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思考

合集下载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的探索与建议——以黄山市为例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的探索与建议——以黄山市为例
o .9 N . I o2 1
土地承包经 营权 流转机制 的探索与建议
以黄 山 市 为例
陈 小川 ’
( 安徽省直党校 综合教研室 , 安徽 合肥 2 00 ) 3 0 1
摘 要:完善 农村土地流转机制是农村经济发展 的重要保证 , 促进农村 土地承 包经营权 的合理流转 已成为 当前
完善 和发展农村家庭联产承 包经营制度 的一项重要措施。通过 对安徽省部分市、 县土地流转情况进行
调研 , 就土地 流转 中涉及的政策法规体 系、 消除农村 土地 的直接社会保障功能为农村 土地流转创造宽
松 的外部环境 、 土地 流转所应 当遵循的原则、 建立和健全土地流转管理机制和市场服务机 制、 范土地 规
e vrn n r r dcrua o ; tep n ils h t e dt e olw di r dcruain 】 wt n i me to al i lt n h r cpe a e b l e r a l i lt ; h o f r l a u n c i i t n o f o nu l a n c o o o
流转行为等问题进行 了较 系统的探讨 , 出了 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提
关 键 词 : 地 ; 包经 营权 ; 土 承 流转 机 制
中图分类号 :3 11 FO.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9 26 ( 0 0) 2 0O — 4 10 — 4 3 2 1 0 — O ns frteF r a dC nrcigR gl Su yo eT a se ca i o amln o ta t ils t m h n t
21 00年 3月
箜!堂 !笙
J r l n ig u r Uiryoa icet ) on Ah 业大学学报 neisi) e ed o u a f 安徽农 r l a ( s (cl n in o uA i t l 社会科学版 cu v t s c i

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五种流转形式的思考

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五种流转形式的思考
合 同 的科 学性 、 严肃 性 , 既保证农 民能够分 享土地 增值 的 收益 , 又能保 证土地 转让期 间 的稳定 , 发挥 土地 规模 经营 的效果 。探讨 土地 所有权 的意 义在
消农业 税 , 实施 种粮农 民直 接补贴 , 中央预算 内与
国债投 资 的重点 转 向农业 和农 村 , 大农 业 和农 加
应 扩 大公共 财政 覆 盖 农 村 范 围 , 展 农 村公 共 事 发
保 障的土地 承包 经 营权 。同 时 , 根 据 农 民 的 意 要
愿 , 许农 民 以多种形 式流转 土地 承包 经 营权 , 允 发
业, 使广 大农 民学有 所教 、 有所得 、 劳 病有 所 医、 老
有所 养 、 有 所 居 。近 年 来 , 家 在 农 村 义 务 教 住 国
推进农 村改 革发 展若 干 重 大 问题 的 决定 》 中有 关
“ 健全 严 格 规 范 的 农 村 土 地 管 理 制 度 ”中指 出 : “ 好农 村土 地确 权 、 记 、 证 工作 。 完善 土地 搞 登 颁 承 包经 营权权 能 , 法保 障农 民对 土地 的 占有 、 依 使 用、 收益 等权 利 。加 强 土地 经 营 权 流转 管 理 和 服 务 , 立健全 土地 承包经 营权 流转市 场 , 照依 法 建 按
持稳 定并 长久 不变 , 要 赋 予农 民更 加 充 分 而 有 还
势, 积极 为逐 步缩小 城 乡经济 差距创造 条件 , 差 使
距从 扩大 到 开 始 缩 小 的 “ 拐点 ” 日到来 。破 解 早
城 乡二 元结 构 的藩篱 , 真正 实现 城乡一 体化 , 首先 要 从 实现城 乡之 间基 本 公共 服 务 的 均 等化 人 手 。

科学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思考

科学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思考

土地 承包 经营权的定价 问题。建议书政府 由衣办经管处牵头 ,进行创立农用土地 经 营公 司或农村 士地流转交 易所的可行性论
证 ,制定章程 ,选择试点,在此基础上全 面推开工作 。三建立土地纠纷仲 裁机 构。 随着 土地流转面积的扩大 ,士地纠纷问题 开始 多起来 ,迫切需要解决两 个问题 :首 先要 制定 土地流转 的相关法规 ,对农户的 土地 流转行为 ,包括土地 流转 的时间、形 式、签约 、履约等方面进行规范 ;其次是 尽快 建立土地流转 纠纷仲裁机构 ,出台机 构的章程 、人 员的配备、仲裁行为规范等 有 关事项 的行政法规。四是加快建立和 完 善农村社会保 障体系。各地应将农村医疗 保 险、 养老保险、 失业保险 、 子女教育 、 农 民工保护统一纳入社保 ,建立适合农村 经 济发展 水平 的社会保障制度。妥善解决困 征地和租用后失地农 民的基本生活,从而 降低 农民对七地的依赖程度 ,逐步弱化土 地 的福 利性和社会保障功能。把长期以来 农民主要依靠土地作为唯一社会保 障的现 象 转 向依靠 基金 式的社 会保 险和保 障上 来,解除农 民 “ 离土”后 的后顾之忧 ,使 农民放心 、安心将土地 流转 出来 ,推进 土
是土地流转行为不规范 。农户间转 包 的多 , 租赁 、 转让 、 拍卖等流转形式少。 目前农村土地 流转 大多是农户问 自发进行 的 ,采取 口头协议进行土地流转的仍然不 少 ,大都没有通过签订流转合同来规范双 方的权 利和义务 ,即使农户签订 了合 同也 仔在手续不规范 、条款不完备等问题 ,导 致土地 出租方 收益普遍偏低 ,土地转让 、 拍卖等流转 形式发展缓慢 。目前全市 除了 承包大 户通 过签订合 同进行 上地 流转外 , 小于 1 0亩以下或亲属之 间的土地 流转基 本上足 以口头 l议 为准,加之镇村没有建 办 立 土地 流转 中介组织 ,缺乏指导和服 务。 土地流转价格、期限等事: 卣流转由双 方直 接商谈 ,乡村没有 明确流转的价格 ,土地 的租金普遍偏低 , 一般在 10 / 5 元 亩左右 , 有 的亲朋好友 、邻里 间的转包甚至是无偿 的 ,土地的合理 价值 没有 显现 。祁 阳县流 转租金 10 0 元 /亩 ,零陵 区流转租金 0 -2 0 5 10 / 稻 谷 。 种 不 规 范 的 土 地 流 0 O斤 亩 这 转 即埋下了纠纷 隐患 ,又增加 了土地流转 的随意性和不稳定性 。 二是土地流转范 围较小 ,期 限较短 。 大都在一般农户问流转 的多,流转给专业 大户的少。 目前永州土地 流转 主要 发生在 本 乡、本村村 民之 间,大多以村 内流转 为

