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6.元曲韵律的特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曲6.元曲韵律的特点
韵律指的是韵脚安排的规矩,它主要涉及韵脚的性质、位置。

元曲在韵律方面有哪些特点呢?
首先是元曲韵脚的平仄要求比宋词更宽,不但像宋词那样韵脚可平可仄,还大量出现平仄通押的现象,而在宋词里平仄韵不通押的较多,平仄韵通押的甚少。

下面两首元曲的押韵情况随便可见:
夕阳下,酒旆闲,两三航未曾著岸。

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

马致远《寿阳曲》
立峰峦,脱簪冠。

夕阳倒景松阴乱。

太液澄虚日影宽,海风汗漫云霞断。

醉眠时小童休唤。

马致远《拨不断》
第一首,韵脚平声“闲”,仄声“岸”、“晚”、“散”,所押都属“寒山”韵。

第二首,韵脚平声“峦”、“冠”、“宽”,仄声“乱”、“断”、“换”,韵母也属“寒山”韵。

两首都是平声韵可与仄声韵通押。

其次是元曲的韵脚不忌讳重复使用同一个字,这在格律诗里是绝对不允许的,在宋词里也一般被禁止,部分宋词出于修辞需要也会在韵脚上故意同字复用,仅属特例。

元曲的韵脚重字,则是常见的。

请看一些例子:
[我则道]拂花笺打稿儿, [原来他]染霜毫不构思。

[先写下]几句寒温序, [后题着]五言八句诗。

不移时, [把]花笺锦字,[叠做个]同心方胜儿。

忒风流忒煞思; 忒聪明忒浪子。

虽然是假意儿,小可的难到此。

王实甫《后庭花》
这首曲里的韵脚“儿、思、诗、时、字、儿、思、子、儿、此”等,“儿”用了三次,“思”用了两次。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

空一缕余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症候来时,正是何时?灯半昏时,月半明时。

徐再思《折桂令》
这首曲里的韵脚“思、思、思、丝、此、之、时、时、时、时”等,“时”用了四次,“思”用了三次。

有人说过这样的话:“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

”这几句话是否押韵?唐诗宋词或不认可,在元曲看来当然是押韵的。

第三,元曲的韵脚纯度很高,大都通篇一韵到底,绝少换韵,甚至几个曲子连成一套,韵脚好几十个,也总是使用同一个韵。

诗词也常整篇一韵,但每篇韵脚一般不过几个,极少超过十个,而元曲每首同一韵脚达十个的经常可见,甚至达十几个、二三十个的,也不难找到。

这是张可久的《寨儿令》:
石斗滩,剑门关,上青天不如行路难。

世事循环,春色阑珊,人老且投闲。

文君古调休弹,疏翁渔唱新刊。

梅亭十二阑,茅屋两三间。

看,一带好江山。

这首小令共十二句,有十二个押韵字,依次是“滩、关、难、环、珊、闲、弹、刊、阑、间、看、山”,押的都是“寒山”韵。

这是汤式的《脱布衫带过小梁州》:
[脱布衫]问秋来何处盘游?醉乡中罗列珍馐。

巨口鲈红姜素藕,团
脐蟹锦橙黄柚。

[小梁州]丹桂开花满树头,金栗娇柔。

叮当帘幕不垂钩。

天香透,天地不风流。

[幺篇] 亭台净扫无纤垢,胜当年庾亮南楼。

传画烛,焚金兽。

碧天如昼,今夜赏中秋。

这首套曲共十五句,有十四个押韵字,依次是游、馐、藕、柚、头、柔、钩、透、流、垢、楼、兽、昼、秋,押的都是“尤侯”韵。

最后还必须看到,元曲的韵脚纯度高密度也大,句句用韵的多,个别会隔一句,隔两句以上的极少。

宋词已可见少量作品句句押韵,而元曲则句句押韵几乎成了常规。

更难得的是不仅篇幅较短的元曲韵脚密集,许多篇幅较长的元曲也是如此。

这是无名氏的一首小令《游四门》:
琴书笔砚作生涯,谁肯恋荣华。

有时相伴渔樵话,兴尽饮流霞。

茶,不醉不归家。

这首小令共5句,每句都押“家麻”韵。

这是马谦斋的一首套曲《快活三带过朝天子四边静》:
[快活三]恰帘前社燕忙,正枝头楚梅黄。

当空畏日炽炎光,杨柳阴迷深巷。

[朝天子]北堂,草堂,人在羲皇上。

亭台潇洒近池塘,睡足思新酿。

竹影横斜,荷香飘荡,一襟满意凉。

醉乡,艳妆,水调谁家唱?
[四换头]红尘千丈,岂羡功名纸半张!渔樵闲访,先生豪放。

诗狂酒狂,志不在凌烟上。

这首套曲共21句,除“竹影横斜”一句外,每句都押“江阳”韵。

元曲的韵脚又多又纯,恨不得句句押韵,句句同韵,自然韵脚的用字就不拘平仄、不忌重字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