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书戴嵩画牛教案模板(精推3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书戴嵩画牛教案模板(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书戴嵩画牛教案模板第【1】篇〗
《书戴嵩画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

2. 疏通文意,展开想象复述故事。

3.感受艺术之美,理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1.疏通文意,展开想象复述故事。

2. 感受艺术之美,正确理解艺术与生活的真实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解题意
同学们,一提到苏轼我们会想到他的诗,他的词,感其实啊,苏
轼不仅能诗善文,在书法和绘画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他为很多字画
写过“观后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这样的一篇文章——《书戴嵩画牛》。

(板书)
二、解题:
书:书写,记录。

三、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北
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
代表。

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

三、读通----知文意
(一)教师出示文言文阅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情感。

1.检查预习
嵩 sōng 处chǔ好 hào 数 shǔ囊 náng 曝pù
拊fǔ搐chù谬miù
2.教师范读,给出停顿参考并讲解长句子停顿。

预设: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

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3.学生根据停顿参考自读。

4.指名朗读。

5.齐读。

(二)疏通文意
1.教师出示文言文翻译要求。

信,真实——字字落实,句句落实。

达:通顺——调整语序。

雅:优美——加字,换字。

2.学生小组合作参考课文注释翻译,有疑问的地方圈出来,师生
合作解决。

预设:
好:喜好
以百数:用百来计算
常以自随:常常随身携带
曝:晒
判断句:此画斗牛也!
3.教师出示重点词义,学生疏通全文。

蜀中有杜处士(有德才而不愿去做官的人),好(喜好)书画,所宝以百数(用百来计算)。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常常随身携带)。

一日曝(晒)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拍手)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抽缩)入两股间。

今乃掉(摆动,摇)尾而斗,谬(错误)矣!”处士笑而然之(认为他说得对)。

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4.教师检测重点文言词语。

5.读出情感
(1)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尤所爱表现在哪里?引导学生读出爱,读出情感。

(2)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

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两个叹号,读出感情。

四、想象----述情节
面对同一幅《斗牛图》,杜处士和小牧童却有不同的表现,请找出有关的句子,尝试表演,并说说刻画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一)牧童:
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

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追问:拊掌大笑可以是怎样地笑?试着表演一下他的神态和说的话。

预设:1.可以拍着手捧腹大笑,此画斗牛也……
2.可以捂着嘴指着这幅画笑……
3.可以骑在牛背上拍着扭屁股大笑……
……
运用了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刻画了牧童天真无邪、无所顾忌的孩子形象。

(二)杜处士:
笑而然之
预设:1.微笑点头,:“嗯嗯,小牧童,你懂得真多啊“”
2.豪爽大笑:“哈哈哈,小牧童,你说得对。


“笑”化解尴尬,赞许牧童。

(三)展开想象创造性地复述这一故事。

要求:符合原文,情节完整,想象合理。

五、再读——思启示
作者在讲完故事后,引用了一句古语,还表达了问题,谁能说说这两句话是什么?
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治国譬如治家。

耕当问奴,织当访婢。

——沈庆之
放牛当问(牧童)
画牛当问(戴嵩)
()当问()
你得出什么启示?
艺术创作离不开对生活的细心观察,艺术家应该向有经验的劳动人民学习。

六、拓展——谈体会
书黄筌画雀
黄筌画飞鸟,颈足皆展。

或曰:“飞鸟缩颈则展足,缩足则展颈,无两展者。

”验之信然。

乃知观物不审者,虽画师且不能,况其大者乎?君子是以务学而好问也。

说说和课本有何异曲同工之处。

1.学生自读,读准字音和节奏。

2.小组合作疏通文意,教师解决重点文言词语。

3.引导学生得出道理:君子是以务学而好问也。

仔细观察事物,认真学习,提问。

七、作业布置
必做:将本文重点文言词语整理到笔记本上。

选做:积累苏轼的一首诗或词。

【板书设计】
书戴嵩画牛
苏轼
艺术创作:细心观察
向有经验的劳动人民学习
【教学反思】
这是初一学生接触的第二篇文言文,在教授过程中我们仍然要注重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翻译,尽量做到信、达、雅,让学生在初一就养成良好的文言文翻译习惯。

基于这些考虑,结合我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做出了如下反思:
教学过程中读通知文意部分,这个环节对于初一刚接触文言文的学生来讲是重点,这节课大约用了15分钟时间来反复读,达到了比较理想的课堂效果。

第二个环节疏通文意部分,大约用了10钟,但应该让学生自主学习,放手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翻译,这点做得还不够。

文中“此画斗牛也”是一句判断句,授课时考虑初一语法知识尚未学习,所以就没讲。

但判断句是文言文特殊句式中重要的一类,应该给学生点出,教师点到为止即可,不做深入讲解。

拓展提升环节是课堂知识的运用,应该让学生根据所学自己去读,去翻译,但在授课过程中由于时间原因忽略了这一点,老师代替了学生翻译,这是不应该的。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的引导还不够,课堂提问策略运用不当。