关于对扎兰屯市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情况的思考

关于对扎兰屯市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情况的思考
进行 了奖励 ,金 额 4 1 万元 , 2 0 1 1年对 3 8户 进
( 一) 金 融 支持 相 对 不足 , 削弱 了土 地 流转
行 了奖励 , 金额 3 8万元 。
二、 土地 承包 经营 权流 转后 取得 的成效 ( 一) 提 高了抗风 险能 力 。土地 承包 经营 权
后劲力量。土地承包大户一般没有贷款担保单 位, 又不能将土地使用权作为贷款抵押物。目 前 农村信用社对农户最高 5 万元的信用贷款额度 对承包大户支持有 限,农业发展资金需求受到 抑制 ,致使 部分业 主在 土地 开发 上存 在严 重 的 资金 困难 , 规模难 以扩 大 , 效益难 以提高 。
兰 屯市 淳江 油 脂 有 限责 任公 司签 订 了 3 0 0 0亩 高 油大 豆 的合 同 , 人股 社 员 享受 了 1 . 8 6元 / 市 斤 的保 护价 格 , 比没 有 订 单 的 大 豆 价 格 高 出
0 . 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步伐 , 提高农 民 收人 , 缩 小 城 乡差 距 , 是 各 级 政 府 和 相 关 职 能 部 门的政 策方 向。为 了解 扎兰 屯市 地 区土地 承
银 行业 金融 机构中 长期消 费 信贷业务 呈 现负增 长 应予关 注
王爱琴 张 艳 笨
( 中国人 民银 行准格 尔旗支行 薛家湾镇 0 1 0 3 0 0 ) ( 中国人民银行 鄂尔多斯 市中心支行 东胜区 0 1 7 0 0 0 )


准 格尔旗 中长期 个人 消 费信贷 业 务 开
2万元 左右 。 ( 三) 避 免 对耕 地 的掠 夺 式 耕 种 , 促 进 了农

扎 兰 屯市 地 区土地 承 包 经 营权 流 转 基
业 生产 向 良性 发展 。耕地 实 行集 中经 营 , 由于

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的思考及建议

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的思考及建议

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的思考及建议作者:马春兰来源:《农村财政与财务》2014年第06期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并保持长久不变,在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前提下,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允许农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本文结合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的情况,就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产生的根源、难点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产生的根源灵武市农村土地承包开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第二轮承包采取了顺延的办法。

2003年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后,灵武市取消了农村“三提五统”及农业税,减轻了农民负担,相对增加了农民来自耕地的收入。

粮食直补等政策的实施,土地收益得到大幅提高,2013年国家用于耕地的政策性种粮直补亩均收入达到190元左右。

农地利益的提升,相应带来土地承包权的纠纷,一些地方出现分亩必争的现象。

据统计,灵武市2013年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发生纠纷23 起,尽管都调处成功,但背后一些深层次问题值得深思。

分析灵武市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产生的根源,概括起来主要有:(一)国家惠农政策的相继出台,农业逐渐升温。

