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试题和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试题和答案
一、单选题
1.公元395 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其中东罗马帝国地处亚、非、欧、交界处,延续了千年之久,东罗马帝国的首都是()。

A.罗马
B.安条克
C.大马士革
D.君士坦丁堡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世界古代史。

东罗马帝国的首都是君士坦丁堡。

故本题选 D。

2.张老师经常投稿的杂志社因为搬迁到新的办公地点,其通讯地址、电话号码等信息发生改变,张老师要对原来存放这些通信信息的电子表格做改动,较好的做法是()。

A.重新建立一个新的电子通讯录
B.打开原来的电子通讯录,搜索到该杂志社的记录,删除原记录
C.打开原来的电子通讯录,搜索到该杂志社的记录,修改后覆盖原有的记录
D.打开原来的电子通讯录,添加一个新的关于该杂志社的记录
答案::C
解析::
要对原来存放信息的电子表格做改动,最好的做法是修改后再覆盖原有的记录。

3.1953年,生物学家()发现了生命遗传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A.林奈和摩里根
B.沃森和克里克
C.斯摩格和林奈
D.摩里根和斯摩格
答案::B
解析::
1953年,生物学家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生命遗传的基因物质——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4.司马迁自曝其写作《史记》的目的是()。

A.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B.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
C.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D.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稽其成败兴坏之纪
答案::C
解析::
司马迁曾在《报任安书》一文自曝其写作《史记》的目的为:“究天人之际。

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因此本题选C。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自()起施行。

A.1994年1月1日
B.1994年9月10日
C.1993年11月1日
D.1995年1月1日
答案::A
解析::
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6.课间,小莉正在同学面前大声朗读小娟的日记,被走进教室的小娟发现,小娟找到班主任诉说此事。

班主任最恰当的做法是()。

A.制止小莉这种行为
B.批评小娟总是告状
C.劝说小莉不要声张
D.劝说小娟宽容小莉
答案::A
解析::
保护学生合法权益的义务要求教师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7.“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包括()
①学生是发展中的人②学生是独特的人
③学生是单纯抽象的学习者④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D
解析::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倡导: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8.“我相信你,因为你是清白的。

”这样的话,在逻辑上是说不通的,当你想了解他是否清白的时候,你已经不信任他了。

信任是什么呢?如果你信仰上帝,就不能要求上帝走到你的面前,让上帝证明给你看。

如果你信任别人,就不能要求别人是清白的,信任是没有理由和前提的事情。

从以上文字可以推测作者对于信任的看法正确的是()。

A.不清白的人才需要信任
B.信任就是默默地付出而不图任何回报
C.对他人的信任与对上帝的信仰在心理上是一模一样的
D.信任就是信任你的信任本身,而不在于事实真相
答案::D
解析::
注意题干中“推测”两字。

材料第一句话就点明了作者的态度,接下来后面几句是在论证“这样的话,在逻辑上是说不通的”,最后一句则是作者的观点。

符合作者观点的表述只有D 项。

9.春秋时期,周天子的地位一落千丈,诸侯王不再听命于周王,一些强大的诸侯趁机发动兼并战争,强迫其他各国承认其霸主地位。

管仲辅佐()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使其“九
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A.晋文公
B.楚庄王
C.齐桓公
D.秦穆公
答案::C
解析::
春秋初期,齐桓公在管仲等人的辅佐下,革新政治,变法图强,一匡天下,成就春秋第一霸业。

故选C。

10.依法执教的主体是()
A.教育主管部门
B.学校
C.教师
D.班主任
答案::C
解析::
依法执教是对教师的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因而其主体是教师。

11.国家鼓励()毕业生到中小学或者职业学校任教。

A.非师范高等学校
B.师范高等学校
C.普通本科学校
D.重点本科学校
答案::A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十五条各级师范学校毕业生,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国家鼓励非师范高等学校毕业生到中小学或者职业学校任教。

12.教育法律关系中两个最重要的主体是()
A.教育部门和下属学校
B.教师和学生
C.教育领导和教师
D.教育机构和非教育机构
答案::B
解析::
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法律法规中最重要的主体。

