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原理与构造》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梯原理与构造》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电梯原理与构造
使用专业:建筑设备工程技术(电梯方向)专业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1.课程性质
《电梯原理与构造》课程是电梯专业基础技术必修课,计划学时64学时。

前续课程是机械原理、机械与电气识图,后续课程为电梯安装与维护。

2.课程任务
课程总任务是学习并掌握关于《电梯原理与构造》课程的结构认知,形成创新意识,理论联系实际。

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实施,帮助学生建立未来实际工作的思维模式,掌握分析实际问题的方法,能胜任不同种类电梯的相关工作。

二、课程标准
1.课程标准设计思路
(1)课程内容与工程实践需求紧密结合。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当前电梯的行业种类和企业对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相联系,以“教、学、做”一体化为主旨构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按照突出认知性、实践性的原则更新教学内容和重组课程内容结构。

具体包括课程整体设计、课程标准、授课计划、单元设计。

(2)将理论知识点、技能要求与具体电梯类别联系起来,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

具体内容以项目的形式表现。

课程内容根据实际电梯种类进行项目设定,教学内容突出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训练与培养。

教学内容分为三个项目。

每个项目重点解决学生对不同种类电梯的结构认知,帮助学生建立独立思考创新结构的技能,通过完整的训练,帮助学生实现整合知识与职业能力的全面提高,给学生未来社会工作能力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建议课时为64学时。

课时数以课程内容的重要性和容量来确定。

2.课程能力标准
(一)职业知识
1.掌握直梯曳引系统结构组成;
2.掌握直梯导向系统结构组成;
3.掌握直梯轿厢系统结构组成;
4.掌握直梯门系统结构组成;
5.掌握直梯重量平衡系统结构组成;
6.掌握直梯安全保护系统结构组成;
7.了解直梯电力拖动系统;
8.了解直梯电气控制系统;
9.掌握扶梯安全保护系统结构组成;
10.了解自动人行道结构。

(二)职业技能
1.专业能力
(1)能看懂结构原理图(曳引比);
(2)能够认出结构名称和作用;
(3)能够合理确定不同电梯规格采取的结构形式;
(4)能够熟练查阅相应国家标准规范。

2.方法能力
(1)能自主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的能力;
(2)能通过各种媒体资源查找所需信息;
(3)在学习中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4)具备吃苦耐劳、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3.社会能力
(1)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2)具有与人交往、团队协作精神及组织协调能力;
(3)善于沟通,具有合作精神和管理协调能力,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豁达、诚信、团结、乐于助人;
(4)具备优良的职业道德修养,能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三)职业素质
1.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2.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勇于创新的工作作风;
3.培养学生一丝不苟、严谨的工作态度。

三、课程内标准和要求
1.课程内容安排表
1.教学建议
(1)以项目任务和社会需求发展为导向,重新整合并合理构建各项目的学习内容。

在原有的三个项目基础上扩充知识量,将学院建筑类与电梯相关的力学等知识融合到本课程。

(2)国家标准和企业标准与课程教学内容相结合。

(3)全部教学内容以单独任务展开。

例如:在正式授课之前,提出该节课的任务要求,让学生根据身边的案例,实物设备思考该结构的特点,并且找出身边的相似实例提高对结构的认知。

通过对结构的认知,会查找相关国家标准对该结构的要求,最终使学生能够认识该结构。

2.教学手段
(1)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宗旨,以岗位技能需求为主线,转变教与学的主动被动关系,以学生的主动学为导向,教师的“教“作为辅助手段,意在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主动分析解决问题,使学生思维活跃,不拘泥于课本,具有批判性思维,不对学生进行灌输知识教学,按照教、学、做一体化的要求围绕任务开展学习和实践。

(2)教学过程要面向学生职业发展、面向职业岗位需求、面向行业的科技发展,突出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树立良好职业道德以及团队合作意识。

电梯类的职业岗位特点
是必需要有协同工作的默契,以此来保证安全,而且电梯本身是大型设备,也需要在工作中互相帮助才能完成每一项工作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3)随着高层建筑的增多,电气行业的飞速发展,电梯在控制及结构方面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与时俱进,关注电梯行业的前沿科学,不断更新知识,时刻关注电梯行业的发展变化,以此来适应现代化的教学,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先进性,及时性。

3.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和多媒体、flash动画、设备实物、或到实验实训中心参观及相关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2)理论结合实际。

充分利用学院现有设备进行开放式的教学,将课堂理论和工程实践结合起来,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工程理念的培养。

(3)加强实践环节。

课程实践教学与专业实习相结合,实物演示和动手拆装认识结构相结合,使学生能够认识电梯的基本结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多媒体教学的充分使用,加大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增大教师和学生的交流,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进教学方法与环境,促进学生的自学能力的提高。

4.教学条件建议
(1)硬件:电梯安装与调试实训室,三维模拟软件实训室。

(2)师资:学院自有“双师类”专业课教师承担教学任务。

5.教学评价
评价原则
完成项目的成果与活动过程的表现并重,重点考查学生是否掌握了学习目标所要求的理论与技能。

评价应以多元化、发展化、职业化、企业化为原则。

(1)以平时学生任务完成的质量和对自己成果的汇报结果作为考核依据,主要围绕学习态度、课上见解、课堂测验等。

(2)口试。

以学生抽签方式决定选择某一方面的问题,教师进行问答,根据学生回答的程度决定学生掌握的深浅。

评价体系
平时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20%。

口试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30%。

期末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50%。

各学习情境过程考核评价的构成要素及权重见下表:
过程考核评价的构成要素及权重
六、教材和参考资料
(1)教材
《电梯结构与原理》贺德明肖伟平中山大学出版社
(2)参考资料
《电梯结构与原理》贺德明主编,中山大学出版社
《电梯结构原理及安装维修》陈家盛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
《GB/T13435-1992电梯曳引机》
《GB/T16899-1997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