农民种田不纳粮、不完税,国家还补钱,原来是多种地多纳税,现在变成多种地多补钱。

原来由于土地负担较重,很多土地无人种无人管,而如今争田种的多了。

农副产品的价格逐渐回升,农业生产所依赖的土地逐渐成为“香饽饽”。

(二)土地资源差距大。

第一轮承包以来,家庭人口发生了较大变化,大部分地区一直没有调整过土地,人均土地矛盾十分突出。

许多原来人口多的家庭现在可以将种不了的土地出租获取收益,而许多家庭原来人口少、后来娶妻生子,但没有口粮田。

于是出现了一些农民没有地种,为了维持生机,不得不出门打工或租地耕种。

(三)确权界限不清。

受利益驱动,农户之间常因为田间林木尤其是经济林木的权属,或对自己庄稼的影响,而产生纠纷。

另外,许多田地之间没有天然的界限,在分田到户时人为地埋石为界,在以后的耕种时有的农户会因为多耕一犁地、多种一行庄稼而引发纠纷。

河南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河南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家政 策 变 了土地 就 是 自己 的了 , 果现 在 不 如 争取 承 包 土地 将来 会 后悔 莫 及 。 一些 农 民暂 的农 民虽 已长 期在 外 务工 经 商 , 愿让 自 己 宁 的土 地 荒 芜 , 不 愿把 土地 流 转 给 别人 。 也 对 于 土 地 承 包 经 营 权 的 流 入 方来 说 。
较 欠 缺 , 度 规模 经 营 的农 业 企 业 不 多 , 适 缺 乏效 益 明显 、 持续 性 强 的特 色 产 业 的有 力 可 支 撑 。 即使 有 种养 能 手 想扩 大经 营规 模 , 却 因资 金 问题 而退 却 。 在广 大 农村 很 多 现代 化 的机 械 无用 武 之地 , 重 阻碍 了土地 生产 效 严 率 的提 高。 加 上化 肥 、 药 以及 机械 劳动 费 农 用 的支 出都 比较 高 ,导 致 生 产 成 本 居 高 不 下 。 这 些 , 导 致 了缺 乏对 土 地 流 转 的市 场 都 低 , 资 回 收周 期 比较 长 , 业 开 发 面 临 市 投 农 场 和 自然 双 重风 险 。 因此 , 主 对投 资 农 业 业 开 发极 为慎 重 , 乏对 土地 流 转 的需 求 。 如 缺
步 扩 大对 外 开 放 是 河 南 省 抢 抓 机遇 建 设
内 陆开放 高 地 , 以开 放 促发 展 。 不仅 要加 快 金 融领 域 、 流 领域 、 化 和旅 游领 域 的开 物 文 放 步伐 , 招 商 引 资 提供 支持 , 时要 加 大 为 同 教 育 、 生 和 科 技领 域 的开 放 力度 , 卫 提高 开 放 的层 次和 水平 , 力 引进 和 培养 开 放性 人 大 才 , 南省 经 济大 发 展提 供 智 力和 技 术支 为河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规模和效益方面还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解决好这一 问题 , 不仅是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

大庆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大庆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20 0 9年 2月
总第 12期 第 1 5 期

大 庆 社 会 科 学 D Qn oi c n e a igS ca S i cs l e
F b,0 9 e .2 0
S ra .52 No 1 e i No 包经营权流转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是 建 立七 个 流转 机 制 , 来解 决 土地 流 转 中 出现 的 问题 ; 是 培 育 土地 流转 市场 , 产 业规 模 化 经 营 促 进 流 转 ; 是 加 大 富 二 以 三
余劳动力转移就业 ; 四是加大资金扶持 , 进一步解决农业规模 经营资金缺乏问题。 [ 关键词 】 农村土地 ; 包经营权 ; 承 流转 [ 中图分类号 ]3 1 [ F0 . 文献标志码 】 [ 0 A 文章编号]0 2 24 ( 09 0 - 06 0 10 - 3 12 0 )1 0 6 - 2
亩, 涉及户数2 4 户 , 19 分别占耕地流转 总面积和户数 的40%、. %。 . 5 47 总体来讲 , 8 大庆市农村土地流转规模小 、 围窄 、 范 零星分
散、 期限短 , 自发无序 , 且 还处于初始 阶段 。
( ) 在 问题 二 存
1 民思想观念落后 , . 农 恋地情结重。 大多数农民仍把土地当作 “ 生活保障 田” 就业保险 田” 小农意识浓 , 和“ , 不愿放弃耕种 土地。 特别是国家“ 一免四补” 等各项惠农政策实施后 , 随着土地收益的提高 , 民对土地的关 注度增强 , 农 制约 了土地 流转 , 有


当前大庆 市农村土地 流转工作现状及存在 问题
( ) 状 一 现
大庆市农业人 口131 3. 万人 , 农户3 _ 53 万户 , 农村耕地面积7 26 6. 万亩 。截至20 年5 0 8 月末 , 全市农村土地 流转 总面积7 .7 0 8 万亩, 其中 , 流转耕 地面积6 .7 64 万亩 , 占全市农 村耕地 总面积的8 %, . 流转林地面积0 7 亩 , 7 .万 2 流转草原面积37 万亩 , .l 流转 “ 五荒” 面积04 万亩; . 2 全市流转土地农户4 3 . 万户 , 5 其中 , 流转耕地农 户44 万户 , . 9 占农户总数的 1. 流转林地农 户2 3 , 27 %, 2户 流转草原农户9 户 , 1 流转“ 五荒” 农户7户 ; 2 以转包形式通过农户 自发流转为主 。 其中 , 农户 自发流转面积为6 万亩 , 3 流转农 户 41万户 , .5 分别 占耕地流转总面积 和户数 的9 .8 9 . %; 47 %、23 经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流转面积为3 7 4 . 万亩 , 4 流转农户34 户 , 4 1 分 别 占耕地流转总面积和户数 的52 %、. %, . 2 76 采取转包形式流转面积6 . 万亩 , 6 33 2 涉及户数42 万户 , . 2 分别 占耕地 流转 总面积 和户数的9 . %、3 7 采取转让形式流转面积47 亩 , 51 9 . %; 3 8 9 3 涉及 户数5 9 , 6 户 分别 占耕地 流转 总面积和户数的07 %、. %; .5 1 7 2 采取互换形式流转面积44 , 9 亩 涉及户数3 户, 6 分别 占耕地流转总面积和户数的00 %、.8 采取 出租形式流转 面积26 万 .7 00 %; . 9

关于农村集体土地流转的法律思考

关于农村集体土地流转的法律思考

法律思考》2023-10-30•农村集体土地流转概述•农村集体土地流转的法律规定•农村集体土地流转中的法律问题•对农村集体土地流转的法律建议•案例分析目•研究结论与展望录01农村集体土地流转概述定义农村集体土地流转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法将其所有的土地使用权、承包经营权、收益权等通过出租、转让、入股等方式流转给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使用的行为。

分类根据流转主体的不同,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可分为集体经济组织流转和农户流转两种形式;根据流转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出租、转让、入股等几种形式。

