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教学论:第六章 中学物理教材分析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什么是教材的编写意图?
教材的编写意图是指教材的编写者根据课程标准的要 求,编写教材时的具体指导思想。
即教材是编给什么人读的, 教学目的要求是什么,程度和分量怎样, 按什么体系组织教学内容, 企图体现什么风格特色等等。 它决定教材的总方向,并决定教材的内容选择、组织
方式和呈现方式。
物理必修2
图2-1-6 自行车轮胎上某点转过的弧长 总是与辐条转过的角度对应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在“观察与思考”栏目下,在学生观察 的基础上设置了三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问题1,自行车车轮转动时车轮上某一点,经一段时间t后,在 圆周轨道上位置如何确定?
学生可能想到的方法有: (1)这一点经时间t运动的轨迹即路程; (2)由起始位置指向末了位置的有向线段即位移; (3)连接该点的半径在时间t内转过的角度ф。
教师应根据教学对象、培养目标、教学要求、教 学条件以及教师本人特点等因素来选用最合适的教 材。
选定了某一教材(或按规定使用某种教材)后, 在教学中也可以同时参考其他教材,以开阔视野、 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
为此就要对各种教材进行分析、研究和对比, 弄清它们各自的编写目的、适用对象、程度分量、 结构体系和特色,以便于选择和使用。
3、明确教学的难点和关键,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的需要
教材是为学生的学习而编写的。教学过程离不开知识的 传递。
在没有进行教学过程之前,教科书上或教师头脑中的教 学内容,都处于知识的储存状态,要使它们获得可传递的 性质,就不仅要分析教材内容、结构和重点,
还要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明确教学的难点和关键,选 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以期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鉴于学生的可接受性这里不要引入角位移的概念,更不要说明 它的矢量性。
问题2、如何判断该点在圆周轨道上运动快慢?
这里只要求学生做出定性的判断, 如可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圆弧的长度来判断; 也可以用连接该点的半径在单位时间内转过的角度来判断; 也可数一下一定时间内转动的圈数; 也可以转动一周所用的时间来判断等等。
★学生学习结果行为的描述应该尽可能是可理解的、可达到的、 可评价的,而不是模糊不清的、可望而不可及的。
★它隐含着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是教学方案(课程) 的开发者,即教师“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
★课程标准的范围应该涉及作为一个完整个体发展的三个领域: 认知、情感、技能,而不仅仅是知识方面的要求。
有的教师只重视教材中个别讲法如何,对教材编写意图和特点注意不 够,这样造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由于思路不开阔,教学中容易照本宣 科,使教材的优点得不到充分发挥,缺点不易弥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
高。
广东版物理2教科书在匀速圆周运动 一节,在引入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 物理量之前,以自行车车轮的转动 为情景,安排了一个“观察与思考” 栏目,其编写的意图和目的: 一是使学生认识到前面所学习的描 述直线运动的物理量也可以用于描 述匀速圆周运动; 二是使学生认识到匀速圆周运动是 比直线运动更为复杂的曲线运动, 有不同于直线运动的一些新的特点, 需要引入一些新的物理量; 三是为学生进入下一个主题的学习 作好铺垫,有利于克服学生对角速 度理解上的难点; 四是使学生受到过程和方法的教育 和思维的训练。
五.分析教材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1、从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特点入手,贯彻始终
它决定教材的总方向,并决定教材的内容选择、组织方式和呈现方式。 抓住了它,就是抓住了根本,由此出发分析教材,才能从总体上把握教材, 对教材的分析才能全面、深入,对教材的选择才能切合需要,对教材的处 理才能准确得当。
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特点,不只是在教材的整体分析时要注意作为根本, 而且在分析局部和各个章节时,也时时不可忘记,无论整体或部分,都 要受到总的编写意图指导。
(3)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认知发展水平。
2、直接依据——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什么?
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的 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
★课程标准主要是对学生在经过某一学段之后的学习结果的行 为描述,而不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如教学大纲、教科 书)。
★它是国家制订的某一学段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而不 是最高要求。
课程标准的作用
国家课程标准是 教材编写的依据、 教学的依据、 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体现了国家对不 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 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
课程标准正是依据教育的目标与要求、学科知识体系和学 生的认知发展而制定的,是这三个因素有机结合的体现。 因而,分析教材的直接依据是课程标准
物理学不仅是具有实验性、理论性、精密定量并应用广泛 的一门基础科学,也是一门带有方法论的性质的科学。
物理学的发展过程贯穿着科学方法论与物理思想的发展, 并且任何物理学的内容,无不具有实验基础、物理学的思维方 法和数学表述这三个基本因素。
同时物理学的任何内容都渗透着科学家对自然界的好奇、探 究精神和对科学的真、善、美的追求。
4、促进学生发展,培养学生能力的需要
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过程,也是能力的培养过 程和思想、意志、情感等的教育发展过程。通过对教材的 深入分析,弄清楚和挖掘出教材中所包含的物理思想、方 法和能力要求,以便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发展,培养学 生能力。
5、选择教材的需要
目前我国依据课程标准,在统一要求、统一审定 的前提下逐步实现了教材的多样化,已经编写和审 定不同层次、不同特点、不同风格的教材,供不同 地区、各类学校选用。这样,就要首先解决选择教 材的问题。
二、分析教材的目的和意义何在? (五个需要)
1、明确编写者的具体意图的需要 教材是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编写的,而教学目标和
任务又通过教材的内容选择、组织方式和呈现方式来体 现的。 2、把握教材的重点的需要
教材中所讲的知识,形成一定的结构,并按照一定的 体系来安排。通过教材分析,认识某一部分知识在整个 课程和教材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它与其他部分的 联系。这样,才便于把握教材的重点,便于设计这一部 分知识的教学过程。
问题3、根据你的观察,能不能找出匀速圆周运动区别于 直线运动的最显著的运动特征?