13.根据我国食品卫生法的规定,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物的色、香、味等品质。

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其中,山梨酸钾、苯甲酸钠是( )。

A.着色剂
B.增味剂
C.甜味剂
D.防腐剂
答案::D
解析::
山梨酸钾是防腐剂。

14.以下关于三段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一个三段论中,有而且只能有三个不同的项
B.中项在前提中至少要周延一次
C.从两个否定前提可以推出确定的结论
D.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
答案::C
解析::
从两个否定前提推不出任何确定的结论。

15.关于班主任工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教师担任一个班级的班主任,时间一般应该连续一学期以上
B.班主任津贴纳入绩效工资管理,在绩效工资分配中要向班主任倾斜
C.教师初次担任班主任应该受岗前培训,符合选聘条件后方可聘用
D.合理安排班主任的课时工作量,按当地教师标准课时工作量的一半计入
答案::A
解析::
《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的第二章第五条规定,教师担任一个班级的班主任的时间,一般应连续1学年以上。

故本题选A。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条例》相关条文的掌握与综合运用,在考试中主要以选择题形式考查。

技巧点拨
《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条例》第五条规定,“班主任由学校从班级任课教师中选聘。

聘期由学校确定,担任一个班级的班主任时间一般应连续1学年以上。

”第六条规定,“教师初次担任班主任应接受岗前培训,符合选聘条件后学校方可聘用。

”第十四条规定,“班主任工作量按当地教师标准课时工作量的一半计入教师基本工作量。

各地要合理安排班主任的课时工作量,确保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第十五条规定,“班主任津贴纳入绩效工资管理。

在绩效工资分配中要向班主任倾斜。

对于班主任承担超课时工作量的,以超课时补贴发放班主任津贴。

”本题涉及条款虽多,但难度不大,考生可通过排除法做题,A选项明显错误,担任一个班级的班主任时间一般应连续1学年以上,而不是1学期以上。

16.王老师把自己的精力用于培养优秀的学生,很少留意成绩一般的学生。

该老师的做法( )。

A.有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
B.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C.违背了公正施教的要求
D.违背了严慈相济的要求
答案::C
解析::
作为一名教师必须遵循“教育公正”的原则,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

若对学生进行差别对待,则违背了公正施教的要求。

17.《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 )应该对未成年人进行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

A.父母
B.家庭
C.监护人
D.社会团体
答案::B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都应该承担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的义务。

18.下列不属于清末四大谴责小说的是( )。

A.《孽海花》
B.《警世通言》
C.《老残游记》
D.《官场现形记》
答案::B
解析::
【知识点】文化素养——教师的文学素养
《警世通言》属于冯梦龙的“三言”作品之一。

清末四大谴责小说除了A、C、D之外,还有一部作品是《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19.根据法律的规定,我国义务教育学校的内部管理体制为( )
A.教师负责制
B.校务委员会负责制
C.家长委员会负责制
D.校长负责制
答案::D
解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

校长负责处理学校的日常教学科研活动,完善学校的管理,全权代表学校并被赋予决策权、指挥权、人事权和财务权。

20.“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是下列哪部作品的开篇词( )
A.《红楼梦》
B.《西厢记》
C.《汉宫秋》
D.《梧桐雨》
答案::A
解析::
21.某初中新学期扩招生源,由于新校舍没有按期完工,学校让初一十班的学生在年久失修的学校礼堂进行上课,上课期间礼堂上方的风扇突然脱落,砸伤了正在学习的小王和小李,该校的行为( )。

A.不正确.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尊严权
B.不正确,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
C.不正确。

侵犯了学生的生命健康权
D.不正确.侵犯了学生的人身自由权
答案::C
解析::
生命健康权主要包括学生的生命健康、人身安全等方面的内容,学生的生命健康权受到法律的保护。

22.部分教师平时与学生缺乏交流沟通,不愿花力气研究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这反映了这些教师的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是( )。

A.价值观念单薄
B.育人意识退化
C.角色意识淡化
D.敬业精神弱化
答案::B
解析::
只有当师生通过情感的交流建立起亲密无间的关系时,教师的教育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被学生所接受,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所以,教师不愿与学生沟通、研究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实际上是对“教书育人”意识的退化。