定义与分类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流转经历了从禁止流转到允许流转、从自发流转到规范化流转的演变过程。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集体土地流转规模逐渐扩大,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历史发展目前,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市场活跃,流转主体多元化,流转形式多样化,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土地利用效率不高、流转程序不规范、权益保障难等。

现状历史发展与现状集体土地流转的意义通过集体土地流转,可以盘活农村闲置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农村产业集聚和经济发展。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城乡一体化保障农民权益集体土地流转可以增加农民的非农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集体土地流转可以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推动城市资本和技术向农村转移,优化城乡资源配置。

通过规范的集体土地流转程序,可以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防止侵权行为的发生。

02农村集体土地流转的法律规定相关法律法规概述《土地管理法》和《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规对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做出了规定。

农村集体土地流转是指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或使用权在一定期限内由其他主体享有或行使的行为。

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合法、有偿的原则。

流转程序与形式农村集体土地流转的主要形式包括转让、出租、抵押和入股等。

在流转过程中,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采取合理的流转形式,确保流转过程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关于北京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问题的思考

关于北京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问题的思考

关于 北京 市农村 土地承包
经营权 流转 问题 的思考
贾 东芝 王 斌 罗昱 王 菀 钱韫 哲
北京信 息科技大 学经济管理 学院 北京 1 0 9 O 12
项 目资助 : 北 京 市 大 学生 科 技 创 新 计划 项 目 “ 于北 京 捉村 土 地 承 包经 营权 流 转 状 况 的 调 查 与 分析 ” 关
簇 公
蕊 萋
r a n  ̄ ti i ro n t s
都是人们遵循的传统观念 , 土地承担着基本 生活保障的功能。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家庭 联 产 承包 制的 推行 , 民获得 了 j地 的使用 农 £ 权 ,但是 , 落后的经济状态使广大农村依然 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来源 , 温饱问题始终是农 民面临的首要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 , 我国 些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民逐渐改变了农业作 为主要经济来源的经济面貌。 但由于摆脱贫 困状态 的时间尚短 , 虽然温饱 已经解决, 但 是过去的生活方式和行为 , 尤其是思想观念 在短时问内难以很快转变 , 使土地流转在短 时间内难 以大规模展开。 ( )农村土地流转市场起步晚、发育 二 不健全。 由于我国农村土地承包制的缓 【进 曼 程 ,当然农村土地流转也存在一定的滞后。 而由于传统观等其他因素的制约 , 北京农村 土地 流转市场正处在探索 的阶段 ,尚不完 善。 能够为土地流转服务的法律政策还在一 步一 步 的实 践阶段 。 ( )土地流转协议订立方式不规范。 二 多数普通农户之间进行土地流转只是进行口 头协议 , 或者虽然存在书面协议 , 但是书面 协议不规范等问题 , 使双方的权利义务不明 确, 土地的使用年限不明晰等,这都为 日后 的上地纠纷埋下了隐患。 ( )农村土地流转信息平台不成熟。 四 目前, 北京部分区县虽然已经成立了农村产 权交易所, 为广大农村提供规范的农村生产 资料交易平台和相关服务, 但是多数地区这 样的产权交易所还没有建立起来 , 在一定程 度上妨碍了土地流转的效率 。 ( )土地流转价格没有参照依据。 由 五 于北京各城区地处位置和气候的差异及土地 用途的不同, 因此各城区在土地流转过程 中 各个地块的价格也就会不同。 由于存在各种 不同形态的地块 , 所以, 很难用一个价格来 衡量所有地块的价值。 所以人们在土地流转 的过程 中,只是凭借 自己的主观意愿出价 , 这必然为土地的顺利流转增加了难度。 ( )社会 保 障不健 全 。据 调查 ,北 京 六 市相当一部分人农 民认为如果有稳定的收入 来源, 他们愿意进行土地流转。但由于没有 了土地 的基 本生 活保 障 , 们 的收入 会受 到 他 影 响 ,或者 没有 了十地 就 失业 了 , 以他 们 所 面临着依赖土地而生 , 没有土地就会饿肚子 的风险 , 所以这种面临失业 、 缺乏保障的局 面 ,也 阻碍 着 土地 的 流转 。

影响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因素与思考

影响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因素与思考

N o n g j i n g l u n t a n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进步,土地承包经验权的流转速度也在逐渐加快,但是在流转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想要农业快速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就要不断对其进行规模化的经营来实现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从而推动农业的现代化的步伐。

一、影响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相关因素(一)政策法律制度方面的因素。

政策和法律制度等方面的不健全,使得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效率有待提高。

虽然土地承包经营权按照相关的规定可以进行流转,可是其的流转的范围和流转的形式以及流转的程序、流转的价格等方面都没有具体的规定和管理措施,并没有专门法律和规定来对其进行有效的细化和管理,相关部门在进行处理土地流转中产生的问题和出现侵权行为的时候,没有相关的法律作为有力的后盾。

土地产权不够明白清晰,导致农户进行流转过程中的利益很难得到维护。

土地产权明晰不仅市场经济对其有着具体的要求,而且也是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主要的前提与基础。

而现阶段我国的现状是,一方面,农村土地所有权的主体和法人代表不够清楚明白,另一方面,对于土地所有权以外的情况没有得到有效规范,比如土地所有权的占有和使用以及转让等各项的权利也没有相关政策对其进行合理的规范,导致农户没办法依据家庭情况与自身的特点来进行科学的选择,无法让农户在土地使用权中的主体地位得到有效的保障。

(二)社会方面的有关因素。

现阶段,由于农村的社会保障仍然存在问题,影响着土地经营权的流转。

因为现阶段在我国的农村,土地的作物的种植仍然是农民的经济来源,其也是农民的生存主要保障,虽然土地承包经营收益相对来说是比较低的,很多非农收入比较高的农户也不愿放弃土地,他们大多数会进行兼业,这就使得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能够进行有效的供给,造成土地的流转速度非常缓慢地进行。

