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高考模拟习题及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生物高考模拟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5小题,每题3分,共计45分)
1.下列有关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一定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而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 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配子产生过程中,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配子随机结合过程中
C. 多对等位基因遗传时,等位基因先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后进行
D. 若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双杂合子自交后代不一定出现9∶3∶3∶1的性状分离比
【答案】D
【解析】解:A.如果一对相对性状由多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则其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
BC.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均发生在配子产生过程中,二者是同时进行的,BC错误;
D.如果双杂合子的两对等位基因之间存在互作关系,则双杂合子自交后代可能不符合9∶3∶3∶1的性状分离比,D正确。

故选:D。

2. 下列关于科学研究和实验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生态缸是一个封闭体系需要源源不断的能量输入,所以应放在阳光直射
的地方
B. 为探究土壤中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对照组和实验组的落叶均需灭
菌处理
C. “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模型方法,模拟活动本身就
是在构建动态的物理模型,之后,再根据活动中的体会构建概念模型
D. 在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中,由于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
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因此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
【答案】A
【解析】
3.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凋亡过程中也有活跃的基因表达
B. 细胞有丝分裂的间期完成DNA数目加倍
C. 衰老细胞的物质运输功能降低,代谢速率减慢
D. 发生分化的不同细胞中的核酸都相同
【答案】D
【解析】解:A.在细胞凋亡过程中特定的基因要表达,来促使细胞主动死亡,A正确。

B.细胞有丝分裂间期,DNA分子发生复制,导致细胞中的DNA数目加倍,B正确。

C.衰老细胞的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代谢速率减慢;细胞膜通透
性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C正确。

D.分化后形成的不同类型的细胞中RNA不同,故核酸不相同,D错误。

故选:D。

4.扦插时,保留有芽的枝条比较容易成活,这是因为芽()
A. 能迅速生长
B. 能进行光合作用
C. 能产生生长素
D. 储存较多营养物质
【答案】C
【解析】解:在扦插时,由于芽能产生生长素,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因此保留有芽的插条比较容易生根成活。

故选:C。

5.下列有关生态工程的原理和实例中,错误的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解:A、无废弃物农业使物质能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遵循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A正确;
B、在人工林中增加植被的层次,使物种数目增加,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遵循物种多样性原理,B正确;
C 、无锡太湖水体富营养化引起大面积水华是违反了协调与平衡原理,C正确;
D、前面造林,后面砍林是违反了整体性原理,D错误.
故选:D.
6.DNA分子中碱基上连接一个“ -CH_3”,称为 DNA甲基化,基因甲基
化可以导致其不能转录。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基因甲基化一定对生物体不利
B. 基因甲基化引起的变异都能传递给子代
C. 基因型相同的生物表型可能不同
D. 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不影响DNA甲基化水平
【答案】C
【解析】解:A.变异是否有利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基因甲基化可能对生物体不利,也可能对生物体有利,A错误。

B.若甲基化发生在体细胞中,则不能遗传给子代,B错误。

C.表型由基因型和外界环境共同决定,因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表型可能不同,C正确。

D.吸烟会使人的体细胞DNA甲基化水平升高,对于染色体上的组蛋白也会产生影响,D错误。

故选:C。

7.下列关于染色体组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二倍体或四倍体中的一个染色体组内都没有同源染色体
B. 人的次级精母细胞中只有一个染色体组
C. 二倍体生物细胞中染色体组数目最多的是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细

D. 一个染色体组中因为较正常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减半,所以所含遗传信
息不完整
【答案】A
【解析】解:A.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A正确;
B.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人的次级精母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B错误;
C.二倍体生物细胞中染色体组数目最多的是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此时,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两倍,C错误;
D.一个染色体组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遗传信息,D错误。

