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叙事性作品的解读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叙事性作品的解读策略
一、叙事性作品的问题设计
阅读叙事性作品可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启迪学生的语言智慧,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笔者自加入姜吉群老师“名师+共同体”团队以来,对叙事性作品的问题设计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反思学习,了解人物形象在叙事性文章中的作用。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笔者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叙事性作品的问题设计进行了研究。
第一,了解小学语文教材中叙事性作品的内容;第二,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例如课程目标中的认知领域目标:学生能够自主对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进行客观评价,能够通过解读其他作品加深对人物的评价,能够从作者的写作角度分析人物特点;第三,整合叙事性作品在现阶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二、叙事性作品的体裁
叙事性作品是通过生活事件叙述和具体环境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以叙事为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学语文教材中常见的有童话、寓言、神话、故事、小说。
这些文章特点鲜明,故事引人入胜,情节一波三折,人物形象鲜活生动,内涵丰富。
三、叙事性作品的研究
叙事性作品对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有很大的作用。
笔者讲授第一学段《纸船和风筝》这篇课文时,首先引导学生落实叙事性作品学习的第一步——读,让学生在完整的、系统的、持续的阅读环境中提升学习能力;其
次结合第二学段对叙事性作品提出的目标,让学生复述,由扶到放,层层递进,步步落实,使学生从中感受文章语言的魅力;最后引导学生在读懂松鼠的话的基础上,替松鼠给小熊写一封信,让学生交流信的内容,如小熊对松鼠的回应、小熊的心愿与祝福等。
讲授第二学段《巨人的花园》这篇课文时,笔者重点训练了学生复述故事的能力。
例如,让学生以文章第一处情节为例,找出描写孩子的语句,提炼核心词语:欢乐的笑声、四处逃散;以第二、三处情节为例,抓核心词语概括:欢快地游戏、尽情地玩耍。
还可以让学生摘录文中描写孩子在花园中活动的语句或核心词语,结合描写巨人行动的句子进行概述。
这样一来,学生不仅了解了巨人的形象,理解了文章的寓意,还增强了复述能力和概括能力。
讲授第三学段《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时,笔者引导学生认真阅读了课文,让学生谈一谈文章中作者详细描写了哪些事情,为什么。
学生只有明确了作者的写作意图,才能了解作者是如何将那段自由快活的童年生活呈现在我们面前的。
此外,笔者还与学生探讨了如何选择事例,怎么描写人物对话,怎样用适当的句子表达情感等问题。
四、叙事性作品解读策略
1.句词结合
叙事性作品因为有一定的故事情节,学生阅读起来轻松、愉快,与古诗词相比,说明性文章、抒情性散文等更受学生的欢迎。
在教学过程中,词语和句子是相互依存的,我们不可能脱离词语讲句子,也不可能离开句子讲词语,我们应该将词语和句子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理解与感悟能力。
2.赏读篇章
写作与阅读密不可分。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充分结合了起来,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赏析能力及习作能力。
3.类文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