(三)土地相关管理人员职责划分不清。

土地管理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的负责程度也对土地的管理有着重要的影响。

想要让相关的管理工作人员提高其应有的工作责任意识,就需要通过对其各个岗位的权利和义务进行有效的细化和规定,这样才能够保证管理人员在进行管理过程中不会因为职权产生不必要的问题,影响土地的有效流转,并且通过明确各个管理人员的职权和作用,对于出现相关问题进行追究时责任的划分也是非常有利的。

我国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我国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我国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第一篇:我国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我国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内容摘要:农村土地流转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化解“三农”难题的有效途径。

然而在实践中,现阶段农村土地流转还存在诸多问题,如政府角色定位问题、农民的利益保障问题及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问题等等,本文对现阶段农村土地流转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深入分析原因,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完善土地流转机制提供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土地改革土地流转农村土地规模经营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改革,对落实农村土地政策、实现土地规模经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均能起到积极作用。

但是,由于土地流转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发展的新事物,近几年各地在土地流转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阻碍了土地流转的顺利进行,因此,正确分析当前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处理好各种主体的利益关系,研究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意义重大。

一、当前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突出问题(一)土地流转行为不规范目前很多地方土地流转大多是农户间自发进行的,部分农民法律意识淡薄,采取口头协议进行土地流转的仍然占很大比例,如在济源市被调查的117个农户中,没有签订土地流转书面协议的占78.4%,其中,既无书面协议又无口头约定的占10.8%;而经过乡镇农业承包合同管理机关登记、备案或签证及公证机关公证后流转的土地更少。

在一些地方即便双方签订了书面协议,但也存在手续不规范条款不完备等问题,“对双方的权利义务及违约责任没有明确的规定,一旦出现纠纷无法追究责任,而且缺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价格评估机构,对于农村流转地价的评定缺乏科学合理的标准,导致农地转让的随意性和无序性”1。

(二)土地流转中农民的利益缺乏保障一是强制流转违背了农民意愿。

个别地区没有认识到土地流转的主体是农民,在工作中还存在“错位、越位”现象,在土地流转问题上,采取“一刀切”的简单化操作方式,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思考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思考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思考一、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产生的问题农用土地的现状从实践的情况看,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1.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主要是依靠行政方式推动。

推动土地流转,有一个基本前提——坚持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更需要提醒的是,允许土地流转并非允许农村土地私有化。

靖安县农业局负责人说,各级政府应在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的前提下用好权。

重要的是,促进土地流转,要尊重农民的意愿,而不是地方政府的意愿,有些地区不尊重农民意愿随意收回农民承包土地,搞重新发包、出租和集体统一经营,这种行政命令的流转方式造成农村土地承包期不稳定,承包关系频繁变动以及农民土地利用短期行为等问题,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2.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机制不健全。

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还受到种种因素的制约,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还不完善。

目前,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形式以及转包为主,形式比较单一,流转主要在邻里和亲戚之间进行,而且流转的内容简单。

由此可见,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还处于自发阶段,既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又缺乏有效的市场机制,难以通过有效的流转实现农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3.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操作程序不规范。

由于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多自发形式,土地流转双方往往贪图方便而不遵循一定的程序以及履行必要的手续,也没有通过流转合同或者契约来规范流转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通常采取“口头协议”的方式进行私下流转,造成土地承包关系的混乱,土地流转无序进行,导致纠纷越来越多。

二、我国土地经营权流转方面存在的不足1.政策局限:首先,农用土地的产权体系不完整,土地产权主体不清。

由于土地承包引起的“两权分离”,从土地产权角度看并不完整,也不清晰。

土地分别包含哪些产权,集体土地所有权权能,承包经营权如何界定,以及土地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置权应划分为几个不同的产权层次都未明确,甚至在这种土地制度中产权主体也是不清的,不仅有关产权分别属于什么主体无明确说法,就连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主体是乡、村还是组一直存在着争议,其所有权权益如何分配更无法论及。

关于推进川沙新镇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思考

关于推进川沙新镇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思考

托书采用浦 东新 区统一格 式文本。 由农户直接 流转的应当报
发包方备案。
展、 促进 农民增收的重大课题 。Ⅸ 中华 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 承 包法 明确 规定 ,国家保 护承包方 依法 、自愿 ,有偿地进行
2 . 1 . 2 遵 循法 律法规 。土地承包经营权 流转使用 应当遵循 有关法律 、 法规 , 保护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 。承 包地必 须按承包合 同规定的 用途 使用 ,不得 用于 其他用途 , 严禁在承包土地上搞非农建设 。
种地 , 收益靠 分红,既能保 证农 民获得更 多的收益,又使农 民合理分享规模 化 、产业化 、城镇化发展的成果 。 2 . 3 不断加强 宣传 、营造优 势
土地 流转 关系到广大农 民的切身利益 , 依法 实施 土地 流 转的 核 亡 、 是尊 重群众意愿 、维护群 众利益 ,因此 ,要注意倾 听群众意 见, 让群 众能够参 与决策 。 目前 , 川沙 新镇 各村的
设施 , 历年来 的物 价变化等 。在测算 土地 流转费的同时 , 应
明确国家与政府 的补 贴不能计算在 内。 2 . 2 . 3 培养 、 引进规模 经营主体 。一般来说 , 承包大 户、 农
党 的十八大提 出收入倍 增计 划 ,要求 实行 土地 规模 经
营, 当前农村 劳力向非农产 业转移 , 社会服务体 系能有效地
土 地 承包 关 系 以 确 权 确 利 为 主 , 且 仍有确权确地 的情况 , 但
不管何种方式都应遵循 以下主要 原则和要 求。
土地 承包经营权流转需要外部条件支持 才能健康有序地 推进 , 其切 入点是创新农 业经营的体 制机 制和农业 发展水平 的不断提高。应 加强对农 民、 规模经营 主体及相 关部 门的宣 传引导 , 看清改革 发展大趋势 , 理清 自我 发展 大思 路,鼓励 村 民积极 自愿 流转 、 相 关部 门主动配合 流转 , 最终促使 土地 流转到规模经营 主体 , 实现农业生产经 营规 模化 , 推进 农业