故选:A。

8.餐馆分餐制度有利于防止幽门螺杆菌的传播,幽门螺杆菌含有的硝酸盐还原酶能催化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进而导致癌症的发生,下列叙述正确
的是()
A. 幽门螺杆菌会导致抑癌基因突变为原癌基因而引发癌变
B. 幽门螺杆菌中合成硝酸盐还原酶不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
C. 幽门螺杆菌利用人体细胞的核糖体来合成所需的蛋白质
D. 幽门螺杆菌的分裂方式最可能是有丝分裂或者无丝分裂
【答案】B
【解析】解:A.幽门螺杆菌含有的硝酸盐还原酶能催化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亚硝酸盐会引起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突变,A错误;
B.幽门螺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其合成硝酸盐还原酶不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B正确;
C.幽门螺杆菌利用自身的核糖体来合成所需的蛋白质,C错误;
D.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是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幽门螺杆菌是原核生物,D 错误。

故选:B。

9.如图甲表示由磷脂分子合成的人工膜的结构示意图,图乙表示人的红细胞膜的结构示意图及葡萄糖和乳酸的跨膜运输情况,图丙中A为1mol/L的葡萄糖溶液,B为1mol/L的乳酸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若用图甲所示人工膜作为图丙中的半透膜,当液面不再变化时,左侧液面等于右侧液面
B. 若图乙所示细胞放在无氧环境中,葡萄糖和乳酸的跨膜运输都不会受到影响
C. 细胞膜对跨膜运输的物质具有选择性,这与膜上的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的专一性有关,与磷脂分子的脂溶性无关
D. 图丁中①为信号分子,与靶细胞细胞膜上的②特异性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
【答案】C
【解析】
10.下列有关生态部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植物菟丝子在生态系统成分中属于生产者,蘑菇属于分解者
B. 丰富度是种群的重要特征
C. 竹子有高有矮,属于群落垂直分层
D. 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答案】D
【解析】A、菟丝子是寄生生物,A错误;
B、丰富度是群落的重要特征;
C、竹子属于同种生物,不能体现群落垂直分层现象;
D、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11.某地因甲虫成灾,长期使用乙酰甲胺磷来杀灭甲虫,甲虫的数量先减少后逐渐回升。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在甲虫数量变化过程中,甲虫个体是进化的基本单位
B. 长期使用乙酰甲胺磷诱导甲虫产生基因突变,从而产生抗药性
C. 使用乙酰甲胺磷后,甲虫数量逐渐恢复是主动适应环境的结果
D. 使用乙酰甲胺磷后,甲虫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但未形成新物种
【答案】D
【解析】
解: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A错误;
B.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B错误;
C.使用乙酰甲胺磷后,甲虫数量逐渐恢复是人工选择的结果,C错误;
D.使用乙酰甲胺磷后,甲虫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但未形成新物种,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隔离,D正确。

故选:D。

12.下图是某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 蚯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来自于生活垃圾中的有机物
B. 生活垃圾中的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C. 有机肥在土壤中经分解、转化可产生\ NO_3^-,植物根系通过协助扩散方式进行吸收
D. 若要采用生物方法处理生活垃圾,需要考虑待分解垃圾的性质、引进的
分解者生物的种类等因素
【答案】C
【解析】解:A.蚯蚓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其生命活动所需能量通过分解生活垃圾中的有机物获得,A正确。

B.生活垃圾中的细菌和真菌属于分解者,B正确。

C.有机肥在土壤中经分解、转化可产生 NO_3^-,植物根系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进行吸收,C错误。

D.分解者通过自身的呼吸作用降解生活垃圾中的物质,若要采用生物方法处理生活垃圾,则需要根据不同分解者对分解底物的需求对垃圾进行分类,选择合适的微生物,并控制微生物呼吸所需的气体及温度等外界条件,D 正确。

故选:C。

13.近年来的科学研究发现,个体发育过程中存在着表观遗传现象,即基因碱基序列会在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基因的表达水平与功能发生改变,并产生可遗传表现型。

DNA甲基化则是产生这种遗传现象的原因之一。

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A. 表观遗传可能与基因转录后的调控有关
B. 表观遗传是环境因素引起的,与遗传物质无关
C. DNA甲基化可能影响到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D. DNA甲基化可能影响RNA聚合酶与启动子结合
【答案】B
【解析】解:A.表观遗传现象中基因的表达水平与功能发生改变,因此表观
遗传可能与基因转录后的调控有关,A不符合题意。

