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坤琳:“科学是我唯一的评判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人物博览\素材前沿
初中版
科学人物
先是桂纶镁摘得金马影后,后来王景春又斩获东京国际电影节影帝,这时导演刁亦男给他发了条只有三个字的短信:“别着急。
”慢慢的廖凡在拍戏的过程中找回了曾经丢失的自己,那个对于表演只有纯粹热爱的自己。
对这部倾尽自己心血的作品,廖凡心里很有底,去柏林前,廖凡曾对妈妈说:“不得奖就不回家。
”
如今,大家对他得奖的热情正在慢慢减弱,但廖凡心里很清楚:无论是继续出演配角还是一夜成名,“最不想丢掉的是快乐,这是自己演戏的初衷。
如果连最初始的快乐都没有了,那就最糟糕不过了。
”
■热议锐评:一个演员在国际上获得大奖,固然是其努力的结果和被认同的体现,但因此硬要挖出其此前的种种“磨难”进行对比,以衬托其得奖前后的身份差别,这是不正确的。
当然,如果非要将廖凡视为励志教材,也不是不可以。
只是其重点,不是廖凡成为影帝,而是他成为影帝后表现出来的淡然心态。
既然廖凡如此淡定,那我们也不要太过热情,就给他一个安静的空间吧!(万阕歌,东方网)
■话题拓展:淡然的心态;执著的付出;快乐;坚持;相信自己……
(资料来源:《新京报》、新浪网等)
他是电视上的新鲜面孔,却敢和周杰伦、陶晶莹等“大咖”嘉宾唱反调;他30岁出头,外形颇有明星相,却是严肃的“科学判官”。
他就是因科学励志真人秀《最强大脑》中“科学评委”的角色一夜走红的“Dr.魏”魏坤琳。
这位留美十余年、拥有数所世界名校学位的“Dr.魏”,目前是北大心
理学系的副教授。
在加盟节目前,“Dr.魏”在学界和网络上就已经小有名气,被誉为“北大最帅教授”的他是许多学生心中的“科学男神”,尤其是
广大女生,都会蜂拥到他的课堂一睹风采。
据说,在北大有女生办理健身卡的原因是:只求在健身房中偶遇“魏教授”。
然而节目中的他却是一副“冷面判官”的形象,丝毫不考虑选手的煽情
转下页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6
素材前沿\人物博览
初中版
故事,几乎不打“感情分”的科学评判也屡屡让嘉宾和观众错愕连连——当一众“超人”将所有观众震撼时,他总是突然跳出来说:“这什么都不算。
”你质疑他?他会简洁而有力地回应:“科学是我唯一的评判标准!”难怪有网友称他为“2014年最欠扁人物”,微博上“魏坤琳请闭嘴”的话题更一度跃进热度前十!
他自己也承认“我知道我的打分,肯定会让我成为‘全民公敌’,但我的标准就是从科学出发”。
这种对科学的坚持令他在受到质疑的同时,也得到了大批网友的力挺,“魏坤林用客观公正的态度去评判,不受感性思维影响。
点赞。
”
更多网友视他为自己的偶像。
对此,更强调自己科学家身份的魏坤琳回答说:“我不是偶像,偶像必须去膜拜他,科学没有膜拜,科学要有独立思考的。
如果趴在地上膜拜的话,就不要搞科学了。
另外,只有伪科学才能解释一切。
”
与节目中没有人情味的“冷面判官”相反,生活中的魏坤琳睿智风趣,工作之余他喜欢运动,攀岩、跳伞、帆板和滑雪都很拿手。
很多人都说他改变了大众对教授的印象,但他本人并不这么认为,“我所认识的博士以及我的博士学生,他们智商高,情商也高,绝不是《生活大爆炸》中‘谢耳朵’那样的书呆子。
”
对于电视走红后的变化,魏坤琳透露“已经有20几家出版社找过我,也有人找我拍广告”,但他都拒绝了。
“我参加这个节目,就是带着好奇心来看看,我还是会回到自己的象牙塔里。
节目录制真是挺浪费时间的,这么拍下去,我就不活了!”魏坤琳说,“不管我红不红,我对学术和科研的爱好都超过其他!”
■热议锐评:某科学网站编辑曾这样形容魏坤琳,“你都长得这么帅了,还这么聪明做什么?”但“帅”和“聪明”只是魏坤琳的外在标签,实际上,他最真的性格是他对学术和科研的热爱。
他以“科学是我唯一的评判标准”而一夜走红,也因对科研与学术的热爱,拒绝了常人很难拒绝的“出名”诱惑,他很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这在现今浮躁功利的学术圈中,才是最为难能可贵的。
■话题拓展:坚持原则;科学精神;真性情;拒绝诱惑;我心中的偶像……
(资料来源:新华网、《北京晚报》、果壳网等)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