关于完善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的几点思考

关于完善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的几点思考
年 的 1 .7亿 亩 , O年 问 共 减 少 了 12 82 1 . 4亿 亩 。 近 几年 耕 地数 量 仍在 不 断下 降 。据 2 0 0 8年 国
制且农 民法律 意识淡 薄, 这就造成 了 农村土 《 地承包法》第 2 的规定没有得到事 实上的 8奈 实施 , 机动地没有 实现解决人地数 量矛盾的 辟
的。
4 押 。 土地 承 包经 营 权 抵 押 , 指 抵 押 . 抵 是 人 ( 承 包方 ) 过 农 村 土 地 承 包方 式 承 包 取 原 通
土 资 源 公 报 的 数 据 。0 8年 耕 地 总 面 积 为 20
得物权性质土地承 包经营权有效存在 的前提 下, 以不转移农村土地之 占有 , 将物权性质 土 地 承 包 经 营权 作 为债 权 担 保 的行 为 。 抵 押 人 不履行债务时, 债权人( 即抵押权人 ) 依照担保 法规 定 拍 卖 、 卖物 权性 质 土地 承 包经 营权 的 变 价 款 中优 先 受偿 或 以物 权 性 质 土 地 承 包经 营 权 折 价 受偿 。 国 家从 土地 对 绝 大 多 数 农 民来 说仍具有很强的社会保障功 能以及保 护耕地 过多流失出发 。 禁止以家庭承包方式取得的土 地承 包经营权抵押。 由于我 国农村 的社 会保 障体系仍不完善 , 在没有稳定非农 收入的前提 下 , 地 农 民 就 会 失 去 赖 以生 活 的基 础 。 加 失 增 社 会 的 不 稳 定 因素 。但 从 土 地 承 包经 营权 人 来 说 , 其 经 营 土 地 的 过 程 中 , 发 展 经 济及 在 在 对土地进行投入缺乏资金的情 况下, 需要土地 承 包经营权发挥其融资功能。笔者认 为, 土地 承包经营权 的抵押是在 不改变原有土地承 包 关 系的 基 础上 进 行 的 。 并 不 必然 的 导 致承 包 它 经 营权 人 失去 承 包的 土 地 。现 行 法 既 然 同意 土地 承 包 经 营权 的 转 让 , 应 该 允许 其相 同 限 也 制 务件 下 的抵押 , 当然也 可 以增 加 一 些特 殊 规 定 , 抵 押 的 对 象 以及 抵 押 权人 不 可 以改 变 比如 其 农 业 用途 等 。 ( ) 二 当前 我 国土 地 承 包经 营权 流 转 方 式

关于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的思考

关于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的思考
之 中 . 无 法实 现流 转 。
.) _ 规 则不健 全 . 流 转 市 场 运 行 机 制 欠 缺
建 立 完 善 的 承 包 经 营 权 流 转 市 场 关 键 在 于 建 立 健 全市 场制 度 、 规 范 市 场 行 为 。现 阶 段 , 我 国土地 承
包 经 营 权 流 转 市 场 发 展 仍 然 处 于 初 始 阶 段 。 具 体 表
第 2期 2 0 1 3年 3月
吉 林 师 范大 学 学 报 ( 人文社会科学版)
J o u na r l o f J i l i n No r ma l Un i v e r s i t y ( Hu ma n i t i e s&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E d i t i o n )
包 经 营 权 流 转 市 场 提 供 更 为 明 确 的 方 向 。由 此 可 见 , 健 全 与 完 善 农 村 土 地 承 包 经 营 权 流 转 市 场 成 为 农 村  ̄f g ̄ l 度 改 革 的 主 要 目标 。

承 包 地 ,致 使 承 包 经 营 权 始 终 处 于 不 定 的 动 态 变 化
现 在 : 一 是 流 转 中 介 服 务 组 织 不 健 全 。中 介 服 务 组 织

i - t - I !  ̄ 包 经 营 权 流 转 市 场 的 现 状 与 困境
目前 土 地 承 包 经 营 权 流 转 市 场 已 初 见 规 模 , 流 转过 程 中呈 现不 同形 式 的流转 模式 , 如 有偿 转让 、 转 租、 反租倒 包 、 股份合 作 、 季节 性有偿 流转 等 。 土 地承
包 经 营 权 也 皇 现 资 本 化 特 征 ,承 包 经 营 权 主 体 在 流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流转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流转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流转存在的问题和建议【摘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流转是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实践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土地承包经营权不清晰、流转规模小、农民参与度不高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建议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制度,鼓励规范土地流转市场发展,加强农民培训,推动土地规模经营。

只有通过这些措施,才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未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流转的前景是乐观的,只要政策能够引导,土地流转市场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流转, 土地承包经营权, 农民参与度, 规模经营, 承包经营意识, 政策引导, 土地流转市场, 农业效益, 确权登记制度, 培训, 前景。

1. 引言1.1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流转的背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流转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将承包的土地流转给农户或农村企业进行经营管理的行为。

