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广东省深圳市文汇中学九年级(下)月考物理试卷(3月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2017学年广东省深圳市文汇中学九年级(下)月考物理试
卷(3月份)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6小题,每小题1.5分,共39分)
1.(1.5分)如图,下列实验现象不能说明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是()
A.
扬声器播音泡沫粒跳动
B.
音叉发声溅起水花
C.
抽出空气铃声减弱
D.
大钟发声球被弹起
2.(1.5分)如图是童谣“小蜂蜜”的一段歌词与乐谱,当小玲唱到“大家一起”这四个字期间,音调逐渐升高。

关于这期间小玲声音的描述正确的是()
A.小玲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并且振动一次的时间逐渐增加
B.小玲的声带每秒振动的次数逐渐增加,振动幅度逐渐增大
C.小玲的声音通过空气以声波的方式传入人耳,声波的传播速度不变
D.小玲的歌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km/h
3.(1.5分)下列有关声现象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中考期间考场附近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来控制噪声的
B.我们可以利用回声来测量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距离
C.医学上的“超声波碎石”是利用了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的特性
D.花样游泳运动员在水下仍能听见音乐,说明水能传声
4.(1.5分)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的原理来解释的是()
A.海上出现海市蜃楼B.日食、月食的形成
C.影子的形成D.小孔成像
5.(1.5分)如图浮在水面的“大黄鸭”,下列能正确表示“大黄鸭”在水中所成倒影的是()
A.B.C.D.
6.(1.5分)如图所示,东南亚地区生活着一种射水鱼,它发现水面上的小昆虫后,能从口中快速喷出一束水柱,将昆虫击落水中,实现捕食。

下列光路图能表示射水鱼观察水面上小昆虫的是()
A.B. C. D.
7.(1.5分)透镜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应用广泛。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近视眼镜镜片是凹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B.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镜头两倍焦距以内
C.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透镜,能使物体在屏幕上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D.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小于一倍焦距
8.(1.5分)小华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某物体长度,三次测量值分别是l1=8.40cm、
l2=8.40cm和l3=8.43cm.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测量结果应是8.40cm
B.测量结果应是8.41cm
C.物体长度的真实值是8.41cm
D.l1=8.40 cm也可以记录成l1=8.4cm
9.(1.5分)看电视转播的百米赛跑时,人们常常感觉运动员跑得很快,但实际上他们始终处在屏幕内。

其中“感觉运动员跑得很快”的参照物是()A.电视机屏幕B.运动员
C.运动员所在的跑道D.看电视的人
10.(1.5分)短跑运动员在某次百米赛跑中测得5秒末的速度为9m/s,10秒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10.2m/s,则运动员在百米赛跑中的平均速度为()A.10.2m/s B.10 m/s C.9.6 m/s D.9 m/s
11.(1.5分)在足球场上,优秀运动员的脚踢在球的恰当的位置,球会划过一道弧线飞转过守门员而使球进入球门,这就是所谓的“香蕉球”。

这里的:“恰当的位置”,从力的三要素分析是指力的()
A.大小B.方向C.作用点D.以上都是
12.(1.5分)一个球沿斜面匀速滚下,图中关于该小球受力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A. B. C. D.
13.(1.5分)关于力的知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小孩推墙时他也受到墙的推力
B.足球运动员用头顶球,球的运动方向改变了,这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人坐在沙发上,沙发会凹下去,这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D.只有在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才能发生力的作用
14.(1.5分)摩托车做飞跃障碍物的表演时为了减少向前翻车的危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应该前轮先着地
B.哪个车轮先着地与翻车的危险没有关系
C.应该后轮先着地
D.应该前后轮同时着地
15.(1.5分)图中的测力计在两个水平拉力作用下处于静止,拉力的大小均为F,该测力计的示数为()
A.0 B.C.F D.2F
16.(1.5分)一些故事影片中常有这样的镜头:大力士轻松地举起铜鼎。

实际上,演员举起的鼎并不是铜制的,你认为演员的举的鼎最有可能是由什么物质制作的()
A.泥土砖块B.金属块C.泡沫塑料块D.水泥砖块
17.(1.5分)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A.ρ甲:ρ乙=4:1 B.ρ甲:ρ乙=1:4
C.若V甲=V乙,则m甲<m乙D.若m甲=m乙,则V甲>V乙
18.(1.5分)建筑物内遭遇火灾时,受困人员应采取弯腰甚至匍匐的姿势撤离火场,这样能够有效避免吸入有害气体或被灼伤。