23.下列选项中,与“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句型相同的是( )。

A.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B.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答案::B
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修辞方法的了解。

【名师详解】“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是对偶诗句,只有B选项也是对偶诗句,其他都不是。

24.《诗经*氓》中的“氓”是一个()。

A.痴情的人
B.负心的人
C.勇敢的人
D.虚伪的人
答案::B
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我国古代重要作家作品的了解。

【名师详解】“氓”先是对女主人公信誓旦旦,然后又出尔反尔,对女主人公背信弃义,由此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负心汉。

因此本题选B。

25.音乐欣赏的关键是( )。

A.听
B.唱
C.想
D.说
答案::A
26.下列不属于莎士比亚创作的悲剧的是( )。

A.《哈姆雷特》
B.《奥赛罗》
C.《李尔王》
D.《罗密欧与朱丽叶》
答案::D
解析::
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包括《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一般认为《罗密欧与朱丽叶》是正剧。

因此本题选D。

27.每当学生拿做不出的题目问王老师时,王老师先批评学生上课没专心听讲,然后叫学生去问同学;而李老师则会放下手边的事,耐心而仔细地给学生进行指导。

王老师与李老师的不同做法反映了( )。

A.职业知识的差异
B.职业能力的差异
C.职业理念的差异
D.职业认同的差异
答案::C
28.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应对突发事件的防范措施”相关规定,学校下列行为不恰当的是( )。

A.在公共卫生场所完善洗手设备,提供流动水、洗手液、除菌消毒肥皂
B.指定专门机构组织,积极采购防护用品、灭火器材、消毒和预防药品
C.学校配备有灭火器材,学生无须学习使用
D.学校食堂卫生工作有专门机构负责
答案::C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三条规定,“教育行政等部门和学校、幼儿园、
托儿所应当根据需要,制定应对各种灾害、传染性疾病、食物中毒、意外伤害等突发事件的预案,配备相应设施并进行必要的演练,增强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29.(2021年上半年真题)在一次测试中,高分组通过某试题的百分比为85%,低分组通过该试题的百分比为25%,则该试题的区分度是
A.0.25
B.0.55
C.0.60
D.0.85
答案::C
解析::
对于客观性题目,项目区分度的简便计算公式是,D=PH—PL(D:区分度;PH:高分组通过该题的人数占高分组总人数百比;PL:低分组通过该题的人数占低分组总人数百分比)。

故,本试题的区分度为:D=85%-25%=0.60。

二、材料分析题
30.材料:
一天上午,晓轩突然在教室里大叫起来:“陈老师,我新买的钢笔不见了。

”这时,很多同学把怀疑的目光转向小明,有的想要打开他的书包检查,小明一边说“我没拿”,一边推开同学们的手。

我大概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因为班上同学丢的几件东西都是在小明那里找到的,我安慰了一下晓轩,然后让大家安静下来,说:“晓轩的钢笔肯定会找回来的,现在大家先安心上课。


中午,小明悄悄来到办公室,递给我一支钢笔,我问他:“这是晓轩的钢笔吗?”他点头。

我又问他:“你为什么要拿他的钢笔呢?”他说:“这支钢笔很漂亮。

”我说:“东西再漂亮也是别人的,没有经过别人的同意,不能拿别人的东西,你知道吗?”小明惭愧地点点头。

经过调查我发现,小明平时去亲朋好友家里,想要什么东西都可以随便拿,久而久之,养成了“顺手牵羊”的坏毛病。

就此,我多次跟小明的父母沟通,要求家长不要溺爱孩子,帮助孩子意识到,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随便拿。

我还在班上组织班会活动,让大家熟练掌握向别人借东西的礼貌用语。

经过不断的努力,小明终于改变了乱拿别人东西的不良习惯。

问题:
请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陈老师的教育行为。

解析::
材料中陈老师的行为是正确的。

(1)陈老师的做法体现了关爱学生的教师职业道德。

关爱学生要求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当其他同学怀疑小明偷钢笔并要搜小明的书包时,陈老师并没有鼓励同学们这样做,而是让同学们先上课。