比如学生在翻译“谬矣”时,说“画错了,还拿出来晒”,根据文言文翻译“信”的原则,这句翻译是不准确的,我在引导的时候直接让学生换个词,其实可以继续追问学生“晒”是什么意思?文中哪个词的意思是“晒”?这样既让学生知道了我们翻译的时候要做到字字落实,又能让学生掌握“曝”的意思,还激励了学生,可谓“一举三得”。

课堂上老师眼里不应该仅有举手的学生,教室里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关注,所以在提问的时候要想办法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比如对起来回答问题的学生表扬,即使他回答得不是很好也要表扬,让不举手的学生有信心自己要是回答的话也一定能受到表扬,激发他们的信心,让所有学生都参与进来,不能始终提问那几位举手的学生。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书戴嵩画牛教案模板第【2】篇〗
【教学内容】
统编教材小学语文第11册第21课第97页
【教材简析】
《书戴嵩画牛》是统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文言文二则》中的第二篇课文,作者是北宋文学家苏轼。

文章用简洁的语言,平实的手法,围绕唐朝画家戴嵩画的《斗牛图》,刻画了杜处士和牧童两个特点鲜明的人物,讲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揭示了“耕当问奴,织当问婢”的道理。

【学情分析】
学生之前已经接触过几篇文言文,有一定的基础。

教学本课,可以让学生运用已知的方法来学习本文。

但本文篇幅较长,对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时,可以利用插图辅助教学,教师也可以补充课外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结合注释理解重点词句读懂文章大意,感受文言文简约凝练的语言特点。

3.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能用自己的话创造性的讲讲《书戴嵩画牛》的故事。

4.明白做事需向内行请教的道理。

【教学重点】
1.结合注释理解重点词句读懂文章大意,感受文言文简约凝练的语言特点。

2.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能用自己的话创造性的讲讲《书戴嵩画牛》的故事。

【教学难点】
明白做事需向内行请教的道理。

【教学方法】
补充资料、以读代讲
【学法】
以读促悟、圈点勾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解题意。

1.谈话导入:PPT出示唐代画家戴嵩的《斗牛图》。

唐代画家戴嵩非常善于画牛,笔下的牛无不栩栩如生,其中有一幅《斗牛图》传至宋代时,还引出了一个有趣的故事。

北宋文学家苏轼据此写下一篇文章,记录下这个小故事以及自己的感受。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文言文《书戴嵩画牛》。

2.板书课题,指导读题。

3.理解课题中“书”的含义。

(写)
【设计意图:由《斗牛图》引出本文的来历,既知道了课题中的“戴嵩”为何人,又将本文与画相联系,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通读全文——知文意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做到读通读顺。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注意四个多音字“处、好、数、曝”的读音。

(2)指名朗读,相机正音。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相机指导四个多音字的读音。

指导“曝”的书写。

(3)齐读课文。

2.自学质疑,理解文意。

(1)借助注释及联系上下文,说说文章的意思。

用问号“?”标出不理解的词句。

(2)学生自学,自己的话讲讲课文的大概意思。

(3)指名交流,相机指正。

预设一: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理解“轴”在不同语境的意思,指导读出节奏。

预设二:此画斗牛也。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理解“尾搐入两股间”的意思。

(出示两幅《斗牛图》比较理解。

)指导读出节奏。

预设三: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相机理解“奴、婢”的意思。

3.整体理解。

指名学生连起来讲讲这篇文章的意思。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环节要求学生把课文读通读顺并且读出节奏,实际上读的过程就是理解的过程,学生在一遍一遍的朗读中,对文章的理解也在逐步加深。

这一环节对文言文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三、再读全文——入情境。

1.自由读课文,思考:面对同一幅《斗牛图》,杜处士和牧童各有什么不同的表现?用“”画出写杜处士的句子,用“~~~~”画出写牧童的句子。

2.学生汇报,交流分享。

(1)谁来读读写杜处士的句子“尤所爱”表现在哪儿?引导想象补白。

指导学生读出这种喜爱之情。

预设一: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2)面对《斗牛图》,小牧童是怎样的表现?
预设二: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

牛斗,力在角,
尾搐入两股间,今掉尾而斗,谬矣。

抓住牧童的语言,神态,动作,想象画面,读出牧童的天真可爱。

指导带上动作再读一读。

(3)师生分角色读处士和牧童的表现。

(4)还有写杜处士表现的语句吗?
预设三:处士笑而然之。

理解这句话。

(5)处士笑而然之,牧童拊掌大笑。

这两处笑有什么不同?出示两个词语,学生辨析比较。

(6)再现情景,想象杜处士的神态,动作,语言。

(7)朗读描写杜处士和小牧童的句子,读出趣味。

3.总结全文——明事理
(1)文章哪句话写出了作者苏轼的感受?学了这篇文章,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打鱼当问——看病当问——做饭当问——(这就是术
业有专攻,实践出真知。


