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路遥《人生》的悲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路遥《人生》的悲剧
导语:正一、《人生》的作者简介和作品地位作者路遥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生于
陕北榆林市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因为家庭生活艰苦,他被送去了大伯父家。
在他的童年
时期,生活充满悲痛!
摘要:路遥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作家,他的小说《人生》更是其巅峰
之作,在1983年获得第二届全国中篇小说优秀奖,《人生》中不仅有深厚、丰富的
思想主题,而且其中还蕴含了深刻的超越时代的历史见解,同时,在文学形式上,它
还具有生动、丰富的情节构造,《人生》真正体现了恩格斯“三融合”的美学理想。
关键词:《人生》思想历史情节
《人生》是路遥的极其著名的优秀中篇小说,曾获得第二届中篇小说优秀奖,且
由此改编的同名电影,获得第八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
对于《人生》研究
者们对其有许多深刻精辟的见解。
在戏剧领域,恩格斯有一个著名理论:“德国戏剧具
有较大的思想深度和意识到的历史内容,统摄士比亚剧作的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的
完美融合。
①”即是指在戏剧领域要达到“美”需要达到的“历史、思想、情节”的三融合。
《人生》虽非戏剧,但其作品中却完整的符合了这种美学理想的要求。
一、较大的思想深度
路遥《人生》讲述的是高加林高中毕业后回到土地,离开土地,最终又回到土地
的人生变化过程,其中也穿插着其与刘巧珍和黄亚萍的爱情悲剧。
《人生》中的高加
林不断的奋斗,坚毅自信,不断的追求摆脱贫困的理想,但最终却无情的被生活抛弃,也失去了让他慰藉的爱情。
在高加林的奋斗过程中,他勤勤恳恳,并无过错,只只是
一心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远离农村,实现自我,同时它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进取心,却忘记,忽视了爱,渐渐地失去了纯粹,使其最后造成了人生的最大悲剧,就像
德顺爷爷所说:“娃娃呀,回来劳动这不怕,劳动不下贱!可你把一块金子丢了!巧珍,
那可是一块金子啊!②”这才是高加林真正的悲剧。
对于其人生的事业,他奋斗过、拼
搏过,是现实没有给他活路,但对于爱情,是他自己的懦弱和抛弃。
“回到农村”不可悲,他可以用智慧去创造文明,“失去巧珍”才可悲,是他放弃了人性中最纯粹最无私
的爱。
正如柳青所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人年轻的
时候。
没有一个人的人生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
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
道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
③”而高价林的一生除了事业就是爱情,而而他走错的正是对纯粹爱情的抛弃,正是这紧要的错误,我们在文章最后也许期待他会事业成功,但爱情
的缺失却是他真正的最大无法弥补的遗憾。
而且,从浅层次看,他的爱情是事业与爱
情的矛盾,其实它也体现的是作者对自由纯粹的爱恋的一种追求和赞扬。
二、深刻的历史见解
《人生》发表于1983年,正是我国“文革”结束,拨乱反正到改革开放的历史时期,经历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全体民众由亢奋、激进降到迷茫、
淡漠,人们开始犹豫、焦虑,人们急需要寻找一条出路,而《人生》充当了指向光明
的路灯,书中的高加林充满朝气和力量,刘巧珍给高加林的爱是无限纯洁的,这让人
们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和色彩,使人们有信心去改变“各种社会形态,生活形态,思想形
态千姿百态且有交叉渗透,形成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更为复杂的局面④”的时代。
另一方面,面对高加林最后的离开城市,或者说被城市驱赶,其实,是对在不断
改革的新时代的一种警告,对正常社会秩序的一种维护,高加林进入城市并不是光明
正大的,它是借助了其叔父的权力,但在最终他却被驱赶,受到社会制度的批判。
这
正反映了作者对当时时代的社会秩序的维护,仔细看看,在当代,这一法则依然被我
们所希冀,希望这是一个“拼实力”,而不是一个“拼爹”的时代。
三、丰富生动的情节
对于《人生》我们最痛心疾首的便是高刘黄三者之间的爱情纠葛,在情节安排上,高加林本来已安份与土地,接受了巧珍,但生活又出现了转机,使其进城再次遇到黄
亚萍,于是所有的纠葛从此开始,高加林开始徘徊,开始权衡,但最终他酿造了自己
的悲剧,而且也直接造成了巧珍的悲剧的一生,获得了一个没有爱的婚姻。
命运总是喜欢捉弄人,当巧珍在追逐高加林时,高加林却在追逐黄亚萍,当高加
林返回时,巧珍却已不在原地,最终,悲剧性的结局使我们哀伤,惋惜,却又认为它
是必然的。
这种曲折、丰富的曲折的情节,不仅使读者深深体味出主人公的纠结辛酸,也使作品更具有真实性和生动性。
四、结语
《人生》是一部奋斗史,也是一幕爱情悲剧,他出现在新旧时代的大转变时期,
他有对旧的一种反抗,也有对新的一种指引。
在情节构造上,也从侧面凸显了深刻的
主题思想。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思想、时代、事件的共同构建,而路遥《人生》更是恩
格斯“三融合”美学理想的完美诠释。
【】:
[]、吴妍妍:《现代性视野中的陕西当代乡土文学》,人民出版社
[2]、路遥:《早晨从中午开始》, 《早晨从中午开始》,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3]、恩格斯:《致费迪南拉萨尔》,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
1995年版
[4]、路遥:《人生》路遥文集第一卷,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1月版
[5]、陈泽顺:《路遥小说名著选》,华夏出版社,199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