰富的桥文化。
(5分)
【活动一:识桥】我国的桥梁命名十分有趣。
如:根据所在地命名 A ,根据形
状命名 B ,根据传说命名 C ,以抒情方式命名 D 。
请从下列选项
中给A、B、C、D处选填合适的桥名。
(只填序号)(2分)
选项:①圣女桥②思乡桥③赵州桥④垂虹桥
我会选:A.▲ B.▲ C. ▲ D.▲
【活动二:话“桥”】盘活你的积累,写出一句有关桥的诗歌、对联或俗语、谚语。
(1分)▲
【活动三:绘桥】请写出你家乡的一座桥名,并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来描绘此桥的美景。
(2分)▲
二、现代文阅读( 20分)
(一)(10分)
奇迹般的缺陷
①意大利中部的比萨城内,有一座造型古拙而又秀巧的钟塔,是罗马式建筑的范本,然而它使人们惊叹诧异的地方还远不止这些。
每年80万游客来到塔下,无不对它那“斜而不倾”的塔身表示忧虑和焦急,同时为自己能亲眼目睹这一由缺陷造成的奇迹而庆幸万分。
这座令人心情如此激动的塔,就是著名的比萨斜塔。
②人们游览斜塔,不会忘记1590年,年轻的物理学家伽利略曾在斜塔上做了著名的自由落体实验。
当时的欧洲人虔诚地信奉着权威的亚里斯多德,把他的“物体下落的速度和重量成正比”这样的错误论断也毫不例外地当作真理。
但伽利略却并不因为只是亚里斯多德说过某事如何如何,就轻易地相信它,他决定用事实来证明。
经过充分的准备之后,伽利略登上塔的最高层,面对塔下群众热切仰起的目光,庄严地缓缓举高两只手,充满自信地在同一时刻松开了紧握的双手,只见一大一小两只黝黑的铁球挟带着“呼呼”的风声向下坠落。
随着铁球的急速落下,人们都只听到“轰”的一声巨响,却看到前方的地上砸出了两个坑。
干真万确,不同的两个铁球以相同的速度从同一高度同时落到了地面!人群震惊了,掌声响彻云霄,人们簇拥着伽利略,欢呼着一个伟大真理的诞生!伽利略推翻错误的亚氏定律确有其事,然而实验是否的确在比萨斜塔上做的,这一说法却遭到了许多学者的质疑,不过,争论
不休的舌战反而更增添了斜塔的神秘感和魅力。
③于1350年完工的比萨斜塔是属于比萨大教堂的钟楼,为八层圆柱形建筑,高54.5米,平面圆形的直径为16米,从下至上,共有213个由圆柱构成的拱形券门,为大理石用料,重达1.42万吨。
塔内有螺旋状楼梯294级,沿梯而上至塔顶,比萨城秀丽风光可尽收眼底。
人们还可以从塔中间的楼梯走到任何一层的围廊上向外眺望。
④比萨斜塔是意大利优秀的古代文化遗产,被誉为中世纪七大建筑奇迹之一。
但是——你知道吗?——如果比萨斜塔的第一位设计师博纳诺·皮萨诺稍稍多费些心思,或者负责施
工的工匠们不仅仅是去注意塔身的美观而沉湎在罗马式建筑的空间想象中,这个错误也许
..不会出现;如果在斜塔建好三层之后因发现塔身已经倾斜而从此停工、永远废弃,或者90年后另一建筑师西蒙纳试图调整塔身的愿望得以实现,我们大概都不能见到今日斜塔的奇观了。
幸好,最终有一位勇敢而富于智慧的建筑师托马素完成了斜塔的施工,从而让人们得以欣赏到它的绝代风采。
⑤虽然俗话说:“比萨斜塔像比萨人一样结实健壮,永远不会倒下。
”事实却是,从1918年开始测量以来,塔身每年平均向南倾斜约1毫米,至今其顶部中心点偏离垂直中心线已近5米。
为了挽救这座著名建筑,意大利政府采取了种种措施。
早在1930年,塔基周围就被灌浆加固,1973年又禁止在以斜塔为中心,半径1.5公里范围内抽水。
据专家预测,如无意外,斜塔还可能保持250年之久。
虽然意大利人不惜重金苦心经营,但斜塔是否果真会“斜而不倾”?