在于引导学生认识匀速圆周运动区别以往所接触的直 线运动最显著的特征,即重复性和周期性。
2、整体分析与局部分析相结合
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做到胸中有全局 (1)从教材本身来说,认识教材的结构和体系,明确教 材内部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搞清楚教材的主干和枝 叶、核心和扩展,明确教材的重点、关键和教材的编排。 (2)从教材外部来说,要注意教材的纵向连接;还要注 意教材的横向联系(生活、社会、技术、其他学科等)。
另外,随着我国国际交流活动日益频繁、范围不断 扩大,我们的视野也要逐步扩大到对国外教材的分析、 研究,以便于借鉴和选择,以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
总之,对教材的分析,是选择教材和备课的需要, 是教师驾驭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能力基础。 进行教材分析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 即使对于有经验的教师,也需要不断提高分析教材 的能力,重视教材的变化与更新,以便为提高教学 质量和加强教材建设作出贡献。
在这个基础上,才能从总体上把握教材的要求、结构、 深度和广度,在教学中真正做到难易适度,负担合理。 其次,以整体为背景,分析各部分教材的要求和特点, 明确各部分在整体结构中的地位,某一部分和其他各部 分之间的联系。
3、把对教材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的分析结合起来
物理学的学科特点
总体上把握和判断教材的方向。进行教材分析时, 应首先从这里着眼,分析教材在内容选择、程度要 求及编写上是否符合这一目标和要求,是如何体现 这一目标和要求的,这是一个基本的出发点。
(2)学科体系和发展
中学物理教材内容,是从整个物理学知识体系中精选的 最基础的一部分。只有认识物理学学科总体的结构,并在这 一背景下分析中学物理教材,才能明确各部分教材内容在物 理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才便于居高临下地深刻理解教 材中各部分知识内容,以利于融会贯通,在教学中做到深入 浅出;也便于从发展的观点掌握知识,以避免教学中的绝对 化和片面性。
5、内容讲法及对 实验、习题的处理
2、知识(能力、 方法)结构
4、目的要求
选做作业
1、试对高中物理必修模块1或2教材做一整 体分析。
2、任选高中物理教材的某一章进行分析。
它是指教材中章节安排次序所体现出来的知识体系。内容、 安排体系不同,反映了不同的指导思想和教学要求,也反映 了不同的能力、方法要求。 4、风格特点
它是由以上各点的综合效果所决定的,最能体现教材的个 性。
问七 题、 ?对
教 材 进 行 章 节 分 析 时 应 考 虑 哪 几 个
1、在整体中的 地位
3、重点、 难点、关键 点
教师必须认真学习和研究课程标准,按课程标准的规定进 行教学。
而不能对教材分析和进行教学时就事论事,只看到教学中 的具体问题,
或基于个人的经验,不能从总体上把握教材,注意了枝节, 抓不住大问题。
因此,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吃透课程标准的精神,对于从 根本上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就是首要的和极为重要 的。
第六章 中学物理教材分析
什么是教材? 分析教材的目的和意义何在? 分析教材的依据是什么? 什么是教材的编写意图? 分析教材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对教材进行整体分析时应该从哪几方面入手? 对教材进行章节分析时应考虑哪几个问题?
一、什么是教材?
教材: 广义地讲,包括了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 生的学习活动中所利用的一切素材和手 段。 狭义地讲,通常是指教科书。教科书是 最有代表性的教材。
六、对教材进行整体分析时应该从哪几方面入手?
为选择和使用教材,首先要对教材进行整体分析,以便对教 材有个宏观的、总体的基本认识。对教材的整体分析主要从 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编写意图(或编写思想)
它主要指具体的编写目的、教材使用对象、教学目标,期望 达到的某些要求等。 2、内容选取和程度要求
它是编写意图的具体体现,也是教学要求的尺度,影响教学 的深、广程度和难易差别,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如对斜抛 物体的运动、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处理。 3、体系安排
三、分析教材的依据是什么?
1、分析教材的基本依据
物理教材不同于一般的物理著述:
1、它是按照一定的教学目 的要求编写的;
2、内容是从 物理学知识总 体系中挑选出
来的;
3、为学生学习而编写的,它的 结构体系、内容的组织方式和呈 现方式必须与学生的认知结构和
认知发展规律相适应。
分析教材基本的依据是:
(1)物理教育的目标和要求。
4、与分析学生的状况相结合
这里与分析学生的状况相结合有两层意思: 一是根据学生的状况分析教材中是否体现了学生的特点,教材的
内容、编排处理是否符合学生的特点,作为选择教材和处理教 材的依据; 二是在总体层次、程度等方面都适合的情况下,针对不同的教 学对象,在教学时,应做那些处理。 首先,要了解和分析学生的年龄、生理和心理发展状况, 其次,要了解和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 第三,要了解和分析学生已有的能力基础。 第四.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兴趣爱好、学习习 惯以及可能影响学生发展的各方面的因素。如班级情况、家庭 情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