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乐亭一中必修一生物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单元试卷模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乐亭一中必修一生物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单元试卷模卷
一、选择题
1.图是水稻叶肉细胞光合作用与有氧呼吸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图解,其中①—④表示过程。

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过程①②都能合成ATP B.过程①③可以不同时进行
C.过程①④产生的[H]不是同一物质D.过程③产生的水中的H还来自于水
2.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下面有关叶绿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叶绿体中色素都分布在囊状结构薄膜上
B.叶绿体中色素分布在外膜和内膜上
C.光合作用酶只分布在叶绿体基质中
D.光合作用酶只分布在外膜、内膜和基粒上
3.下图中曲线Ⅰ、Ⅱ分别表示物质A在无催化剂条件和有酶催化条件下生成物质P所需能量的变化过程。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ad段表示在无催化剂的条件下,物质A生成物质P需要的活化能
B.若将酶催化改为无机催化剂催化该反应,则b在纵轴上将向下移动
C.若仅增加反应物A的量,则图中曲线的原有形状均发生改变
D.若曲线Ⅱ为最适酶促条件下的曲线,改变酶促条件后,b在纵轴上将向上移动
4.科学家研究CO2浓度、光照强度和温度对同一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得到实验结果如图。

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光照强度为A时,造成曲线e和f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CO2浓度不同
B.光照强度为B时,造成曲线d和e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温度不同
C.光照强度为A~B时,曲线d、e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
D.光照强度为A~C时,曲线d、f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
5.实验室中进行光合作用实验的绿色植物,如果突然停止给予光照,那么在短时间内,该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中,C3和C5的含量变化分别是()
A.C3和C5都减少B.C3增加,C5减少
C.C3和C5都增加D.C3减少,C5增加
6.如图表示某种植物光照强度与CO2释放量或CO2吸收量之间的关系.P点的生物学含义是()
A.只进行呼吸作用
B.只进行光合作用
C.既不进行光合作用也不进行呼吸作用
D.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强度相等
7.物质A在无催化条件和有酶催化条件下生成物质P所需的能量变化如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加热加压使底物分子更容易从b状态转变为a状态
B.ad段表示在有酶催化剂条件下,物质A生成物质P化学反应顺利进行所提供的活化能
C.若仅增加反应物A的量,则图中曲线的原有形状不发生改变
D.曲线Ⅱ可表示最适酶促条件下的曲线,该反应只能在细胞内进行
8.下列操作不会导致酶活性发生变化的是()
A.蛋白酶溶液中加入强碱
B.消化酶溶液中加入蛋白酶
C.蛋白酶经高温加热再冷却
D.蛋白酶溶液中加入蛋清溶液
9.许多物质对酶的活性会产生影响,其中能提高酶活性的物质为激活剂,能降低酶活性的物质为抑制剂。

某研究小组研究了甲、乙、丙三种物质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

则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该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分别为物质的种类、酶的活性
B.物质甲为酶的激活剂,物质乙和丙为酶的抑制剂
C.甲、乙、丙可能是通过改变酶的空间结构而影响酶的活性
D.图中的实验结果可能是在不同的温度和pH条件下测定的
10.正常生长的绿藻,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用黑布迅速将培养瓶罩上,此后绿藻细胞的叶绿体内不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A.O2的产生停止B.CO2的固定加快
C.ATP/ADP比值下降D.NADPH/NADP+比值下降
11.下图是新鲜菠菜叶的光合色素纸层析的结果,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色素带①②都是由碳氢链组成的分子
B.色素带①②变窄的原因可能是未加碳酸钙
C.纸层析的原理是光合色素易溶于95%乙醇
D.色素带③④中的色素只能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12.在进行“绿叶中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时,不让层析液没及滤液细线的原因是
A.色素会溶解在层析液中而使实验失败
B.滤纸上的几种色素会混合起来不分散
C.滤纸上的滤液细线会变粗而使色素太分散
D.滤纸上几种色素会扩散不均匀而影响实验结果
13.下列关于酵母菌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A.酵母菌细胞在有无氧气条件下都能产生CO2
B.酵母菌细胞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释放能量
C.酵母菌细胞与人体细胞无氧呼吸产物相同
D.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属于对比实验
14.以下与生物体内“能量”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无氧呼吸时,葡萄糖中能量的主要去向是以热能形式散失
B.细胞呼吸的主要目的是为生命活动直接供能
C.光合作用中也有高能磷酸键的断裂
D.ATP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15.如图为高等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图解,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①是光合色素,分布在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中
B.②是氧气,可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
C.③是三碳化合物,能被氧化为(CH20)
D.④是ATP,在叶绿体基质中生成
16.如图不能表达的生物学意义是()
A.细胞质壁分离速率与时间的关系
B.光合速率与二氧化碳浓度的关系
C.发生渗透失水的细胞质量与时间的关系
D.氧气浓度与乳酸菌无氧呼吸强度的关系
17.某同学对ATP进行了如下总结,你认为合理的是()
A.在剧烈运动状态时,细胞消耗大量ATP,因此ATP的含量不再保持动态平衡B.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总是与ATP的合成相关联
C.ATP在给细胞提供能量时,其中两个高能磷酸键都易断裂、易形成
D.细胞内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
18.据下图判断,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丙物质含有的元素为C、H、O、N、P
B.乙物质中不含高能磷酸键,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
C.甲→ATP的过程所需的酶与酶1不同
D.细胞的无氧呼吸只有第一阶段产生了ATP
19.右图表示在不同光照强度下某植物叶片进行光合作用释放的O2量。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释放的O2是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产生的
B.光照强度为15klx时。

