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今词义变化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古今词义变化
1、词义范围的缩小
其特点是词的古义的范围大于今义,今义一般包括在古义之中。
“宫”在古代就是房屋的泛称。
例如《战国策·苏秦连雅堂约从》:“父母闻之,清宫除道。
”“清宫”即为清扫房屋。
后来“宫”专指宫殿,词义范围增大了。
又如“丈人”在古代是对老者的尊称。
《论语·子路从而后》:“子路从而后。
遇丈人,以杖荷蓧。
”现代“丈人”专指妻子的父亲,即岳父。
词义范围缩小了。
2、词义范围的不断扩大
其特点是古义的范围小于今义。
《说道文》:“焚毁,烧田也。
”本义就是放火烧山林展开芜鼠(“田”的意思就是田猎,后来文学创作“畋”)。
《左传·子产说道范宣子轻币》:“象有齿以焚其身。
”意思就是大象因为有价值高昂的象牙,因而引致自身遭遇芜鼠。
又例如《孟子·许行》:“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叛离。
”后来“焚毁”的意义范围不断扩大,泛指一切烧毁。
就是一例。
词义扩大的现象在汉语词义的'发展变化中十分普遍。
古汉语许多词的意义在发展中由特指变为泛指,由专名变为通名,都属于这类情形。
“響”——古代的意思就是声源,后来的意思泛指一切声音。
“色”——古代的意思是脸色,后来的意思指颜色、色彩。
“江”——古代为长江的专名,后来泛指江河。
“河”——古代为黄河的专名,后来泛指江河。
等等。
3、词义范围的迁移
即词义由指甲事物变为指乙事物,词义中心转移,而甲乙两事物之间又有一定的联系(如相似或接近等)。
“兵”本来指兵器,例如《郑伯克段于鄢》:“大叔完聚,缋甲兵,具卒乘坐。
”后来所指拎兵器的人即为士兵,再由士兵的意义引申为军队、战争。
词义出现了切换。
“走”本来指跑,如《山海经》“夸父与日逐走。
”后来指步行,行走。
词义发生了转换。
“狱”本来指案件,例如《曹刿论战》:“小大之狱,虽无法察,必以情。
”后来指监狱。
词义出现了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