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说低位进入,高位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要学会“高位思考,低位进入”
什么是“高位思考,低位进入”,我认为“高位思考”就是考虑问题起点要高,对自己人生目标的定位要高,对自己平日的言行要求要高,对自己学习、工作的要求更应该高;而“低位进入”就是以谦虚谨慎的低姿态做事,并从小事做起,从平日点滴做起,从别人看不起眼的事做起,这就是“高”与“低”的辩证统一。

它对我们改变心智模式,创建学习型企业,加强企业管理意义十分重大,为此想谈谈自己的认识。

首先“高位思考,低位进入”是一种“心态”。

如果将“高位思考”比拟是“三峡大坝”,那么“低位进入”就是“三峡之水”,只有筑起思想上的“三峡大坝”,才有行动上的“低位进入”,才能积聚水的力量,才能学会水的品质。

因为水,可冰、可雪、可雾、可露、可变为气,这是讲水对环境的适应性;比如:水从高处跌落神采飞扬,人从高处跌落黯然失色,讲得就是水向低处流的秉性。

如果说:泰山是“高位思考”,那么道路就是“低位进入”,因为道路永远在为所有生命物种竭尽全力地服务,无时无刻不是处于繁忙和贡献之中。

它不显山露水,不在高山之巅,不在九天之上,它始终在人们的脚下,且承载着人类最伟大的目标,且能容纳下世间万物间一切。

如果海是水的归结,路是万物的归结,那么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就应该学习海的宽容,路的坚韧。

如果把海与路比拟为人,那么时代伟人就是的海,就是路,他有海一般的胸襟、路一般的力量,能容纳百川千河万江,容纳天下万物,就是流入几股浊水,几股污泥也无损大海与大道。

对于我们绝大多数常人来讲则必需先在思想上筑起"高位思考"的大坝,才能有“低为进入”的从容,才能培养海一般的胸襟,才能积聚路一样的力量,才能学会水的适应,路的忍辱负重,实现厚积薄发。

因此“高位思考”是“低位进入”前提,而“低位进入”则是“高位思考”的结果,它是高与低的统一与和谐,她是做人的一种崇高的“心态”。

其次,“高位思考,低位进入”是一种“境界”。

世界上的管理方法可以学,工作方法可以学,管理制度可以学,说世界上任何东西只要努力都可以向别人学,但最难学到的就是“境界”。

它是有些人一辈子也无法学到的。

它靠一种“悟性”,许多人看其平常的事,有了“悟性”就能悟出许多道理,运筹帷幄,达到举一反三效果。

比如我们许多企业在同样的制度、同样环境、同样政策下,有的兴旺发达,有的倒闭关门走人,就是掌舵人缺少这样一种“境界"与“悟性”,“海尔”之所以成功,靠地是张瑞敏有这样一种“悟性”。

而“悟性”到了一定积累就能上升为了一种“境界”。

再次“高位思考,低位进入”是一种“无为”。

这种“无为”不是消极的、不是悲观的、不分是非的无所作为,这种“无为”不是不做事,而是一种姿态,是一种素质,是一种觉悟;首先:“无为”的目的是划分职责,庄子在《天道篇》说:“静则无为,无为也则任事者责矣。

”因此对一级组织各来讲:元帅应行使元帅的职权,士兵应站好士兵之岗,若元帅兼士兵,士兵则无所适从;当年诸葛亮无事巨细,鞠躬尽瘁,培养了一个“阿斗”,葬送了蜀国就是一个实例。

对士兵来讲,“无为”是行岗位之责,向上级负责;若士兵老是以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兵之居行元帅之权,也会使许多人无所适从,因为不想当一个好兵的士兵是当不了元帅的;对个人来讲,“无为”就是不做无益、无趣、无聊、无效的事,知道“不做什么”;“有所为”就职能到位,就是做好本职工作内的事,做顾全大局的事,做一切有利于做人的事,并从每件小事做起。

因此它是一种智慧,所谓的智慧,就是站立在高处俯瞰人生,因为看到了人生必然受到种种的限制,因而自我超脱、产生豁达。

它不再是对理想境界盲目的追求,也不再是对高不可攀天空的仰望。

而是实实在在为人做事的“无为”,从此意义上看“无为”的实质是“智慧”,真所谓“人生无求品自高”的道理大概就在于此。

最后“高位思考,低位进入”是一种“豁达”。

就是无愧于天地、无愧于父母、无愧于自己人生。

我们许许多多人在人生道路上由于种种原因,无法达到理想的目标彼岸,就是说我们不知道自己
将来能做成什么,但我们可以知道自己不应该做什么,知道并认真做到这一点就“无愧”于人生,就不失为做人的最起码标准,不失做人最起码的道德,如果大家能以此为荣,这个世界将无比太平,人世间将无比美好。

若果真是“人之初,性本恶”那么也应该包括我们自己在内,因为任何事物都有两重性,比如人们日常讲的人际关系,要处理好这种关系也应坚持是双向思考,“长筷理论”告诉我们“合作”才有利于生存,当合作出现困难时,首先应该想想自己是怎样对待别人的,就是说:为了改变别人,首先改变自己。

尤其对工作与成绩,我们都应牢记一位哲人对待工作与成绩的黄金定律即:如果你有十分能力,对学习与工作尽了十分努力,实现了六分成绩,如果能得到三分的肯定与评介就应当感觉十分满足,斤斤计较,处处设防,其实质是弱者的挣扎。

想当年韩信受胯下之辱,能受辱不惊,才能成就有后来强大的韩信,这就应了郑板桥:“吃亏是福”这句名言,所以我们若能在“劳高于酬,才高于职”的情况下,能不投其所好、靠揣摩领导好恶,看领导脸色行事,心灵上就能踏实坦然,工作就不会感觉太累,也有利于自己在逆境中自省恶习,奋发图强,有利于自己学会系统思考,学会权衡利弊,将提高自身素质为“计较”目标,自然就能心平气和地,平静对待所谓的个人“委屈”与“吃亏”,就能不断陶冶自己“豁达”的心胸,就能被他人所容纳,最后才能造求自己豁达的心胸。

从以上综合的素质不难看出学习是决定因素,因为学习是做人的“骨架”,没有骨架的人无法承担任何力量,无法从事劳动,也无法将思想转化为行动,一句话:没有;“骨架”就不能站着做人。

但这种学习的老师必需是生活、课堂应该是实践、作业应该是思考,行动是结果。

如果学而不思、思而不录、录而不用,这类学习你最多成为一个知识仓库的"保管员"。

所以“学习是生存的前提、是成功的基础、是创新的本钱、是思维之根”等的关键是学而要思、要录、要用、要行动,只有这样的学习才是自己的,才能使学习与思想一样成为自己终身永不可剥夺的宝贝。

陈建翔
2007年11月12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