光合作用1h产生的O2量是200mL
C.在光照强度为5~20klx时,植物叶肉细胞中只有光反应的速率变大
D.当光照强度大于25klx时,制约O2释放速率的环境因素可能有CO2浓度
20.下图为高等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图解。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①是光合色素,可用层析液提取
B.②是O2,全部用于该植物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
C.③是C3,能被氧化为(CH2O)
D.④是ATP,在叶绿体基质中被消耗
21.下列可准确地判断储存的小麦种子的细胞呼吸方式的方法是
A.有无二氧化碳的生成B.热量产生多少
C.有机物的消耗量D.O2消耗量和CO2生成量的比值
22.如图所示为叶绿体中的某种结构及其上发生的物质和能量变化。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的①是植物吸收的水分子
B.光合色素都分布在结构②上
C.光能转变为[H]和ATP中的化学能
D.[H]、O2和ATP都能用于暗反应
23.下列操作不会导致淀粉酶失活的是
A.淀粉酶溶液中加入蛋白酶B.将酶溶液的pH维持在2
C.在0~4 ℃下保存酶制剂D.在酶溶液中加入重金属离子
24.人体肝细胞中,能产生ATP的细胞结构的是()
A.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B.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C.细胞核、线粒体、核糖体D.线粒体
25.下列有关酶和ATP的描述,正确的是()
A.过氧化氢酶能加速过氧化氢的分解,这体现了酶具有高效性
B.马拉松比赛中运动员体内ATP的水解速度总是大于ATP的合成速度
C.细胞中ATP合成酶都存在于生物膜上,而ATP水解酶则不确定
D.细胞中的吸能反应通常伴随着ATP的水解,放能反应通常伴随着ATP的合成二、多选题
26.细胞呼吸原理在生活中应用广泛。

下列关于细胞呼吸原理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零度以上低温贮存果蔬,可减少有机物的分解
B.提倡慢跑,可防止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使人体肌肉酸胀
C.皮肤破损较深的患者,应及时到医院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
D.选用透气性好的“创可贴”,是为保证人体细胞的有氧呼吸
27.根据如图所示光合作用图解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⑤过程发生于叶绿体内膜上
B.⑥过程发生于叶绿体基质中
C.图示①~④依次为 NADPH、ATP、CO2、(CH2O)
D.②不仅用于还原C3,还可促进③与C5的结合
28.在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中,O2的生成和利用分别发生在()
A.叶绿体基质B.类囊体薄膜
C.线粒体基质D.线粒体内膜
29.如图是某研究小组利用过氧化氢酶探究H2O2分解条件而获得的实验结果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一可以得出酶具有高效性
B.图中实验的自变量依次是:催化剂种类、H2O2浓度、PH值
C.图二bc段产生的原因可能是过氧化氢酶数量(浓度)有限
D.图三可以得出pH越小或越大酶活性越高
30.细胞呼吸对生命活动意义重大,下面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呼吸是在氧气的参与下,将有机物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B.有叶绿体的细胞可以依靠光合作用合成ATP,不需要细胞呼吸提供能量
C.一般来说,动物细胞呼吸停止便不能合成ATP,细胞代谢就此终结
D.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没有线粒体的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31.下列图文相符的有()
A.B.
C.D.
三、非选择题
32.细胞呼吸的原理在生活和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Ⅰ.在大棚中生产瓜果类蔬菜时,引入蜜蜂不仅能使结实率提高,而且瓜果长势一致。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蜜蜂用口器取食花蜜。