这是对小明的尊重与保护,体现了关爱学生的教师职业道德。

(2)陈老师的做法体现了教书育人的教师职业道德。

教书育人要求教师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陈老师对小明进行了耐心的说服,并动员家长和班会活动对小明进行教育,最终让小明改变了乱拿别人东西的不良习惯。

这体现了陈老师教书育人的教师职业道德。

31.阅读下面的文章,按要求回答问题。

关于价值概念的理解
张曙光
近些年来,价值观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但是,作为价值观核心概念的“价值”及相关概念,在国内理论界一直存在着许多似是而非的看法,影响了我们对价值观问题的理解,因而有必要理清一些基本概念。

现代价值观的“价值”概念,直接来自于经济学的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但就其拉丁词的本义和现代哲学语境中的含义而言,却远远超出了经济学的范畴,是一个包含伦理学、美学、宗教学、政治学所指涉的具体价值形态的,与“善”通用的概念。

因而,价值首先指的是人们所希冀和追求的“好”生活,表征着人的存在的目的性;经济学意义的含义只是第二位的。

但目前存在的一些对价值的界说,恰恰是这种意义的倒置。

无论是过去把“价值”归结为“效用”,还是现在把价值等同于“利益”,都是倒置的例证。

如此一来,价值的理想性和超越性不见了,因而也就谈不上对各种效用和利益问题的批判性审视了。

其实,正是价值由现实趋向理想的向度,在人们的观念世界耸立起一个与完满和终极的整体相关联的价值观。

所以,作为人的生命之自觉形态的价值观,不仅能够引导人们追求自身的利益,协调人们之间的利益冲突,还能够召唤人们不断地走向更高的精神境界,实现自由全面的发展。

如果把价值归结为利益,又进而把利益作为思想的坐标,那就只能产生功利的并且是近视的价值观——以官职、金钱、称号等外在形式化的东西作为人的价值尺度,而不是看重人的思想情感、道德品行、真才实学、精神境界。

的确,“名利”并不纯然是人的“身外之物”,而是构成人的社会规定性的要素,这些要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确证人的社会存在和能力,在现代社会尤其如此。

但是,这些东西只是人们借以实现自由的有限手段。

如果人们在某一社会中普遍地陷入名缰利索,人的生命价值的平等和人格尊严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维护,那么这个社会就“异化”了。

这也是我们反对把“价值”作功利性、工具化理解的根本原因。

问题:
(1)文章第三自然段提出了“与完满和终极的整体相关的价值观”,请简要阐述这个价值观所
产生的作用。

(2)文章结尾的语句“反对把‘价值’作功利性、工具化理解的根本原因”,这个“根本原因”是什么?
解析::
(1)①引领人们用积极的行为争取达到自身的利益,并协调人际利益关系;②召唤人们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③使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成为现实。

(2)如果认为价值就是利益,只能产生功利,追求诸如官职、金钱、称号等外在形式化东西的价值观。

社会因而会普遍追求名利,不尊重和维护人的生命价值的平等和人格尊严,社会就会被“异化”。

32.殖民征服伴随传染病传播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非洲社会大体上与自然环境保持着良好关系,疟疾和昏睡病的发病率较低。

15世纪起,葡萄牙等欧洲国家开始向非洲进行殖民扩张,非洲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使得外来寄生虫和疾病开始传播至非洲。

在长达数世纪的奴隶贸易期间,欧洲、北非、南亚的殖民者和商人将麻疹、水痘、肺结核和梅毒等传染病带到非洲各地。

随着奴隶贸易从东、西两个方向逐渐深入非洲中部地区,这些传染病也从沿海渗透到内陆地区。

不过,与欧洲殖民征服导致天花和麻疹传入美洲的情况不同,疟疾和黄热病在数个世纪里使得非洲内陆并未遭受欧洲殖民者的直接征服。

直至19世纪中叶,热带非洲一直被称作“白人坟墓""。

随着西方医学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奎宁被用于疟疾防治,19世纪中叶起,欧洲殖民者得以深入非洲内陆地区。

