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是培养人才特定环境,学校建筑设计好坏,是影响全面培养人才质量重要因素。
学校建筑设计,除了要遵守国家有关定额、指标、标准与标准外,在总体环境规划布置,教学楼平面与空间组合形式,以及材料、构造、构造、施工技术与设备选用等方面,要恰当地处理好功能、技术与艺术三者关系,同时要考虑青少年好奇、好动与缺乏经历特点,充分注意平安。
一、教学楼组成与设计
中小学教学楼一般是由以下三个局部组成:
教学局部:包括普通教室、实验室、音乐教室、语言教室及图书阅览室等。
它们是教学楼主体局部。
办公局部:包括行政、社团办公室及教师办公室
等。
生活辅助局部:包括交通系统、厕所、饮水处以
及贮藏室等。
〔一〕普通教师设计
1. 要求:大小适宜,视听良好、采光均匀、空气
流通、构造简单与施工方便等。
22。
〔1〕课桌椅尺寸:要与学生身高与人体各局部尺
寸相适应表课桌尺寸。
〔2〕课桌椅布置:要满足学生视听及书写要求,并便于通行就座与教师辅导,见图课桌椅布置。
① 视距要求:第一排前缘距黑板面≥2000mm;最
后一排距黑板距离,不超过8500mm,到后墙面距
离>600mm。
② 视角要求:水平视角〔即前排边座到黑板远端夹角〕应>30°;垂直视角〔即第一排学生视线与黑板顶
部构成夹角〕应>45°。
③ 座位排列,每行不宜多于两个座位,行间距b,中学为550~600mm,小学为500~550mm。
排距c,中学为850~900mm,小学为800~850mm;课桌距侧墙距离a,
为60~120mm。
〔3〕教室平面形状与尺寸:平面形状通常有矩形及方形,此外还有多边形及扇形等,见图教室平面形状
与尺寸。
① 矩形教室:是当前国内大量采用形式。
其平面
轴线尺寸,中学可采用:9000mm×6900mm、
9000mm×6600mm、9000mm×6300mm,小学可采用8100mm×6600mm、8100mm×6300mm、9000mm×6000mm等
几种。
② 方形教室:教室进深与开间根本一样,平面尺寸〔轴线〕可采用7200mm×7200mm、7500mm×7500mm、
7800mm×7800mm及7500mm×7800mm等。
该形式教室有效面积系数较矩形教室低,且不宜用于内廊式组合。
③ 多边形教室:有五边形、六边形等,这种形式在采光、通风与座位排列上有其优越性,但经济性较上
述形式要差一些。
〔4〕教室层高:取决于空气容量、采光均匀度,房间比例及经济等因素。
一般来说,3.6~3.9m层高才能满足空气容量要求;其次从房间比例与空间视觉效果看,以层高为房间跨度1/2~2/3为好;最后,还必须考虑经济,不适当增加层高,就会增加造价,应予防止。
3.教室门窗设计
〔1〕教室门设计:门主要作为交通疏散,并兼通风用。
根据我国实践,一般在教室前后各设一门,门洞宽1000mm。
在平面组合中,假设设两个门有困难,也可只设一个门,但其宽度应为1200~1500mm。
门洞高一般为2400~2700mm,门内开,以免影响走道中行人通行。
〔2〕教室窗设计:窗位置及尺寸大小,主要受采光标准,层高及构造制约,窗高度还应符合模数。
具体
要求如下:
① 窗大小按窗地比1/4确定。
一般采用窗宽为
1500~2100mm,窗高为2100~2700mm。
② 光线必须由学生左侧射入室内,各座位亮度要
均匀,窗上口要尽可能接近天棚,窗下口距地面〔即窗台高〕为900~1000mm。
窗间墙宽度,在满足构造要求前
提下,应尽量缩小。
4.教室内部设施教室内部设施包括:黑板、讲台、清洁柜、窗帘杆、挂镜线、电源插座、挂衣钩、播送箱等。
这些设施设置,要利于使用,整齐美观,容易清洁。
〔1〕黑板:是教室内主要固定设备。
要易于书写擦拭,不发噪音,不产生眩光。
黑板高度不应小于1000mm,宽度:小学不宜小于3600mm,中学不宜小于4000mm。
黑板下缘到讲台面距离,小学宜为800~900mm,中学宜为1000~1100mm。
黑板外表应采用耐磨与无光泽材料。
〔2〕讲台:有木制讲台与钢筋混凝土讲台。
高度一般为200mm,宽不应小于650mm,长度等于黑板长度加
上两端各延长200~250mm。
5.教室构造布置:有三种方式,即纵横墙承重、
纵墙承重与横墙承重。
矩形教室,常用纵横墙承重与纵墙承重两种,见
图矩形教室构造布置。
方形教室,那么可用横墙承重或纵横墙承重,见
图方形教室构造布置。