如果花蜜的主要成分是葡萄糖,在蜜蜂的细胞内葡萄糖首先被分解成________,并产生少量的[H],释放出少量的能量,这一阶段发生在
________________中。

经过一系列反应后,最终[H]与氧气结合生成水,同时释放出大量
__________________。

蜜蜂飞行时,利用的直接能源物质是__________。

(2)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仅为植物的生长发育提供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形成的花蜜还能够吸引昆虫等动物为之传粉。

Ⅱ.酵母菌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

做馒头、面包、酿酒等,都是利用酵母菌的呼吸作
用。

下图为“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装置图,请据图回答:
(3)图甲中NaOH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乙中B瓶先密封放置一段时间后,
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实验设置了两个实验组,这样的实验叫_________。

33.为了验证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某同学在最适温度等适宜条件下完成了以下实
验,并将结果绘制成甲、乙、丙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123
2mL H2O2溶液√√√
2滴FeCl3溶液√
2滴肝脏研磨液√
(1)酶与无机催化剂在催化功能上的作用机理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的因变量为_____________,1、2、3组实验结果依次对应______________曲
线。

(3)肝脏中的H2O2酶只能分解H2O2,不能分解淀粉,说明酶具有_________________。

(4)在改变了第3组的一个条件后,该同学做了第4组实验,绘制出曲线①所示的结果,
则该条件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某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在暗室中,他将打孔器获得的等量、等面积圆形叶片若干进
行抽气处理后进行以下操作。

请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圆形叶数试管与灯的距离清水NaHCO3每30min上浮叶片数量
(片)(cm)(mL)(g)(片)A组50关闭白炽灯4050
B组501040533 C组502040521 D组503040510 E组50404055
收_________光。

(2)A组的作用是_________,此时叶肉细胞产生ATP的细胞器是_________。

(3)若试管与灯的距离由10cm变为40cm,则短时间内该植物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会
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叶片上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下图是植物光合作用图解,图中标号表示物质,A、B表示生理过程,据图回答问题。

(1)类囊体膜上的光合色素吸收光能,将水分子裂解成氧和H+,其中的H+进一步转化为高能
态的[ ]___________,为暗反应提供能量。

(2)图中A表示的生理过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美国人卡尔文用14C标记[ ]_____________,追踪光合作用中碳元素的“行踪”。

(4)如果图中③表示的物质浓度突然下降,则C3的浓度在短时间的变化趋势是
_______________。

(5)据图分析,光照强度主要是通过影响_________,进一步影响光合速率。

36.图1表示绿色植物叶肉细胞部分结构的某些生命活动过程,甲、乙代表两种细胞器,
①-⑦代表各种物质。

图 2 表示该植物叶片CO2释放量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S代表有
机物量。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能产生[H]]的具体场所分别是甲、乙、丙中的_________,在光照下表现出生长现象的植株,其CO2吸收量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进入乙中的氧气的量。

(2)若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是25℃和30℃,图2为CO2浓度一定、环境温度为25℃时,不同光照条件下测得的该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

图2中的A点时植物净光合速率的作用量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0;当光照强度处于图2中的B到D 间,光合作用有机物的净积累量为__________(用图中符号表示)。

当光照强度处于图2中的O到D间,光合作用有机物的积累量为____(用图中符号表示)。

(3)在光照充足、高温或干旱条件下,某些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也会下降,其主要原因是图1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箭头连接序号表示)环节的反应强度下降所致。

此时,C5化合物的生成速率相对于高温(或干旱)前要 ________________(填“大”或“小”)。

37.如图中A为蓝藻细胞结构示意图,B为水绵细胞结构示意图,C是某种生物的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为真核细胞的是__________。

(填图中字母)
(2)A和B都能进行光合作用,是因为水绵具有[ ]__________________,蓝藻虽没此结构,但其细胞中含有能参与光合作用的___________________和叶绿素。

(3)C图中含有少量DNA 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_(填图中数字),细胞中的线粒体通过有氧呼吸产生的 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发生的颜色变化是______________。