这是因为与房间内其他空气相比较,含有毒有害物质的气体()
A.温度较低,密度较大,而大量集聚在房间的下方
B.温度较低,密度较小,而大量集聚在房间的下方
C.温度较高,密度较大,而大量集聚在房间的上方
D.温度较高,密度较小,而大量集聚在房间的上方
19.(1.5分)下列生产生活实例中,通过增大压力方式增大压强的是()
A.
冰鞋上装有冰刀
B.
飞镖的箭头很尖
C.
载重车装有许多车轮
D.
压路机上的碾子质量很大
20.(1.5分)一未装满橙汁的密闭杯子,如图所示,先倒立放在桌面上(如图A),然后反过来正立在桌面上(如图B),则橙汁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1以及杯子对桌面的压强p2的变化情况是()
A.p1增大,p2增大 B.p1减小,p2减小
C.p1增大,p2减小 D.p1减小,p2增大
21.(1.5分)如图四幅图对应的与气体压强有关的说法中,与实际不符的是()
A.
珠穆朗玛峰山顶上气压比山脚下的大
B.
吸盘能吸在墙壁上是利用大气压的作用
C.
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D.
托里拆利最早测出了大气压的值
22.(1.5分)地铁进站时,人若越过安全线,有可能被吸进轨道而发生危险,因此在地铁站台上候车的乘客应站在安全线以外,因为地铁通过时,人体与车辆之间()
A.空气流速比外侧大,压强比外侧小
B.空气流速比外侧大,压强比外侧大
C.空气流速比外侧小,压强比外侧小
D.空气流速比外侧小,压强比外侧大
23.(1.5分)甲、乙两个实心金属球,它们的质量相同,其密度分别是5×103kg/m3和10×103kg/m3.甲球挂在甲弹簧测力计下,乙球挂在乙弹簧测力计下,并且让两个金属球全部没入水中,这时()
A.甲乙两球所受浮力之比是2:1
B.甲乙两球所受浮力之比是1:2
C.甲乙两测力计示数之比是2:1
D.甲乙两测力计示数之比是1:2
24.(1.5分)如图甲所示,均匀柱状石料在钢绳拉力的作用下从水面上方以0.5m/s 的恒定速度下降,直至全部没入水中。

图乙是钢绳拉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

若不计水的阻力,g取10N/k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石料受到的重力为900N
B.石料的密度为1.8×103kg/m3
C.石料沉底后水平池底对石料的支持力为500N
D.如果将该石料立在水平地面上,则它对地面的压强为2.8×104Pa
25.(1.5分)如图中所示是“辽宁号”航母搭载着“舰载机”试飞演习的场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舰载机静止在航母上时,航母受到的浮力与它们的总重力大小相等
B.当舰载机飞离航母时,航母将上浮,航母受到的浮力将变大
C.当舰载机降落在航母上时,航母将下沉,航母受到的浮力将变小
D.不论舰载机静止在航母上,还是离开航母,航母受到的浮力大小都不变26.(1.5分)如图所示,A、B体积相同。

B、C质量相等,将它们放入水中静止,A漂浮、B悬浮、C沉底。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所受到的浮力一定大于B所受的浮力
B.B下表面所受的压力不一定大于A下表面所受的压力
C.C所受的浮力一定小于B所受的浮力
D.C所受的浮力一定小于A所受的浮力
二、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一分,共39分)
27.(6分)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光经过一凸透镜,调节光屏的位置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小明用此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并用蜡烛作光源,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

(1)该凸透镜的焦距为cm。

(2)实验前要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的中心大致在。

(3)当蜡烛、凸透镜位于图乙中刻度对应的位置时,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该像是一个倒立、的实像,此时所成的像与所成的像性质相同(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4)小明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且靠近凸透镜的位置,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若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应将光屏向(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如果将蜡烛移到图乙中30cm 刻度线处,这时光屏应向(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28.(6分)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同学们提出了以下猜想:
A.与压力大小有关
B.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C.与接触面积大小有关
D.与运动速度大小有关
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小张这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及有关器材进行实验,收集的数据如表:
表面情况压力/N测力计示数/N
序号长方体木块的放

1平放木板5 1.2
2平放木板8 1.9
3侧放木板5 1.2
4平放木板上铺毛巾5 2.0
(1)在实验时必须让木块做运动,这样摩擦力才与弹簧测力计示数相等;(2)要验证猜想A,应选取序号为的两次实验;要验证猜想B,应选取序号为的两次实验。

(3)由表中信息,(选填“能”或“不能”)验证猜想D。

(4)小张同学将木块沿竖直方向截去一半后,测得木块所受摩擦力变为原来的一半,由此他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的结论,你认为张华同学得出的结论是(选填“正确”或“错误”),原因是。

29.(8分)小明想知道酱油的密度,于是他和小华用天平和量筒做了如图以下实验:
(1)使用托盘天平时,应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测量前,先把游码放在称量标尺左端的,然后调节,使指针对准分度标尺的中央刻度线。

(2)如图丙所示,是对天平进行横梁平衡调节时指针的指示情况,此时应进行的操作是
(3)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17g,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酱油,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如图甲所示,将烧杯中的酱油全部倒入量筒中,酱油的体积如图乙所示,则烧杯中酱油的质量为g,酱油的密度为kg/m3。

(4)小明用这种方法测出的酱油密度会(选填“偏大”或“偏小”)。

(5)在实验过程中,小华说如果天平没有砝码能不能测呢?老师说也能测量出酱油的密度。

于是老师给小华添加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一个滴管和适量的水,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请你补充完整。