⑥看来,答案不在今天,而在未来。
6. 比萨斜塔的“奇迹般的缺陷”具体指什么?(2分)
▲
7. 请用准确而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③段的内容,并指出其说明的顺序。
(3分)
内容:▲
这段文字主要按照由▲到▲的▲顺序说明的。
8. 分析第④段划线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2分)
▲
9. 为了挽救比萨斜塔,意大利政府采取了哪两项措施?(每点不超过8个字)(3分)
①▲②▲
(二)(10分)
默读父亲
父亲十分疼我,10岁那年的冬天,我生了一场病,躺在病床上,我突然想起吃冰棍。
此时,整个县城只有一家冰厂还卖冰棍,冰厂离医院足足有一华里,父亲找不到单车,便步行着去。
好半天,父亲气喘吁吁、满头大汗跑回来,一进屋,便忙不迭解开衣襟,从怀里掏出一根融化了一大半的冰棍,塞给我。
嘴里去喃喃说道:“怎么会化了呢?人家卖冰棍的都用棉被裹着呢!”
初二那年,我的作文得了全省中学生作文竞赛一等奖。
这在小镇上可是开天辟地头一遭的事儿。
学校为此专门召开了颁奖会,还特地通知父母届时一起光荣光荣。
那天,父亲一大早便张罗开了,还特地找出一件不常穿的中山装。
可当父亲跨出家门临上路时,任性而虚荣的我却大大地扫了父亲的兴:“爸,有妈跟我去就成了,你就别去了。
”父亲充满喜悦的脸一下子凝固了。
那表情就像小孩子欢欢喜喜跟着大人去看电影却被拦在了门外一般,难过而又绝望。
父亲犹疑思忖了片刻。
声音有些颤抖地说:“爸这就不去了。
”看着父亲颓然地回到屋里,我这才放心地和妈妈兴高采烈地去了学校。
可是,颁奖大会完毕后,却有一个同学告诉我:你和你妈妈风风光光地坐在讲台上接受校领导授奖和全校师生羡慕的眼光时,你爸却坐在学校操场一隅的一棵大树下,自始至终注视这一切呢!顿时,我木然,心里涌上……
最让我感动的是我17岁初入大学的那年。
那时,寝室里住了4个同学,他们都有一只袖珍收录机,听听节目,学学英语,很让人眼馋。
后来,与其说是出于对别人的羡慕,还不如说是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我走了60里地回到家,眼泪汪汪地跟父母说:“我要一只收录机。
”父亲听了,一个劲地叹气。
母亲则别过头去抹泪。
我心头一软,两手空空连夜赶回学校。
过了一段时间,父亲到学校找到我,将我叫到一片树林里,说:“孩子,你不要和人家攀比,一个人活的是志气。
记住,不喝牛奶的孩子也一样长大。
”我正掂量着父亲这句话,父亲已从怀里掏出一样东西放在我手上。
伸开手来,正是一只我心仪已久的袖珍收录机。
事后才知道父亲是进城抽了500cc血给我换来的。
“不喝牛奶的孩子也一样长大,”就是父亲这句话,让我在以后的日子里一次又一次地找到了做人的自尊,也让我得以活出一个男人的伟岸。
父亲没能活到60便病逝了,记得父亲临终的时候,他将枯槁的手伸向了我。
我将手放在父亲的手心里,父亲极力想握紧我的手,但他已无能为力了。
是的,父亲虽然没能扶携和目送我走更长更远的路,但是,父亲一生积攒的种种力量已渗透到我的生命中——我的生活只不过是父亲生命的一种延续。
10. 通读全文,作者默读了父亲的哪些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3分)
▲
11. 文中划线句“不喝牛奶的孩子也一样长大”的含义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2分)
▲
12. 当“我”听说父亲暗中看“我”颁奖时,“我木然,心里涌上……”请发挥合理想
象,写出“我”当时的心理活动。
(2分)
▲
13. 作者从父亲身上究竟“读”到了什么?请作简答。
(3分)
▲
三、古诗文阅读(18分)
(一)(3分)
秋风引(唐)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14. “秋风”、“雁群”等景物的描绘给整首诗歌营造了怎样的氛围?(2分)
▲
15. 找出诗中最能表现诗人情感的一个字。
(1分)
▲
(二)三峡(8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16.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分)
(1)略无阙.处(▲)(2)虽乘奔.御风(▲)
17. 翻译下面句子。
(2分)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
18.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文中“三峡的山”的特点。
(2分)
▲
19. 文中引用渔者歌谣“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作用是什么?(2分)
▲
(三)蒸饭成粥(7分)
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
客与太丘论议①。
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
炊忘著箅②,饭落釜③中。
太丘问:“炊何不馏④?”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箅,饭今成糜。
”太丘曰:“尔颇有所识不?”对曰:“仿佛志之。
”二子长跪俱说,更相易夺⑤,言无遗失。
太丘曰:“如此,但糜⑥自可,何必饭也?”