若该细胞是洋葱的根尖分生区细胞,则图中不应该具有的结构是[ ]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A
解析:A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图示表示光合作用与有氧呼吸的过程,其中①表示光反应阶段,②表示暗反应阶段,④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③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

【详解】
A、光反应阶段①产生ATP,暗反应阶段②消耗ATP,A错误;
B、光照条件下,叶肉细胞内光合作用与有氧呼吸①②③④可以同时进行,黑暗时细胞只有③④有氧呼吸进行,所以过程①③可以不同时进行,B正确;
C、①光反应阶段产生的[H]实质是NADPH,有氧呼吸一二阶段(④)产生的[H]实质是NADH,C正确;
D、过程④包括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其中第一阶段产生的[H]来自葡萄糖,第二阶段产生的[H]来自丙酮酸和水,所以过程③产生的水中的[H]来自于葡萄糖和水,D正确。

故选A。

【点睛】
本题结合图示主要考查光合作用与有氧呼吸的过程,意在强化学生对光合作用与有氧呼吸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题目难度中等。

2.A
解析:A
【解析】
【分析】
阅读题干可知,该题的知识点是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回忆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
【详解】
类囊体是光反应的场所,叶绿体中的色素与光反应有关,都分布在类囊体结构的膜上,A 正确,B错误;
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的场所是类囊体膜,暗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因此与光反应有关的酶分布在类囊体膜上,与暗反应有关的酶分布在叶绿体基质中,CD错误.
3.D
解析: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ca段表示在无催化剂的条件下化学反应需要的活化能,cb段表示在有酶催
化的条件下化学反应需要的活化能,由此可以看出,酶促反应的原理是降低化学反应需要的活化能;
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更显著,因此酶具有高效性;酶的活性受温度、PH等的影响,最适宜条件下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效果最好,酶活性最高。

【详解】
A、ac段表示在无催化剂条件下,物质A生成物质P需要的活化能,A错误;
B、与酶相比,无机催化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效果不显著,因此若将酶催化改为无机催化剂催化该反应,则b在纵轴上将向上移动,B错误;
C、若仅增加反应物A的量,则图中曲线的原有形状不变,C错误;
D、若曲线Ⅱ为最适酶促条件下的曲线,改变酶促条件后,则b在纵轴上将向上移动,D正确。

4.D
解析:D
【解析】
【分析】
分析曲线图:图示表示研究CO2浓度、光照强度和温度对同一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光合作用强度逐渐增强;在一定范围内,随着CO2浓度的升高,光合作用强度逐渐增强;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光合作用强度逐渐增强。

【详解】
A、曲线e和f只有CO2浓度不同,因此光照强度为A时,造成曲线e和f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CO2浓度不同,A正确;
B、曲线d和e只有温度不同,因此光照强度为B时,造成曲线d和e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温度不同,B正确;
C、由曲线图可以知道,光照强度为A~B时,曲线d、e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C正确;
D、光照强度为A~C时,曲线d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但曲线f光合作用强度随着光照强度的升高不再变化,D错误。

故选D。

5.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停止光照以后,会导致【H】和ATP的量下降,导致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减弱,而二氧化碳的固定合成三碳化合物还在继续,所以C3增加;五碳化合物的合成量较少,二氧化碳的固定消耗量不变,所以会导致五碳化合物的含量下降, C5减少;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故选B。

6.D
解析: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表示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强度的关系,P点是光补偿点,此时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P点之前,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P点之后,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
解:AB、P点时,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都进行,且两者的强度相等,AB错误;
C、只要是活细胞都能进行呼吸作用,因此P点时细胞有呼吸作用,C错误;
D、P点时,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即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达到动态平衡,D正确.
故选D.
考点: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7.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加热加压使底物分子获得能量,从而使底物分子从常态变为活跃状态,图中的b是酶显著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使底物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加热加压使底物分子更容易从c状态转变为a状态,A错误;
B、cb段表示在有酶催化的条件下化学反应需要的活化能,B错误;
C、如果增加反应物A的量,则图中曲线的原有形状不会发生改变,C正确;
D、酶在细胞内和细胞外都能催化化学反应,在体外满足其催化反应的最适条件,照样能进行反应,D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以酶、无催化剂催化化学反应的曲线图为背景,考查酶促反应原理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8.D
解析:D
【解析】
【分析】
酶的催化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在最适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是最高的,低温可以抑制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可以逐渐恢复,高温、过酸、过碱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永久性的失活。

