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交通联系部分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交通联系部 分设计
2.设计要求
1).导向性明确 :使用者在门厅或过厅中应能很容易发现其所希望到达的 通道、出入口或楼梯、电梯等部位,而且能够很容易选择和判断通往这些 处所的路线,在行进中又较少受到干扰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交通联系部 分设计
2).兼有其它用途的门厅:仍应将供交通的部分明确区分开来,不要同其它功 能部分互相干扰,同时有效地组织其交通的流线。特别是用作交通部分的面积 和用作通行部分的宽度,都应该根据该建筑物人流集中时所需要的尺度来进行 设计,以保证紧急情况下疏散的安全
3)闹静(动静)关系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交通联系部 分设计
4)洁污 (清浊) 关系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交通联系部 分设计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交通联系部 分设计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交通联系部 分设计
(二)平面组合形式 1. 走道式组合 各房间沿走道一侧或两侧并列布置 内廊式:北方地区多用,平面进深大,交通面积少
,使用率高,外墙面少,利于保暖,但北向 房间日照条件差。 外廊式:南方地区多用,利于通风,平面进深小, 交通面积大,使用率低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交通联系部 分设计
房屋建筑学
N 建筑空间o 构成及组合--交通联系部 Imag 分设计 e
房屋建筑学
中小学校及培训机构
房屋建筑学
在连廊单侧或两侧指状布置各教学楼, 容易实现动静分区、按年级组合及良好 的采光、通风效果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交通联系部 分设计
数量—— 防火规范: 第5.3.1条(二) 5.3.2条 5.3.4条 第5.3.5条
楼梯宽度总和均不小于疏散宽度指标。 通常,民用建筑楼梯在一幢建筑中不少于两部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交通联系部 分设计
2)楼梯的形式与位置 常用:直跑 平行双跑 三跑
N 建筑空间o 构成及组合--交通联系部 Imag 分设计 e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交通联系部 分设计
中小学校及培训机构
房屋建筑学
在连廊单侧或两侧指状布置各教 学楼,容易实现动静分区、按年 级组合及良好的采光、通风效果
N 建筑空间o 构成及组合--交通联系部 Imag 分设计 e
2.套间式组合 房间之间相互贯通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交通联系部 分设计
串联式
0.12Βιβλιοθήκη 0.15注:休息厅附设小卖或冷饮不应小于0.04m2/座 衣物存放不小于0.04m2/座
其它建筑类别均无门建筑厅空间面构成积及组指合-标-交通(联系电部 影院有)
分设计
4.过厅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交通联系部 分设计
1.2 建筑物交通联系部分的平面设计 1.2.3楼梯和电梯
1.个数、容量和平面分布 :在日常使用中,快速、方便地到达各使用层面 ; 楼、电梯应靠近建筑物各层平面人流或货流的主要出入口布置 ; 数量和分布需综合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各层人数和消防分区等因素来确定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交通联系部 分设计
(a) 串连式组合的 交通方式
(b) 某厂房按照生产流水线连续布置车间
(c) 某展览厅按照连续布展的方式组合空间
建筑空间构成及串组连合式--交平通面联组系合部的建筑实例
分设计
某美术馆
串联式的平面布局容易组 织交通路线 利用连廊部分的收进使得 建筑的体块明确
第1章 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平面组合设计
1.2 建筑物交通联系部分的平面设计
●建筑物交通联系部分包括: 1. 走道——建筑物中最大量使用的交通联系部分 2.门厅和过厅 ——门厅是在建筑物的主要出入口处起内外过渡、集散人流 作用的交通枢纽。过厅一般位于体型较复杂的建筑物各分段的连接处或建 筑物内部某些人流或物流的集中交汇处,起到缓冲的作用 3.楼梯和电梯 ——建筑物中起垂直交通枢纽作用的重要部分
●建筑物的平面组合方式 :
(b) 用走道连接 各并联部分
(c) 用起居室连接各其它房间的典型住宅平面
(d) 某旅馆用内走道连接各间客房
并联式平面建组筑合空的间建构筑成实及组例合--交通联系部
分设计
顾客入口
某饭店大堂
工作人员入口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交通联系部 分设计
并联式的平面组合交通 组织尽量明确简捷,避 免不必要的交叉
(b) 学校校区平面功能组合
