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3.3.1毫米和分米的认识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上3.3.1毫米和分米的认识教案
3.3.1 毫米、分米的认识
课型单位主备人联系电话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21、22、2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估测、测量等活动,知道毫米、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2.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知道分米、厘米、毫米单位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会用毫米、分米做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4.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初步的估算能力、应用意识。

重点、难点:
1.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2.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知道毫米、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会用毫米、分米做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
银行卡、电话卡或磁卡、2分硬币、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生成问题
1.小朋友你们测量过自己的身高吗?谁来说说你的身高是多少?
在测量身高的时候,你们用到了什么单位?(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是我们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你能用手势比划一下,1米有多长?1厘米有多长吗?你知道他们之间的关系吗?(1米=100厘米)
2. 测量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哪些工具?米尺、卷尺、直尺······
二、探索交流、学习新知
(一)情境引入,揭示课题
1. 现在请你仔细观察一下课本,你能估计一下它的长、宽和厚吗?(指名几位)究竟估得准不准呢?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知道准确的长度呢?(测量)以前测量过吗?想一想在测量时要注意什么?(长的一端要对准0刻度,尺子紧靠课本)现在请你赶紧测量一下吧!
(学生汇报)可能:有的说宽18厘米多一点,有的说19厘米不到。

师:那也就是说宽不是整厘米数,如果老师想知道他的准确长度那怎么办?
2. 师小结:实际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小物体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数,为了比较准确的测量它,我们就要学习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毫米,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毫米的认识。

(板书课题:毫米、分米的认识)
(二)认识毫米,感知1毫米的长度
1.你能在自己的尺子上找到毫米吗?试一试,找到后指给同桌看。

2.指名到投影上来找毫米。

(师放大尺子)
生可能:一小格就是一毫米。

师:大家找的和他一样吗?(恭喜你们找的很正确)
3.小结:尺上1厘米中间还有许多小格,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指任意1小格)这是1毫米长,这也是1毫米长。

最佳解决方案

4.其实我们的银行、电话卡、尺子,它们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请你摸摸厚度,觉得1毫米怎样?
(很短)现在请你像老师一样把磁卡这样捏住,然后再慢慢抽去,观察两个手指间的距离,像什么呢?(一条缝隙)
5.想一想在我们生活中哪些东西大约长1毫米呢?(介绍:医疗卡、1分硬币等)
6.思考:生活中量什么样的物体用毫米做单位比较合适呢?
师:在量比较短的物体时,要用毫米做单位。

需要量得比较精确
时,也需要用毫米做单位。

如自动笔的笔芯、降雨量等都要用毫米作单位。

7.既然毫米的用处这么大,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睛,把1毫米的长度深深地记在脑子里吧!
8.探究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1)师:我们知道刻度尺上的1小格就是1毫米,那么在1厘米中究竟有这样的几毫米呢?请在自己的尺上选择任意的1厘米数一数。

(为了数起来方便清楚,可以拿着铅笔指着数)先自己数,然后指给同桌看。

(2)有发现了吗?(指名:1厘米里有10毫米)你是从数字几数到几的?大家数出来的结果怎样?(再指一两位)是不是每1厘米中都有10毫米呢?老师也来选1厘米,咱们一起数好吗?
(3)怎么样?( 1厘米正好是10毫米)
(4)师板书:1厘米=10毫米(齐读:顺倒各一遍10毫米=1厘米)
(5)问:那么2厘米是多少毫米?4厘米呢?30毫米是多少厘米?80毫米呢?(三)认识分米,感知1分米的长度
1.老师出示米尺,找学生上台在米尺上指出10厘米的长度。

课件出示10厘米,并让学生数一数是多少厘米。

2.教学1分米
师:量物体的长度有时也用分米(dm)作单位。

板书:分米(dm)
你知道吗,课件标示1分米的长度,在你的直尺上找到1分米。

3.问发现了什么?揭示:1分米=10厘米
4.感知1分米
手势表示出1分米,用手在尺子上比划出1分米的长,挪走尺子如何比划。

5.想一想,1米等于多少分米?
观察老师的米尺,发现了什么?数一数,得出1米=10分米。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毫米、分米,也知道了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现在我们就要用这些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的测量问题。

课件出示:
1.填上合适的单位,说一说,你是如何确定的?
2.量一量。

让学生在作业纸上量一量,指名汇报,并说说你是怎样测量的?课件订正答案。

3.选择适合的长度在( )里画“√”。

让学生上台选一选,说说怎么想的。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时间过得很快,一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在这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认识了几个长度单位?你能给他们排排队吗?米—分米—厘米—毫米。

(板书)米不是最大的长度单位,毫米也不是最小的长度单位,如果你们有兴趣,还可到书中或网上查查看。

板书设计:
毫米的认识
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
米分米厘米毫米
作业设计
基础:
1.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一枝铅笔的长约2()。

(5)课桌高约75()。

(2)一张电话卡的厚度约1()。

(6)小明家到学校距离为800()。

(3)教室的宽约6()。

(7)一把勺子的长1()。

(4)妈妈的身高为165()。

(8)语文课本的厚约3()。

2.我会算。

2米=()分米 3分米=()厘米
50厘米=()分米 100分米=()米
90毫米=()厘米 80分米=()米
综合:
3.判断
(1)学校到小明家的距离为300毫米。

()
(2)卧室的长约7米。

()
(3)讲桌宽约4毫米。

()
(4)一枝钢笔长65厘米。

()
4.1枝粉笔长10厘米,用去20毫米后,还剩多长?
拓展:
我会改。

2009年9月3日星期四天气:晴
今天早晨,我从2毫米长的床上爬起来,来到了卫生间,拿起了15米长的牙刷刷完牙后,急忙吃完早饭上学去。

来到学校,看到老师已经在教室里讲课了,我赶紧拿出17毫米长的铅笔和8 米厚的笔记本,认真做起笔记。

教学反思: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和理解数学,让学生真切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实践,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力求做到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让学生自己动手测量数学书的长度,当19厘米多时,该怎么办呢?提出问题,提高学生对新知识探究的兴趣。

同时在课堂教学上,为学生提供充分参与的机会,从而提出与数学活动的机会,来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推理、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估测的能力,建立起正确的长度观念,以达到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目标。

在教学1毫米的认识时,因学生已有对厘米和米的认识基础,于是我让学生在尺子中找1毫米。

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生活中那些物体接近1毫米。

然后把磁卡捏住,然后再慢慢抽去,观察两个手指间的距离,像什么呢?(一条缝隙)这就是1毫米。

最有效的学习是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这种体验能给予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和情
感体验的空间,可以激活学生思维,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教学中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比如在练习估一估、量一量这个环节中,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来估计(特别是数学课本的长度),有很多孩子一说估计就拿尺子进行测量,学生的估计意识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培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