【详解】
A、胃蛋白酶适宜的PH值为酸性,因此胃蛋白酶溶液中加入强碱会导致胃蛋白酶活性改变,A错误;
B、消化酶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根据酶的专一性可知,消化酶溶液中加入蛋白酶会导致消化酶分解,因此酶活性发生变化,B错误;
C、高温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改变,导致活性丧失,C错误;
D、蛋白酶溶液中加入蛋清溶液,会导致蛋清被水解,但蛋白酶的活性不会改变,D正确。

故选D。

【点睛】
9.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可知,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物质对酶活性的影响,其自变量为物质种类、因变量为酶活性,A正确;
B、与对照组结果相比,甲物质导致酶活性增强,所以甲物质为激活剂,而乙和丙物质导致酶活性减弱,所以物质乙和丙为抑制剂,B正确;
C、不管是激活剂还是抑制剂,只有改变了酶的空间结构才可能改变其活性的大小,C正确;
D、为了遵循实验设计的单一变量原则,该实验应该是在相同且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测定的酶活性,D错误。

故选D
【点睛】
10.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用黑布将培养瓶罩上,光反应停止,氧气的产生停止, A正确;
B、同时NADPH和 ATP 的产生停止,使暗反应 C3 的还原速度减慢,从而导致二氧化碳的固定减慢,B错误;
C、ADP生成 ATP减少,使ATP/ADP 比值下降,C 正确;
D、NADPH的产生减少,NADPH/NADP比值下降,D 正确。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光合作用,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11.A
解析:A
【解析】
【分析】
根据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可用纸层析法将不同光合色素进行分离,其中胡萝卜素的溶解度最大,在圆形滤纸上扩散的最远,依次为叶黄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

故①是
胡萝卜素,②是叶黄素,③是叶绿素a,④是叶绿素b。

【详解】
由分析可知,色素带①是胡萝卜素,②是叶黄素,二者都是由碳氢链组成的分子,A正确;研磨时加入碳酸钙是为了保护叶绿素,而色素带①是胡萝卜素,②是叶黄素,B错误;纸层析的原理是不同光合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大的扩散的速度快,而溶解度慢的扩散的速度慢,C错误;色素带③是叶绿素a,④是叶绿素b,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而非只吸收红光和蓝紫光,D错误。

故选A。

12.A
解析:A
【解析】
本题考查“绿叶中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要求考生理解该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把握实验材料和试剂的选择,熟练操作并完成实验的能力。

“绿叶中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提取后的色素提取液分离时,不能让层析液没及滤液细线,其原因是若层析液没及滤液细线,则色素会溶解在层析液中而使实验失败,而不是滤纸上的几种色素会混合起来不分散,或滤纸上的滤液细线会变粗而使色素太分散,也不是滤纸上几种色素会扩散不均匀而影响实验结果,综上分析,A正确,BCD错误。

【点睛】本实验的注意事项及原因分析:
13.C
解析:C
【解析】
酵母菌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

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

酵母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CO2。

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详解】
A、酵母菌通过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第二阶段都可以产生CO2,分别发生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中,A正确;
B、酵母菌细胞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释放能量,B正确;
C、酵母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CO2,而人体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C错误;
D、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的实验属于对比实验,其中有氧呼吸组与无氧呼吸组都是实验组,互为对照组,D正确。

故选C。

14.C
解析:C
【解析】
【分析】
无氧呼吸:C6H12O62C2H6O(乳酸) +2CO2+能量(少)
无氧呼吸:C6H12O62C3H6O3(乳酸) +能量(少)
【详解】
无氧呼吸时,葡萄糖没有彻底氧化分解,能量主要储存在乳酸或酒精中,A错误;细胞呼吸会产生ATP和其他中间产物,其中ATP为生命活动直接供能,中间产物为其他物质的合成提供原料,B错误;暗反应阶段消耗光反应阶段产生的ATP,故有高能磷酸键的断裂,C 正确;ATP是直接的能源物质,可为化学反应提供能量,无法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D 错误。

故选C。

【点睛】
识记呼吸作用的产物、意义和ATP的功能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5.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图中①是叶绿体中的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A错误;
B.分析题图可知,光反应阶段,水分解形成了②和还原氢,因此②是氧气,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B正确;
C.图中③是三碳化合物,被还原氢还原形有机物,不是被氧化形成有机物,C错误;
D.④是ATP,ATP形成与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D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