B.DNA甲基化是产生表观遗传现象的原因之一,环境因素会影响DNA甲基化,但不能说表观遗传是环境因素引起的,B符合题意。

C.表观遗传是指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不变,而基因表达与表现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因此DNA甲基化可能影响到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不符合题意。

D.DNA甲基化可能影响RNA聚合酶与启动子结合,从而使基因的表达水平与功能发生改变,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4.下图为人体免疫系统清除致病菌的部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甲为T细胞,能产生淋巴因子作用于细胞乙
B. 细胞乙是浆细胞,它能增殖分化成具有分裂能力的记忆细胞
C. 细胞丙是吞噬细胞,它能特异性识别抗原—抗体的结合物
D. 若该致病菌为结核杆菌,仅通过图示免疫并不能将抗原清除
【答案】D
【解析】A、由于浆细胞能够分泌抗体,而浆细胞是由B细胞增殖分化而来的,因此图中细胞甲是B细胞,A错误;
B、浆细胞属于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具有增殖的能力,不能增殖分化成具有分裂能力的记忆细胞,B错误;
C、吞噬细胞能够识别抗原,但不具有特异性识别的能力,C错误;
D、由于结核杆菌是一种胞内寄生菌,往往需要细胞免疫与图示的体液免疫过程相配合才能清除,D正确。

故选D.
15.“中华老字号”即墨老黄酒具有活血驱寒,通经活络的作用。

即墨老黄酒常用谷物做原料,经高温糖化(将淀粉分解)后添加酒曲发酵而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黄酒酿造时,前期进行一段有氧呼吸,后期主要进行无氧呼吸
B. 高温糖化过程,即可以杀灭杂菌又有利于酵母菌对糖类的利用
C. 酒曲中含有大量的酵母菌,加酒曲过程相当于接种菌种的过程
D. 酿酒过程中,随发酵时间推进,酒精的产生速率逐步上升
【答案】D
【解析】答案:D【解析】酒精酸造时前期进行有氧呼吸,有利于菌种的大量繁殖,后期无氧呼吸有利于进行发酵产生酒精,A选项正确:糖化过程在高温下可以消灭谷物中的杂菌,又可以使淀粉发生分解,形成还原糖,有利于酵母菌的利用,B选项正确;酒曲中的酵母菌相当于酒精发酵的菌种,因此加酒曲过程也就是接种菌种的过程,c选项正确。

酿酒过程中随发酵时间的推进,酒精产生的速率是先上升后下降。

D选项错误【考点】发酵工程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
16.(1)欲测定叶片中的色素含量,常用______________提取色素。

随着土
壤含水量的不断升高,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2)实验测得的CO_2吸收量小于光合作用过程中CO_2实际消耗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3)当土壤含水量为35%~40%时,该植物叶肉细胞产生ATP的细胞
器是________________,其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 CO_2来自
__________________。

16.(4)当土壤含水量由35%~40%下降到25%~30%时,该植物的净光
合速率下降,其原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无水乙醇, 先增加后减少
【解析】解:(1)要测定叶片中色素的含量,可用无水乙醇提取色素,原
因是色素易溶于有机溶剂。

由表格信息知,随着土壤含水量的不断升高,
叶绿素含量先增加后减少。

【答案】(2)实验测得的\ CO_2吸收量是光合作用\ CO_2消耗量与呼吸
作用\ CO_2释放量之差
【解析】(2)实验测得的 CO_2吸收量是光合作用 CO_2消耗量与呼吸作
用 CO_2释放量之差,因而,实验测得的 CO_2吸收量小于光合作用过程
中 CO_2实际消耗量。

【答案】(3)线粒体、叶绿体, 线粒体和外界环境
【解析】(3)当土壤含水量为35%~40%时,该植物叶肉细胞既进行光合
作用,又进行呼吸作用,因而,产生ATP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其
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 CO_2来自细胞呼吸(即线粒体)和外界环境。

【答案】(4)土壤含水量降低导致植物气孔开放度减小,所能利用的\ CO_2量减少;叶绿素含量降低,光能利用率降低,导致净光合速率下降【解析】(4)当土壤含水量由35%~40%下降到25%~30%时,该植物的净光合速率下降,土壤含水量降低导致植物气孔开放度减小,所能利用的CO_2量减少;叶绿素含量降低,光能利用率降低,导致净光合速率下降。