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的确立和土地流转市场的兴起,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作用。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流转的背景是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农民耕地占有面积相对较小,土地碎片化严重,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民收入水平较低。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政府逐步推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并鼓励土地流转,实现土地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收入。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土地流转也成为了农民就业和增收的重要途径。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流转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增长,也为农民增加了就业机会,提高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

土地流转还促进了农村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推动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流转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1.2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流转的重要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流转是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土地承包经营流转可以促进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通过流转,农民可以将零散的小块土地整合起来,实行规模经营,提高农业产出。

宁洱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思考

宁洱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思考
参考文献 :
延 边 国 贸 农 业 科 技 文 化 园 从 发 挥 延 边 州 的 地 理 优 势 和 朝
鲜 族 民族 特 色 等 优 势 出 发 , 育 和 发 展 了 区域 主 导 产 业 . 而 培 从
有 效 地 推 动 了 延 边 州 和 国 贸农 业 科 技 园 区 的 产 业 升 级 和 农 业 结 构 调 整 , 提 高 当 地 农 民 收 入 也 起 到 了 明 显 作 用 。 特 别 是 在 对
要 性 认 识 不 足 . 农 村 土 地 有 关 政 策 宣 传 不 够 深 入 。 部 分 农 民 对
动 作 用 . 提 供 了农 业 科 技 成 果 转 化 和 推 广 应 用 的 平 台 , 动 并 推
和 带 动 了 当地 农 业 和农 村 经 济 的 快 速 发 展 , 快 了农 业 产 业 化 加
的发展进程。
5 小 结
4 1 有 效 地 起 到 了 农 业 科 技 成 果 的 转 化 和 示 范 的 作 用 .
高 收益 农 田 的 “ 高 ” 业 典 范 , 争形 成 区域 化 布 局 、 准 化生 三 农 力 标
能 力 和 注 重 了 作 为 生 态 农 业 园 核 心 的农 业 科 技 文 化 园 的 示 范
培 训 等 功 能 。 通 过 不 同 形 式 和 内容 的农 业 技 术 培 训 , 高 了农 提
给 园 内 水 果 和 蔬 菜 提 供 交 易 的 无 公 害 生 鲜 市 场 和 占 地 面 积
2 0 m , 可 以储 藏 水 果 、 菜 的 生 态 菜 窖 , 善 了 农 业 产 业 链 0 0 并 蔬 完
题研究【] J. 农业经济 问题 , 0 ( ) 9 1 . 2 91: — 4 0 0 作者简介 :

当前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思考

当前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思考

在政 府 主 导 的土 地 规 模 流转 中 , 防误 伤 农 民 的 合法 权 益 谨
营权转化为股权, 委托合作社经营 , 按照 股份 从土地 经营收益 中获 得一定 比例 分配, 既实现 了土地规模化 经营 , 又保
械化 , 有利于提高土地生产 力 , 有利于
新 技 术 的推 广 运 用 。 有利 于 农产 品标 准
发展 复杂性。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问题事关 土地 流 转 中主 要 是 发挥 好 政 策指 导 、 信 般会转向比较效益高的经济作物 ,
休 甚 广 大农 民 的根 本 利益 、 关 党 的农 村 政 息提 供、 事 市场建设等服务功能 , 而不能 设 施 农 业 、 闲农 业 , 至 改 变 农 业 用
我 是 一 项摆 在 各 级 政府 面 前 的 重大 课 题 。 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收益。 要规范土 来 。 省一 些 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方 特 别是 苏 南 农 村打 着 农 、生 的 变相 进 必须建立符合农民意愿 、 符合法律政策 地流 转程序 , 签订有效合 同 , 明确 流转 “ 家 乐 ” “ 态 农 庄 ” 幌 子 , 一 规 定 和 适 应 农 业 生 产 力 发 展 要 求 的 流 双方 的权 力 和义 务 ,确 保 公 正合 法 ; 要 行房 地 产 开发 的例 子屡 见 不 鲜 , 些 工 圈 , 转 制度 ,才能实现 土地承包 经营权顺 制定 实施农村土地流转 的最低保 护价 商 资 本 在 农 村 玩 起 了 “ 地 运 动 ”打
1 l江 农 经 6i 苏 村 济

“ 擦边球 ” ,在农 田建起 了永久 性的建 地的平整和项 目规划工作 , 同时在信贷、 的空 间和 发展 的要 求 , 农业 机 械 化 的推

关于开展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与适度规模经营情况的思考

关于开展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与适度规模经营情况的思考

关于开展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与适度规模经营情况的思考作者:余莉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2019年第09期一、基本情况确山县辖13个乡镇,191个行政村。

全县耕地面积8.05万hm2,家庭承包面积6.88万hm2,土地流转面积1.8万hm2,占家庭承包面积的26.2%,流转农户2.8万户。

近年来,在党的农村政策指导下,确山县委、县政府和确山县农业部门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不断深化农村体制改革,挖掘农业生产潜力,探索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稳定的新途径,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引导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走农业发展现代化的道路。

据调查,目前确山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业企业已流转土地面积1.8万hm2,流转形式以转包、转让、出租、入股、互换土地面积为主,其中,转包土地面积13 925.47 hm2,占流转土地面积的77.37%;转让土地面积99.33 hm2,占流转土地面积的0.55%;互换土地面积109 hm2,占流转土地面积的0.6%;出租土地面积3 474.67 hm2,占流转土地面积的19.3%;入股土地面积152.67 hm2,占流转土地面积的0.85%;其他形式238.87 hm2,占流转土地面积的1.33%。

二、促进适度规模经营的途径和方式(一)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相结合鼓励土地向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适度集中,扩大经营规模,取得规模效益。

