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精气原文及译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帝内经精气原文及译文
1. 原文
- 帝曰:天有八风,经有五风,何谓?岐伯曰:八风发邪,以为经风,触五脏,邪气发病。

所谓得四时之胜者,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所谓四时之胜也。

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胁;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俞在腰股;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

故春气者,病在头;夏气者,病在脏;秋气者,病在肩背;冬气者,病在四支。

故春善病鼽衄,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风疟,冬善病痹厥。

故冬不按蹻,春不鼽衄;春不病颈项,夏不病胸胁;夏不病洞泄寒中,秋不病风疟;秋不病肩背,冬不病痹厥。

夫精者,身之本也。

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

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

此平人脉法也。

2. 译文
- 黄帝问道:天有八方之风,人的经脉有五脏之风,这是什么意思呢?岐伯说:八方之风会产生致病的邪气,侵犯经脉,进而触动五脏,于是邪气留滞就会发病。

所说的感受四时季节相克的情况,就是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这就是所谓的四时相胜。

东风生于春季,病变多发生在肝,肝的输穴在颈项;南风生于夏季,病变多发生在心,心的输穴在胸胁;西风生于秋季,病变多发生在肺,肺的输穴在肩背;北风生于冬季,病变多发生在肾,肾的输穴在腰股;中央属土,病变多发生在脾,脾的输穴在脊部。

所以春季邪气伤人,病多在头部;夏季邪气伤人,病多在心脏;秋季邪气伤人,病多在肩背;冬季邪气伤人,病多在四肢。

所以
春季容易患鼻塞流涕或鼻出血,夏季容易患泄泻等里寒证,秋季容易患风疟,冬季容易患痹证、厥证。

所以冬季不做扰动阳气的按跷等活动,春季就不会患鼻塞流涕或鼻出血;春季不患颈项病,夏季就不会患胸胁病;夏季不患泄泻等里寒证,秋季就不会患风疟;秋季不患肩背病,冬季就不会患痹证、厥证。

精,是人体的根本。

所以冬季善于保养肾精的人,春季就不会患温热病。

夏季暑热之时如果不出汗,到了秋季就会患风疟。

这是一般人的脉象规律。

1. 原文
- 黄帝问于岐伯曰: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

血、脉、营、气、精、神,此五脏之所藏也。

至其淫泆离脏则精失、魂魄飞扬、志意恍乱、智虑去身者,何因而然乎?天之罪与?人之过乎?何谓德、气、生、精、神、魂、魄、心、意、志、思、智、虑?请问其故。

岐伯答曰: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

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思而有所慕谓之虑;虑而有所决谓之智。

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

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

2. 译文
- 黄帝问岐伯说:凡是针刺的方法,必定首先以病人的神气状况为依据。

血、脉、营、气、精、神,这都是由五脏所藏的。

如果过度放纵,五脏的精气离散,就会使精散失,魂魄飞扬,意志恍惚迷乱,智虑丧失,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是上天的惩罚呢?还是人为的过失呢?什么叫做德、气、生、精、神、魂、魄、心、意、志、思、智、虑呢?请告诉我其中的缘故。

岐伯回答说:天赋予我们的是德(如阳光雨露
等),地赋予我们的是气(如五谷之气等),天德下流与地气上交,阴阳相错,才产生了生命。

所以,生命开始时叫做精;男女两性的精相结合就叫做神;伴随着神往来活动的叫做魂,与精同时出入的叫做魄;能够担当认识事物的叫做心;心里有所记忆的叫做意;意念所存留的叫做志;根据志而反复思考叫做思;思考后有所向往叫做虑;思虑后作出判断叫做智。

所以明智之人的养生方法,必定是顺应四季来适应寒暑的变化,调和喜怒而安定起居,节制阴阳而调和刚柔。

这样,邪气就不会侵袭,就能长生不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