【注释】①论议:谈论(学问)。
②箅(bì):有空隙而能起间隔作用的片状器物。
③釜:古代的一种锅。
④馏:(liù )蒸饭。
⑤更:交替。
易夺:改正补充。
⑥糜:稀饭。
20.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分)
(1)俱.委而窃听(▲)(2)尔.颇有所识不(▲)
21. 下列选项中的“乃”与“乃俱窃听”中的“乃”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B. 蒙乃始就学
22. 陈元方兄弟俩,为什么会蒸饭成粥?(请用原文语句回答)(3分)
▲
四、写作(40分)
23. 根据要求作文。
在我们周围,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生活贫穷,处境艰难;他们淳朴善良,老实厚道,他们以诚待人,知恩必报。
请你把目光从伟人、英雄及各类闪光的明星身上移开,试着去关心我们身边的小人物。
请以“我身边的____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突出细节描写;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班级和姓名。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2008—2009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学力测试卷
参考答案
2009.1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2分)
1.(4分) ①僻②塌③蹬④聊(每空1分)
2.(2分)D
3.(7分)①江入大荒流②晴川历历汉阳树③铁马冰河入梦来④会当凌绝顶,一览
众山小。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每空1分,出现漏字、添字、错字或别字等均
不得分)
4.(4分)《骆驼祥子》祥子示例: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拉车《钢铁是怎
样炼成的》(每空1分)
5.(5分)(1)(2分)A—③ B—④ C—① D—②(2)(1分)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船到桥头自然直我走的桥
比你走的路还多(3)(2分)如:温州大桥碧水蓝天之间,气势恢宏的温州
大桥横跨长江;夜幕降临,华灯闪耀,仿佛给大桥镶嵌上无数颗璀璨的明珠。
(修辞
运用1分,内容表达1分)
二、现代文阅读( 20分)
(一)(10分)
6.(2分)斜而不倾
7.(3分)说明了比萨斜塔竣工的时间、外观、构造及重量。
外内空间(内容1分,说明顺序2分。
如答由下到上的空间顺序,扣1分)
8.(2分)“也许”表示推测,说明这一情况的出现不是必然的,表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
确、严谨。
9.(3分)①灌浆加固塔基②禁止在附近抽水(写出一点得2分,字数不超过8个
字)
(二)(10分)
10.(3分)①冬天远步买冰棍给我吃;②父亲暗中看我领奖;③父亲卖血买收音机给
我。
(写出其中两点可得满分)
11.一个人只要有志气,即使生活贫困也照样可以成才。
(2分)
12.(2分)写出我的惊讶、感动、难过、自责的心理感受过程即可
13.(3分)父亲对我的无私的爱以及他的志气和伟岸。
(意思对即可)
三、古诗文阅读(18分)
(一)(3分)
14. (2分)悲凉(寂寥萧瑟)
15.(1分)孤
(二)(8分)
16.(2分)(1) 通“缺”,中断(2)飞奔的马
17. (2分)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有很多趣味。
18.(2分)连绵;高耸。
(答出一方面得1分)
19.(2分)渲染三峡秋季悲寂、凄凉的气氛。
(三)(7分)
20.(2分)(1)都(2)你们
21.(2分)B
22.(3分)客与太丘论议。
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
炊忘著萆,饭落釜中。
(答出后两
句可得满分;如答“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箅,饭今成糜。
”也得满分)译文:
有客人拜访陈太丘,晚上住在他家,陈太丘让元方、季方两人做饭。
客人和陈太丘谈论学问,元方、季方两人生着火,就都弓着身子在房外偷听。
煮饭的锅里忘了放箅子,米饭掉进了锅里。
陈太丘问他们俩:“做饭怎么不蒸?”元方、季方跪在地上说:“父亲与客人说话,我们都在偷听,做饭忘了放箅子,米饭如今成了稀粥了。
”陈太丘说:“那你们有什么收获吗?”他们说:“好像记住了。
”二人跪在地上进行复述,互相补充,没有遗漏的地方。
陈太丘说:“这样的话吃稀饭也可以了,何必非要米饭呢?
四、写作(40分)
作文评分参考:
一类文:(36-40分)切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细节形象、结构严谨、语言流畅生动。
二类文:(32-35分)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具体、感情真实、细节突出、结构完整、语言流畅准确。
三类文:(28-31分)符合题意、中心较明确、内容较具体、感情较真实、细节较突出、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准确。
四类文:(24-27分)基本符合题意、中心欠明确、内容欠具体、感情欠真实、结构欠完整、语言基本通顺。
五类文:(24分以下)不符合题意、中心不明确、内容不具体、感情不真实、结构不完整、语言不通顺,字数不够。
注:1. 好文章可以给满分,判五类文的要慎重。
2. 立意新、选材好、构思巧、表达美,具备其中一项者,酌情加1-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