19世纪末,帝国主义国家掀起了瓜分世界狂潮,非洲被欧洲列强瓜分殆尽,殖民征服加剧了传染病在非洲的传播。

1881年,意大利人将牛疸传入非洲之角,导致非洲东部和南部90%以上的牲畜死亡。

牛畜在当地社会中是财富与社会地位的象征,因此,这场牛疸不仅加剧了一系列传染病的蔓延,而且破坏了非洲东部和南部的社会经济结构。

19世纪20年代,英国军队和军舰将霍乱从印度带到东非;60年代以后,霍乱又对塞内加尔等西非殖民地造成了严重冲击。

19世纪90年代,欧洲列强基本上完成了对非洲的殖民瓜分。

此后至20世纪60年代,非洲处于殖民统治时期,微观生态体系和传统社会关系遭受严重破坏。

在殖民统治下,非洲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生志、社会与经济变动。

这方面的典型案例是20世纪上半叶昏睡病在东非的蔓延。

殖民者在非洲进行矿山开采、橡胶采集、修筑公路和铁路以及军事招募,都需要大量非洲芳动力。

殖民政府通过征税、工资以及强制等手段,迫使非洲人离开农村外出务工。

强制劳动以及公路和铁路交通使得非洲民众的流动更为频繁,在客观上加剧了传染病在不同地区之间的传播。

理解当代非洲面的传转病问题,离不开对传染病历史维度的认知。

当前非洲所面临的很多传染病,早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就已经存在于非洲。

百多年来,非洲传染病的传播过程与非洲生态变迁和社会历史进程密切相关。

殖民主义导致很多外来传染病在非洲的传播,殖民主义还打破了非洲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长期的平衡关系,从而引发了昏睡病等疾病的爱延。

通过研究殖民主义对于非洲传染病传播所造成的影响,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当前非洲所面临的传染病状况。

例如,艾滋病作为非洲国家独立后才出现的传染病。

由于其严重的社会破坏性而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近年来,非洲学家的研究表明,当前艾滋病在非洲的传播模式,与殖民时代梅毒等性病的传播模式之间,有着很大相似性,是“旧危机,新病毒"。

更严重的是,欧洲殖民者关于非洲疾病的偏见根深蒂固,殖民者认为,非洲面临的传染病主要是由非洲自身的“愚昧”“落后" 造成的,他们将非洲标签化为“疾病横生的”“黑暗的"大陆。

只有欧洲文明使命”才能将非洲土会从这一状态中“拯救”出来。

殖民时代的这种错误观念,至今仍然影响着一些欧美国家对非洲的认知。

摘自李鹏涛《殖民主义加剧非洲传染病传播》
问题:
(1)文章认为当代非洲传染病有两个来源?请简要概括。

(2)总体来说,造成一个地区传染病传播加剧的原因是?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解析::
(1)两个来源是:①15世纪起,葡萄牙等欧洲国家开始向非洲进行殖民扩张,非洲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使得外来寄生虫和疾病开始传播至非洲。

②19世纪末,帝国主义国家掀起了瓜分世界狂潮,非洲被欧洲列强瓜分殆尽,殖民征服加剧了传染病在非洲的传播。

(2)①奴隶贸易。

随着奴隶贸易从东、西两个方向逐渐深入非洲中部地区,传染病传播范围扩大。

②殖民征服加剧了传染病在非洲的传播。

③殖民地政府极力推动经济作物生产以攫取最大经济利益,从而导致非洲许多地区的自然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

④强制劳动以及公路和铁路交通使得非洲民众的流动更为频繁,在客观上加剧了传染病在不同地区之间的传播。

⑤资本主义的驱使下,非洲南部和东部地区大量人口涌入城镇。

由于殖民地政府在非洲城镇发展方面投入资金较少,导致疟疾、鼠疫、霍乱、痢疾、肺结核、流感、天花、梅毒等传染病蔓延。

三、写作题
3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文。

"抢红包"是近年来流行的话题之一。

各类抢红包活动此起彼伏,好不热闹。

与此同时,有关“抢红包”的争议也越来越大,有人认为是高科技时代的民俗变化,值得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