(2)本文以《斗牛图》为线索,写了杜处士和牧童之间的故事,最后阐明“耕当问奴,织当问婢”的道理。

(3)再读课文,感受文言文的简约之美。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圈点勾画,自学课文,以两个人物为抓手,以二人的不同表现为线索,引导学生感受不同的人物表现,适当想象补白人物描写,读出文本趣味,为下文讲故事做铺垫】
四、想象补白——讲故事。

1.了解了这个故事的内容,接下来我们试着练习讲讲这个故事。

讲故事要注意什么?(语速、语气、动作等)
加入想象(板书:想象),会让故事的内容更丰富。

2.用自己的话讲讲“他们”的故事。

(1)学生自由练习讲故事。

(2)指名展示,评价交流。

3.讲讲“我”的故事。

(1)接下来我们换一个角度,把自己当成故事里的人物,会讲的更加入情入境。

(2)PPT出示提示:
我姓杜,人称杜处士,我读了不少书,可就是不愿意做官……
今天天气真好,放牛去喽!还没出村子,我看见……
我是苏轼,听说四川有个杜处士,尤爱书画……
(3)选择其中一个角色,练习讲我的故事。

(4)讲故事,评价交流。

(合理想象、角色转换、形象表达。


【设计意图:讲故事的过程,是学生内化语言的过程,也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具体表现。

学生思考后回答问题,教师抓住机会点拨指导,再提出关键性的问题,随着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不断增加,文章要说明的道理自然显现,可谓水到渠成。


板书设计
21 文言文二则
书戴嵩画牛
杜处士爱
牧童笑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书戴嵩画牛教案模板第【3】篇〗
《书戴嵩画牛》是统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文言文二则》中的第二篇课文,作者是北宋文学家苏轼。

文章用简洁的语言,平实的手法,围绕唐朝画家戴嵩画的《斗牛图》,刻画了杜处士和牧童两个特点鲜明的人物,讲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揭示了“耕当问奴,织当问婢”的道理。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结合注释理解重点词句读懂文章大意,感受文言文简约凝练的语言特点。

3.明白做事不仅需要请教内行还要有自己的思考。

同时明白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他有着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雄心壮志,有着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放不羁,有着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的的低沉哀婉,有着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洒脱旷达,有着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潇洒从容,他就是我国文化史上的旷世奇才——苏轼。

今天我们要学习他的一篇文章叫《书戴嵩画牛》。

这是一篇题跋。

介绍题跋:写在书籍,碑帖,字画等前面的文字叫做题,写在后面的,叫做跋,总称题跋。

二、读准读通
回忆文言四字诀,讲解多音字,出示停顿在书中标注好
1、四人小组借助拼音齐读全文,做到读通读顺。

2、小组成员合作读。

3、准备好的小组请举手,开始小组间的赛读。

4、去标点挑战读
2.小组合作,理解文意。

三、读懂会译:
1、小组合作借助注释及联系上下文说说文章的意思。

2、文章分为三层,四位同学一人说一层的意思,还有一位同学
读原文。

想好后说给其它小组成员听,其他帮忙修改。

还有一个同学练习读好原文。

完成后请举手。

请一小组上台交流,每说完一段有不同意见的同学补充。

四、读出趣味
过渡:文章里的两个主要人物是谁?(板书:杜处士牧童)
1、杜处士对斗牛图是怎样看待的?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1)谁来读读写杜处士的句子你用了哪个词语来概括杜处士的表现?(喜爱)
“尤所爱”表现在哪儿?指导学生读出这种喜爱之情。

面对《斗牛图》,小牧童是怎样的表现?谁来读一读?你用了哪个词形容小牧童的表现?(聪明自信、天真可爱)
此画斗牛也。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掉尾而斗,谬矣。

抓住牧童的语言,神态,动作,想象画面,读出牧童的天真可爱。

指导带上动作再读一读。

3.听了小牧童的话,处士怎么做的处士笑而然之。

(1)理解这句话。

(2)再现情景,想象杜处士的神态,动作,语言。

(3)朗读描写杜处士和小牧童的句子,读出趣味。

五、总结——明事理。

1.文章哪句话写出了作者苏轼的感受?学了这篇文章,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打鱼当问——看病当问——做饭当问——(这就是术业有专攻,实践出真知。


2、只是问就够了吗?
我们来读一读苏轼的另一篇题跋,《书黄筌画雀》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什么?君子应该认真学习并且善于提问才是。

3、我们来欣赏几幅斗牛图,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牛的尾巴翘起来在艺术上会更有表现力。

我们来读读几句话,结合刚才那几幅斗牛图你又有什么想法呢?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