17.(1)决定法布里病的基因位于Ⅹ染色体上,在遗传上总是与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2)GLA酶异常的直接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3)法布里病说明基因与性状存在的关系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17.(4)参与GLA酶合成的RNA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转录的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__使得 DNA 双链解开,双链上的碱基得以暴露。

【答案】(1)伴性遗传
【解析】解:(1)法布里病是一种致病基因位于Ⅹ染色体上的遗传病,在遗传上总是与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作伴性遗传。

【答案】(2)构成GLA酶的氨基酸的种类、数量、排列顺序(或GLA酶的结构)发生改变
【解析】(2)GLA酶异常的根本原因可能是基因突变,直接原因可能是构成GLA酶的氨基酸的种类、数量、排列顺序(或GLA酶的结构)发生改变。

【答案】(3)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从而控制生物代谢,进而控制生物性状
【解析】(3)根据题意可知,法布里病说明基因与性状存在的关系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从而控制生物代谢,进而控制生物性状。

【答案】(4)rRNA、mRNA、tRNA, RNA聚合酶
【解析】(4)参与GLA酶合成的RNA有rRNA、mRNA、tRNA;在转录的过程中,RNA聚合酶使得 DNA 双链解开,双链上的碱基得以暴露。

18.(1)感染者出现发热现象是由于病毒的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

调定点理论认为体温调节类似于恒温器的调节,在体温调节中枢内有一个调定点,体温调节机构围绕着这个调定点来调控体温。

人体内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位于________,感染者出现发热症状时,其皮肤毛细血管________。

18.(2)病毒进入人体内环境中时,通过________免疫抑制该病毒的传播;当病毒进入人体细胞后,________与该细胞密切接触最终使细胞裂解。

18.(3)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措施,疫苗的作用机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下丘脑, 收缩
【解析】解:(1)在人体内控制体温调定点的部位是下丘脑;感染者出现
发热症状时,体温升高,与外界环境的温差大,单位时间内散热增多,相
当于感受寒冷刺激,其调节的途径有多条:①皮肤血管收缩,减少皮肤血
流量;②皮肤立毛肌收缩;③骨骼肌战栗,使产热增加;④肾上腺素、甲
状腺激素分泌增加,机体代谢活动增强。

【答案】(2)体液, 效应T细胞
【解析】(2)病毒进入人体内环境中时,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可与病
毒特异性结合,通过体液免疫抑制该病毒的传播;当病毒进入人体细胞后,细胞免疫过程产生的效应T细胞与该细胞密切接触最终使细胞裂解。

【答案】(3)能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解析】(3)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措施,疫苗是灭活的抗原,不
能使人得病,但还能使人产生抗体等,其作用机理是能刺激机体产生相应
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19.(1)高温能杀死新冠病毒,原因是________。

19.(2)请写出2019﹣nCoV繁殖过程中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用箭头、
文字、字母表示):________。

19.(3)目前科学家正在努力研制新冠疫苗。

先找到新冠病毒上S蛋白的
基因(如图中的黑色部分),然后把微生物当作培养皿,生产出我们需要的
S蛋白,之后做成疫苗。

为了获取大量S蛋白的目的基因,我们需要进行PCR扩增,该技术需要dNTP、________酶以及引物________(从图中
①②③④中选择)等,扩增三轮需要引物的数量为________个。

为了保证扩增的目的基因和表达载体能连接,PCR扩增时,应在基因上、下游引物的
________端分别添加相应的酶切位点,且常在两条引物上设计加入不同的限
制酶酶切位点,主要目的是________。

19.(4)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检测PCR产物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不同,采用外加电场使其分开。

在电泳槽中还需要加入________作为参照物进行鉴定。

【答案】高温能使新冠病毒的蛋白质外壳变性
【解析】
【答案】
【解析】
【答案】Taq, ②③, 14, "5", 使DNA片段能定向插入表达载体,减少自连【解析】
【答案】分子量, 标准DNA
【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