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 地球和地球仪(第2课时)(教学设计)-七年级地理上册同步高效课堂(人教版202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重点
1. 能够了解地球仪上重要的点和线,并能在地球仪上正确地指认出。
2. 能够总结出经线和纬线的特点,经度和纬度的特点。
3. 能够知道划分半球的方法。
教学难点
1. 通过学习了解地球仪上重要的点和线,使学生逐步建立地球空间概念。
2. 通过学习有关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等知识,教会学生运用比较和归纳等学习方法。
初一学生对地球知识的感性和理性认识较少,空间思维能力较弱。
本节课内容比较抽
导入
师:地球仪上的点和线对人类生存发展有何作用?
生:根据自己的认识谈即可
师:在交通、生活、军事等方面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拓展:中国地球仪的制作
中国制作地球仪始于元代,在当时,球面就反映了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状况。
明万历年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华后,亲自制作地球仪,向中国传授古希腊的“地圆说”,继明之后,清初康熙皇帝也命朝廷官员制作地球仪,使当朝的人们能及时了解西方地理大发现的新知识,这也反映了当时中国对世界地理知识的认识水平。
明、清两朝制造的地球仪现仅存3件,其中2件存于故宫博物院,1件存于伦敦英国博物馆。
1.认识经线
①概念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弧,叫经线。
师生互动活动:
请同学在地球仪上,用手描出一条经线。
联系生活感知经线形状:
拓展:
经线为何也叫子午线?
日晷,本义是指太阳的影子。
现代的“日晷”指的是人类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又称“日规”。
中国古代用“子”表示北方,“午”表示南方,子午方向就是南北方向,也就是经线指示的方向。
同桌互助
提示:阅读教材第15页,填下表。
经线特征
形状
长度
指示方向
数量
经线有无数条,我们该如何区分它们呢?
2.认识经度
①概念
经度:经度是二面角,即本初子午线平面和当地子午线平面的夹角。
讲解其中的关键词:本初子午线
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为0°经线,又称本初子午线。
②经度的划分
从0°经线开始向东向西逐渐增大到180°
0°经线有叫做本初子午线
0°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0°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
小结经度特征
小练习
③经线圈
相对的两条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讲解相对的经线是怎样的?
活动:找朋友
总结满足条件:
两条经线度数之和为180°;两者互为东西经。
④东西半球的划分
讨论探析
方案1:0°和 180°
方案2:20°w 和 160°E
提示:比较这两个经线圈,哪一个穿过的陆地少。
思与学
在地球仪上找出0°经线和180°经线组成的经线圈。
如果以此经线圈划分东西半球,看看哪些国家被划分在两个半球。
按照由北到南的顺序,0°经线穿过英国、法国、西班牙、阿尔及利亚、马里、布基纳法索、加纳。
按照由北到南的顺序,180°经线穿过俄罗斯、美国、图瓦
卢、斐济、新西兰。
结论:为了避免将欧洲、非洲的一些国家划分在东、西两个半球,造成生活上的不便。
国际上将20°W和160°E定为
东西半球分界线。
总结判断东西半球的方法
纬线和纬度
1.认识赤道
自主学习
结合课本P6页的图文内容,解决:
1.赤道的概念
2.在图1.6中描出赤道
3.感知赤道的形状
师生互动
请同学上台,在地球仪上,用手完整描出赤道,请同学们认真观察。
2.认识纬线
同桌互助
阅读教材第17页,填下表。
生:
3.认识纬度
①概念
纬度是指某点与地球球心的连线和地球赤道面所成的线面角。
②播放视频
立体空间下,认知纬度
③纬度的划分
赤道为0°,向南向北逐渐增大到90°。
赤道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
小结纬度的特征
小练习
④低中高纬度的划分
0°~30°为低纬,30°~60°为中纬,60°~90°为高纬
⑤重要纬线
赤道(0°)
南北回归线(23.5°S、23.5°N)
南北极圈(66.5°S、66.5°N)
⑥南北半球分界线:赤道
0°纬线位于地球仪的中部,就是我们熟悉的赤道线,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它是地球仪上最长的纬线。
由于这一特殊的属性,赤道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一些有赤道穿过的国家和地区,常常建一些所谓的“赤道纪念碑”来一起人们的关注。
厄瓜多尔首都基多的赤道纪念碑的四面刻有字母E、S、W、N,分别代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书有“这里是地球的中心”字。
碑顶放置大地球仪,北极朝北,南极朝南,中间用白线标示的赤道从球面一直延伸到碑底部的石阶上。
经纬线对比
2.经纬度特点的比较进行课堂归纳。