教室墙体厚度要经构造计算确定,一般三层以下用240mm厚,四~五层时底层为370mm厚。
当梁跨大于
6m时,如用240mm墙厚,那么在梁支承处加设壁柱。
〔二〕特殊教室设计
1.实验室:主要有物理、化学、生物、语言实验室及小学自然教室等。
根据使用情况,有综合实验室〔理、化、生合用,适于初中与小学自然教室〕与多功能实验室〔边讲边试实验室、分组实验室与演示实验室〕。
实验室平面尺寸大小,主要取决于实验室使用人数、家具形状、尺寸与布置方式,以及设备要求。
人数以班为单位计算,家具中演示桌与实验桌是影响实验室大小主要设备,其形状及尺寸如图常用实验室家具设备尺寸与形状。
根据我国情况,实验室大小以75~85m2为宜,平面轴线尺寸〔宽×长〕可采用6600mm×12000mm、
7500mm×10800mm、7500mm×11700mm、8700mm×9900mm 几种,层高与教室一样。
每个实验室均要设一间准备室,作为实验准备、存放仪器、药品与标本用,一般面积在45m2左右。
准备室要紧靠实验室,并设门与之相通,以利使用,如图实验室平面布置实例。
2.音乐教室:大小形状与普通教室同。
假设考虑兼作文娱排练与其他用途时,面积可适当加大。
音乐课对其他教室干扰大,设计时可将它作为独立局部放在尽端,或放在教学楼尽端底层或顶层,或在教学楼外单独建造。
音乐教室一般附有乐器室,两者严密相连,并设
门相通。
3.合班教室:供放映幻灯、科教电影、实验演示、观摩教学、学术报告与合班上课用。
合班教室宜设放映室兼电教器材贮存修理等附属用房与教室严密相连,并设门相通,中学合班教室可设计成阶梯教室,使用面积按每座1m22计算,教室规模一般以容一个年级为宜。
放映室面积一般为40m2左右,其位置可设于教室前部,也可设于教室后部。
前者称为前放式,后者称为后放式。
当作成阶梯教室时,桌椅宜固定,宜采用翻板椅,地坪升高与桌椅排列,要考虑视线及视角要求,如图阶梯教室平面布置。
从视线考虑,前排到黑板距离应≥2500mm,后排距黑板不宜大于18m。
排距一般为850mm,走道宽≥800mm。
为了保证每排座位不被前排遮挡,阶梯梯级高度,宜采用120mm,前后排座位宜错位布置。
合班教室在视角要求上与普通教室一样。
在采光照明方面,与普通教室同,但当教室宽度>7.2m时,应采用双面采光。
2,语言教室一般包括语言教室、控制室、编辑及复制室、录音室、准备及维修室等一组房间。
教室位置应设在教学楼中比拟安静,并便于管理与使用地方,要有良好采光、通风与隔音条件。
语言教室座位布置应便于学生入座与离座,最好为双人连桌,两侧通道,如图语言教室座位布置形式。
为了防止互相干扰,每个座位需设挡板隔开,前方安装
玻璃,以便观看教师讲课。
语言教室设有控制台,控制台可设在教室讲台上,或设在独立控制室内。
当设在独立控制室内时,教室与控制室之间应该观察窗,且满足教室视线看到教室每个
座位要求。
录音室是语言教室中重要设施,可以放在控制室内或准备室之一旁,面积大小以6~10m2为宜,假设仅供1~2人使用,3~5m2即可。
准备室供进展编辑器材维修与课前准备之用,面积一般为6~10m2。
此外,语言教室地面应设置暗装电缆槽。
5.图书阅览室:是学校重要公用教育设施,一般包括阅览室、书库与管理室三局部,面积大小视需要定,位置应设在师生便于使用而又比拟安静之处。
阅览室要有良好采光通风,并便于疏散。
书库内要比拟枯燥,通风良好,防火平安。
书库与阅览室应严密相连,有门相通,管理室亦可与书库合并,阅览室视学校规模大小,可以师生分别独立设置或合并一起。
〔三〕行政及生活用房设计
1.办公室:包括以下几种:
党政办公室:包括党支部、校长、教务、总务等办公室、档案室、文印室、会议室、保健室、播送室及总
务仓库等。
教学办公室:包括各学科教室办公室、体育办公
室及器材室等。
应与教室有方便联系。
社团办公室:各括工会、团、队及学生办公室等。
2。
办公室层高可比教室低,一般为3000mm~
3600mm。
2.厕所及饮水处:设计时应注意几点:
〔1〕学生使用厕所多集中在课间休息时,因此必须有足够数量,一般中小学人数可按男女生各为一半计
算。
男厕:中学50人使用一个大便器〔或1.1m长大便槽〕,两个小便器〔或1m长小便槽〕;小学40人使用一个大便器〔或1.0m长大便槽〕,两个小便器〔或1.0m
长小便槽〕。
女厕:中学25人使用一个大便器〔或1.1m长大便槽〕;小学20人使用一个大便器〔或1.0m长大便槽〕。