①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调节好天平。

②将一个烧杯中倒满水,另一个烧杯中倒入酱油。

分别放在天平的左、右两盘中。

③,使天平平衡。

④用量筒分别测出烧杯中水的体积为V1,酱油的体积为V2
)。

⑤则酱油的密度表达式ρ=(已知水的密度为ρ

30.(5分)小明利用U形管压强计和装有水的大烧杯来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实验前,他注意到U形管两边的液面已处在同一水平线上,如图甲所示。

(1)当他将金属盒浸没于水中后,发现U形管两端液面如图乙所示的情景,则实验装置可能出现了问题。

(2)排除故障后,他重新将金属盒浸没于水中,发现随着金属盒没入水中的深度增大,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逐渐变大,如图丙所示,由此可知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有关。

(3)小明发现保持金属盒在图丙中深度不变,只改变金属盒的方向,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选填“变化”或“不变化”),表明在相同条件下,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4)小明保持图丙中金属盒的位置不变,并将一杯浓盐水倒入烧杯中搅匀后,实验情形如图丁所示。

比较丙、丁两次实验,小强得出了: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密度越大,其内部的压强越大的结论。

他的结论是不可靠的,原因是实验过程中没有控制金属盒在液体中的一定。

31.(6分)某学习小组对“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进行了探究,他们采取了如下的方法:甲图把小桌放在海绵上;乙图在小桌上放一个砝码;丙图把小桌翻过来,桌面朝下并在它上面放一个砝码。

通过海绵被压下的深浅显示压力作用效果。

(1)同学们是根据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

(2)通过实验,观察比较图甲和图乙的情况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受力面积一定
时,,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此实验(选填“能”或“不能”)用木板代替海绵,原因。

(4)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关系时,用到的科学研究方法是。

通过比较海绵凹陷程度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用到的科学研究方法是。

32.(8分)三组同学用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物体、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有一定量的水和盐水)、铁架台,分别进行以下实验探究:
[第一组]: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1)比较实验步骤①、②、③的数据可以得出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有关;
(2)比较实验步骤③、④的数据可以得出物体所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有关;
[第二组]:探究浮力大小等于什么?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3)按照如图所示的实验顺序,会使得(选填“物体所受浮力”、“排开水的重力”)测量错误,并且测量结果会(选填“偏大”、“偏小”)。

(4)如果第二组实验步骤正确能得到的结论是(填F
浮与G

的关系)
[第三组]:探究浮力大小是否与液体多少有关;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5)步骤②中将物体浸入水中;然后减少容器中水量,使得水面的下降,如步骤③所示。

步骤③中物体受到的浮力是N.同学根据实验数据,认为浮力变小的原因是由于烧杯中的水变少了,你认为他的结论是(选填“正确”、“错误”)的,理由是。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33.(8分)学了阿基米德原理后,小红利用弹簧测力计、土豆和一桶水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计算(g取10N/kg)
(1)土豆的质量;
(2)土豆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3)土豆的体积;
(4)土豆的密度。

34.(8分)深圳共享自行车以其快捷、环保的优势,备受消费者欢迎。

下表是摩拜自行车的主要技术参数如表所示。

若质量为50kg的大梦骑着该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了3km用了10min(g取10N/kg)。

整车质量20kg
最大载重100kg
每个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0.005m2
轮胎数量2
车架材料体积/cm34000
(1)自行车的平均速度
(2)自行车的平均密度
(3)若大梦骑着自行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那么车对地面的压力多大?(4)自行车满载时(最大载重),那么车对地面的压强有多大?
四、综合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空1分,共6分)
35.(6分)如图是小杨家新买的小汽车,请你简要指出下面有关小汽车的四个问题或情景应用到的物理知识。

问题或情景利用的物理知识
①每个座位都装有安全带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
②车轮是圆的
③车轮很大而且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很宽
④小汽车的外形设计,都采用流线形。

⑤车身用铝代替原来的铁
⑥现在市区主要道路都禁止鸣笛
⑦通过后视镜观察后方的车辆
2016-2017学年广东省深圳市文汇中学九年级(下)月考
物理试卷(3月份)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6小题,每小题1.5分,共39分)
1.C;2.C;3.B;4.A;5.C;6.D;7.D;8.B;9.C;10.B;11.C;12.B;13.D;14.C;15.C;16.C;17.A;18.D;19.D;20.A;21.A;22.A;23.A;24.D;25.A;26.C;
二、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一分,共39分)
27.10;相同高度;缩小;照相机;右;右;28.匀速直线;1与2;1与4;不能;错误;在探究过程中没有控制压力不变;29.零刻线处;平衡螺母;平衡螺
母向右移;45;1.125×103;偏大;用滴管向右盘烧杯中添加适量酱油;ρ

;30.橡皮管漏气;浸入液体的深度;不变化;相等;深度;31.海绵的凹陷程度;压力越大;不能;木板的形变效果不明显;控制变量法;转换法;32.物体排开
液体的体积;液体密度;排开水的重力;偏小;F
浮=G

;1;错误;浮力的大小
等于物体排开水的重力,与容器中水的多少无关;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33.;34.;
四、综合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空1分,共6分) 3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