(d) 教学楼平面实例二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交通联系部 分设教计学建筑使用功能分析组合实例
中小学校及培训机构
在连廊单侧或两侧指状布置各教学楼,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容交通易联实系现部动静分区、按年级组合及良好
分设计 的采光、通风效果
建筑物各部分的使用顺序和交通路线组织 : 对于人流和物流流线的合理组织。其主要原则是保证使用的方便和安全 建筑物的主要入口门厅和各个次要入口布置应该考虑迎向人流和物流的 主要来源或有利于它们之间的分流 在建筑物内部,各使用部分的分布应该尽量使得使用频率较高的房间靠 近主要入口或交通核布置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交通联系部 分设计
房屋建筑学
门斗、门厅(前室)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交通联系部 分设计
2)面积 剧场建筑设计规范,JGJ57-88
门厅最小指标
剧场等级
前厅面积 m2/座
休息厅面积 m2/座
甲等
0.3
0.3
前厅与休息 厅合并 m2/座
0.5
乙等
0.2
0.2
0.3
丙等
0.12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交通联系部 分设计
1.3 建筑平面的组合设计
(一).功能分析: 建筑物使用部分的功能分区 : 借助功能分析图,或称之为气泡图来归纳、明确使用部分的功能分区 兼顾其他的可能性 ,尤其建筑的结构传力系统的布置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交通联系部 分设计
(a) 教学楼功能分析
(c) 教学楼平面实例一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交通联系部 分设计
放射式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交通联系部 分设计
2). 并联式组合:通过走道或一个处在中心位置的公共部分,连结并联的 各个使用空间。在这种情况下,各使用空间互相独立,使用部分和交通部 分的功能明确,是使用最多最常见的一种组合方式
(a).用公共中心
连接各并联部在分建筑物内部,各使用部分的分布应该尽量使得使用频率较高的房间靠近 主要入口或交通核布置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交通联系部 分设计
4.平面走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建筑内部的交通组织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交通联系部 分设计
5.走道的采光和通风 1)走道尽端开窗 内走道长度不超过20m时,至少有一端采光
超过20m时,应两端有采光口, 超过40m时,中间应增设采光口,否则应
采用人工照明。
4.防烟楼梯 有阻止烟火进入梯间的前室或专供排烟用的阳台, 凹廊等,通向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均为乙级防火门。
N 建筑空间o 构成及组合--交通联系部 Imag 分设计 e
房屋建筑学
中小学规范: 教学楼
楼梯间应有直接天然采光。 楼梯不得采用螺旋形或扇步踏步。 每段不得多于18步,应不少于3步。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交通联系部 分设计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交通联系部 分设计
1.2.2门厅和过厅
3).作为设计中的关节点:门厅和过厅的内部空间组织和所形成的体形、体量, 往往可以成为建筑物设计中的活跃的元素,或者是复杂建筑物形态中的关节点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交通联系部 分设计
通则:室内台阶不应少于两步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交通联系部 分设计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交通联系部 分设计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交通联系部 分设计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交通联系部 分设计
3. 长度 :对消防疏散的影响最大 ,直接影响火灾时紧急疏散人员所需要的时 间(该时间限度与建筑物的耐火等级有关)
名称
托儿所、幼儿 园
医院、疗养院 学校
其他民用建筑
安全疏散距离
有些建筑物必须满足无障碍设计的要求,在进行设计时,相关的无障碍设 计规范也是重要的设计依据 。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交通联系部 分设计
2.走道的宽度 防火规范: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交通联系部 分设计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交通联系部 分设计
中小学规范 第6.2.1条 教学楼走道净宽:
教学用房 —— 内廊≥2100 外廊≥1800 行政及教师办公用房 —— ≥1500
●建筑物交通联系部分的平面面积和空间形状的主要依据: 1. 满足使用高峰时段人流、货流通过所需占用的; 2. 符合紧急情况下规范所规定的疏散要求; 3. 方便各使用空间之间的联系; 4. 采光、通风等方面的需要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交通联系部 分设计
联系空间设计要点 1)交通路线简捷明确,对人流起导向作用。 2)人流通畅,紧急疏散时迅速、安全。 3)满足一定的采光,通风要求。 4)楼梯行走省力,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力求节约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交通联系部 分设计
1.普通教室 2.实验室 3.仪器准备室 4.传达室 5.行政办建筑公空间室构成6分及.设厕组计合所--交通联系部
1)主次关系
房屋建筑学
N 建筑空间o 构成及组合--交通联系部 Imag 分设计 e
房屋建筑学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交通联系部 分设计
2)内外关系
2.使用的安全 :应按各类建筑的设计规范中对于楼梯间的设置及其构造要求 来设计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交通联系部 分设计
2.楼梯 1)宽度和数量 宽度—— 通则:供日常主要交通使用的楼梯梯段净宽应根据建筑
物使用特征,一般接每股人流宽为 0.55+(0~0.15)m的人流股数确定,并不应少于两 股人流。 0~0.15m为人流在行进时人体的摆幅,公共建筑人流 众多的场所应取上限值。 防火: 疏散走道和楼梯的最小宽度不应小于1.1m,不 超过六层的单元式住宅中一边设有栏杆的疏散 楼梯,其最小宽度可不小于1m
房屋建筑学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交通联系部 分设计
根据其使用性质分 主要楼梯 次要楼梯(消防梯、疏散梯) 主要楼梯——布置在门厅中位置明显的部位,可丰富门
厅空间且具有明显的导向性,也可布置在 门厅附近较明显的部位 次要楼梯——布置在次要入口附近,起着分担一部份人 流和与主要楼梯配合共同起着人流疏散, 安全防火的作用。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交通联系部 分设计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交通联系部 分设计
N 建筑空间o 构成及组合--交通联系部 Imag 分设计 e
房屋建筑学
按防火作用分 1.敝开楼梯(普通室内楼梯) 2.室外疏散楼梯、设置在外墙上,全部开敝于室外。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交通联系部 分设计
3.封闭楼梯 设有阻挡烟气的双向弹簧门(单、多层建筑)或乙 级防火门(高层建筑)楼梯间应靠外墙,直接采光 和通风。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交通联系部 分设计
2)高窗 3)中部设开敝空间
4)内外走道结合
房屋建筑学
N 建筑空间o 构成及组合--交通联系部 Imag 分设计 e
房屋建筑学
1.2.2门厅和过厅
门厅——交通枢纽 1.作用 a. 主要接纳人流,分配人流 b. 辅助作用 c. 体现建筑意境和形象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交通联系部 分设计
交通面积。 5)注意空间形象的完美和简洁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交通联系部 分设计
1.2 建筑物交通联系部分的平面设计 1.2.1走道
1. 布置方式:各使用空间可以分列于走道的一侧、双侧或尽端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交通联系部 分设计
1.2 建筑物交通联系部分的平面设计
1.2.1走道
1. 布置方式:各使用空间可以分列于走道的一侧、双侧或尽端
房门至外部出口或封闭楼梯间的最大距离
位于两个外部出口或楼梯间之间的房间
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房间
耐火等级
耐火等级
一、二级
三级
四级
一、二级
三级
四级
25
20

20
15

35
30

20
15

35
30

22
20

40
35
25
22
20
15
注:本表格引自GBJ 16-87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交通联系部 分设计
2. 宽度 :应符合人流、货流通畅和消防安全的要求
通常单股人流的通行宽度为550~600mm。因此考虑两人并列行走或迎面 交叉,较少人流使用的过道净宽度,包括消防楼梯的最小净宽度都不得小于 1100mm 。
对于有大量人流通过的走道,其宽度根据使用情况,相关规范都作出了下 限的要求。例如民用建筑中中小学的设计规范中规定,当走道为内廊,也就是 两侧均有使用房间的情况下,其净宽度不得小于2100mm;而当走道为外廊, 也就是单侧连接使用房间,并为开敞式明廊时,其净宽度不得小于1800m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