〔2〕厕所位置应较为隐蔽,并便于使用,宜设前室通风要良好,位置上多设于教学楼端部、转弯处。
教工厕所应设小间与学生分开,可以靠近学生厕所设置,也可在教室办公室附近单独设置。
厕所内或外应设取水龙头、水槽与污水池,供学生洗手与高卫生时用水。
厕所地坪标高一般应比同层地面低50~60mm,并应设地漏。
〔3〕教学楼内应分层设饮水处。
宜按每50人设
一个饮水器,饮水处不应占用走道宽度。
〔四〕交通系统设计
1.门厅:是教学楼组织分配人流交通枢纽,也是用来布置布告栏、宣传栏、壁报与供学生活动地方,设
计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与学校主要出入口及室外活动场地联系要便
捷;
〔2〕内部空间要完整,采光通风良好,要有足够面积满足平安疏散及休息停留用。
〔3〕门厅入口处一般要设门廊或雨蓬。
寒冷地区要设双道门构成门斗,门斗深度不宜小于2100mm。
2.楼梯:是上下楼层联系通道,位置要明显,疏
散要方便,宽度与数量要满足疏散与防火要求。
根据防火要求,两楼梯之间房间,房门至最近楼梯间最大距离≯30m。
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房间。
最远房门到楼梯口距离≯20m,如图楼梯间距。
楼梯宽度可按疏散外门、楼梯与走道宽度指标表确定。
楼梯踏步尺寸,一般采用踏步高为140~160mm,踏步高宽为280~340mm,楼梯扶手高900~1000mm。
楼梯梯井宽度不应大于200mm,当超过时,应采取平安措施。
3.走道:一般教学楼走道宽度,内廊为2.4~3m,
外廊为1.8~2.1m;办公室走道为1.5~1.8m。
内走道要有良好采光通风,除两端开窗直接采光外,还可以通过两侧墙上开高窗与两侧房间门上亮子间
接采光。
外廊栏杆高度不应低于1100mm,栏杆花饰宜用垂
直线条,空隙≯110mm,以免发生事故。
外廊易飘进雨水,地面应低于室内或坡向外,作
有组织排水。
二、教学楼组合设计
组合设计就是将各个不同功能房间组合在一起,通过三维空间设计,从平面、立面、剖面以及体型等各方面综合反映功能、技术与艺术要求。
〔一〕组合根本原那么:
1.结合地形,因地制宜;
2.各局部功能区清楚确、合理,既要联系方便,
又要防止相互干扰;
3.建筑空间布置紧凑,各个体局部组合得当;
4.交通联系要简捷;
5.构造合理,施工方便;
6.设备管线要尽量集中。
〔二〕教学楼局部组合要求
1.将使用功能一致,且开间、进深模数根本一致用房组合在一起,而形成普通教室组、专用教室组、办
公用房组等。
2.根据学校规模,将使用功能根本一致房间组〔如学校普通教室房间组等〕,结合学校用地具体条件,进展教学楼组合。
在组合时应考率交通流线关系,功能联系关系,同样房间在物理环境上一致性等。
3.普通教室组组合。
由于规模不同在组合上有较大差异性,规模大可以组成假设干体部〔或单元〕,这种情况可按低、中、高年级分栋;当规模较小时,仅为一个体部时,那么高年级在上层,低年级在底层布置方式。
4.专用教室组合。
一般各种专用教室进深较大,房间净面积也较大,在管理上也有其特殊要求,平面组合应保持一独立房间组〔构成一个体部或独立一栋建
筑〕。
5.办公用房组合。
教学办公及行政办公在一独立体部或独立建筑时,可分层布置;必要时也可分设,在这种情况下除一局部共用办公室集中布置在办公楼内〔或办公区内〕,其他假设干班主任办公室亦可分散到教
室区内,以便同学生接触。
〔三〕教学楼组合方式
组合方式有多种,形式也各异。
归纳起来,主要
有以下几种方式:
1.走廊式组合:有内廊、外廊与内外廊结合等几
种,是应用最广形式,如图走廊式组合。
2.单元式组合,如图单元式组合:
〔1〕单元式组合为一个年级教室集中在一个组合体内,亦可设置本组合体所需卫生间、及教师办公室等。
〔2〕为满足防火标准要求,在设计上可将几个单元以联廊连接起来,或从屋顶相通,以形成任何一间教
室均有二个通路疏散。
〔3〕单元式组合形式,根据需要组成教室数量不同,可有多种组合形式,但需满足教室对南向采光要求。
〔4〕单元式组合体,适应地形能力较强,尤其对
于不甚规整或地势起伏较大校园更为有力。
〔5〕单元式组合体,可使每个教学单元有相对独立性,以保证有安静教学环境;也便于组织与开展同年
级教学活动。
〔6〕单元式组合形式,有利于组织多变化室外空
间,易于创造良好学习活动及相互交往环境。
3.厅式组合,如图厅式组合.