通过土地流转,确保流转土地的农民获得承包土地的合理收益,实现充分创业就业,促进收入稳中有增。

(二)与优化农业产业布局相结合统筹安排城乡建设、产业发展、生活居住和生态保护等空间布局,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居住向城镇和社区集中、农业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促进农业优势主导产业集聚、集约、集中发展,打造优势产业带、产业群、产业区,提高规模化经营水平。

(三)与发展高效农业相结合加强土地整理和农业综合开发,大力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农田,吸引规模经营主体继续投资农业,鼓励发展设施园艺、规模畜牧业和特色水产业,推进高效农业健康快速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思考
【摘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又一次重大变革。

当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缺乏中介服务组织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滞后是制约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主要因素。

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必须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严密的土地流转监控体系,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逐步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降低农民对土地的依赖程度。

【关键词】土地流转制约因素建议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实行适度规模经营,是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农村土地利用率、产出率的有效方式,也是深化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还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客观要求和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

一、土地流转的内涵及意义
1、土地流转的内涵
农村土地流转是指在农村土地所有权归属和农业用地性质不变的情况下,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营组织的行为。

土地流转必须明确体现两个方面:一是农村土地流转要明晰所有权归属;二是农村土地流转必须保持农业用地性质不变。

2、土地流转的意义
(1)有利于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广泛建立起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将土地包产到户,从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整个农村呈现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受人民公社化所禁锢的农业生产力被释放出来,农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随着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出现了制约农业进一步发展的问题。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我国农村普遍出现了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增长困难的现象,199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较上一年增长4.6%,1998年增长4.3%,1999年增长3.8%,2000
年增长2.1%,连续4年增幅下降。

要想进一步提高农业单产,就应实行土地规模化、现代化、集约化经营,而土地流转便成为必然的选择之一。

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农村出现了大量闲置土地。

通过土地的流转,既实现土地的集约化,又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既能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又有利于先进科技的推广和农业机械化的实行,从而提高农业产量和经营效益。

同时,土地集约化可以促进农业产业化,产业化经营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分散的经营模式已不适应时代的要求,社会的发展需要在保护农民利益、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前提下实行土地流转。

土地流转是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客观要求,必然会为联产承包责任制注入新的活力。

(2)有利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快城市化进程。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业人口占了总人口的大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离不开推力和拉力。

拉力有赖于农民工就业环境的整治,通过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走规模化、机械化和产业化道路,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的出台,从农村内部推动了剩余劳动力向乡镇企业和城市转移。

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向非农产业转移,不但促进了农村土地的规模化经营,还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加快了我国的城市化进程。

(3)有利于科学合理配置生产要素,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市场经济强调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作用,如果没有生产要素的流动,那么我们的经济体制就不能称为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要求生产要素市场化,土地是一种基本的生产要素,其使用权作为特殊的生产要素进入市场、实现商品化经营是市场经济资源配置的基本要求。

只有赋予农民对所承包土地的转包、抵押、转让等权利,才能实现土地资源与其他生产资料和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土地流转是生产要素实现优化配置的要求,也是提高土地使用与生产效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的重要手段。

允许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有助于科学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二、土地流转的制约因素
1、法律法规不够完善,缺乏规范运作的政策法规
尽管我国现有的法律制度规定了农村的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但对于转让的具体范围、形式、程序、价格、管理等,都缺乏专门的法律法规约束。

2002年8月,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该法规定,国家依法保护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和长期稳定,保护承包方依法、自愿、有偿地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承包方享有承包土地使用、收益和流转权等。

在实践中,凡涉及集体土地转为非农建设用地的,不论何种投资主体,一律由政府动用国家征地权,未对营利性主体和公益性征用做任何区别,甚至为满足土地市场的一般需求也进行
土地征用。

由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不明确,导致集体在土地支配上的权利空间过大,土地调整具有很大的随意性。

政府行为对集体土地的控制和干预侵害了农民利益,农民通常得不到比较满意的补偿。

法律、政策的多变性、灵活性与土地变动缓慢的过程性、滞后性产生的矛盾严重制约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政策的实施,影响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2、农村土地市场不完善,缺乏中介服务组织
目前,我国农村的土地流转主要是农户与农户之间的一种自发行为,这种自发行为所形成的土地流转关系很不稳定,管理难度大,制约了土地的长期有序流转,其主要原因是我国当前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市场体制不完善。

首先,土地流转缺乏中介服务组织,信息服务滞后,造成土地流转信息不通畅,土地流转被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没有专门的土地流转服务机构,中介服务体系不健全,使得土地供求双方的信息流动受阻,辐射面狭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土地流转的速度、规模和效益。

其次,土地流转的价格很难在市场中形成,廉价转包较为普遍。

土地流转价格在流转中往往表现出很大的随意性,造成了土地流转市场的混乱。

最后,管理监督薄弱。

农户间的土地流转多为口头协议,没有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农户与业主间的土地租赁合同多数是双方自行草拟,权利义务等事项设定不规范,合同监督执行不力。

3、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严重滞后,影响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的形成
中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是城乡分割的社会保障模式,对于大多数农民来说,土地在为农民提供就业岗位和收入的同时,还承担着重要的社会保障职能。

这种模式造成“市民”和“农民”分开,农民没有真正享受到国家应当为他们提供的公共产品,使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水平存在巨大差距。

农村社会保障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土地流转,阻碍了农业、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导致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业现代化进程也相对缓慢。

三、关于促进我国土地流转的对策与建议
农村土地流转工作是新时期我国农村改革的关键,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有力保证,关系到我国经济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必须严格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规定的三个基本原则,即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

1、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严密土地流转监控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