厅式组合是以设于中部通高大厅连接周边各教学用房一种组合形式。
各层教学用房是通过设于厅内周边走廊相联系,形成环状组合。
中部大厅形成学生课间休
息、交往、游戏场所,多适用于高中或完全中学。
当大厅顶部设置采光顶时,适用于严寒,多风沙地区,当大厅顶部开敞时,适用于南方地区。
厅式组合缺点是工程费用较大,易造成声音相互干扰。
三、教学楼体型、立面及细部设计
〔一〕教学楼体型,立面设计
中小学建筑体型及立面设计要反映学校性格与特征,通过成组教室、明快窗户、开敞通透出入口以及明亮色彩,可给人以开朗、活泼、亲切与愉快感觉。
首先要主次清楚。
教学用房是主要使用空间,应布置在主要局部。
办公室及辅助用房宜放次要部位。
通过体量、线形、虚实、凹凸、光影与色彩比照,以突出其主要局部。
其次还必须使各局部相互照应,协调、统一,从而到达整体完美、形象生动艺术效果。
〔二〕细部设计
重点是入口,处理得好,可以打破立面设计上过分统一而形成单调感。
因此在入口出多作特殊处理,如挑出雨蓬或门廊、空透隔断、花墙、独特花台,再加上丰富多变材料、质地、色彩、从而到达统一多变,突出
重点效果。
其他还有门窗、柱子,檐口、雨蓬、遮阳、栏杆
及装饰线条等,除了满足使用功能上要求外,在比例尺度、形式、色彩上都应仔细考虑,如柱子用什么断面好,门窗用何种形式才便于清洁、开关等,总之细部设计要结合构造构造及使用要求,力求简洁、轻快、注意整体效果,切忌繁锁与附加一些不必要装饰。
四、学校总平面设计简介
〔一〕学校总平面组成内容
1.校舍建筑:包括教学用房、行政办公用房及生
活辅助用房等。
2.室外体育活动场地:包括跑道、跳跃场、投掷
场、球场、器械运动场及体操场等。
3.科学实验园地:包括生物教学标本园地、植物
种植园地、动物饲养园地及小气象站等。
4.道路及绿化。
〔二〕学校总平面设计要求
1.教学用房、教学辅助用房、行政管理用房、效劳用房、运动场地、自然科学园地及生活区应分区明确、布局合理、联系方便、互不干扰。
2.风雨操场应离开教学区、靠近室外运动场地布
置。
3.音乐教室、琴房、舞蹈教室应设在不干扰其它
教学用房位置。
4.学校校门不宜开向城镇干道或机动车流量每小
时超过300辆道路。
校门外应留出一定缓冲距离。
5.建筑物间距应符合以下规定:
〔1〕教学用房应有良好自然通风。
〔2〕南向普通教室冬至日低层满窗日照不应小于
2h。
〔3〕两排教室长边与运动场地间距不应小于25m。
〔三〕总平面布置方式
在总平面布置中,主要是处理好教学楼、出入口与运动场应尽量争取南北向。
根据不同地形环境条件,一般有以下几种布置方式,如以下图总平面布置示意。
1.运动场位于教学楼一侧,教学楼与运动场地朝向均好,功能关系好,运动噪音对教室干扰小,如图总平面布置示意:〔a〕、〔b〕、〔c〕。
2.运动场位于教学楼前或后,当运动场长轴与教学楼纵横线垂直时,两者之间需加绿化隔离,以减少干扰,如图总平面布置示意:〔e〕、〔f〕。
如运动场长轴与教学楼平行,那么二者有其一朝向会较差,干扰也较大,如图总平面布置示意:〔d〕。
为解决这一矛盾,此时教学楼临近运动场一面可布置为辅助房间或外廊,并用绿化
隔离。
〔四〕运动场地布置有关资料,见图几种常见运动场地尺寸及足球场尺寸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